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麻多糖对木薯淀粉和红薯淀粉糊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质构分析法、离心法、冻融循环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及在NaCl、蔗糖、葡萄糖或酸碱环境中,亚麻多糖对木薯淀粉、红薯淀粉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末值黏度、衰减值、凝胶硬度、凝胶析水率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亚麻多糖能增强木薯淀粉、红薯淀粉的膨胀力,降低热稳定性、凝胶硬度、冻融稳定性。在盐、糖环境中,亚麻多糖均能增强木薯淀粉、红薯淀粉的膨胀力和冻融稳定性,降低热稳定性。在低pH条件下,亚麻多糖能降低红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pH条件下提高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膨胀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铃薯淀粉(PS)及其7种变性淀粉(醋酸酯淀粉、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在糊化温度、峰值黏度、热稳定性、凝胶性、抗剪切、耐酸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性能差异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式对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羟丙基和醋酸酯改性均可降低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淀粉峰值黏度,增加糊液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性差;⑵交联改性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凝胶性,增强了糊液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但透明度降低;⑶氧化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峰值黏度,提高淀粉糊透明度;(4)双重改性处理的复合变性淀粉同时兼有二种单一变性淀粉的共同特性,其中: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透明度最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微波处理对亚麻多糖—马铃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质构分析法研究亚麻多糖在不同的微波处理条件下对马铃薯淀粉糊化特性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亚麻多糖显著影响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特性和凝胶特性。亚麻多糖显著降低马铃薯淀粉的膨胀力,提高马铃薯淀粉的热稳定性、耐剪切力和凝胶硬度。在700 W功率下微波处理120 s,亚麻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最好,处理60 s时,亚麻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体系凝胶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木薯淀粉及木薯变性淀粉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木薯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交联淀粉、醋酸酯淀粉、醋酸酯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凝沉、耐盐性、耐酸性、糊化特性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变性的木薯淀粉和原木薯淀粉有很大的不同,经过羟丙基化、羟丙基交联、醋酸酯化、醋酸酯交联后,分别引入了羟丙基、交联键、乙酰基等,使其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耐盐性、耐酸性.据RVA分析,各种变性淀粉糊液性质较原淀粉有较大的提高.经过交联后糊液稳定性较原淀粉、羟丙基及醋酸酯淀粉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8种类型变性淀粉为研究对象,对其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等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最好;蜡质玉米氧化淀粉的透明度最佳;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淀粉、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凝沉性较强,而蜡质氧化淀粉几乎无凝沉性;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木薯淀粉的凝胶强度最大;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最高黏度值最大,消减值最大;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最高;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优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淀粉,且凝胶强度较高;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黏度明显高于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淀粉,而后者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凝沉性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几种不同品种淀粉及羟丙基产物糊液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薯类淀粉(木薯,马铃薯)及禾谷类淀粉(普通玉米、蜡质玉米、高直链玉米及糯米)为原料,以环氧丙烷为醚化剂。制备了羟丙基变性淀粉。反应条件:淀粉乳质量分数40%、反应温度40℃、无水Na_2SO_4添加量12%(以淀粉干基计)、NaOH添加量1.2%、环氧丙烷添加量12%、反应时间18h。分别对原淀粉及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羟丙基变性淀粉糊性质做了对比研究。不同品种淀粉糊性质存在很大差别。经过羟丙基改性。淀粉糊液粘度性质、冻融稳定性、透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凝沉性质不能准确反映羟丙基化对蜡质玉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糊液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杨震  叶晓枫  韩永斌  鲁金  李洋  莫斌 《食品科学》2015,36(19):101-105
