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症状临床表现不一,容易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干扰,造成误诊,肝脏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首选检查。本组病例2例经过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病灶消失,7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过穿刺引流而治愈。1例酮症患者效果欠佳。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多样,好发老年体弱者,肝脏影像学检查为诊断首选,经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必要时穿刺引流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孟信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693-1694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对24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纳差、恶心等,所有患者均经过肝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而确诊。5例患者单纯经抗感染、控制血糖等内科保守治疗而治愈或显效;17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而治愈或显效,总有效率达91.7%。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老年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发热、纳差、乏力等;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仍是确诊的主要手段;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反复肝穿刺抽脓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经B超或CT初诊为肝脓肿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与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穿刺的42例均确诊为肝脓肿,确诊率达100%.经针吸脓液及抗生素局部治疗均获痊愈,有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治疗肝脓肿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可重复穿刺,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人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6月-2007年8月本院收治的65例老年人细菌性肝脓肿病例。结果65例细菌性肝脓肿中合并2型糖尿病16例,胆石症、胆囊炎13例,主诉以发热为主,37例(56.9%);B超仍是细菌性肝脓肿诊断的首选,本组中65例选择使用B超诊断,诊断符合率95.4%;CT诊断60例数,诊断符合率100%;单纯抗生素治疗18例(27.7%),抗生素+经皮穿刺抽脓39例(60%),抗生素+经皮穿刺置管术2例(3.1%),抗生素+肝叶切除6例(9.2%)。结论老年人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合并疾患是糖尿病,胆石症、胆囊炎;脓腔形成后的老年人细菌性肝脓肿,首选B超引导经皮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诊断细菌性肝脓肿33例,3例单纯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18例经B超引导肝穿刺冲洗或置管引流,5例肝脓肿切开引流或加大网膜填塞,6例腹腔镜置管引流,1例肝部分切除.结论: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B超和CT/MRI检查,治疗采用单纯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B超引导肝穿刺冲洗或置管引流、手术切开引流或加大网膜填塞、腹腔镜置管引流、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对19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脓肿分布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9例DLA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明显腹痛并不常见(26.3%),细菌培养阳性率低(36.8%)。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意义重大。单纯抗生素治疗13例.B超下脓肿穿刺5例,外科脓肿切开引流1例。18例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4.8%。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及适时脓肿引流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B超和CT/MRI检查,外科治疗采用B超引导肝穿刺置管引流、手术切开引流或加大网膜填塞、腹腔镜置管引流、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区域灌注疗法对细菌性肝脓肿前期(急性期炎症感染尚未形成液化区)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6例未液化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区域灌注敏感抗生素,对照组为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分别观察患者肝区疼痛情况、体温、外周血白细胞及B超检查肝脏局部感染灶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无感染灶液化病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前期全身加区域灌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新方法,且操作简单、有效,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CT引导与B超引导肝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的作用。方法 CT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16例,B超引导下15例。结果 CT引导下共穿刺16个脓肿,穿刺次数28次;B超引导下共穿刺15个脓肿,穿刺次数17次。两种引导方法每个脓肿平均穿刺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引导下行肝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每个脓肿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CT引导。结论肝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术中,B超引导较CT引导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刘漪  蓝红林  袁晟光 《华夏医学》2007,20(2):238-239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壮年男性糖尿病患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高发人群,寒战高热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为感染表现。影像学诊断应首选B超检查,大部分细菌性肝脓肿可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而治愈。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近来有增多的趋势,临床表现不典型,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合理、足程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肝脓肿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某三级医院住院的11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隐源性占45.8%(54/118),胆源性占40.7%(48/118),血源性为13.5%(16/118)。脓液培养阳性率为57.1%(36/63),肺炎克雷伯菌占72.2%(26/36);血培养阳性率为31.2%(20/64),95.0%(19/20)为肺炎克雷伯菌。本组患者彩色超声检查率为98.3%(116/118),诊断准确率为93.2%;CT检查率为71.2%(84/118),诊断准确率为95.3%;MRI检查率16.9%(20/118),诊断准确率为85.0%。经皮穿刺引流联合抗感染治疗75例(63.6%),单纯抗感染治疗40例(33.9%)。本组患者出院时27例(22.9%)达到临床治愈,87例(73.7%)好转,4例(3.4%)未愈(脓腔最大直径无变化或增大),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6d。提示肝脓肿的病因主要为隐源性,其次为胆源性,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详细的病史、体检、结合辅助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必要时需要肝穿刺活检。经皮穿刺引流结合抗感染治疗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淑萍  王长杰  国向东 《医学综述》2009,15(10):1590-159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的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肝原性糖尿病以肝硬化表现为主,多见于男性,以病毒性肝炎为常见,"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少见,很少发生糖尿病并发症,通过饮食控制、改善肝功能、胰岛素降血糖等治疗,疗效大多较佳。结论肝硬化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肝硬化患者应常规检测血糖避免漏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血糖控制不佳时及早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刘玥  邹文远  胡承雷 《西部医学》2010,22(5):935-936
