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建立^60Coγ射线照射诱发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后,在实验不同阶段检测SD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结果表明,第4天和第11天,单纯照射组丙二醛含量升高显著,是ADSCs植入组的2.00和1.58倍;抗氧化酶方面,ADSCs植入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高于单纯照射组,第11天差异显著。结果提示,^60Coγ射线照射可导致生物体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高,ADSCs的移植促进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恢复活性氧自由基与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说明ADSCs在辐射损伤的治疗修复中起到积极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γ辐射对大鼠尿液代谢物的影响,初步筛选与γ辐射损伤密切相关的特征尿代谢物。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60 Co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率0.7 Gy/min ,剂量6.0 Gy )后不同时间点(照射前1天及照射后第1、2、3、4、8、18、30、45天)和分次照射后不同累积剂量点(剂量率18 mGy/min ,累积剂量分别为0、0.2、0.4、0.6、0.8、1.0 Gy )大鼠尿液的代谢成分进行检测。主成分分析法(PCA )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 )分析检测数据。筛选单次照射和分次照射所致辐射损伤的共同特征代谢物。结果单次照射后,大鼠尿牛磺酸、脯氨酸相对含量在照后第1~45天持续偏高;分次照射后,尿牛磺酸、脯氨酸相对含量均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γ辐射可导致大鼠长期代谢紊乱。尿牛磺酸、脯氨酸相对含量与照射剂量有相关性,可作为γ辐射损伤的特征代谢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细胞核靶向富勒醇固体脂质纳米粒(C60(OH)24-SLN-E)对亚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致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采用SPF级雄性ICR小鼠,连续7天腹腔注射细胞核靶向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于第7天送往辐照中心接受60Co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照射剂量为6 Gy,照射剂量率为0.42 Gy/min,观察照后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测定照后14天小鼠外周血液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核靶向富勒醇固体脂质纳米粒(C60(OH)24-SLN-E)能有效减轻亚致死剂量60Coγ射线所引起的小鼠体重、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还可以促进照射后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的恢复,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细胞核靶向富勒醇固体脂质纳米粒(C60(OH)24-SLN-E)对受亚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干预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效果。方法 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受照组均接受6 Gy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亚低温+照射)组在照射前给予亚低温干预(28℃~30℃),(照射+亚低温)组照射后给予亚低温干预,动态观察各组小鼠体温、体重、外周血白细胞,照后28天解剖观察脏器与骨髓恢复情况。结果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亚低温+照射)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时间提前1周,胸腺重量和系数增大,且差异显著;(照射+亚低温)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时间提前4天。结论亚低温对6 Gy单次全身照射小鼠有一定的辐射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Wistar大鼠,制作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探索模型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30 Gy照射组(n=10)、45 Gy照射组(n=10),对大鼠臀背部进行单次局部照射.分别于照后7 d、14 d、21 d、28 d、35 d、45 d、6...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小剂量 X 射线分次全身照射和低剂量率~(60)Coγ射线持续全身照射对雄性大鼠下丘脑组织中 LRH 含量,血清及尿中 LH 和睾丸酮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接受 X 射线照射的大鼠,全身累积吸收剂量为1.5Gy 和3.0Gy,下丘脑组织中 LRH 含量均于停照后1周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 LH含量在3.0Gy 组于停照后4周高于对照组;尿中睾丸酮含量1.5Gy 组在停照后2和4周及3.0Gy 组在停照后2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的大鼠,于照射结束后24小时血清 LH 含量在全身累积吸收剂量为1.76Gy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睾丸酮含量在1.37和1。76Gy 组、尿中睾丸酮含量在0.98Gy 组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1H NMR)对60Co急性照射(剂量为7Gy,剂量率0.7 Gy/min)前后大鼠的尿液代谢成分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分析,观察照射前1天及照射后4天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前后大鼠尿液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的物质主要是:乳酸盐、醋酸...  相似文献   

8.
