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SPF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以TPN、TPN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和经肠饮食(EN)三种营养方式支持一周后,造成失血性休克,观察机体因营养方式差异而处于不同肠屏障功能状态下对再次打击的耐受性。结果显示,标准TPN组与EN相比,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明显低下;肠固有层(LP)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及肠腔细菌分泌型IgA(S┐IgA)包被率明显下降;盲肠粘膜菌群E.coli优势增殖,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倒置,肠上皮细菌粘附增多;肠道细菌易位率升高;死亡率(4/12)高。而Ala┐Gln组因添加肠道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Gln)前体Ala┐Gln,各参数接近EN组,肠屏障储备增加,死亡率下降。提示:标准TPN由于缺乏肠粘膜必需氨基酸(Gln)和肠道刺激,严重损伤肠屏障功能,失血性休克更加重损害,可能促发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对标准TPN进行改良,添加肠粘膜保护剂Ala┐Gln对肠屏障有较好维持作用。这对临床不能经肠道喂养的围手术期病人进行如何更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TPN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肠谷氨酰胺(Gln)摄取及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常规TPN可导臻血浆及各组织中Gln明显下降,肠粘膜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下降,细菌易位增高;而在TPN过程中加用EGF可防止肠道Gln水平下降,提高肠道对Gln的摄取率,并可有效防止肠粘膜淋巴细胞IL-2活性的下降,减少细菌易位。提示EGF具有防止TPN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五联悉生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和失血性休克造成创伤的实验模型,动态观察了不同时间标准TPN后增加休克造成肠缺血对肠屏障的叠加损伤作用,探讨了TPN支持后休克致肠道菌群生态学改变及其在内源性感染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标准TPN可使肠粘膜菌群中需氧菌明显增加,厌氧菌相对减少,肠粘膜菌群严重乱。即 长期标准TPN损害肠生物屏障功能,TPN时间愈长,损害愈害;休克后严重感染的发生感  相似文献   

4.
腹部受辐射(AR)致放射性肠炎常导致肠粘膜屏障损害和细菌易位。接受长期TPN改善营养的同时,可加重细菌易位,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即使给予肠粘膜代谢所需的谷氨酰胺(Gln)亦不能完全防治其损伤。EGF是胃肠道粘膜上皮生长和增殖的介质。本研究在SD大鼠放射性肠炎模型上观察了EGF增强TPN对放射性肠炎细菌易位及对损伤的肠粘膜修复的影响,结果发现,经EGF增强的TPN治疗大鼠放射性肠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精氨酸增强TPN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①对照组(n=16);②AP组(n=16);③AP+TPN组(TPNs组n=16);④AP+TPN+精氨酸组(TPNa组n=16)。分别于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第1及第5天剖杀每组8只大鼠取材,检测肠粘膜一氧化氮(NO)、丙二醛、蛋白质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及门静脉血细菌移位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天及5天时,AP组肠粘膜丙二醛焦点量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显著升高;5天时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而门静脉血细菌移位率明显升高。与TPNs组比较,TPNa组1天时肠粘膜NO含量即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移位率显著降低;5天时肠粘膜NO与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急性胰腺炎可引起肠粘膜  相似文献   

6.
应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TPN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肠道利用谷氨酰胺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标准TPN可导致血浆及各组织脏器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下降,而TPN过程中同时加用EGF可防止肠道谷氨酰胺水平下降;同时还发现EGF可提高肠...  相似文献   

7.
应激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浩  吴国豪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2):123-126,122
肠屏障功能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常肠屏障功能的维护依赖于肠粘膜上皮,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物,蠕动,肠相关免疫细胞等,其中最关键的屏障是肠粘膜上皮屏障。在创伤,严重感染,缺血,饥饿等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将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导致肠粘膜萎缩及通透性增大。应激下肠屏障功能改变的机制是多因素的,没有哪一种单一机制能解释肠屏障功能不全的所有方面。作者就应激时肠屏障功能变化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了TPN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谷氨酰胺(Gln)对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常规TPN可导致血浆及各组织中Gln明显下降,肠粘膜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下降,细菌易位增高;而在TPN过程中加用EGF可防止肠道Gln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肠炎应用TPN时,肠粘膜由于缺乏肠道营养刺激而萎缩,加重细菌易位。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促进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蛋白质及DNA合成,调节细胞防御和胃肠道分泌,对维持胃肠道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EGF的许多生物效应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EGF增强TPN对放射性肠炎小肠EGFR及其基因(EGFR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谷氨酰胺代谢及肠粘膜屏障的关系。研究表明,治疗放  相似文献   

