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蒙蒙  宋晓霞 《纺织学报》2017,38(10):94-97
为研究高温环境中降温服装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出汗暖体假人实验和真人着装实验分别研究了通风服的热湿性能以及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通风量为0.012 m3/s 时,通风系统的引进使服装的湿阻减小58%。男性受试者穿着通风服在25℃、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运动,其局部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均比风扇未打开时低;其中,胸部和腿部皮肤温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打开与关闭风扇两种实验条件下,受试者的局部皮肤温度以及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性差异。运动20 min 和休息20 min后,风扇打开时的平均皮肤温度比未打开时分别低2.4、0.9 ℃;研究表明该通风服装可用来作为改善人体热舒适的服装雏形。  相似文献   

2.
柯莹  李俊 《纺织导报》2016,(12):72-74
服装通风性能是影响人体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开发的服装通风测评系统,以工装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服装通风性能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运动状态下,服装通风值与热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步行时,人体湿感最强而服装通风值最大;服装通风值与舒适感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以为服装设计和开发,特别是功能服装结构设计和面料选择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柯莹  李俊  Havenith  George 《纺织学报》2015,36(11):164-170
服装通风是服装设计和评价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热湿舒适性。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介绍了服装通风测量方法及系统、通风影响因素以及服装通风与热湿舒适性的关系,重点阐述服装整体和局部通风表征系统及其在热湿舒适性领域的应用。在现有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服装通风的发展趋势:建立服装通风与人体热生理反应数值关系模型;采用CFD方法模拟服装通风过程;探究服装通风机制;将服装通风应用到环境污染领域,为人体防御污染物提供服装选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建明  胡觉亮 《纺织学报》2008,29(5):98-101
针对服装尺寸手工测量方法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服装尺寸自动测量方法。首先设计了相应的测量系统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针对服装尺寸自动测量困难问题,采用图像测量技术,提出使用SUSAN方法进行服装图像的外部关键节点检测,采用设置回光反射标志等方法用于检测服装内部关键节点。最后给出了尺寸计算分析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由于服装易变形而难以测量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精度满足服装工业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维图像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测量是服装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于二维图像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方法可以分解为图像轮廓提取与特征部位尺寸测量,围度尺寸计算,误差与精度分析等步骤,对每步采用的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对其中围度尺寸的曲线拟合、回归方程、图形数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进行了阐述.另外在人体尺寸远程准确获取的基础上,该测量技术设备、操作简便的特点使其有望应用于服装电子商务——服装在线定制,进一步的研究将重点放在如何将该测量技术应用于服装在线定制.  相似文献   

6.
穿着方式的改变会导致服装传热的方式和大小变化。本文将着装方式导致的改变归纳为三个关联因子:服装对人体的覆盖面积、服装开口以及服装表面积变化率,并确定了相应的表征指标和测量方法。从单因子影响和多因子交互影响等角度,比较分析了着装方式的三个关联因子对服装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覆盖率与服装热阻呈显著正相关,通风指数与服装热阻呈显著负相关;在着装方式改变的过程中,对服装隔热性能的调节作用面积覆盖率影响最大,表面积变化率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周国鹏 《针织工业》2015,(12):74-76
通过对服装压力及目前获取服装压力值方法的分析,提出利用封装后的微弯光纤设计服装压力测量系统。介绍了微弯光纤服装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压力测量系统的设计。对该服装压力测量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不仅可以应用于服装压力测量,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压力测量场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体主要控制部位的测量值与服装纸样之间的关系,利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仪采集了80名在校女大学生的人体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该群体体型特征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测量值与服装结构设计中原型法计算值、比例法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差值与纸样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对被测人体的体型分析提出了常用纸样制作方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诗潭  王云仪 《纺织学报》2017,38(10):153-159
为探索有效的服装通风设计手段来提高着装人体的热湿舒适性,以服装热湿传递机制和通风散热原理为基础,分别从透气性面料的配置、服装开口的设计、可穿戴式通风装备3个层面解析常用的通风设计手段,并对比不同设计手段之间的作用效应。结果显示:有效的通风设计手段应在全面分析着装环境、人体活动和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满足服装局部设计差异性和不同设计手段间匹配性的原则。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明确服装衣下空间空气流动规律,量化表征服装局部的“有效通风”,平衡各种设计手段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通风效果将成为服装通风设计手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徐军  苏丹 《针织工业》2006,(4):56-58
分析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及服装压力测量的意义,介绍了几种服装压力的测量方法,同时着重介绍了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服装压力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手臂活动角度对衣下间隙局部分布及服装局部散热性能的影响,利用三维扫描仪量化了出汗暖体假人在6种手臂姿势下,12个体段的衣下间隙体积及接触面积,提取了表征人体活动空间大小的物理指标,测量了服装各体段的局部热阻。结果表明:手臂的前伸角度与衣下间隙体积呈负相关性,而与接触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性,人体的活动空间随着手臂前伸角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各体段的局部有效热阻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布状态,局部衣下空气层体积越大、接触面积越小的体段,其有效热阻越大。服装的有效热阻可用衣下间隙体积与接触面积百分比共同预测。  相似文献   

