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NO3-与NH4+浓度比(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10 个品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硝酸盐含量、光合系统参数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总干质量逐渐增加(除品种天津小白菜和大头清江白菜的总干质量随硝铵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品种香港春秀甜白菜(236)和正旺达88的总干质量先升高后降低外),与c(NO3-)∶c(NH4+)为50∶50比较,增幅分别为12.66%~76.88%(c(NO3-)∶c(NH4+)为75∶25)和17.98%~95.07%(c(NO3-)∶c(NH4+)为100∶0);小白菜叶和根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而叶柄硝酸盐含量则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叶柄(3 882.62~5 448.81 mg/kg)>叶(2 004.86~4 146.50 mg/kg)>根(505.39~2 188.68 mg/kg)。小白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成显著负相关,而与亚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叶片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增加而下降,随蒸腾速率(Tr)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培方法在5种不同铵硝配比下,研究不同氮形态及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铵硝配比对大豆植株生长、产量、生物固氮及氮效率等影响显著,随硝氮比例增加,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结瘤固氮及氮效率等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铵硝比25∶75处理效果最佳,总体表现为铵硝比25∶75≥0∶100〉50∶50〉75∶25〉100∶0。较高铵硝比(≥50∶50)严重抑制了大豆根系的伸长生长、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生物固氮的贡献率,最终导致大豆产量及氮素效率的降低。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和籽粒含氮量,并与铵硝比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铵硝比为25∶75时接种根瘤菌,氮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大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形成。研究结果对优化大豆水培营养液配方以及指导农田生产中氮素合理施用均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渍水对油菜的影响和恢复期油菜养分的变化,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持续时间的渍水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中双11号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对苗期生长的不利影响不仅在于渍水期间,还在于渍水后生长恢复所需的时间。随渍水时间延长,叶片氮(N)、磷(P)、钾(K)、铁(Fe)、锌(Zn)、铜(Cu)含量显著降低,锰(Mn)含量显著升高;根系N、Fe、Zn、Cu含量显著升高,P含量显著降低,Mn含量3d时显著升高之后显著降低,而K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渍水使土壤中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显著降低;速效P含量显著降低;速效K和有效态Fe、Zn含量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波动;有效态Cu在渍水期间没有显著变化,渍水后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南烟区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分配情况,试验采用15N分别标记基肥中的铵态氮(15NH4+)、基肥中的硝态氮(15NO3-)以及追肥氮的方法研究了烤烟大田生育期内各器官中氮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1)在整个大田生育期烟株体内氮素积累量不断增加,其中旺长期增幅最大;烟株对土壤氮的积累量显著大于肥料氮,且吸收的氮素50%以上分布在叶片中;烟株根系对氮素的积累在整个生育期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随生育期推进烟株各器官中积累肥料氮量占总氮比例不断降低;不同叶位间,叶片积累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一直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3)烟株在大田移栽后40d~60d期间为氮素积累强度最大时期,随后逐渐减弱,且生育后期烟株对肥料氮的积累表现为负值,而对土壤氮的吸收则表现出滞后性;烟株对基肥中硝态氮的吸收能力强于铵态氮,对追肥中氮素的吸收能力强于基肥氮。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0个油菜主产县(市)的356个农户2007/2008年度油菜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种植油菜的田块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仅为19.8%。全省油菜氮(N)、磷(P2O5)和钾(K2O)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71.9、61.7和50.3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36∶0.29,其中化肥提供的N、P2O5和K2O分别占总投肥量的96.1%、92.1%和80.3%。施肥量分级结果表明,农户普遍重视氮肥的施用,施氮(N)量〉120 kg.hm-2的田块比例为64.3%;磷、钾肥施用不足,施磷(P2O5)、钾(K2O)量〈45kg.hm-2的比例分别为35.4%和48.9%。油菜施肥次数以两次(基肥+1次追肥)的比例最高,占56.0%;78.3%的氮肥用作基肥施用。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种植中的施肥问题主要有:(1)养分不平衡,磷、钾肥用量偏低,尤其钾肥用量明显不足;(2)有机肥施用比例、施用量偏低,秸秆还田率低;(3)氮肥用量不足及过量的现象均有存在;(4)施肥次数与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前期氮肥用量比例过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烤烟主要生长时期对不同铵硝配比的动态响应,以NC89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处理(NH_4~+-N:NO_3~–-N为0:100、25:75、50:50、75:25、100:0)对烤烟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建成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铵硝配比处理相比,铵硝比50:50处理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烤烟生物量均最高,且与全铵处理相比达到显著差异;与全铵处理相比,不同铵硝混合处理均促进根系的发生和伸长,而不同处理间根系平均直径差异不显著;铵硝比75:25和全铵处理叶片氮含量随生育期的进程而减少,除团棵期以外,叶片氮含量以铵硝比50:50高于其他处理。全硝处理叶片磷含量显著低于铵硝比50:50、75:25以及全铵处理。全硝处理和铵硝比25:75根部钾含量显著高于全铵处理,除团棵期以外,叶部钾含量铵硝比50:50显著高于全铵处理。综合考虑氮素形态对于烤烟生物量和品质等各项指标的影响效应,铵硝配比适宜比例为50:50。  相似文献   

7.