的探讨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穿刺细菌培养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24例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脓肿壁可见环形强化,病灶内呈蜂窝或网格状、线条状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多样,但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将我院118例细菌性肝脓肿按照病因分为隐源性肝脓肿(PLAC)组54例、胆源性肝脓肿组48例、血源性肝脓肿组16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显示,PLAC发病年龄较轻,3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体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胆源性肝脓肿组相比,PLAC组脓肿以右半肝多见(74.1%比54.2%,P<O.05),合并糖尿病者更多(40.7%比20.8%,P<0.05),合并非胆源性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病者少见(分别为1.7%比18.7%、0比10.4%,均p<0.05),碱性磷酸酶升高率较低(11.1%比35.4%,P<O.01).细菌学特点上,PLAC组仍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组在治疗方式、抗生素的疗程、住院天数、入院到确诊的时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肝脓肿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肝脓肿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的影像表现特征,对其病变分期、病因、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单发67例、多发14例;肝脏脓肿位于肝肝右叶49例、肝左叶25例、同时侵犯左右肝脏7例;病灶的直径在1cm~13cm之间;CT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壁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炎性反应带无强化;门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降低,其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改变;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其密度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3期扫描中脓腔中心液化坏死区均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主要表现为T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表现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分房的脓肿间隔也出现强化,液化区无明显强化。结论联合应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在对肝脓肿病理分期临床诊断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资料,右上腹疼痛3例,发热2例、呕吐1例,乏力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肝功能异常2例,病灶以外均无异常。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具有特殊性,如能采用CT扫描可以明显地显示出肝脓肿的部位,密切结合病史、临床、化验,有助于早期肝脓肿的鉴别和诊断。结论:不典型肝脓肿与肝癌、血瘤相比具有特殊性,采用CT扫描后明显地显示出病灶位置,为临床治疗不典型肝脓肿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临床上CT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肝脓肿患者的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本组肝脓肿单发32例,多发14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9例,肝左叶13例,同时累积两叶4例;CT平扫显示,46例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组织的低密度影,CT值为7~30Hu;42例边缘模糊,4例边缘较为清楚;6例病灶内可见气一液平面。CT增强扫描显示,26例表现为细菌性肝脓肿典型的“环靶征”,其中“单环征”5例,“双环征”17例,“三环征”4例;病灶呈“簇状征”或“花瓣征”15例;5例示腔内无强化。结论双排螺旋CT辅助诊断肝脓肿具有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肝脓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Zhang JW  Wang CF  Liu Q  Li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6):2531-2533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FN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23例FNH患者中,术前诊断为FNH13例,其中经CT、MR!检查12例,1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肿瘤直径0.8-8cm。23例均获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共切除27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FNH。结论CT与MRI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可得出组织学诊断,确定性质,但FNH术前作出诊断和鉴别较困难。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例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结果4例中术前诊断为垂体脓肿2例,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脓肿,术后均予抗生素治疗,无脓肿复发。结论垂体脓肿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等其它鞍区肿瘤不易鉴别,易误诊。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可治愈垂体脓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10月~2012年6月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31例,患者均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阳性及肝活组织检查.急性DILI患者14例,慢性DILI患者17例.统计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指标,并对肝脏组织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与慢性DILI患者比较仅血清球蛋白(G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自身抗体最常出现的是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急性DILI患者肝活检病理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肝细胞损伤型和胆管损伤型,慢性DILI患者主要表现为混合型.结论 免疫介导的DILI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及时的肝穿刺活检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