为了探究变性淀粉对非发酵面团冻融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在添加马铃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醋酸酯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与马铃薯醋酸酯淀粉后非发酵面团冻融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变性淀粉未能有效控制冻融面团的失水率,但冻融面团深层结合水相对含量均有所增加,凝胶能力下降,且不受变性淀粉添加量与种类的影响。冻融面团剪切力均随着变性淀粉添加量增加呈现“下降-上升”的趋势,且均低于对照组。变性淀粉添加量较少时基本能较好地改善熟面坯的质构特性,高添加量反而不利于熟面坯的质构特性。添加木薯醋酸酯淀粉不利于面团流变性的改善,而其余3 种变性淀粉在添加量较低(<5%)时,有利于改善面团的流变特性。因此,变性淀粉在添加量较少时对非发酵面团冻融品质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Brabender黏度曲线、不同介质中黏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等性能差异,探讨了不同原料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酸乳的制作中对酸乳黏度、贮藏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马铃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和较高的峰值黏度;(2)蔗糖和柠檬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黏度;(3)较之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木薯和蜡质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更好的冻融稳定性;(4)4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透明度均不高;(5)4种变性淀粉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酸乳的品质,提高酸乳的稠度,降低乳清析出率和提高产品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研究了以环氧丙烷羟丙基化以及羟丙基和三偏磷酸钠交联复合改性对马铃薯淀粉糊黏度性质的影响.采用Brabender连续黏度测定仪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经羟丙基改性后,起糊温度下降,峰值温度显著上升,但峰值黏度有所下降,糊的破裂强度和冻融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但糊的黏度稳定性(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改善不明显;羟丙基、交联复合改性也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起糊温度,同时也改善了淀粉破裂强度和冻融稳定性等,但较单一羟丙基改性对淀粉糊黏度性质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两种糖对食品胶—马铃薯淀粉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快速黏度分析法、质构分析法、离心法、冻融循环等方法研究蔗糖和葡萄糖对5种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糊化、凝胶、膨润、冻融稳定性等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糖类后,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糊化温度、溶解度、冻融稳定性均显著升高,膨胀势显著降低,持水力则基本不变.亚麻多糖、卡拉胶、黄原胶与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峰值黏度、末值黏度随糖的添加而显著升高.与不加糖的对照样品相比,添加糖的亚麻多糖—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凝胶硬度显著升高,黄原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凝胶硬度则显著降低.添加蔗糖基本不影响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衰减值,但添加葡萄糖则导致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衰减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4种不同种类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热力学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冰晶融化特性和可冻结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面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左右,不同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玻璃化转变基本无明显影响;添加5%马铃薯羟丙基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和木薯醋酸酯淀粉可以显著降低冷冻面团冰晶融化范围,面团中形成的冰晶大小更加均匀;冷冻面团可冻结水含量随着马铃薯醋酸酯淀粉和马铃薯羟丙基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添加10%木薯羟丙基淀粉时,面团可冻结水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而木薯醋酸酯淀粉对面团可冻结水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6种变性淀粉对可吸性糊状食品的析水率、抗老化性、稳定性和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糊精以及羟丙基淀粉的产品稳定性较差,醋酸酯马铃薯淀粉以及羟丙基二糯玉米淀粉磷酸酯的析水率较高,而羟丙基二木薯淀粉磷酸酯能改善产品的稳定性、口感和抗老化性,适用于可吸性糊状食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环氧丙烷制备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反应条件及羟丙基化对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在反应条件中,着重研究了 Na2SO4用量、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分子取代度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羟丙基化能大大提高马铃薯淀粉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适度降低了糊化温度.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比较了木薯淀粉、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和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对鱼糜加工性质的影响。