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PLGA/CS)纳米粒超细纤维复合膜血管外支架缓释组织因子小干扰RNA(TFsiRNA)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改进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CS纳米粒超细纤维复合膜.氯仿溶解复合膜PLGA后测量壳聚糖含量,检测超细纤维复合膜吸水率.建立SD大鼠右颈外静脉一颈总动脉间置移植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PLGA/CS-TFsiRNA纳米粒外支架组),B组(PLGA/CS-Stealth~(TM) RNAi阴性对照纳米粒外支架组),C组(PLGA/CS空白纳米粒外支架组),D组(PLGA外支架组),E组(无外支架组).BLOCK-iT~(TM)荧光寡核苷酸检测静脉移植物转染.分别于术后1、3、7、14、28 d取标本.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管壁组织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新生内膜厚度.结果 通过调节静电纺丝PLGA和壳聚精纳米粒溶液流量控制复合膜中PLGA和壳聚糖含量.复合膜由于加入壳聚糖具有良好吸水性.术后12 d静脉移植物管壁可检测BLOCK-iT~(TM)荧光寡核苷酸绿色荧光.术后3、7 d,A组组织因子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其中术后3 d分别为0.40±0.03与0.75±0.01、0.75±0.05、0.77±0.07,术后7 d分别为0.30±0.03与0.84±0.05、0.86±0.06、0.85±0.06),术后14 d,A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13.O%±2.6%与25.0%±2.8%、24.2%±3.9%、24.0%±4.1%、44.8%±3.7%),A组术后28 d新生内膜厚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18.8±2.9)μm与(38.7±5.0)μm、(37.3±3.6)μm、(37.2±2.6)μm、(67.5±4.8)μm.结论 静电纺丝制备PLGA/CS纳米粒超细纤维复合膜血管外支架缓释组织因子siRNA能有效抑制大鼠静脉移植物早期内膜增生,这将成为基因治疗静脉移植物狭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管外支架预防CABG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猪大隐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观察涤纶血管外支架支持对静脉桥血管吻合口部位内、中膜增生的作用.方法 25~30 kg普通长白猪10只,行双侧大隐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端侧吻合),实验侧静脉桥放置涤纶外支架,完全覆盖而不压迫吻合口.术后35 d取出桥血管,观察吻合口部位内、中膜增生情况.结果 近端吻合口对照组内膜增生较实验组明显增加[(0.6981±0.085 9)mm vs(0.376 0±0.064 5)mm,P<0.01],对照组中膜增生亦较实验组增加[(0.827 5±0.127 0)mm vs(0.6404±0.058 8)mm,P<0.01)];远端吻合口对照组内膜增生较实验组明显增加[(0.619 7±0.145 8)mm vs(0.413 0±0.097 2)mm,P<0.01)],对照组中膜增生亦较实验组增加[(0.8224±0.136 3)mm vs(0.578 6 ±0.1464)mm,P<0.01)].结论 非限制性涤纶血管外支架可以显著减轻大隐静脉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部位内膜及中膜增生,能够预防大隐静脉桥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猪大隐静脉-颈总动脉间置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涤纶血管外支架支持预防静脉桥血管内、中膜增生的作用.方法 20 ~ 25 kg普通长白猪10只,行双侧大隐静脉-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实验侧静脉桥放置涤纶外支架.术后28 d取出双侧静脉桥血管,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图像定量分析获得静脉桥内、中膜厚度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静脉桥血管内膜厚度分别为(0.4269±0.0794)mm和(0.1371±0.039)mm(P<0.05);中膜厚度分别为(0.4601±0.0628)mm和(0.259±0.0178)mm(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PCNA、PDGF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3.20±2.17)% vs (2.34±0.68)%和(13.10±1.39)% vs (2.44±0.25)%(P均<0.01).结论 非限制性涤纶血管外支架可以显著抑制大隐静脉桥血管新内膜及中膜的增生,可能籍此预防静脉桥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支架预防静脉桥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猪大隐静脉—颈总动脉间置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涤纶血管外支架支持预防静脉桥血管内、中膜增生的作用。方法202~5 kg普通长白猪10只,行双侧大隐静脉—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实验侧静脉桥放置涤纶外支架。术后28 d取出双侧静脉桥血管,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图像定量分析获得静脉桥内、中膜厚度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静脉桥血管内膜厚度分别为(0.4269±0.0794)mm和(0.1371±0.039)mm(P<0.05);中膜厚度分别为(0.4601±0.0628)mm和(0.259±0.0178)mm(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PCNA、PDGF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3.20±2.17)%vs(2.34±0.68)%和(13.10±1.39)%vs(2.44±0.25)%(P均<0.01)。结论非限制性涤纶血管外支架可以显著抑制大隐静脉桥血管新内膜及中膜的增生,可能籍此预防静脉桥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自体心包外支架包裹静脉移植物减轻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探讨自体心包外支架预防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以“no-touch”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外包裹自体心包(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周、4周分别切取移植静脉,行HE和WEIGERT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除1条犬死亡外,余12条成活,所有动静脉吻合口无狭窄。