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联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高密度聚乙烯( HDPE) 、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 1∶1的共混物作为基体材料,制备了不同凝胶率的交联定形相变材料, 讨论了材料的凝胶率与交联剂用量之间的关系, 并测定了材料的热性能。通过多次冷热循环实验, 研究了材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交联有利于改善定形相变材料的稳定性, 减少石蜡的渗出。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体系更适合作封装材料。交联程度的不同对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热均不产生影响。多孔填料如硅藻土的添加, 可以进一步减少石蜡的渗出, 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汤琦  刘大晨  梁雨  刘策 《材料导报》2016,30(Z2):345-348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稻壳源白炭黑(RHS)在天然橡胶(NR)交联体系中的分散,显示RHS作为刚性补强粒子微观呈纳米尺度均匀分布,这是补强作用的基础。依据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原理,探究了RHS纳米粒子与炭黑(CB)对NR的协同补强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双相填料(RHS/CB)对NR协同补强作用,不同的RHS/CB比例对协同补强作用影响较大,适宜的用量比不仅提高物理力学性能,同时改善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SiO_2-氧化石墨烯(GO)/硅橡胶(MVQ)复合材料,研究了GO对SiO_2/MVQ体系的硫化过程、稳态、动态以及力学松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的引入一方面会提高填料网络对基体橡胶的物理补强效果,另一方面会延缓硅橡胶硫化交联速度,并降低最终的交联密度,削弱了化学补强效果。当GO的添加量为2Phr时,硅橡胶协同补强效果最佳,与只添加SiO_2的硅橡胶相比,100%定伸强度提高了37%,拉伸断裂强度提高了17%,断裂伸长率提高了8%,平台动态模量提高了115%。加入GO后,复合材料Payne效应及松弛效应均增大,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GO与SiO_2共同形成了物理补强效果更佳的填料网络。  相似文献   

4.
以绿色轮胎为切入点,以传统补强填料与新型补强填料的对比为重点进行介绍,综述了传统补强填料的研究现状和性能不足,然后概述了短纤维、木质素和碳酸钙等新型补强填料的优越性能,并指出以短纤维、木质素和碳酸钙为代表的新型补强填料的使用,加快了橡胶配方优化的进程,凸显了绿色轮胎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发展绿色橡胶行业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天然橡胶(NR)基凹凸棒土(A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硫化特性,探讨了AT补强NR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T能在NR基体中达到均匀分散并形成良好的聚合物-填料界面,显示出优异的补强效果.AT不但在胶料硫化过程中充当了交联点,而且在试样拉伸过程中沿拉伸方向取向,起了诱...  相似文献   

6.
硅烷交联聚乙烯/纳米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为载体树脂制备纳米蒙脱土母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制备了硅烷交联聚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含量对硅烷交联聚乙烯接枝料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交联料交联度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硅烷交联聚乙烯接枝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拉伸强度最大提高了近30%,断裂延伸率基本不变;维卡软化温度及热稳定性有一定提高;交联料的交联度有所下降,但可以通过延长交联时间弥补。XRD和TEM表明硅烷接枝聚乙烯大分子能够实现对有机蒙脱土的插层。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表面修饰纳米SiO2补强乳聚丁苯橡胶(ESBR),借助修饰界面与基体作用力的差异,分析了原位表面修饰纳米SiO2对ESBR的补强机理,以及由此引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硫化加工、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可反应性纳米SiO2RNS-D对ESBR力学性能具有更好的补强效果;这是因为与可分散性纳米SiO2DNS-2相比,RNS-D表面修饰的双键表现出较强的反应活性,其强劲的界面结合作用和密集的交联结构提高了RNS-D的补强作用,界面作用力的差异也深刻地影响着硫化体系的加工和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详细比较了普通聚乙烯,市场交联聚乙烯及新开发交联聚乙烯钢衬专用料三种材料的结构特点以及用于化学品储罐/反应釜内衬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交联聚乙烯钢衬专用料,具有超高的金属粘结性能、高结晶度和高交联度、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和优异的耐高温蠕变性,新产品特别适合用于高性能的大型防腐耐温化学品储罐或反应釜的内衬材料。  相似文献   

