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MSP)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人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和正常大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核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TM上皮细胞核DNA大于C的异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占58.4%,反映TM上皮细胞增生活跃。TM上皮细胞核面积及核周长介于正常上皮细胞与癌细胞之间,与后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反映TM上皮细胞核有一定的异型性。结果提示:TM客观存在,为潜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CMIAS真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对62例大肠良、恶性肿瘤细胞核DNA含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腺瘤、腺癌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统计学处理P〈0.05。腺癌各组织学类型中,分化程度高低的不同,其细胞核DNA含量亦不同,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提示,大肠肿瘤组织细胞核DNA含量的测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细小病毒B19与异常生育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实验组207例怀孕及有异常妊娠史妇女的血、宫颈分泌物,流产物和羊水中CMV、TO和B19DNA;对照组210例正常孕妇检测宫颈分泌物中CMV、TO和B19DNA。结果:实验组CMV、TO和B19DNA阳性率分别为16.91%(35/207),11.11%(23/207),和9.18%(19/207)。对照组CMV、TO和B19DNA阳性率分别为5.24%(11/210)、3.33%(7/210)和1.90%(4/210)。两组之间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妇感染CMV、TO和B19与异常生育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形态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17例正常乳腺、36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45例浸润性导管癌细胞DNA含量及形态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在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癌组,细胞核DNA含量、DNA指数、核面积、核周长、核平均直径以及形态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细胞核DNA含量与核面积呈正相关(rs=0.54,P〈0.01)。结论  相似文献   

5.
EB病毒与鼻腔窦鳞癌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及20例鼻腔窦粘膜组织中EB病毒的DNA(EBV-DNA),探讨EBV与鼻腔鼻窦鳞癌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BV-DNA在鼻腔鼻窦鳞和鼻腔鼻窦粘膜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EBV可能在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病机理上无重要作用,T2-4N0M0的EBV-DNA的阳性率高于T1N0M0(P〈0.05),而EBV在鼻腔鼻窦鳞癌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有  相似文献   

6.
核基质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泌尿外科张弋孙玉成李进王建高伟刘燕晖核基质蛋白(NMP)是细胞核内骨架系统的蛋白质,参与细胞核内的多种活动,包括DNA复制、RNA合成、基因表达等。肿瘤病人NMP含量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我院...  相似文献   

7.
何勉  梅卓肾  杨国奋 《广东医学》1999,20(11):843-84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宫内膜腺癌细胞放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正常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纯型、囊腺型、腺瘤型、不黄型一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细胞核形态和DNA含量参数,共121例。结果 不典型增生组的细胞核面积(AREA)、核长径(DMAX)、核短径(DMIX)、核周长(PERIM)的测量值均小于内膜腺癌组(P〈0.001);核形态因子(FSHAPE)与腺瘤型组  相似文献   