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周、4周内膜厚度、内膜截面积和PCNA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动物模型设计合理,自体心包可作为静脉外支架的材料,能明显减轻内膜的增生,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VEGF-165抑制兔颈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健康家兔24只,均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移植静脉周围仅应用Pluronic-F-127,实验组移植静脉周围应用Pluronic-F-127+VEGF-165。观察静脉移植血管外膜、内膜增生情况,移植静脉VEGF及eNOS的表达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分析外膜厚度与静脉桥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静脉内膜增厚明显减轻、而外膜明显增厚,移植静脉eNO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实验组移植静脉平滑肌细胞向外膜方向迁移;术后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实验组移植静脉血管壁内膜VEGF-165的蛋白含量高;两组移植静脉PCNA的表达量未及明显差异。结论 VEGF-165可以通过增加内皮eNOS表达加速移植静脉血管内皮化,促进移植静脉外膜生长促进平滑肌向外膜迁移减轻移植静脉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压升高引起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 手术取出麻醉后的11 ~ 12周供体C57BL/6J小鼠的下腔静脉,连接到同窝出生的受体小鼠颈总动脉,构建“静脉桥”。继而,收获受颈总动脉压作用不同时间(0,2,4,8周)后的移植静脉,经石蜡包埋HE染色。丽春红-维多利亚蓝染色以及平滑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其血管构筑。【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均可见移植静脉血管壁增厚及新生内膜的形成,呈时间依赖性。与正常静脉[(11.10 ± 0.9)μm)]相比,术后8周血管壁[(88.97 ± 16)μm)]增厚了8倍(P < 0.01)。术后2周移植静脉新生内膜中即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4周最多,8周后数量减少,但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多。移植静脉在动脉压作用下,其弹性膜历经了断裂、合成和重建过程。【结论】 血压升高产生的机械力可直接导诱导移植的小鼠静脉粥样硬化以及弹力膜的重构。本研究可望为深一步探索高血压引起血管重构的机制及防治新策略提供有用的动物模型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西罗莫司口服给药(商品名:雷帕鸣)和局部缓释给药两种不同方式对静脉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健康家兔24 只,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Pluronic F-127 对照组、局部缓释西罗莫司组和口服西罗莫司组.观察静脉移植血管内膜增生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内膜及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程度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局部缓释西罗莫司组和口服西罗莫司组血管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内膜厚度分别为(90.11±10.99) μm, (29.38±10.45) μm和(18.29±9.03)μm],管腔再狭窄程度减轻(管腔面积/总面积分别为0. 58±0.11, 0.80±0.16 ,0.77±0.16),平滑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31.03%±6.80%, 20.32%±9.19%和16.22%±5.85%),细胞凋亡水平增加(调亡指数分别为16.27%±6.49%, 33.39%±7.05%和33.42%±7.11%),局部缓释西罗莫司组与口服西罗莫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缓释西罗莫司与口服西罗莫司均可以有效抑制静脉移植血管内膜增生.局部缓释给药方式由于对全身影响小而推荐作为首选给药方式.以上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对自体静脉移植后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分离制备BMMNCs,并用DAPI进行体外标记.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3)和对照组(n=10)2组.取左颈外静脉4~5 cm,上下倒置后移植至颈总动脉,在建模后第3天将100 μl DAPI标记的BMMNCs液(6×108个细胞)经耳缘静脉注入细胞移植组动物体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的PBS液.细胞移植4周后处死动物,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并计算静脉移植段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及内膜厚度.结果:移植静脉血管内皮有DAPI标记的细胞;细胞移植后,细胞移植组移植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BMMNCs的移植可以促进移植静脉桥血管的再内皮化及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0.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血管的重塑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兔颈动脉静脉桥旁路移植模型,观察不同时期静脉桥病理改变及PCNA,α-actin表达和检测细胞凋亡,探讨移植静脉重塑机制. 方法: 家兔30只,将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分别游离后,行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结扎颈外静脉两吻合口外侧及颈总动脉吻合口中部,使动脉血经颈外静脉桥通过,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静脉桥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观察PCNA,α-actin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30只家兔全部存活,静脉桥全部保持通畅;病理所见静脉桥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膜及中膜均明显增生,术后2~4 wk内膜增生达高峰,且厚度不均匀,中膜、内膜均有PCNA阳性表达,内膜出现α-actin阳性表达,术后1 wk血管内膜及中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术后4 wk达高峰. 结论: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静脉血管管壁呈不均一性增厚,早期以血管内膜增生为主,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迁移,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血管桥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