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199)偏高等3组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123例均完成检查,其中3例(2.4%)出现胶囊滞留,其他胶囊均排出体外。共检出小肠病变81例(65.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阳性率为78.9%,慢性腹痛腹泻组阳性率6 1.6%,不明原因消瘦或CA 199偏高组阳性率为6/12。结论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患者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检查过程相对安全、舒适、无创,但使用过程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钟智  吴阿兰  杨丽霞  吴栋梁 《河北医药》2013,35(8):1156-1157
目的探讨MiroCa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怀疑有小肠疾病并进行了胃镜、结肠镜、血管造影及全消化道钡餐等常规检查未明确诊断的患者90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采用MiroCam胶囊内镜进行检查,观察2组患者体内胶囊内镜的工作情况,记录其在小肠中的阳性发现,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90例患者均全部顺利完成检查,共发现小肠有异常者58例,占检查总例数的64.44%,其中A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7.50%,疾病检出率高于B组患者51.72%的阳性检出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所得图像清晰、稳定,所有患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耐受性较好,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患者对韩国MiroCam胶囊内镜耐受性好,痛苦小,疾病检出率较高,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可成为小肠疾病病情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对37例经胃镜、结肠镜均未发现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资料。结果胶囊内镜对OGIB检出率89.2%(33/37),诊断阳性率56.8%(21/37)。患者顺应性良好,本组仅1例出现胶囊滞留,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静  许建明  蔡轶  吴娟  时晨  马晓菡 《安徽医药》2016,37(8):995-998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不同检查时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诊断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入组157例OGIB患者,按开始出现消化道出血至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将其分为出血开始3 d内接受检查患者(A组)及出血开始3 d后接受检查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率及后续治疗干预间的差异。结果 共有157例OGIB患者(男性83例,女性74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9.2%,血管畸形为最主要的阳性发现(32.5%)。A组患者阳性率为94.2%,B组患者阳性率仅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输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较早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并因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联合血液学检测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价值.方法 对77例疑似克罗恩病患者分别行血液学检测、结肠镜、胃镜、小肠钡剂造影和胶囊内镜检查,根据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克罗恩病(A组)、疑似克罗恩病(B组)和非特异性小肠炎(C组);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诊断:A组30例,B组22例,C组25例.77例患者中,胃镜无阳性发现;小肠钡剂造影提示肠腔狭窄4例;结肠镜检查疑似末端回肠克罗恩病14例.四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联合血液学检测能有助于诊断小肠克罗恩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内科胸腔镜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11月于笔者所在科室检查治疗的120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应用胸腔镜进行检查,B组采取闭式的胸膜活检,对两组诊断的阳性率与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A组阳性患者56例(占93.3%),B组阳性患者28例(占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2/60),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内科胸腔镜进行诊断,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安全快捷,同时还具有诊断率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特点,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原因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81例,按不同原因分组,比较各组间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A组)检出率为66.7%,慢性腹痛者(B组)检出率为65.7%,腹胀、腹泻、消瘦等需排除小肠疾病或其他检查提示小肠疾病者(C组)检出率为54.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诊断率分别为43.6%、42.8%、36.4%,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同原因的小肠疾病均有较高检出率和诊断率,可作为线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杨宇龙  王农荣  程海涛 《江西医药》2011,46(10):921-923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胶囊内镜检查组和小肠造影检查组,进行病变阳性检出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胶囊内镜检查组检出病变55例,阳性检出率79.7%(55/69),小肠造影检查组中,共发现小肠病变7例,阳性检出率为11.5%(7/61)。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2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21例行胶囊内镜检查,肠道血管畸形9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息肉2例,空肠炎症1例,阴性7例,病变检出率为66.7%(14/21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伤性,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冯亮  任开祥  姚运河  顾宇 《淮海医药》2013,31(4):327-328
目的探索三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甘露醇组)、B(复方聚乙二醇组)、C(硫酸镁组)3组,每组20例,采用等级评估方法比较各组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B、C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A组;A、B组患者耐受程度较C组高。结论综合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分析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4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已至少行一次胃镜和大肠镜或其他消化道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患者72例作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内镜检查及放射学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前病程、出血类型及最终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记录其检查过程中消化道转运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参照Cosamagna分级标准,将每例胶囊内镜发现结果分为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根据阳性结果数统计胶囊内检查的诊断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胶囊内镜检查,通过胃的时间为3~320min,平均34min;在小肠内的检查时间为30~477min,平均274min;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70.83%(51/72);所有患者中,检出病变的有63例,阳性率为84.72%(63/72)。结论 应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患者的痛苦小,阳性率较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13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75例,非老年组62例,采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老年组患者小肠转运时间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血管病变阳性诊断率高于非老年组,而克罗恩病阳性诊断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查手段中胶囊内镜安全性及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PEG联合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患者分成口服1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200mg西甲硅油组(A组,n=41)和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B组,n=40),比较两组病变检出情况、肠道准备评分结果及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不适程度。结果 A组病变检出率为75.6%(31/41),B组为72.5%(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P>0.05);A组肠道准备评分≤4分21例、5分7例、≥6分13例,B组≤4分13例、5分9例、≥6分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5);VAS评分A组感觉舒适及轻度不适的比例73.1%(30/41),B组感觉舒适及轻度不适的比例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P<0.01)。结论1L复方聚乙二醇联合西甲硅油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可疑小肠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病人阳性检查结果35例,诊断阳性率81.4%,血管畸形为最常见原因,其次为小肠溃疡及糜烂.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除1例胶囊滞留,余均1周内排出体外.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高,检查过程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肖红英 《北方药学》2012,(10):108-109
目的:总结42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检查前指导、做好物品准备及术中配合、对术后护理进行有效干预,探索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行的42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42例患者中,检查出有阳性结果的共25例,本组病员阳性率为59.5%。42例患者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滞留体内并发症发生。结论:OMOM胶囊内镜作为4代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也至关重要,关系到病员能否顺利通过胶囊内镜检查。护士熟练掌握胶囊内镜工作原理,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检查成功的必要条件[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用于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应用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患者耐受性、检查完成率以及疾病检出率来评价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82例受检者均成功完成检查,无不适感。2例因伴有幽门狭窄在胃镜辅助下将胶囊内镜送入十二指肠完成检查,1例出现胶囊滞留体内1周排出体外。82例受检者中有58例检出疾病,总检出率为71%。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耐受性好、检出率高的上消化道检查手段,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在钩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诊断钩虫病269例,其中分别有167例、2例和3例通过胃镜、胶囊内镜和结肠镜发现钩虫吸附于肠壁黏膜做出诊断;大便常规查见钩虫卵109例,其中有12例为内镜及大便常规检查均为阳性;从检出患者的年增长趋势分析,通过消化内镜检出患者增长幅度高于大便常规检查.结论 消化内镜在钩虫病的诊断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筛选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组患者使用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对照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1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9篇,临床对照研究2篇;共涉及1198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598例,对照组患者6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肠道气泡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肠道气泡量为A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7,95%CI=1.96~5.78,P<0.00001);研究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肠道清洁度为1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8,95%CI=1.06~2.08,P=0.02);研究组患者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02,95%CI=0.74~5.30,P=0.009);两组患者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结论:西甲硅油能减少肠道内气泡量,可能改善肠道内清洁度,但不增加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和祛泡效果。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口服进行肠道准备,研究组于检查前1 h服用西甲硅油乳剂30 mL。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肠道气泡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肠道气泡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及全小肠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能够有效地去除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视野清晰度,且能减少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