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别嘌醇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SUA、Scr、BUN、ALT)。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中,参照组为80.0%(40/50),研究组为94.0%(47/50),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UA、Scr、BUN、ALT等治疗指标的比较中,治疗前参照组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应用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促进健康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时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伴发高尿酸血症的轻中度慢性肾衰竭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非布司他,对照组加用别嘌呤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浓度(SUA)及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20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UA(351.54±29.59)μmol/L、Scr(233.48±23.49)μmol/L、BUN(16.08±2.73)μmol/L,各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9.6%较对照组的23.1%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时能够有效降低血高尿酸水平,同时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00-102+106
目的 探讨分析非布司他片治疗高血压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别嘌醇治疗,研究组予以非布司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SUA、Scr、BUN、胱抑素C等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2)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UA、Scr、BUN、胱抑素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的8.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压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S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和治疗的70S例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S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嘌呤优质低蛋白饮食,并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非布司他片40 mg,口服,1S次/日; 对照组碳酸氢钠片1.0g,口服,3S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16S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16S周检查生化指标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浆白蛋白(ALB)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结果S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U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U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ALB、WBC、HB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未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结论S对于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降血尿酸效果,同时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7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6)与参照组(n=36),分别给予非布司他治疗与别嘌醇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两组比较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疗效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促进机体康复,因此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片治疗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120例高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遵循糖尿病及低嘌呤、优质低蛋白、低盐饮食以及常规控制血糖、保护肾功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别嘌醇片,治疗组口服非布司他片,两组疗程均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SUA)、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等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药物安全性、不良反应、血糖、肾功能水平监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9%,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两组治疗后SUA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较对照组治疗后Scr、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Scr、BUN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非布司他片用于高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可显著获益,且药物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治疗4~5期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8例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5.51%(5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BUN和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4~5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别嘌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其中有2例脱落),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h尿蛋白定量(24hAC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肾功能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均有显著改善(P<0.05),24h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非布司他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血尿酸(SUA)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伴HUA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坎地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非布司他,对两组临床疗效及SUA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sU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血压伴HUA的临床疗效满意,且能改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在高尿酸血症致大鼠肾损害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非布司他的干预疗效.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干预组);氧嗪酸联合尿酸诱导制作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给予非布司他进行干预,分别于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水平,免疫组化及R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UA)、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门冬氨酸鸟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BMI、Scr、TG、TC均较治疗前降低,eGFR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BMI、S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cr、eGFR、TG、TC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TNF-α、sICAM-1、Caspase-1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降低尿酸、血脂,减轻机体炎症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非布司他,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的临床状况。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10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挑选而出,依据随机抽签法将100例患者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研究组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状况做出对比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数对比上来看,包含Cr、BUN、AST、ALT指数,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6%和对照组16%之间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时可考虑给予非布司他治疗,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存在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维持性血透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部分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透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0岁,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非布司他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期间心脑血管终点事件进行统计。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GLU)、血尿酸(SUA)、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为期1年的随访试验中,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字2=6.144、5.625、5.584、4.800、4.043,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SUA水平低于对照组(t=2.886,P<0.05),两组GLU、Scr、TC、T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8、0.373、0.364、0.301,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4.982、3.896、4.651,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84,P>0.05)。结论:非布司他能够改善维持性血透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SUA等血清学指标,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沈茗 《当代医学》2022,28(12):62-64
目的 探究非布司他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血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别嘌醇片治疗)和实验组(非布司他片治疗),每组2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SUA)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联合中药在炎性因子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将其分组进行比较,各组60例,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非布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血清炎性因子方面,即(:TNF-α)、(IL-6)、(IL-8),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中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可有效改善炎症状态及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在临床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苗艳  吴俊  闫磊  董洋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92-1197
背景 非布司他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非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降低血尿酸(SUA)及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糖尿病肾病(DN)并发高尿酸血症(HUA)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非布司他治疗非终末期DN伴HU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及社区住院或门诊诊治的DN伴HUA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次,1次/d。收集患者基线及治疗1~6个月时的SUA、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SUA、AC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情况。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试验的患者共11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58例和5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及基线收缩压、SUA、Scr、ACR、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在治疗1~6个月时SUA达标人数(达标率)分别为42例(77.8%)、47例(87.0%)、51例(94.4%)、52例(96.3%)、52例(96.3%)、52例(96.3%)。治疗6个月后,非布司他治疗组eGFR高于基线水平〔(56.42±14.49) ml?min-1?(1.73 m2)-1比(50.95±13.66) ml?min-1?(1.73 m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治疗组HbA1c、TC、LDL-C、SUA、Scr、ACR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与ACR呈线性正相关(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SUA、SCr、ACR均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SUA是ACR的影响因素(P<0.05),而糖尿病病程、SUA、Scr是eGF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布司他能有效降低非终末期DN伴HUA患者SUA水平,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ET-1、ICAM-1、M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与对照组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优于别嘌醇,能够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接受初次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研究组采取小剂量,均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的肾功能指标(Scr、Hb、尿量、BUN、ALB),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cr低于对照组,Hb、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UN、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包括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症、心绞痛、脑卒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相比常规剂量治疗,可更好地改善Scr、Hb、尿量等肾功能指标,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 连续纳入78例CKD Ⅲ期合并HUA患者,按照区组随机方式1:1分成非布司他治疗组和别嘌呤醇治疗组,持续治疗6月。评估6月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SUA)和24 h蛋白尿相对于基线期改变值及eGFR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 结果 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组的eGFR上升幅度高于别嘌呤醇组(P=0.012),且非布司他组的eGFR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也显著低于别嘌呤醇组(P=0.037)。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非布司他组的eGFR上升幅度仅在CKD Ⅲb期患者中高于别嘌呤醇组(P=0.023),而与CKD Ⅲa期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6)。非布司他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可以延缓Scr上升(P<0.05),促进SUA降低(P=0.019),但2 组间24 h蛋白尿水平相对于基线期改变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随访期均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 非布司他组皮疹发生率低于别嘌呤醇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CKD Ⅲb期合并HUA患者较别嘌呤醇可以延缓eGFR下降、控制Scr升高,对患者肾脏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