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非全麻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需求状况,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术后24小时内对150名择期行非全麻下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对手术室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非全麻下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需求均比较高,其中需要了解手术的进展情况的评分最高(90.7%),需要及时解除疼痛与不适的评分位列第二(85.3%),需要了解手术是否顺利成功的评分位列第三(85.0%);不同年龄的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重视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不同需求,满足不同年龄患者对护理需求的特殊性,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非全身麻醉下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需求,并针对患者需求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非全身麻醉下行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调查患者对手术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另选取同期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240例,其中18~40岁、41~60岁、60岁各80例,调查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需求。结果手术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分析显示,手术前需要"了解手术步骤及配合"的患者最多,占77.50%(62/80);手术中需要"了解手术的进展情况"的患者最多,占91.25%(73/80);手术后,需要"及时解除疼痛与不适"的患者最多,占85.00%(68/80)。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需求分析显示,18~40岁患者中需要"了解手术步骤及配合"的最多,占78.75%(63/80);41~60岁患者中需要"了解手术是否顺利成功"的最多,占88.75%(71/80);60岁患者中需要"了解麻醉后注意事项"的患者最多,占86.25%(69/80)。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需求,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需求,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为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非全麻下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术后第2天对150名择期行非全麻下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对手术室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患者各需求层次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患者在手术室期间对各个层次的需求均较高,手术室护士应在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方面进一步加强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手术患者术中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手术病人的术中需求与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评价。方法通过自制《术前访视问卷调查表》、《术后问卷调查表》,对20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问卷调查,并实施围手术期全程护理。结果对手术室满意度93.5%。需求前5位为:术后康复及相关保健知识、药费及手术收费情况、术后并发症如何处理、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手术经过、手术时需要背景音乐。手术室开展全程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为手术室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一定的导向和循证依据。方法:对130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术前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对医院提供相关服务的需求情况较高,其中得分依次是:影响到生命安全、躯体痛苦、手术成功的麻醉方式、效果、不舒适感以及手术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以了解患者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其需求、提升满意度、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具有手术室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评分96.5%,高于对照组82.9%(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时,能改善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9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按照本院手术室原有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操作,观察组50例按照再造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操作.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患者的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对两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8%,其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其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根据择期手术患者的需求,对手术护理流程进行合理的流程再造,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手术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更好地配合手术医师的工作,优化手术室与手术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的589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的604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包括优化工作流程,转变手术室护理理念,加强手术室护士的业务学习,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医、护、患沟通,建立激励机制,重视手术患者的评估和术后回访等。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和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价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3.4%上升到95.3%,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2%上升到98.5%。与常规手术组比较,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心理学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患者治疗心态及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都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改善。结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为手术医生提供专科化、个性化的配合,最终达到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从而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回访等方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并设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DS和SAS自评分情况皆低于对照组,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摆脱不良的心理阴影,使其顺利手术,促进康复,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周华  程敏  姜为民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58-1959
目的探讨应用有限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C3型Pilon骨折特点,配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2l例患者术前、术后加强护理,随访4~36个月。结果按Mazur评分法评估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7%,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全面周到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手术疗效具有辅助作用,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当代护士》2016,(3):183-184
目的观察和分析手握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并且通过开展手术室手握手优质护理为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600例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握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6.4%(258/3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3%(296/3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度,提高对手术室的适应性和对手术的密切配合性,从而也增加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76例手术治疗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患者入院单号、双号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术前,组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SAS评分均较术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是76.32%,研究组是94.74%,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期间,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同时可以使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早改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8年5月间均在我院进行2次剖宫产的60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第一次剖宫产手术时,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手术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第二次剖宫产时盆腹腔粘连情况,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未发生粘连患者25例(83.33%),高于对照组14例(4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盆腹腔轻度粘连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临床提供的健康指导、护患交流、病情观察、体征监测等护理服务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为剖宫产产妇提供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降低术后盆腹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医疗机构的全面开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给手术患者提供更舒适、更优质的服务,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成了广大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给手术患者保暖一直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我们经过不断改良,于2018年10月设计了一款手术保暖衣,解决了大部分手术患者的保暖问题...  相似文献   

15.
龚锦  岑刚  普鹰  张莹  王海  薛琳  邵琴琴  方芳 《上海护理》2013,13(3):70-72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特殊护理单元.在卫生部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病房的优质护理体现在患者身上,而手术室的优质护理不仅体现在如何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的细节服务,还体现在如何为外科医师提供优质的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手术室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12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的648例外科手术患者和70名外科手术医生及手术室全体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4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的702例外科手术患者和70名外科手术医生及手术室全体护士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压疮、低体温、角膜炎等)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室护士护理操作考核成绩。结果: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护理操作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室护士考核优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收集本院2015年5—10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针对疼痛因素施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结果因搬运原因导致的疼痛占30.0%,因麻醉因素导致的疼痛占26.0%,因疾病因素导致的疼痛占19.0%,因手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患者疼痛占8.0%,未出现疼痛的患者占17.0%;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导致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疼痛的最主要原因有搬运操作不规范及手术麻醉体位因素,明确疼痛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操作对减轻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901-1902
选取10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后30min的血压、心率和焦虑评分的变化,并于术后随访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进入手术室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手术室后,组血压、心率均稳定,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进入手术室前、后焦虑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中,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4.44%和96.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3%和75.93%。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了手术室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发生,提升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服务理念在外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与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经过个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术前、术中与术后的焦虑程度较入院时降低,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显示0级占16. 00%,Ⅰ级占64. 00%,Ⅱ级占20. 00%,对照组Ⅰ级占40. 00%,Ⅱ级占32. 00%,Ⅲ级占28. 00%,2组疼痛分级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外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服务可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术后危重手术患者亲属的需求,为改进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描述性研究,自行设计术后危重手术患者亲属需求调查表,对110例外科术后危重手术患者亲属进行调查,其中调查表根据日常工作感觉危重手术患者亲属需求的经验和有关专家意见制定调查内容共19项。结果发出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91.0%;危重手术患者亲属认为与危重手术患者生命利益密切相关的需求最重要;危重手术患者亲属迫切需要的是了解术后注意问题占78.2%;给危重手术患者最好的照顾占75.0%,了解术后效果占69.0%,病情变化及时联系占69.0%。结论护士承担着提供支持干预的重要角色,充分认识家庭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才能积极有效地对患者亲属进行全面支持,促进患者及亲属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