于2013 年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对白肋烟和烤烟硝态氮含量、常规化学成分及高温贮藏过程TSNA 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肋烟施用硝态氮肥比例越高,烟叶的硝态氮含量越高,高温贮藏后4 种TSNA 含量和TSNA总量也越高,晾制过程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在45℃条件下贮藏15 d 后的白肋烟四种TSNA 含量及其总量大幅高于低温贮藏烟叶,且TSNAs 的增加量均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②烤烟成熟过程和调制过程硝态氮含量则呈降低趋势,调制后各处理烟叶含有较低的硝态氮含量,烤烟烟叶硝态氮含量以及高温贮藏前后TSNA 含量与施用硝态氮比例无明显相关性,其中中部叶施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各50% 处理TSNA 总量最低,上部叶施100% 硝态氮肥处理TSNA 总量最低。③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白肋烟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烤烟化学成分变化缺乏规律性,但以施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各50% 处理烟叶的糖分含量较高,整体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外源硒与根瘤菌处理后,采用发芽床试验法测定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指标,采用土培盆栽法测定蒙古黄芪幼苗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外源硒、根瘤菌和外源硒结合根瘤菌3种处理对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幼苗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外源硒结合根瘤菌处理,蒙古黄芪幼苗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分别增加了29.00%、27.90%、46.31%,与空白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外源硒与根瘤菌结合处理,蒙古黄芪中粗脂肪、硝态氮、总皂苷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77%、1.54%、0.51%。外源硒结合根瘤菌对蒙古黄芪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粗脂肪、硝态氮、总皂苷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研究可为药食两用富硒蒙古黄芪的生产和品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套有效容积为3.2L的UASB反应器,接种普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污泥,以自配合NH4^+N和NO2^-N的废水为进水,对ANAMMOX反应过程的启动和运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7~3.2mg/L,反应器的启动经历了污泥适应期、ANA-MMOX活性表现期及ANAMMOX活性提高期3个阶段,在反应器运行的第119天,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96.6%,75.4%,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过程.在将NH^+-N浓度从50mg/L提高到70mg/L,使进水中NH4^+N比NO2^-N为1:1.32时,NH4^+N、NO2^--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9%,99.9%和91.2%.ANAMMOX反应过程中,去除的NH4^+-N、NO2^--N和生成的NO3^--N的比例表现为1:1.54:0.30.pH出水高于进水,稳定在8.4左右.碱度进、出水变化不大.获得的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污泥为褐色,并在反应器的下部形成了褐色颗粒污泥.运行表明,容积负荷、反应区温度对ANAMMOX反应的稳定运行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形态氮素与不同镁浓度对烤烟早期光合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以翠碧一号烤烟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条件下设置3种氮素处理和两个镁水平,分析不同处理烟株光合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加镁条件下铵、硝态氮各50%处理烟株的生物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系统Ⅱ(PSⅡ)与光系统Ⅰ(PSⅠ)及系统间电子传递链的整体功能活性指数(PI total)均最高,其中生物量相较于纯硝态氮且加镁处理提高21.7%,相较于纯铵态氮加镁处理提高96.0%;不加镁条件下全硝态氮处理Pmax和AQY高于铵、硝态氮各50%处理且显著高于全铵态氮处理。纯硝态氮处理和铵、硝态氮各50%处理加镁后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但加镁对全氨态氮处理没有显著性影响。可见,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条件下,铵、硝各50%且加镁处理更有利于烤烟早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Asp.niger No.3液态发酵生产单宁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种类和比例及不同起始pH值等因素对黑曲霉生产单宁酶的影响:并考察了豆粕+NH4NO3分别与单宁、K2HPO4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碳源、氮源种类和比例、不同起始pH值等因素对黑曲霉生产单宁酶的影响较大,单宁1.25,小麦粉0.35,豆粕0.67%,NH4NO3 0.05%,K2HPO4 0.035,pH6.0为产酶的适宜条件,最高酶活达到144.25U/100ml发酵液,酶比活为17.71。豆粕+NH4NO3、单宁、小麦粉对产酶有极显著影响;豆粕+NH4NO3与K2HPO4的交互作用极显著,与单宁的交互作用显著。本文还探索了菌丝生长与产酶的关系 ,结果表明:黑曲霉产单宁酶属于生长偶联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硝铵比(c(NO3 - )∶c(NH4 +)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低硝酸盐富 集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和高硝酸盐富集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并 探讨了两个品种小白菜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香港特选奶白菜’和‘揭农四号春 白菜’在硝铵比100∶0处理中,叶硝酸盐含量分别较硝铵比50∶50处理增加了13.2%和30.4%,叶柄硝酸盐含量增加 了14.3%和4.9%。