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放电通道对离子背景的选择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正、负离子背景对放电路径的影响。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观测研究了不同离子背景对放电进展路径影响的特点、程度及规律性。发现放电路径具有选择负离子背景而回避正离子背景的特点以及用预置离子背景控制放电路径的可能性。这一现象有可能在防护直击雷方面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对雷云放电过程的观测以及研究可知,雷电放电通道的发展具有确定性及随机性的特点。如何描述这两种特性在雷电先导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规律,是输电线路分形先导发展屏蔽模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应用分形理论对放电通道进行了描述,同时建立了基于分形特性的雷电屏蔽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我国第1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的分析中。运用盒维数法对雷电模拟路径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研究了分形参数η值对雷电发展路径的分形维数的影响,通过与实际雷电先导路径的分形维数相比较,确定了模型中分形参数η值。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输电线路空间绕击概率曲线对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空间分布对输电线路雷击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地、全面地对雷击导线事故进行分析。采用基于分形先导发展模型的绕击耐雷性能评估方法,对不同线路参数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评估,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受雷云电场和直流工作电压的叠加作用,导地线因电晕放电产生大量正、负离子积聚在线路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层。为研究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雷云电场作用下线路电晕空间电荷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耦合雷电先导发展模型,计算获得了典型±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地线雷电上行先导放电特性和雷电击距,定量分析了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线雷电上行先导起始时刻、放电电流和长度的影响。通过计算电晕空间电荷作用下地线的雷电击距和暴露弧,得出在平原地区仍可通过采用负保护角配置,有效降低线路的雷电绕击概率,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山区地形下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雷电先导放电的三维数值模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先导放电的数值模拟是反映雷电先导发展和雷击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提高雷电先导放电三维数值模拟的空间分辨率,将修正的介质击穿模型与计算区域的边界条件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具有双概率指数和双击穿发展阈值的雷电双向先导发展概率模式,实现了雷电先导放电在50m空间分辨率的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比较自然界中雷电放电与模拟结果的分形维数和先导临近时地面电场峰值的增强情况,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应用上述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数值内插方法建立了地面防雷装置防护性能的评估模型(空间分辨率为1m),分析了单根避雷针系统附近的雷击概率分布及其保护范围,其结果与折线法规定的保护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形条件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及山坡对放电过程的影响,采用最大距离为11 m的放电间隙进行雷击模拟试验。以型号为SZ322的铁塔为研究对象,将杆塔缩比取为1:12.5,研究了斜坡对放电路径走向及放电参数的影响。采用波形参数为80/2 500μs的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来模拟雷电先导,统计分析了平地与山坡2种地形条件下的放电路径选择概率、放电电压、放电时间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山坡改变了空间电场的分布,增大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空间;当高压棒电极与斜坡的垂直距离小于其与输电线路侧面的距离时,斜坡将影响放电路径的走向,且缩短放电先导与输电线路之间的距离会增大输电线路的绕击概率;当高压棒电极与斜坡和平地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同时,地形条件对该间隙的放电电压均值基本无影响,但会影响放电时间和放电的分散性。该研究结果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防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量线路雷电跳闸故障统计资料显示,雷电绕击是引起电压等级为50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综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在南方电网昆明特高压基地开展的雷电绕击模拟试验研究。试验模拟了下行雷电先导接近线路时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和发展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导线、地线会产生上行先导放电,且地线上行先导放电起始易于导线,导线、地线上行先导发展速度约为1.2~2.4 cm/?s。该结果可为雷电绕击分析提供了试验基础和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7.