10.
营养支持与肠道细菌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暂时性或永久性肠功能衰竭病人,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近年来有文献报道TPN时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其原因是TPN时消化道缺乏食物有效刺激,肠粘膜萎缩,从而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到门...  相似文献   

11.
肝脏疾病与肠黏膜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疾病可以引起肠黏膜屏障受损,进而肠道内细菌发生移位,导致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并进一步加重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采用SPF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以TPN,TPN液中添加丙酰胺谷氨酰胺(Ala-GIn)和经肠饮食(EN)三种营养方式支持一周后,造成失血性休克,观察机体因营养方式差异而入于不同肠异屏障功能状态下对再次打击的耐受性,结果显示,标准TPN组与EN相比,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明显低下,肠固有层(LP)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及肠腔细菌分泌型IgA  相似文献   

13.
表皮生长因子对TPN大鼠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以及TPN-EGF组。结果显示TPN组大鼠小肠绒毛面积、高度、隐窝深度、隐窝细胞数及有丝分裂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PN-EGF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外源性补充EGF能促进TPN大鼠隐窝细胞增殖,恢复隐窝细胞生成率,从而达到保护肠粘膜机械屏  相似文献   

14.
肠道屏障功能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0 引言 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物质,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正常情况下,肠道具有屏障作用,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500多种、浓度高达1012个/g的肠道内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屏障功能研究的深入,肠道屏障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肠粘膜机械屏障.目前认为,正常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持依赖于肠粘膜上皮屏障、肠道免疫系统、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及蠕动,其中最关键的屏障是肠粘膜上皮屏障和肠道粘膜免疫屏障.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对肠道屏障功能的新认识和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屏障功能障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0引言 正常情况下,肠道依靠肠黏膜上皮、肠道免疫系统、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及蠕动组成的肠道屏障,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500多种、浓度高达1012/g的肠道内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和器官移位,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应激状况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移位,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从而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近年来,有关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对策是日益关注的课题.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对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发生及防治对策的新认识和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腹部受辐射 ( abdominal rdiation,AR)致放射性肠炎常导致肠粘膜屏障损害和细菌易位。接受长期 TP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改善营养的同时 ,可加重细菌易位 ,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即使给予肠粘膜代谢所需的谷氨酰胺 ( Glutamine,Gln)亦不能完全防治其损伤。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是胃肠道粘膜上皮生长和增殖的介质。本研究在 SD大鼠放射性肠炎模型上观察了 EGF增强 TPN对放射性肠炎细菌易位及对损伤的肠粘膜修复的影响 ,结果发现 ,经 EGF增强的 TPN治疗大鼠放射性肠炎 ,大鼠死亡率、细菌易位率均较不用 TPN及应用不含 EGF的 TPN组明显下降 ,体重、粘膜 /肠段重量比、绒毛高度、面积、小肠 Gln摄取率及 DNA含量均明显升高。机理为 :EGF对小肠粘膜有明显的滋养作用。EGF增强 TPN在提供较完善营养及肠道充分休息 ,促进创伤愈合的同时 ,通过提高肠粘膜对 Gln的摄取能力 ,维持肠粘膜上皮的正常代谢 ,加速修复损伤的肠粘膜屏障 ,降低细菌易位率 ,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循环全肠外营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循环全肠外营养(C-TPN)是指营养液在一天中的某段时间内输入,适用于需长期接受TPN治疗,且心血管功能能够耐受大量液体在循环期内输注的病人,如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病等。有资料报道,C-TPN更有益于蛋白质合成,能减少持续TPN(S-TPN)时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大豆蛋白是否有保护肠屏障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给予含大豆蛋白饲料,检测脏体比、细菌移位率、血清内毒素(LPS)、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肠粘膜细胞增生,测血清氨基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结果 用大豆蛋白后细菌移位率明显降低,血LPS不升高,回肠绒毛高度、肠全层厚度和粘膜厚度均高于实验对照组,肠粘膜细胞增生好于实验对照组,血清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均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 大豆蛋白有保护肠屏障的作用,可以抵抗辐射对肠屏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TPN对大肠癌病人免疫功能及粘膜免疫屏障的作用。方法:20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常规TPN组和TPN+Arg组,分别接受常规TPN和TPN+Arg治疗共5天,检测基前、后外周血CD3、CD4、CD8、IgG、 IgM、IgA和粘膜固有层用药第5天CD3、CD4、CD8的变化。并观察用药5天的小笔工、密度。结果:(1)常规TPN组行TPN后外周血CD3、CD4下降,CD8升高,C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细胞归巢及黏附分子在肠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免疫屏障对抵御细菌、内毒素起着重要作用,而肠淋巴细胞归巢是肠道重要的免疫活动之一,并参与构成肠免疫屏障.对肠免疫屏障的平衡具有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