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冷热水前庭刺激对豚鼠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系统在受到冷热水刺激诱发眩晕后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递质在眩晕发生时的作用。方法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冷热水注人豚鼠耳道时对其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的影响。结果冷热水刺激诱发了豚鼠的前庭性眼震,分别持续60秒和90秒,37℃水灌流外耳道以及冷热水刺激耳廓时均无眼震出现。外耳道灌流44℃热水和0℃冰水在10分钟时显著升高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水平至基线水平的189%和254%,并且持续升高5分钟。37℃水灌流外耳道以及冷热水刺激耳廓时5-羟色胺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冷热水刺激末梢前庭系统所诱发的眩晕发生有关。5-羟色胺可能作为一种神经调节物质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钠对大鼠下丘和听皮层内5-羟色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水杨酸钠导致耳鸣动物模型的下丘和听皮层内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 利用微透析技术,在水杨酸钠导致的耳鸣动物模型上,监测水杨酸钠对下丘和听皮层内5-羟色胺系统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 mg/kg)引起下丘和听皮层葡萄糖和乳酸水平显著增高,反映局部神经元活动增加.下丘和听皮层部位5-羟色胺的释放分别在给药后2小时和3小时最高,达到基础值的(268±27)%和(277±24)%.结论 本研究表明下丘和听皮层内5-羟色胺水平的升高可能和耳鸣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中缝背核向内耳的多巴胺能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缝背核至内耳的传出神经通路。方法 选择耳廓反射灵敏,体重2~3kg没有中耳疾病的健康猫11只,分为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3只)。经内耳注射逆行示踪剂霍乱毒素亚型B,7d后处死,脑干连续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获得中缝背核区内逆行荧光标记后,将组织分成4组,分别用兔抗-酪氨酸羟化酶、兔抗-5-羟色胺、兔抗-γ-氨基丁酸和兔抗-多巴胺-β-羟化酶对中缝背核区内神经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研究。结果 ①沿着脑桥的尾端(耳蜗核水平)向中脑的嘴侧观察连续切片,可见霍乱毒素亚型B红色荧光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脑干中线周围的背侧区域即中缝背核区域;②将上述组织切片用抗酪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1-氨基丁酸和多巴胺-β-羟化酶4种荧光抗体进行第2次标记后,发现在中缝背核区域内均分布有上述4种神经元,其中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神经元和经内耳至中缝背核区的逆行标记全部为双标记荧光细胞,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β-羟化酶均为单标记。由此提示,中缝背核向内耳传出投射与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神经元有关。结论 中缝背核和内耳之间存在传出神经联系;这一投射可能主要是多巴胺能投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显示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受体亚型1A在螺旋神经元上的分布。方法采用出生后3~6天的乳小鼠耳蜗进行冰冻切片,应用酶标链亲和素-生物素(labeled streptavidin-biolin technique,LsAB)技术显示五羟色胺受体亚型1A在螺旋神经元上的分布。结果实验组的乳鼠耳蜗螺旋神经元的细胞膜显示阳性信号,阴性对照组的乳鼠耳蜗螺旋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未发现阳性信号。结论五羟色胺受体亚型1A存在于耳蜗螺旋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推测当毛细胞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螺旋神经元兴奋时,五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对螺旋神经元的听觉传导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晕动病发生的神经生化与神经药理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有关晕动病发生的神经生物化学与神经药理学机理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以及氨基酸与神经肽和激素类等物质在晕动病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五羟色胺又称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五羟色胺是一类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作用不仅包括中枢系统,在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均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参与了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五羟色胺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理因素对突发性聋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即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询问病史可发现多数患者发病与身心过度疲劳、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有关。通过对就诊于我科的46例突发性聋患者的研究,从发病前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发病后心理量表评分和血浆5-羟色胺浓度测定的关系着手,来揭示突发性聋的发病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苏联研究者发现内耳具有一种与激素代谢有关的 anyg 细胞,于血管纹、球囊、椭圆囊及半规管等处可见到,认为与三种活性物质—5-羟色胺、褪黑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关。(编者)  相似文献   

9.
5—羟色胺与耳鸣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约0.5%-1%的人群因耳鸣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耳鸣的发生机制仍未肯定,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手段。尽管部分患者的耳鸣是外周性的,目前公认大多数耳鸣基本上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过程。本文根据近年研究进展,对中枢性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在耳鸣发生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耳鸣大鼠耳蜗核5-羟色胺受体1B(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1B)和5-羟色胺受体2C(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2C)、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1,GluR1))和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2,GluR2)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耳鸣产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24只白色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空白对照组(8只)、Ⅱ组:生理盐水组(8只)和Ⅲ组:耳鸣模型组(8只)。将耳鸣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水杨酸钠造模并用行为学方法证实动物感受到耳鸣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耳蜗核5-HTR1B/2C、GABA、GluR1/2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只注射水杨酸钠的耳鸣模型组大鼠全部造模成功。在耳鸣模型组5-HTR1B、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组(P<0.01);5-HTR2C、谷氨酸受体1和谷氨酸受体2(GluR1/2)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Ⅰ、Ⅱ组5-HTR1B/2C、GABA、GluR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模型大鼠耳蜗核中神经递质及受体发生了改变,其功能失调可能是耳鸣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5-羟色胺与耳鸣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约0.5%~1%的人群因耳鸣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耳鸣的发生机制仍未肯定,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手段.尽管部分患者的耳鸣是外周性的,目前公认大多数耳鸣基本上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过程.本文根据近年研究进展,对中枢性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在耳鸣发生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5-羟色胺对耳蜗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5-羟色胺 ( 5- HT)对耳蜗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在豚鼠圆窗膜置放 2 μl0 .5%的5- HT,以激光多普勒流量仪 ( LDF)测量耳蜗微循环的 3个参数 :血流量 ( CBF)、运动的血细胞的数目 ( CMBC)、血流速度 ( Veloc)的变化 ;以压力传感器测量平均动脉血压 ( MABP)的变化。结果 :耳蜗微循环出现了两个时期的变化 :第一时期迅速下降形成陡峰 ,各参数的峰值为 CBF:86.8% ,CMBC:90 .2 % ,Veloc:96.3% ;第二时期呈持续平稳变化 ,其中 CBF、CMBC持续平稳地下降 ,Veloc无明显变化。耳蜗微循环的平均变化为 CBF:89.7% ;CMBC:89.6% ;Veloc:1 0 0 .1 %。MABP无显著变化。结论 :5- HT能减少耳蜗供血 ,导致耳蜗微循环紊乱。  相似文献   

