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目标.讨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利用水资源量,以及限制条件-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等内容,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目标函数、以及对流域人口、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设定目标进行量化计算和实现概率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强调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为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制定相应的工程、经济和管理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关于水资源承载力需要厘清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再次成为学科热点。时至今日,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技术体系仍处于发展过程中,一些基本认识亟待进一步厘清。针对当前水资源承载力领域存在的主要分歧,对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进行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概念内涵、机理表征、术语辨析到研究尺度、现实需求等不同方面,提出了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八点认识,以期推动学界达成共识,为面向空间均衡的水资源治理实践提供基础认知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承载风险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基于风险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与内涵,分析了水资源承载风险的要素组成,构建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系统,从水资源承载系统脆弱性和危险性两方面发展了水资源承载力风险的评估方法,系统评估了气候变化、城镇化以及产业结构变化背景下全国水资源承载力的风险,并对水资源承载风险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水资源承载力风险研究为水资源管理与风险预警提供了科学支撑,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的方向和重点,另行定义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提出了以水质和水量双要素为支撑的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智力条件、边界条件和承载对象方面进行了论述。从社会经济、技术、生态和系统角度论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指出了其主要的概念并对其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度量与计算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研究、应用研究和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研究.最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当前的一些研究拓展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枯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水资源同其他资源空间配置的共同承载力的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动态演变的研究、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及水资源承载力新方法、新技术引入的研究.以推动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时空变化规律、可持续发展理论、“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针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不足,认为RS、GIS等信息技术和现有模型方法的结合是促进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深化的必然技术手段,而将区域合理配置包括水土资源配置,上、中、下游的城市与产业合理布局,水源保护区区域范围内的人口、产业布局等纳入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范畴,不仅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差异研究的需要,而且也将使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对社会实践具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琼  陈韦丽 《人民珠江》2009,30(5):12-15
探讨了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评价模型,为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以苏州市为例,应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对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力作了定量计算,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一)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时空变化规律、可持续发展理论、“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针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不足,认为RS、GIS等信息技术和现有模型方法的结合是促进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深化的必然技术手段,而将区域合理配置(包括水土资源配置,上、中、下游的城市与产业合理布局,水源保护区区域范围内的人口、产业布局等)纳入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范畴,不但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差异研究的需要,而且也将使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对社会实践具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海河流域部分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定义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可承载人口数”作为综合指标,采用系统优化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从水资源的可能性出发,研究了区域水资源可支撑的基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最大人口数量;最后以河北省海河流域部分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优化计算模型,选用人口、经济和粮食承载指数量化水资源承载力,得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不同水平年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下水资源系统能够支撑的最大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利用相对承载指数法评价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对状态。结果表明:2010年研究区整体处于弱度超载状态;2015年、2020年由于用水功效系数的提高、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及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节水方案下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更强,节水是提高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广西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成果,分析我区乡镇水利管理单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的要求,提出我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结构关联效应分析是系统化研究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采用系统化理论与物质流分析相结合方法,按照水要素在区域经济中流动全过程,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水资源投入、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水污染治理和污水排放等环节,建立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资源环境结构关联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水要素流动全过程的结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江苏省为研究区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在水资源投入阶段承载压力较大,结构关联中水资源开发严重依赖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水资源承载压力小,结构关联中地表水与生活用水关联度最高,地下水与农业用水关联度最高;在水污染治理阶段城镇污水投资承载压力大、城市污水处理承载压力小,工业废水投资承载压力小、工业污水处理承载压力大,结构关联中废水排放与工业废水处理关联度高、与废水治理投资关联度低;在污水排放阶段废水排放承载压力大、COD排放承载压力小,结构关联中COD和氨氮排放量均与生活污水排放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处成立于1956年。是黑龙江省水利水电行业唯一甲级测绘资质单位,是一个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等为一体的测量专业机构。院测绘处下设5个单位,2个职能室。专业配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现有职工3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2人,中级专业职称13人,技术工人10人。拥有先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汪党献  王浩  马静 《水利学报》2000,31(11):0021-0027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偏低,时空分布变异性大,与人口、生产力和矿产资源的区域匹配状况不理想,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这些水资源特性,对我国21世纪的区域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区域发展的水资源特性分析入手,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研究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进而对我国各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石羊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状况,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建 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指出石羊河流域在当前和今后 一段时期仍将处于超载状态,需要继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及环境的关系,以及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均衡中分析和计算水资源承载力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承载力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 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与商品粮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阐述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平原水资源的承载力现状,提出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模式应基于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性.并对商品粮基地建设模式开发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对三江平原水资源承载力的保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方红远  王浩  甘泓 《人民长江》2003,34(12):31-3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历史发展阶段和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某一区域可获得性(或可利用)水资源量在保障区域适宜生态环境前提下,能够维系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从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的一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上,阐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用水效率提高、边际成本最小原则以及生态系统用水调控等措施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强的影响作用;对节水、边际成本最小分析及流域水循环健全等相关概念作了必要的论述.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程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都是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重庆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引入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并以重庆市为例,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从12个指标中选取出影响该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的3个主成分,定量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虽然重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两大主要雎力人口和经济发展逐年增长,但整体上6a来水资源承载力向良好方向发展,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