探讨硫酸镁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后用含有不同浓度硫酸镁的培养基培养神经干细胞,选择出硫酸镁的合适浓度为0.00125g/mL。将神经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照射)和实验组(照射+硫酸镁)。分别用2和4Gy ^10Coγ射线对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48和72h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透射电镜对神经干细胞凋亡形态进行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各时间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t(2Gy,72h)=30.60,t(4Gy,72h1=31.85,p〈0.05),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并可见凋亡小体。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t(Gy,72h)=9.08,t(4Gy,72h1p〈0.05),且细胞形态损伤明显减轻。硫酸镁能降低电离辐射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减轻电离辐射所致神经干细胞核损伤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复方芍根口服液正常剂量预防组(照后当天给药),复方芍根口服液大剂量预防组(照后当天给药),复方芍根口服液正常剂量治疗组(照后7天给药),复方芍根口服液大剂量治疗组(照后7天给药),西药治疗组(照后7天给药).用60Co γ射线一次性局部照射43 Gy诱导大鼠食管炎的发生,然后采用不同方式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饮食和饮水情况,体重变化情况;于照后14天处死大鼠,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制作食管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粘膜的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器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复方芍根口服液及西药对食管的放射性病理损伤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复方芍根口服液正常剂量预防组的细胞器恢复正常.复方芍根口服液预防、治疗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饮食量和饮水量均增加,尤以中药大剂量预防组饮食、饮水量增加明显.西药治疗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饮食量略下降,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下降.复方芍根口服液各给药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可提高淋巴细胞百分数.复方芍根中药口服液具有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作用,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精上皮周期理论,以定量组织学方法,结合采用电镜组化技术,观察了~(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大鼠后睾丸生精上皮、曲细精管界膜和界膜内碱性磷酸酶的改变。探讨了~(60)Coγ射线对生精上皮的损伤特点,曲细精管界膜内碱性磷酸酶的辐射敏感性,以及界膜和界膜内碱性磷酸酶与生精上皮在辐射损伤、修复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分化型精原细胞对辐射最敏感;4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大鼠生精上皮仍可恢复,幸存的耐辐射精原干细胞是修复上皮的唯一来源;支持细胞超微结构随照射后生精细胞数量的减少而改变;照射后界膜明显增厚、分层、皱折;界膜内碱性磷酸酶的辐射耐受性较高,受照后12天碱性磷酸酶反应产物明显减少,其恢复早于生精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凝溶胶蛋白(Gelsolin)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以6、8和12Gyγ射线分别照射BALB/c小鼠和人小肠上皮隐窝细胞(HIEC).于照后不同时间抽提HIEC全蛋白,Western blot半定量法检测胞浆型Gelsolin(cGSN)蛋白相对含量.照射后24h给受照小鼠注射重组人源Gelsolin蛋白,不同照后...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不同低剂量(L组0.04 Gy/d、M组0.12 Gy/d、H组0.2 Gy/d)辐射对3组Balb/c小鼠进行连续5天的照射(分别累积照射0.2、0.6、1.0 Gy),设立对照组(NC),照射结束后测定小鼠体重、外周血象、脏器指数、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细胞因子(IL-1β、IL-2、IL-6、TNF-α)、DNA损伤、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低剂量辐射下小鼠肠道损伤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低剂量辐射小鼠肠道损伤最佳照射剂量,为低剂量辐射小鼠肠道损伤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连续照射5天后,各照射组相比于对照组,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脾脏指数L组p<0.05、M、H组p<0.01);小肠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L组p<0.05、M、H组p<0.01);SOD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TNF-α、IL-2、IL-1β和IL-6作为代表性促炎因子呈剂量依赖性升高(IL-1β:M、H组p<0.05,IL-2:M组p<0.05、H组p<0.01,TNF-α:M、H组p<0.05);M、H组有明显DNA损伤及细胞凋亡。通过以上结果得出本次低剂量辐射小鼠肠道损伤模型的最佳照射剂量及方法为0.12 Gy/d连续照射5天累积0.6 Gy。  相似文献   