9.
羧酸铝盐活性填料补强顺丁橡胶的研究E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各种羧酸铝盐填充的顺丁橡胶的力学性能,发现甲基丙烯酸铝及丙烯酸铝具有较明显的补强作用。作者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以及平衡溶胀、萃取实验对这类体系的补强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未补强的硅橡胶机械强度很低,需混入大量昂贵的气相法白炭黑加以补强才有广泛使用价值。室温硫化硅橡胶(RTV′S)因分子链较短,硫化时交联点较少,即使混入20~25%的高补强白炭黑,撕裂强度仍然难以超过13KN/m。白炭黑含量太高不仅增加产品原料成本,而、且胶料过稠,作为单组份会带来配制困难、灌装不便之缺点;作为双组份的浇铸材料则不易流平,影响模型的精密度或仿真性。添加补强性填料或活性填料改善RTV′S的力学性能的方法早已众所周知,而通过改变聚硅氧烷分子结构来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在我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辐照交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辐照交联基本反应原理,评述了在辐照作用下聚乙烯结构尤其是结晶形态的变化,讨论了辐照交联对聚乙烯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辐照交承聚乙烯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氧化物交联方法研究了交联聚乙烯的工艺条件和性能,探讨了交联反应对交联聚乙烯力学性能和交联度的影响,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了交联聚乙烯的熔融行为。结果表明:交联剂双2,5用量(质量分数)为1.5%,交联温度为180℃,交联时间为5 min时,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达到74.2%,拉伸强度为29.0MPa,断裂伸长率为480%,其熔融峰温度为108.7℃。  相似文献   

13.
消息报道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通过技术鉴定由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研制开发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最近在常州通过了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由聚乙烯、乙烯基硅烷及特殊催化剂、早期交联抑制剂等经过熔融接枝工艺生产而成。较之传统的Sioplas工艺,该技术在乙烯基硅烷的复配、使用及防止产物的早期交联方面有了重要的突破。在熔融接校设备和接枝工艺条件的设定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产品质量经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验中心检测,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GB12706.91,10KV以下电缆要求,挤出加工性能及热延伸性能优于韩国LG公司同…  相似文献   

14.
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用不同结构的乙烯基硅烷与聚乙烯进行熔融接枝及水解缩合交联反应,通过对 支物的结构表征,交联行为以及交联前后结晶性质,高温应力-应变曲线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结构的乙烯基硅烷对硅与聚乙烯的接枝反应和交联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拉伸-高温退火-冷拉的拉伸工艺制备了交联聚乙烯微孔膜,考察了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拉伸温度、退火温度和冷拉等工艺条件对交联聚乙烯微孔膜成孔性能的影响,并对成孔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显著影响成孔性能,随着交联度的增加,成孔性增加.拉伸温度在90~120℃时,膜片基本由纤维状晶构成.拉伸温度升至130℃,并在此温度进行高温退火处理,膜片开始出现细缝状微孔.施加冷拉可以调控细缝状微孔形态演变,进一步被拉伸成圆形或椭圆洞状微孔.本文所用拉伸工艺为制备高性能聚乙烯微孔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乙烯微孔膜技术,突破锂离子电池隔膜等高端聚乙烯微孔膜的国外技术垄断.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讨硅烷接枝聚乙烯水解交联反应机理及动力学,通过酸、碱和盐催化作用原理,说明了羧酸锡对交联反应的作用,用凝胶含量(G%)指标表征了交联反应程度,讨论了反应条件(温度、催化剂用量、水分扩散速度等)对该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反应程度随催化剂浓度升高和环境湿度增大而增大;利用Arrhenius方程可表征该反应动力学的特征,并可求出交联反应的活化能(39.46 kJ/mol);提高水解温度,可加快水在聚乙烯中的扩散速度,因此,也加快了交联反应.硅烷接枝聚乙烯水解交联反应是关于催化剂和水分浓度的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7.
聚酰胺(PA)材料因其良好的力学、摩擦学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国防和土木工程等诸多领域。然而在高温、高压和强腐蚀的环境下,对PA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可以使填料分散效果优异的原位聚合法、操作简便的溶液共混法和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熔融共混法三种制备方法,并详细综述了掺入聚合物的共混增强、PA基体上接枝改性基团的改性增强和掺入补强填料的填料加固三种补强手段。同时综述发现,与未掺入补强填料的PA基体相比,添加补强填料可大幅提高P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PA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也大幅降低。最后,对PA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为其制备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熔态辐照交联聚乙烯的碳-13核磁共振定量研究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高密度聚乙烯在熔融态真空下辐照后的交联效果。直接由高分辨碳-13核磁共振(^(13)CNMR)谱的指认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辐照熔态聚乙烯中产生的主要交联类型有两种;H型及Y型结构,并且生成H型的G值大于Y型的G值。Y型交联的形成对样品的种类有较大的依赖性。这些结果与进一步探讨聚乙烯辐射化学效应和交联机制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影响电缆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热延伸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生产过程及热延伸试验过程两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电缆原料、不同交联方式的选择、生产工艺及具体试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热延伸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应分别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保障热延伸项目合格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反应性增容剂在聚丙烯填充改性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反应性增容剂在天然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填充改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