8.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及20例鼻腔鼻窦粘膜组织中EB病毒的DNA(EBV-DNA),探讨EBV与鼻腔鼻窦鳞癌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BV-DNA在鼻腔鼻窦鳞癌和鼻腔鼻窦粘膜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EBV可能在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病机理上无重要作用。T2~4N0M0的EBV-DNA的阳性率高于T1N0M0(P<0.05),而EBV在鼻腔鼻窦鳞癌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用限制性内切酶PstⅠ消化人型结核杆菌H37RvDNA,与质粒pUC19 DNA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经同位素32P标记的人型结核杆菌H37Rv全染色体DNA探针筛选出6个阳性克隆(MT1 ̄6),其中克隆DNA片段MT2(4.2Kb)、MT4(3.5Kb)和MT5(3.0Kb)标记成探针,检测了22种分支杆菌标准株和15侏人型结核杆菌临床分离侏以及2种非分支杆菌,其杂交结果完全相同,与人型结核杆菌及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_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RA-DSSC)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_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延长T_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_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_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A-PBMC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25.54%及40.51%(P<0.01),说明T_4抑制作用可能与作用时间有关。同时T_4亦可抑制RA-DSS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P<0.01),提示T_4有望成为一新的植物性治疗RA药物。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分光光度计和AgNORs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结合组织学观察,比较分析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和正常大肠粘腹的差异,结果表明,移行粘膜的许多改变与正常粘膜明显不同,其变化介于正常粘膜与癌组织之间,反映移行粘膜客观存在。尽管移行粘膜组织学上无明显异型性,但其肿瘤相关性抗原的高表达,DNA倍体增加,AgNORs数目和面积的增加以及细胞核面积和周长的增加,说明移行粘膜并非一般刺激而致的非特异性反应,而是具有恶性肿瘤的某些特征,提示TM与癌有密切关系,为癌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与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细胞仪检测21例正常肠黏膜及32例 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大肠癌组DI、PI、S%、>5C%及非整倍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大 肠癌DNA直方图呈Ⅲ、Ⅳ型分布,正常肠黏膜呈Ⅰ型分布。结论细胞核DNA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灶大 小、病灶部位及预后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器检测细胞核DNA含量是大肠癌诊断 及预后的一种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旁移行粘膜的病理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光镜、电镜,粘液组化、免疫组化及核DNA定量技术,对205例大肠癌及其癌旁TM、不典型增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癌旁TM的分布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4种肿瘤相关抗原,在正常大肠粘膜全部呈阴性表达,而在癌旁TM,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核DNA定量研究显示,由正常大肠粘膜、癌旁TM、不典型增生至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其核DNA均值呈递增现象。结果提示,癌旁TM核DNA的异常可能是病理改变的基础,其病理性质是介于正常大肠粘膜与不典型增生之间,并对癌旁TM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细胞核DNA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亚性转化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分别对53例结肠癌及直肠癌、30例大肠腺瘤、10例正常肠粘膜进行DNA含量分析。结论DNA含量测定对早期发现大肠腺癌有重要意义,为判断大肠疾病的性质提供细胞生淀粉淀粉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对51例口腔粘膜样本进行了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由正常组织、单纯增生、轻增、重增到鳞癌的DNA含量及S时相细胞的百分比是逐渐增加的。异常增生与正常组织、单纯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异常增生和鳞癌中有异倍体出现,轻增、重增、鳞癌的异倍体出现率分别为40%,50%70%。结果表明,口腔粘膜由正常组织、单纯增生、轻增、重增到鳞癌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其增殖活性逐渐升高。DNA含量和S时相百分比是反映异常增生和癌变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旁移行粘膜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结合显微光度测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15例直肠癌旁移行粘膜及其癌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与正常大肠粘膜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TM中VDR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其表达介于癌组织与正常粘膜之间,与后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M中VDR的表达与病例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生长方式,浸润深度之间无统计上显著性的联系,癌旁TM的增殖指数显著正常粘膜。结论直肠癌旁TDM是一种早期癌前病变,在直肠癌手术中予切除。  相似文献   

17.
王强  陈泳莲 《上海医学》1994,17(10):559-563
本文探讨癌旁移行粘膜生物病理学特性以及癌旁移行粘膜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癌肿复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生唾液酸粘蛋白组织化学改变的癌旁移行上皮代谢旺盛、增殖活跃、细胞核DNA含量增加,并存在癌胚抗原表达,系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不稳定原发性癌前期改变。经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癌肿复发与肠切缘粘膜移行改变密切相关,提出吻合口周围移行上皮的残留并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的恶性转化为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结合显微光度测量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15例直肠癌旁移行粘膜及其癌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与正常大肠粘膜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TM中VDR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其表达介于癌组织与正常粘膜之间,与后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M中VDR的表达与病例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生长方式、浸润深度之间无统计上显著性的联系。癌旁TM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结论直肠癌旁TM是一种早期癌前病变,在直肠癌手术中应予切除。  相似文献   

19.
细胞增殖及DNA倍体不同表达与结肠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及 DNA倍体水平的不同表达与结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6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粘膜的 PCNA标记指数和 DNA相对含量。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 PCNA标记指数和DNA相对含量分别为 (54.7± 13 .4) %和 7.64± 3 .15,与癌周正常粘膜组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 ;随着 Dukes分期的进展 ,PCNA标记指数和 DNA相对含量逐渐增加 ,C、D期较 A、B期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细胞增殖核抗原及 DNA倍体水平不同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 ,两者可以作为结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