首先测定了2种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2种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以及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黏性、膨胀度和凝沉性等特性。然后将木薯淀粉和4种变性淀粉分别添加到鱼糜中,测定鱼糜冻融过程中的持水性、白度以及凝胶强度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木薯变性淀粉因引入了磷酸基、羧甲基等亲水性基团,在透光率、冻融稳定性、黏性和凝沉性等性质方面较木薯淀粉均有提高,添加木薯变性淀粉所得到的鱼糜制品白度、持水性和凝胶强度分别增加了17.7%、10.2%、77.7%。木薯变性淀粉较木薯淀粉更适合用于加工鱼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湿法工艺制备了磷酸酯双淀粉(1412)、羟丙基淀粉(1440)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1442),通过对蜡质玉米淀粉(WS)和3种变性淀粉(1412、1440、1442)在黏度、抗剪切、耐酸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性能的比较,探讨了羟丙基醚化和交联改性处理对蜡质玉米淀粉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⑴羟丙基改性处理降低了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了淀粉峰值黏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但热稳定性、耐酸性和抗剪切均较差;⑵磷酸盐交联改性的磷酸酯双淀粉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降低,糊液在抗剪切、耐酸性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但糊液透明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未得到改善;⑶通过交联和羟丙基改性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兼具有磷酸酯双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共同特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离心法研究了5次冻融循环过程中食盐及pH对5种水溶性多糖一马铃薯淀粉共混体系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能显著增强共混体系的冻融稳定性,而柠檬酸或碳酸钠则破坏共混体系的冻融稳定;与添加介质的马铃薯淀粉相比,添加食盐的亚麻多糖、卡拉胶、黄原胶、魔芋胶一马铃薯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显著增强,添加柠檬酸的亚麻多糖、黄原胶一马铃薯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显著增强,添加碳酸钠的共混体系的冻融稳定性均显著提高;冻融循环次数显著影响共混体系的冻融稳定性,且冻融循环次数对添加氯化钠的共混体系的影响高于对添加柠檬酸或碳酸钠共混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几种蜡质玉米变性淀粉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蜡质玉米变性淀粉的性质。重点考察了羟丙基蜡质玉米淀粉、己二酸醋酸酯淀粉和羟丙基己二酸醋酸酯淀粉的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粘度、透明度、耐盐、耐酸性及淀粉糊的外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鱿鱼滑在加工中的冻融稳定性和产品品质,以秘鲁鱿鱼为原料,选用不同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与鱿鱼鱼糜进行复配,制备成鱿鱼滑,研究添加量为2%时不同淀粉对0、4、8、12次冻融处理后鱿鱼滑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冻-解冻次数的增加,鱿鱼滑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含量显著升高(P<0.05),持水性、凝胶强度、储能模量(G′)等显著下降(P<0.05)。添加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的鱿鱼滑在反复冻融12次时,TVB-N含量超过GB 2733—2015标准(30 mg/100 g),为35.81和30.35 mg/100 g。添加木薯羟丙基淀粉的鱿鱼滑反复冻融12次时的TVB-N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为25.10 mg/100 g。添加木薯羟丙基淀粉可显著减少鱿鱼滑冻融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反复冻融12次时鱿鱼滑的持水性为86.37%,在提高鱿鱼滑的质构特性和抗冻融性能的同时,维持了冻融过程中鱿鱼滑微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食品成分等对亲水胶体-马铃薯淀粉糊化、凝胶及膨润性质的影响,利用快速黏度分析法、质构分析法、离心法等方法测定了食盐、酸、碱对不同种类的亲水胶体-马铃薯原淀粉复合体系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末值黏度、衰减值、凝胶硬度、溶解度、膨胀势及持水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胶体的种类、食盐、酸碱等均显著影响亲水胶体-马铃薯淀粉复合体系的糊化、凝胶及膨润性质。与马铃薯淀粉相比,添加海藻酸钠、卡拉胶、黄原胶的马铃薯淀粉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增强,但凝胶性减弱;除亚麻多糖外,添加其它亲水胶体均不同程度的导致马铃薯淀粉的膨胀势、持水力降低,但对溶解度无显著影响。与不添加食盐的对照样品相比,添加食盐后,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增强,但凝胶硬度、膨胀势和持水力均显著降低。相同种类的亲水胶体,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的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种不同原料醋酸酯淀粉的糊化特性、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并将其添加到面粉中,探讨了不同醋酸酯淀粉添加量对面条煮制时间、断条率、冷藏性和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醋酸酯淀粉与木薯和玉米醋酸酯淀粉相比,具有更高的峰值黏度和透明度,较低的糊化温度;木薯醋酸酯淀粉冻融稳定性最好;3种醋酸酯淀粉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面条的烹煮特性,缩短烹煮时间,减少断条率,提高低温贮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