13.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常见症状是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发作,伴有偏头痛,认知障碍是容易被忽视的合并症状。VM相关认知障碍与VM的临床症状相互关联,主要涉及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注意力等功能变化,受年龄、脑血管状态、治疗药物的影响。海马萎缩、脑岛介导的认知-疼痛交互作用,视觉信息处理异常、5-羟色胺和炎症作用等最终可能导致VM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生。前庭康复、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可能对VM相关认知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evocetirizinehydrochIoridetablets)主要成分为盐酸左西替利嗪,化学名称R一(.)2.[2.[4一[4一(氯苯基)苯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乙酸二盐酸盐。作为新型第2代抗组胺药,具有H1受体的高亲和力和选择性,具有良好的药代学特点,可以快速、广泛地吸收,很少代谢且分布容积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为口服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制剂,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小,不良反应极少,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障碍性疾病的常见类型,长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继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中枢及周围听觉系统损伤,使听觉传导通路异常、中枢听觉皮层产生适应性变化,进而导致耳鸣的感知。OSAHS患者体内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增多,激活受5-HT控制的听觉核团,影响听觉核团的神经电活动,继发耳鸣的产生。OSAHS患者自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刺激耳蜗神经纤维诱发耳鸣;同时激活边缘系统和自主植物神经系统,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耳鸣。OSAHS患者长期睡眠结构紊乱形成睡眠剥夺,大脑内有毒代谢物质堆积,使耳鸣的中枢代偿障碍,继发耳鸣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在围绝经期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 M)治疗中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选取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V M患者,依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再依据患者健康情况和自身意愿是否进行HRT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两组受试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检测,眩晕残疾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中重度组眩晕程度(DHI)与偏头痛程度(VAS)及睡眠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5-HT水平与DHI和VAS之间具有负相关性(P均<0.05)。结论 HRT有助于围绝经期VM的治疗,尤其对于中重度者,在仔细排除禁忌证的前提下,可以尝试HRT的短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盐酸必复美朗(Bifemelanehydroch-loride)是一种治疗脑血管障碍后遗症的药物,有改善脑神经机能的作用。此外,本品尚能改善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乙酸胆硷等神经介质低下,抑制脑内ATP减少,并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这些作用表明,本品正是临床所期望能改善大脑缺血性障碍的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内科及精神科,对改善脑血管障碍的精神症状及预防老年性痴呆有效。本品用于耳鼻喉科仅有零星报道。该作者对本品治疗耳鸣、重听、眩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充分研究。对象:主诉耳鸣、重听、眩晕患者53例,男2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NIM)对5-羟色胺(5-HT)诱发的耳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圆窗膜置放0.5%的5-HT,B组先于颈静脉输入0.5μg·kg-1·min-1剂量的NIM15 min,再于圆窗膜处置放0.5%的5-HT,同时继续输入该剂量的NIM。以激光多普勒流量仪测量耳蜗血流量(CBF)的变化。以压力传感器监测平均颈动脉血压(MABP)的变化。CBF信号和MABP信号同步输入计算机进行记录,供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5-HT的运用使CBF出现了瞬时迅速下降和持续平稳下降两个时期的变化。B组NIM的运用使5-HT导致的耳蜗血流量的两个时期的下降分别得到了67.4%的抑制和完全的抑制。结论 NIM能有效地改善5-HT导致的耳蜗微循环障碍,增加耳蜗血流量。  相似文献   

19.
耳毒性听力损害预防任务紧迫,因即使早期发现也难治愈,过去常用的药物大多无明显疗效,因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不够。作者证实前列腺素在发病上起一定作用,它对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乙酰胆硷、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有重要的控制功用,对稳定机体内环境起重大作用,内耳淋巴液及血清中前列腺素 F2α内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R-485-5p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76例鼻咽癌和28例鼻咽部黏膜组织中miR-485-5p的表达,并结合临床信息,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iR-485-5p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鼻咽部黏膜组织显著下降(P<0.05);同时miR-485-5p低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1),而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T分级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本研究表明miR-485-5p为转移相关基因,可能在鼻咽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