12.
赵蒙蒙  柯莹  王发明  李俊 《纺织学报》2019,40(3):183-188
为揭示通风服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机制,阐明通风服与人体之间的热湿传递关系,在介绍通风服的起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重点论述了通风服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测试法、人体着装实验法和数值模型构建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通风服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机制是一门集环境传热学、人体生理传热学、服装面料学以及流体力学交叉结合的工程问题。最后对通风服热舒适性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将在通风服衣下气流的精确测量与仿真,衣下气流和热流数值模型的构建以及通风引起的局部和整体热舒适不匀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夏季室外高温日晒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舒适性,对人体、服装与环境之间传热过程进行分析,以此作为针对性降温方式的理论基础建立了通风服装在室外高温日晒环境下的传热模型,并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验证了该传热模型;分析了送风后衣下空间空气参数及人体主观反映的改变。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人体得热量与失热量误差仅为9.1%,人体表面温度在10 min左右趋于稳定;给衣下空间送入处理后的冷空气时,衣下空间内空气温湿度均比未通风时低,强迫对流的存在大大地提高了体表汗液蒸发速率,人体主观热感觉与皮肤湿润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洪岩  杨敏  陈雁 《纺织学报》2013,34(1):96-100
为了研究人体生理特征指标和服装微气候指标的监测方法,通过分析能够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生理特征指标和人体舒适感的服装微气候指标,文章探讨了将传感器和显示器技术应用于服装产品的路径与方法,设计了应用于人体生理指标监测智能服装的信息采集、传输、显示和记录系统,研制了可以用于服装的、以AT89C52单片机为基础的智能化生理指征监测服装系统,本文对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传感器和显示器技术在智能服装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gap sizes and clothing thermal performance.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human body scanner, the thicknesses and volumes of air gaps of 35 experimental shirts were measur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ermal insulations of clothing, measured on a thermal manikin, and air gap volumes were examin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Also, the regression model between cloth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measured by an infrared thermal camera, and air gap thicknesses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thermal insulation of experimental shirts increased with air gap sizes but began to decrease as a result of natural convection when the air gap thickness was higher than 1?cm or the air gap volume was greater than 6000?cm3. The 3D human body scanner can accurately measure air gaps under clothing, but it is expensive and is not available everywhere. A substitute method is to buil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air gap sizes. In this pape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volumes and thicknesses of air gaps when the ease allowances of chest circumference and fabric properties were know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lothing at the product’s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16.
钱静  赵蒙蒙  党天华 《纺织学报》2022,43(4):133-139
为研究服装开口方式和风扇风速对通风服衣下空气层的体积、厚度及分布的影响,采用三维扫描法得到人体和服装的几何模型,通过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对模型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条件下空气层厚度和体积的差异,以及空气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风扇风速对平均空气层厚度的影响比开口方式更明显;风扇风速对整体和局部空气层...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消费者由于频繁购入相似服装以及不知如何穿搭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智能搭配系统,为用户提供穿搭建议,减少重复购入相似衣服导致的浪费。利用爬虫技术获取大量中高端品牌的服装搭配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的新兴模型生成式对抗网络,对服装搭配数据进行学习,挖掘搭配的颜色、款式等视觉规律,训练模型能够实现输入上装图像时智能生成下装图像功能,再通过图像相似度计算匹配到用户预设的个人衣柜,最后结合温度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下装。通过对比原搭配和模型生成搭配,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智能穿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