避雷针迎面先导发展物理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避雷针迎面先导起始及发展过程的仿真研究对建立正确的雷电屏蔽分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间隙放电的物理机制,建立了包括正极性电晕起始与流注发展、先导起始、先导–流注体系发展等物理过程的迎面先导发展物理过程仿真模型,并使用实验室和自然雷电条件下的迎面先导发展过程观测结果对其进行了验证,最后采用该模型对避雷针迎面先导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室条件下和一次自然雷电条件下获得的正极性迎面先导发展过程观测结果相吻合;迎面先导起始时刻随着雷电流幅值和避雷针高度的增加而提前;避雷针迎面先导的发展过程主要受雷电流幅值、避雷针高度影响,其发展速度随着下行先导的趋近而逐渐增加;由实验室条件下的正极性棒–板间隙放电获得的先导起始特性直接用于自然雷电中正极性迎面先导起始的计算,以及在迎面先导发展过程的计算中假设迎面先导发展速度与下行先导发展速度成一固定比例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研究是线路雷电防护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观测的雷电梯级先导停滞时间,确定采用负极性20/2 500?s和负极性80/2 500?s两种操作冲击电压波形模拟雷电最后一击的放电过程,针对1 000 kV特高压线路SZ322型杆塔开展了模型比例为1:12.5的大尺寸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线接地方式明显影响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正极性偏置电压将增大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负极性偏置电压将减小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波头时间对放电路径影响不明显;导线被击概率随着线路保护角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果为后续特高压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极性长空气间隙放电是输变电系统外绝缘和雷电放电物理的研究基础,而流注—先导转化过程一直是长间隙放电机理以及雷电上行先导放电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为了获得流注—先导放电转化过程中电学、热力学参数演化规律及其关联关系,以1.0m棒–板空气间隙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适用于流注—先导转化放电过程热特性试验观测系统,实现电压、高电位放电电流、放电通道光学形态、纹影图像的同步观测。获得从流注放电起始到先导通道形成过程的高速纹影图片,并通过Abel逆变换反演获得初始先导放电通道气体密度、温度的径向分布及其时间演化规律,发现因首次流注放电注入电荷量的增加,暗区时间内放电通道中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由上升变为下降的两类现象。基于Gallimberti流注—先导转化零维模型,分析不同流注茎初始半径和能量分配系数对暗区内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得出模型只适用于暗区温度上升的放电情况。该文的研究工作可为正极性先导起始判据修正和物理模型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展负极性雷电地闪过程中地面物体正极性上行先导特性的模拟试验研究是完善雷电屏蔽分析模型的基础,选择正确的模拟试验方法十分必要。分析了采用棒–棒、棒–板及板–棒等典型放电间隙结构的模拟试验方法的电场特征,研究了各种方法获得的正极性先导特性,并通过与自然雷电下的电场特征及上行先导特性进行对比,评价了各模拟试验方法的等价性。结果表明:采用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无法模拟自然雷电下地面物体附近的电场空间分布特性;采用板–棒间隙可以模拟自然雷电下地面物体附近的电场空间分布特性,但传统的冲击电压发生器无法产生与自然雷电下行先导趋近地面过程中电场时变规律相同的冲击电压。因此,提出了研发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模拟自然雷电下电场时变规律的高压任意波形发生器,并结合板–棒间隙结构,形成正确有效的正极性上行先导特性模拟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Laser-guided discharge is promising for protec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against lightning. Several experiments concerning the laser-induced electrical discharge have been performed up to now.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laser-induced electrical discharge to achieve the laser-triggered lightning. When a high-power laser beam is focused in air, a high degree of ionization is produced as brilliant beams near the focus.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ical discharge induced up to 2-meters with a high-power CO2 laser focused by a 10-meter focal length mirror is described. Experiments of the laser-guided discharge were carried out by application of an impulse voltage to a rod-rod gap after laser radiation.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delay times and polarity of the impulse voltage on 50 percent flashover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discharge phenomena taken by a still camera, a special camera named ALPS (Automatic Lightning Discharge Progressing Feature Observation System) and an image converter camera.  相似文献   

