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避免胆总管探查阴性的发生。方法 :对有相对探查指征的 3 7例病人在胆总管切开前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 ,阴性者不用探查胆总管。结果 :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准确率为 90 .2 %。结论 :胆总管探查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肝外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分析56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行LC患者,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结果.结果:56例LC术中胆道造影,插管成功54例,成功率为96.4%,54例均显影满意,显影率100%.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5例,2例经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证实,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证实;发现胆道变异2例.4例因术中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楚,无法分清胆囊管和胆总管而行术中胆道造影.造影平均时间为(15.5±3.7)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显影清晰,成功率高,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变异,能有效地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及时发现胆道损伤,提高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在腹腔镜胆道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硬膜外麻醉穿刺包行胆道造影,方法简单,容易学习,成功率高。方法通过右侧肋缘下,胆囊管垂直上方,刺入硬膜外麻醉穿刺针,拔出穿刺针内芯,置入硬膜外导管,插入胆囊管,进行术中胆道造影,1例插管失败,改用带管头皮针胆总管穿刺造影。结果全部造影成功。结论使用硬膜外麻醉穿刺包,进行腹腔镜胆道造影,此方法简单易学,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25%-30%泛影葡胺分别经胆囊管残端,胆总管探查后所置T管及胆总管穿刺三种方法造影。结果:经胆囊管造影83例,阳性20例(占24.1%),经T管造影59例,阳性14例(占23.7%),经胆总管穿刺2例,阳性2例(100%),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还可以了解胆道解剖异常,避免或弥补胆道损伤,因而术中胆道造影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术中经胆囊管插入导尿管探查胆总管的意义(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粗大胆囊管时,是否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防止胆总管残留结石,降低阴性胆道探查率。方法:胆囊切除后,经粗大的胆囊管残端插入一次性导尿管作导引,进行扪触、冲洗、探查。结果:32例术前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者,经插入启发现胆总管结石ll例,1例小结石用导管推入肠道,作胆总管切开ll例,阴性胆道探查1例(9.09%),20例未发现结石,胆道下端通畅,未作切开探查。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靠,能发现胆道潜在的结石,明显降低阴性探查率;可将胆管内小结石推入肠道,起决定性治疗作用。应选用一次性导尿管。  相似文献   

6.
术中胆道造影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30%泛影葡胺分别经胆囊管残端插管或穿刺、胆总管放置T管及胆总管穿刺3种方法造影.结果 发现阳性结果47例,其中确定胆道结石的有无35例、胆道异常9例、胆道及其周围肿瘤3例.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避免探查性胆总管切开及胆道损伤,并可发现结石以外的其他病变.因此术中胆道造影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在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5月~2009年9月间,我院在胆囊切除手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110例。结果术中造影均获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14例,胆道解剖异常11例,造影阴性85例。术后3~6月随访,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可减少胆总管阴性切开,减少胆总管结石残留,及时了解胆道解剖,避免胆道副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和适应证。方法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术前确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在行腹腔镜切除胆囊后,利用胆道镜通过胆囊管完成胆总管的探查取石。结果①27例直接置入胆道镜者,21例取石后闭合胆囊管残端,6例放置胆囊管导管;26例取净结石,1例残留结石,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28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者,取净结石26例,推入十二指肠2例。胆管切口出血中转开腹1例。应用胆囊管导管预防胆漏20例,术后7~24 d拔管出院。随访1个月~2年无异常。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既可避免开腹手术及胆道切开的创伤,又可避免十二指肠镜的二次有创治疗,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②方法对术前、术中疑似胆管结石的患者,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③结果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48例,提示胆道系统正常40例,成功施行胆囊切除术,8例有胆总管结石,分别行胆总管探查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④结论对术前、术中疑似胆管结石的患者,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避免了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保持了胆管的完整性及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的技术要点及适用范围。方法对17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扩张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时经胆囊管插入硬膜外导管行胆道造影检查,阳性者转开腹手术探查胆总管,阴性者不做胆道探查,观察结果及疗效。结果 17例造影均获成功,术中6例造影显示胆总管充盈缺损,转开腹手术探查,5例取出结石,1例未发现结石,均留置T管引流,1个月时行T管造影后拔除,11例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切除胆囊即可。