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了Cr(Ⅲ)及Nd(Ⅲ)与铬天青B在酸性媒介染料染色条件下的配合情况,采用最大摩尔比法和连续变化分别测定了Cr(Ⅲ)及Nd(Ⅲ)与铬天青B的配合比,利用分光光度法首次验证了以铬天青B为配位条件下,Cr(Ⅲ)对Nr(Ⅲ)的配合置换。  相似文献   

2.
以水葫芦、铁盐和碳酸钾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磁性水葫芦生物炭(MBC)吸附废水中的六价铬。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 pH、吸附时间和 MBC投加量对水溶液中 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 pH=2时 Cr(Ⅵ)有最大的吸附量;吸附平衡时间大约 360min、2g/L的投加量有着较高的 Cr(Ⅵ)去除率和 MBC利用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Langmuir模型拟合给出 MBC对 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8.50mg/g。吸附过程完成后,MBC析出的铁极少,并且能够通过外加磁铁而快速分离。MBC对 C(Ⅵ)的吸附机理可能为:MBC表面-CH官能团和 Cr(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γFe 可能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和络合作用参与了 Cr(Ⅵ)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Cr(Ⅵ)-二苯碳酰二胼体系测定尿液中微量铬的流动注射标准加入法,处理后的含铬试样作载流,Cr(Ⅵ)标准液从进样阀加入载流中。工作曲线和样品测定条件完全一致,消除了未知基体的干扰。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为1.73%~3.66%,加标回收率为97.2%~106.0%.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酸酯(OPEs)阻燃剂与重金属铬是电子垃圾拆解区环境中常见的复合污染物。研究300 W汞灯(λ=365 nm)照射下Fe (Ⅲ)在水溶液中同时光催化氧化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和还原Cr (Ⅵ)的性能,考察Fe (Ⅲ)、Cr (Ⅵ)和TCEP初始浓度的影响,探讨UV/Fe (Ⅲ)体系中Fe (Ⅲ)/Fe (Ⅱ)氧化还原循环再生性,并验证UV/Fe (Ⅲ)对其他OPEs降解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UV/Fe (Ⅲ)体系中,光催化降解TCEP和还原Cr (Ⅵ)同时发生。Fe (Ⅲ)初始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r (Ⅵ)的光催化还原和TCEP的氧化降解。Cr (Ⅵ)的还原随着TCEP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Cr (Ⅵ)浓度对TCEP的降解效率影响并不明显。在UV/Fe (Ⅲ)体系中,5次循环实验都能实现TCEP的完全降解和Cr (Ⅵ)的还原。此外,该体系对其他OPEs与Cr (Ⅵ)的复合污染也有类似的光催化效果。Fe (Ⅲ)作为均相光催化剂可以处理含OPEs和Cr (Ⅵ)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5.
用模拟人体体液成分配制的各种浸提液在40℃条件下浸渍,振荡样品,提取液经APDC-MIBK萃取后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纤维中游离态的Cr(Ⅲ)/Cr(Ⅵ)残留量,探讨用含铬金属染料或助剂染色的衣物经汗/唾液浸提后痕量铬的定量分析方法与限量控制标准。此方法可用于包括婴幼儿衣物在内的纺织品不同形态铬残留量的安全测试,对标准溶液其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量(LOD)可达0.05mg/kg,回  相似文献   

6.
调制脉冲电流电镀铁铬合金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调制脉冲电流从含有氯化铬、氯化亚铁、硼酸和其它试剂的混合核酸溶液中沉积出含铬23%的Fe-Cr合金.镀层厚度达8μm,具有光亮金属外观,与铜基体结合力好.镀层具有显著的γ-Fe(面心立方)相,在γ-Fe区域内有非晶态结构.镀层表面有许多微裂纹,并深入至基体.  相似文献   