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活力呈降低趋势,亚硝酸还原酶活力 呈上升趋势,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两个小白菜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低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 (nitrate transporter,NRT)1基因NRT1在两个小白菜品种中均显著表达,且高富集硝酸盐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 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富集硝酸盐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的表达量。NRT1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膜上的低亲和NRT。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烤烟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碳氮积累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选用烤烟品种NC55,在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的全铵(NH4+:NO3-=100:0)、铵硝各半(NH4+:NO3-=50:50)和全硝(NH4+:NO3-=0:100)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烟株碳氮含量及碳氮积累量。结果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不同处理时间均表现为全硝处理> 铵硝各半处理> 全铵处理。处理后7 d和14 d,根系生物量、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以及各器官的碳、氮积累量和总氮积累量表现为全硝处理> 铵硝各半处理> 全铵处理;处理后21 d,上述指标表现为铵硝各半处理> 全硝处理> 全铵处理。铵态氮肥作为单一氮源抑制了烤烟生长,硝态氮肥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和碳积累,但长时间作为单一氮源根系生长缓慢,铵硝混合态氮素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碳氮积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霞多丽5种砧穗组合植株施用15N标记的硝酸钙和硫酸铵,研究其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所有砧穗组合植株对铵态氮的吸收均显著大于硝态氮.不同砧穗组合对氮形态的敏感性存在差异,SO4组合根系供铵处理的Ndff是供硝处理的3.22倍,而3309C和101-14M组合的两种处理差异仅为1.74倍和2.07倍.供氮形态也影响了不同砧木器官对氮的竞争吸收能力,供硝有利于其地上部新生器官的吸收.不同砧穗组合对两种形态氮的吸收利用也有明显不同,以101-14M和3309C组合对两种形态氮的利用率均较高,而SO4组合则更喜好铵态氮,对硝态氮的利用率为最低.两氮形态处理不同砧穗组合各器官的15N分配率均有着相同的趋势,大体为叶>根>当年生枝>砧木茎>品种茎,多数组合叶的15N分配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氮素形态配比试验表明:不同部位间,烤后烟叶新植二烯、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及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间,除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外,其他烤后烟叶香气物质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相比较,随着硝态氮施用比例的提高,烤后烟叶不同部位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70%硝态氮 30%铵态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定氮(75 kg/hm~2)条件下,不同硝态氮比例与挥发性香气物质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对下部叶,硝态氮比例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中部叶,硝态氮比例与新植二烯及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及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对上部叶硝态氮比例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及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总之.在氮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地增加硝态氮比例有助于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氮素形态对烟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对烟草根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烤烟品种NC55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不同铵硝配比的5个处理(T1 NH_4~+-N:NO_3~--N=100:0;T2 NH_4~+-N:NO_3~--N=70:30;T3 NH_4~+-N:NO_3~--N=50:50;T4 NH_4~+-N:NO_3~--N=30:70;T5 NH_4~+-N:NO_3~--N=0:100),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营养下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各器官氮素积累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后25d,纯铵态氮处理的烟苗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可溶性糖含量及茎和叶的含氮量、氮积累量与氮分配率均最低;纯硝态氮处理的烟苗根系干重、平均直径与活力及根系含氮量与氮积累量最低。处理20d内,铵硝比50:50的处理根系干重、氮积累量和植株总干重最大。处理后25d,铵硝比70:30的处理根系和地上部干重,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活力与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含氮量与氮积累量最高;铵硝比30:70的处理叶片含氮量与氮积累量最高。在2 mmol/L的氮浓度下,单施铵态氮或硝态氮抑制了烟苗生长及对氮素的利用,混施铵态氮和硝态氮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及对氮素的利用,其中铵硝比70:30促进烟苗根系与地上部的协调生长,铵硝比30:70促进烟苗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7.