12.
雷击能造成极高的冲击电压,对电力设备绝缘有重大威胁,一直是电力系统中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使用避雷器防御雷害是主要手段之一,但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长治电力系统襄垣站由于雷击对电气设备造成了损害,故障后检查,避雷器没有动作.  相似文献   

13.
闪电脉冲是自然界最具代表性的随机瞬态点源目标,闪电是强对流等恶劣天气系统预报和研究的有力工具.光学瞬间闪耀探测制图仪利用了闪电脉冲和反射阳光背景(城市灯光)之间存在时间、空间和光谱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光谱滤波、空间滤波、帧-帧背景去除3种方法相组合来实现瞬态多点源目标闪电脉冲的增强与探测.综述了卫星光学瞬间闪耀探测的国内...  相似文献   

14.
10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设备的外绝缘特性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万启发  陈勇  蔡炜  孟刚 《高电压技术》2006,32(12):16-19,29
针对晋东南—荆门百万伏级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研究了交流输变电设备空气间隙的工频、操作和雷电冲击电压放电特性,典型分裂耐热扩径软导(母)线及分裂导线、管型母线基于不同空气间隙的工频、操作及雷电冲击电压特性及高海拔对绝缘子污耐压的影响。通过这些真型试验研究,获得了我国特高压技术研究的基础试验数据,其研究成果可为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Lightning strikes not only metallic objects such as transmission towers and lightning rods but also insulated material such as blades of wind turbines.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ed material are, however, not clarified till now. In this paper, discharge characterisitics of insulated material have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12‐MV impulse generator. The effects of polarities of the applied voltages and surface conditions of the insulation material are also studied and it is found that pollution on the surface decreases the sparkover voltage drastically. Copyright © 2007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6.
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在电力系统具有广泛应用,GIS运行过程中金属尖刺缺陷严重威胁其绝缘可靠性。然而,高电压等级下金属尖刺缺陷难以被传统现场试验检出。该文提出工频-雷电冲击叠加电压检测法。首先构建工频-雷电冲击叠加电压实验研究平台,针对工频-雷电冲击叠加电压下金属尖刺缺陷放电特性进行研究,继而研究工频-雷电冲击叠加电压检测金属尖刺缺陷方法有效性。结果表明:当交流电压(UAC)大于起晕电压时,同极性叠加导致击穿电压(Us)增大,反极性叠加导致Us减小。叠加相位对Us的影响稍滞后于工频波形。随不均匀度增加,曲线平台期缩短直至消失。在交流电压135°叠加负极性雷电冲击电压,GIS金属尖刺缺陷放电电压最低,外施电压较雷电冲击试验下降24.9%,可以有效检出缺陷。  相似文献   

17.
混合两相体对放电路径选择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鹤鸣  何正浩  王蕾 《高电压技术》2008,34(12):2681-268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the breakdown process,and the discharge path selection of the lightning discharges in two-phase mixtures(TPMs).13 kinds of solid-gas mixtures and 3 kinds of liquid-gas mixtures are employed to study effect of two phase mixtures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discharge path under lightning impulses.Grain size effects are shown upon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When the diameter of solid or liquid grains is less than about 10 μm,the discharge path does not select TPM but air.And the discharge path selects TPM when the diameter is greater than about 100 μm.And when the diameter is between about 10 μm and 100 μm,the discharge path selects TPM under negative lightning impulses,but it has a greater selection of air than TPMs under positive lightning impulses.Volume fraction and permittivity of solid/liquid can also influence the selection of the discharge path.  相似文献   

18.
何计谋  蒲路  祝嘉喜 《高压电器》2006,42(1):42-43,46
利用有限元法对复合外套电流互感器的电场进行了计算和优化设计,并通过雷电冲击电压耐受试验、工频电压耐受试验和局部放电试验,对其绝缘结构设计进行了验证, 提出了改善复合套管电场分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计及工频电压的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贾磊  舒亮  郑士普  谢鹏  孙冬慧  施围 《高电压技术》2006,32(11):111-114
雷击闪络是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正确评估设计中的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耐雷水平是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耐雷水平的计算多采用规程法,但该方法并没有考虑线路运行中的工频电压对耐雷水平的影响,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为此,利用规程法,首先推导了计及工频电压的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计算公式,随后利用该公式计算了在110~500 kV各电压等级线路中工频电压对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线路运行中的工频电压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在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必须计及工频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冲击过电压所引发的环氧绝缘沿面局部放电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绝缘事故,威胁设备的运行安全。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对交流与雷电冲击叠加电压下SF6气体中环氧绝缘沿面局部放电进行测量。分析讨论冲击叠加相位和冲击电压极性对沿面局部放电激发过程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和沿面局部放电基本物理过程,建立交流与冲击叠加电压下沿面局部放电激发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不同极性冲击叠加在交流电压不同相位后沿面局部放电的放电时延、放电量进行数值计算。同时,对放电所产生的沿面、空间电荷衰减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电荷衰减过程中电荷记忆效应对沿面局部放电影响的量化描述。该研究结果为沿面局部放电过程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