13.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经取代和酰化两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N-乙酰基-S-烯丙基-L-半胱氨酸(N-acetyl-S-allyl-L-cysteine,NAc-SAC)。以~(137)Csγ射线照射至不同剂量的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0 d存活率实验、血相和免疫系统实验、各项脏器指数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实验,研究目标化合物分别在200、400、600 mg/kg给药剂量下的抗辐射活性。ICR小鼠经伽马射线照射至致死剂量7.5 Gy后,其存活率由单纯照射对照组的41.6%,分别提高到NAc-SAC给药组的58.3%、50.0%和66.7%,平均存活天数明显延长。~(137)Csγ射线照射至亚致死剂量6.0 Gy后,NAc-SAC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受照小鼠的脾指数、脾结节数(CFU-S)、骨髓DNA含量和白细胞数。彗星实验中7.0 Gy伽马射线照射联合NAc-SAC给药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尾长、尾矩、Olive尾矩和尾部DNA百分含量明显低于7.0 Gy伽马射线单纯照射组(p0.01),提示NAc-SAC可明显降低辐射导致的DNA损伤。本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NAc-SAC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研究发现,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2.5-5.5Gy中子及5.5-12Gy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以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5.
将破碎的诺丽果用95%乙醇提取后,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梯度萃取,得到萃取物。将正丁醇萃取物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和ODS柱色谱法分离得到单体芦丁和黄酮苷。观察不同浓度萃取物、单体Rutin和Flavanol glycoside对于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及肝细胞的抗γ射线辐射的保护作用。γ射线吸收剂量为10 Gy(1 Gy·min-1)。照射后分别于24 h、36 h和48 h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不同组份对不同的细胞存活率在100%-400%之间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提示诺丽果提取物有抗辐射作用,可被视为辐射保护剂。  相似文献   

16.
吕家本  黄银妹 《核技术》1993,16(5):317-320
采用微核试验来评价一种抗辐射新药复方银耳制剂(下称银参饮)对受1Gyγ射线急性照射犬的辐射防护作用。实验分成银耳,胱胺,银参饮高、低剂量及照射对照五个组。结果显示,预防服用银参饮具有良好的抗辐射作用,其抗放效价类似于胱胺而明显高于银耳组。各组的剂量减低系数分别为:银参饮高剂量组2.01、银参饮低剂量组1.72、胱胺组1.55、银耳组1.11。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小鼠辐射诱导肺损伤后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在血浆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采用4Gy和20Gy剂量的X射线对C57BL/6小鼠进行全身及胸部单次照射。且在照射后取不同时间点ELISAKit检测小鼠血浆型Gelsolin(Plasma GSN,pGSN)蛋白含量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胞浆型Gelsolin(Cytoplasmic GSN,cGSN)蛋白含量。同时,检测20GyX射线胸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右肺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全身照射组小鼠在照射后24h时,pGSN水平降低,而胸部照射组pGSN水平在24—48h持续降低,下降速度慢于全身照射组,之后两组pGSN均逐渐上升。在照射后24h时小鼠肺组织cGSN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照射后48h时则高于正常水平,48-96h持续下降。但在照射后96h时全身照射组cGSN含量恢复到正常,胸部照射组仍高于正常水平。小鼠胸部照射后在24h时,右肺BALF中细胞总数和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约达正常值的16倍,24—96h持续下降,与肺组织cGSN含量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推测GSN可能促进急性放射肺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的量效和时程关系,同时探讨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量与照射剂量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在1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与假照组相比,单纯紫外线照射组γH2AX表达增加,一直稳定维持约6 h左右,随后开始减少。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组与单纯60Coγ-射线照射比较,γH2AX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的表达估算受照剂量具有可行性,该法有望成为估算辐射剂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