氮源对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NO3、NH4 Cl、NH2 CONH2 对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不在培养基中添加氮源时 ,等鞭金藻生长缓慢。但C16∶0 ,C18∶0 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氮浓度在 0 9~ 7 0mmol/L之间 ,等鞭金藻的生长随着NH4 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随着NH2 CONH2 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而受NaNO3浓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以NaNO3或NH2 CONH2 为氮源 ,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最适浓度为 3 5mmol/L。以NH4 Cl或NH2 CONH2 为氮源 ,PUFAs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且等鞭金藻DHA占干重的比例在 1 8mmol/L的浓度时达到最高 ,分别为1 8%和 1 6% ;以NO- 3为氮源 ,在浓度为 3 5mmol/L时DHA含量最高 ,为 2 2 %。在相同氮浓度下 ,DHA占干重的比例以NaNO3为氮源最高 ,以NH2 CONH2 为氮源时最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Y20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铵盐对目的产物红曲色素及有害物质桔霉素的合成代谢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铵盐,检测M. purpureus Y20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及桔霉素含量,分析其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M. purpureus Y20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相对较稳定,未添加铵盐的对照组发酵液基本维持在pH 4.8;添加CH3COONH4、NH4H2PO4、C6H5O7(NH4)3的发酵液pH>6;添加NH4NO3、(NH4)2SO4、NH4Cl的发酵液初始pH<5.5,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至pH 2.5左右;含有0.3 mol/L NH4+的(NH4)2SO4的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较对照组降低88.6%;含有0.1~0.3 mol/L NH4+的NH4Cl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含有0.3 mol/L NH4+的NH4NO3发酵液未检出桔霉素,红曲黄色素含量较对照组升高31.0%、红曲红色素含量降低11.6%;添加CH3COONH4、NH4H2PO4、C6H5O7(NH4)3的发酵液无桔霉素检出,但菌体干质量较小,色价较低。因此,添加铵盐可影响发酵液pH值,影响M. purpureus Y20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改变红曲色素的组成比例和抑制桔霉素的生成;添加适量(NH4)2SO4、NH4Cl、NH4NO3有利于促进红曲黄色素的生物合成,阻碍桔霉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氮源对葡萄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沙培霞多丽幼苗为试材,设置了硝态氮和铵态氮5种处理比例(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不同硝铵比对不同元素根系吸收和地上部利用的影响不同,较高比例的铵态氮有利于根系中P、K、Ca、Mg、Fe、Mn、Zn等元素的吸收,却抑制了地上部K、Ca、Mg、Fe的积累和利用;硝铵比30:70有利于地上部PL素的积累,而70:30有利于K的积累;叶片中的Ca在全硝时含量最高,但Mg则在含有硝态氮的所有处理中变化不大;对于叶片中的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混合氮源(70:30,50:50,30:70)条件下均保持较高水平;而叶片中的Fe以硝态氮较高比例时含量较高;Cu的含量无论根系还是叶片受硝铵比的影响较小。综合认为,单纯的硝态氮或铵态氮不利于葡萄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利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旱棚小车模拟小麦/玉米垄沟套作种植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垄沟部位(垄顶、垄底和沟中)施肥对小麦/玉米生长和产量及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条件下,施肥部位对垄沟套作水分分布影响不显著,但土壤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大; 垄顶施肥和垄底施肥处理下,由于水肥异区,其垄上小麦生长带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有效地减少了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溶,而后期沟内玉米生长带的水氮处理相同,因此其硝态氮分布差异较小; 在相同灌水条件下,垄沟套作可以有效降低水分流失,减少氮肥损失,因此较传统平作更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且以垄顶施肥和垄底施肥效果最显著,小麦产量较平作分别增加11.47%、10.81%,玉米产量较平作分别增加18.87%、22.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