7.
扼要探讨了铬的两种化学形式Cr(Ⅲ)和Cr(Ⅵ)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Cr(Ⅵ)在皮革中的形成原因,并讨论了皮革中Cr(Ⅵ)的提取和测定方法。介绍并评价了一种新的Cr(Ⅵ)分析方法:流动注射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铬工业化利用的发展,铬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基于金属网易分离的优势,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Al/Cu双金属网材料,实现对Cr (Ⅵ)的快速去除,并通过静态试验系统优化了反应温度、溶液pH值、Al/Cu双金属网投加量等条件。对Al/Cu双金属网材料进行表征,发现Cu涂覆呈现疏松的珊瑚状颗粒原位生长在铝网表面;Cr (Ⅵ)去除的静态试验表明,在较大的pH值(3.0~9.0)范围内Al/Cu双金属网对Cr (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当Al/Cu双金属网的投加量为3片、Cr (Ⅵ)初始浓度5 mg/L、反应温度40℃时,对水中Cr (Ⅵ)的去除效果最佳。机理分析表明:Al/Cu双金属网表面形成大量的电偶原电池,促进Al0的腐蚀,释放电子将Cr (Ⅵ)还原为Cr (Ⅲ);双金属网表面[H]abs的产生进一步促进对Cr (Ⅵ)的还原,生成Cr (OH)3或以絮凝物的形式沉积在双金属网表面,达到从水溶液中去除Cr (Ⅵ)的目的。易分离的Al/Cu双金属网有助于实现地下水等水体中Cr (Ⅵ)的快速去除,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pH3-5 的1 mol/L醋酸钠- 三氯乙酸介质中,Cr( Ⅲ) 可用2 - (5 - 溴- 2吡啶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酚(5 - Br- PADAP) 和熔融萘固- 液定量萃取分离.该络合显色体系可用于铬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90 nm 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7 ×104 L/mol·cm ,显色络合物的组成比为:Cr:Cl3 AC- :5 - Br-PADAP= 1 :2 :1 ,铬浓度为0 - 10μg/5ml(CHCl3)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0.
沉淀浮选法处理电镀废水中Cr6+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用亚硫酸钠和硫酸亚铁两步还原、然后进行沉淀浮选处理电镀废水中的Cr6 + .试验结果表明,用亚硫酸钠和硫酸亚铁混合还原较单一还原剂还原效果好,在原水含Cr6 +1 .92 ×10 - 3mol/L的情况下,处理后残余总铬浓度仅为1 .35×10 - 5mol/L,远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且处理时间短、上浮渣少、出水清澈透明.研究了还原剂最佳组合用量,浮选最佳pH值,捕收剂种类,最佳用量和组合用药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借助显色剂DPC(二苯胺基脲)与Cr(Ⅵ)的显色反应.研究了锰(Ⅱ)对Cr(Ⅵ)氧化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的催化作用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微量锰的新方法,检出限为3.2×10-9g/mL。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铬(Ⅲ)四苯基卟啉配合物,2,4-(O2N)2C6H3OCr(Ⅲ)TPP·THF(A)(TPP=tetraphenylpor phyri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紫外可见、核磁表征,并对其晶体进行了X射线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铬(Ⅵ)在过量Fe(Ⅱ)存在下被完全还原为铬(Ⅲ),而余下的Fe(Ⅱ)在HAc-NaAc缓冲体系(pH4.60)中与邻二氮菲生成桔红色的络合物,溶液的颜色随铬(Ⅵ)量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借此建立了吸光光度测定铬的新方法。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3.11×104L·moL-1·cm-1,铬量在0~0.8m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用于测定淤泥中微量铬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水溶液中周期换向脉冲电流电镀Fe—Cr—Ni合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周期换向脉冲电流在含CrCl2,6H2O.FeCl24H2O'NiCl26H2O,H3BO3,抗坏血酸的混合羧酸的水溶液中,镀出了Fe0.60-0.77Cr0.07-0.18Ni0.15-0.27合金,镀层光亮,结合力好,镀层厚度可达9μm,组成为Fe0.62Cr0.18Ni0.20的镀层,其相结构为显著的γ相区域中有非晶态,镀层表面有微裂纹,且深入至基体。  相似文献   

15.
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电子探针仪研究了渗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共渗剂成份为93%Cr和7%Al时,经1100℃×16h共渗后,渗层表面铬铝含量分别为18%和8.2%,表层组织为(Cr,Fe)23C6+AlFe3C0.69,里层为α-Fe(Cr,Al),渗层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氧化性和抗蚀性.  相似文献   

16.
Cr(Ⅵ)对甲基进具有褪色作用,借此可以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实验表明,在1.44~2.88mol·J-1H2SO4介质中,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铬量在0~100μg/25ml范围内与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减少值成线性关系。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在用于测定淤泥中的微量铬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水溶液中周期换向脉冲电流电镀Fe-Cr-Ni合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周期换向脉冲电流在含CrCl3·6H2O、FeCl2·4H2O、NiCl2·6H2O、H3BO3,抗坏血酸的混合羧酸的水溶液中,镀出了Fe0.60-0.77Cr0.07-0.18Ni0.15-0.27合金.镀层光亮,结合力好,镀层厚度可达9μm.组成为Fe0.62Cr0.18Ni0.20的镀层,其相结构为显著的γ相区域中有非晶态.镀层表面有微裂纹,且深入至基体.讨论了RC、PC、DC电流参数、电流密度和溶液pH值对镀层组成及相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铁-锰-铝-铬奥氏体不锈钢40Mn26Al3Cr6Re在0.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后形成的表面膜进行了TEM分析研究.TEM分析结果证明:40Mn26Al3Cr6Re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主要是α-Al2O3、θ-Al2O3、(Cr2O3)10B的机械混合物;其中(Cr2O3)10B的含量最多.钝化膜为层状结构,内层为多晶,外层是微晶和非晶;钝化膜与基体在结晶学上存在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超级双相不锈钢(Zeron 100)焊接的热影响区进行了透射电镜TEM分析,采用的焊接条件为:厚板多道埋弧对埋,单位长度热流量为1.49KJ/nm,确定了在热影响区中存在Cr2N,CrN,Sigma,Chi,π等析出相,其中,立方氮化铬系首次在此钢中观察到,在熔焊线附近发现有Si,Al,Cr等元素的偏聚物,由本研究可知,此种材料的可焊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纳滤膜在室温条件下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铬的不同形态、进料溶液中铬离子浓度、膜两侧压力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滤膜对于Cr(Ⅵ)和Cr(Ⅲ)的去除率都很高,均大于90%,且Cr(Ⅵ)去除率稍微大于Cr(Ⅲ)的去除率.随着进料废水中铬离子浓度升高或膜两侧压力的增加,纳滤膜对其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