结论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扩张者但未能明确胆总管内结石的患者,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可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在基层医院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有186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9例,经胆囊管取石1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38例;胆囊管冗长6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1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2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具有相对探查指征的胆总管术中处理方法,提高胆总管切开探查的准确性.方法:对112例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28例;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27例;常规切开胆总管探查57例.结果:胆道造影28例中,有4例胆总管结石,3例肝胰壶腹括约肌狭窄,21例阴性;胆道镜检查27例,发现17例胆总管结石且均经胆囊管取石成功,10例阴性;两种检查阴性率56.4%(31/55),胆总管未切开48例,术后平均9天出院.常规探查57例中,均予切开胆总管,36例阴性,阴性率63.2%,且术中留置T型管外引流,平均15天出院.结论:对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的患者,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或纤维胆道镜检查,可避免切开许多不该切开的胆总管,降低胆总管切开探查阴性率,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间23例采用二镜联合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2例因胆囊管较细,胆道镜无法插入,改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余2l例均顺利完成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二镜联合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 7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选择性胆道造影266例,均获成功。结果:胆总管结石39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或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21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胆囊管一期闭合1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4例。2例胆管下端狭窄,自剑突下戳孔经胆囊管胆道扩张器扩张。结论: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减少阴性胆道探查手术,了解胆道解剖结构减少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4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分为甲组(258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插管造影246例,胆总管穿剌造影12例;乙组12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手行术中T管造影。结果:甲组中具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183例,造影阳性者2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胆总管下端狭窄1例,假阳性2例;另75例无明确胆总管探查指征,胆道造影,阳性1例。乙组胆道结石104例,其中5例肝内胆管结石因病情不允许作进一步处理,明确有结石残留;其余99例取石后且认为结石已取尽,再行T管造影仍有结石残留25例;126例中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结论:胆道手术术中胆道造影可即时发现胆管残石,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胆道手术101例行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选择经胆总管插入和经胆囊管插入两种途径。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经胆总管胆道探查70例,阳性发现5例(7.1%);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31例,阳性发现10例(33%),无胆道损伤。结论:在胆道手术中施行术中纤维胆道镜探查,可以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避免胆道损伤,了解胆道解剖形态,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胆囊管插管造影或肝(胆)总管穿刺造影,对胆囊切除术中308例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患者实施造影。结果:造影326例次,发现病变68例,阳性率22.1%,其中胆(肝)管结石56例,缩窄性乳头炎5例,肝(胆)管变异3例,肝门部肝管狭窄1例,Mirizzi综合征3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直接了解胆道系统解剖,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预防术后残余结石,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提高手术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结石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选择:①LC+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②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③ENBD+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86例,经胆囊管途径取石1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或蛔虫、T型管引流64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3例,经胆道镜1次或数次取尽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10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根据手术前患者彩超,腹部CT,胆道造影结果,选择二镜或三镜联合的方式治疗胆囊合并胆道结石,治疗效果安全可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保证了让大多数患者得到适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术中经胆囊管造影胆总管探查术2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对于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病例 ,常规采用胆总管切开 ,探查肝外胆管后置入T形管引流。但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常可导致较多并发症。我们于 1 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1 1月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胆囊手术患者 ,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造影或 和经胆囊管插入纤维胆道镜探查肝外胆管、取石、一次缝扎胆囊管取代传统的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中 ,男性 1 1例 ,女性 1 8例 ,年龄34~ 76岁 ,平均 54岁 ,均有胆结石病史 6月至 1 2年。 4例有黄疸史 ,2例术前有轻度黄疸 ,3例有胰腺炎病史。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