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能力培养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方法]以2008级、2009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系列教学改革,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结论]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要以能力本位高职教育观为指导,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适时切入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为为 《护理研究》2015,(6):690-693
[目的]探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校2010级110名中职护生作为试验组,同级165名中职护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培养模式,试验组运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半工半读。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试验组护生和临床带教教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知调查,并对两组学生临床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大部分试验组学生和教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持肯定态度;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范志红  赵辉  万晓燕  罗小芹  丁雅芬  汪慧 《护理研究》2013,27(13):1252-1254
[目的]提高高职院校护生急救能力。[方法]以我校2009级(对照组)、2010级(试验组)急救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试验组采用对校内、外师生的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修订《急救护理》教材为情景案例版,实施课程改革,采用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为主线,结合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模式,加大实训场地与实训课时,采取教学资源库共享、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结果]试验组护生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护生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急救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急危重症处理能力。[结论]通过对高职院校《急救护理》课程改革,提高了护生的急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丽华  吴玲玲 《护理研究》2010,(5):1203-1204
[目的]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探讨校内昼夜实训的方法。[方法]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仿真医院,对2007级60名高职学生于第4学期在仿真医院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护理技能昼夜实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昼夜实训方法,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能调动护生训练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结论]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昼夜实训方法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校自2005年至今的五年制高职护理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访谈;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2012年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结果]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结果及质量较好;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较高;价值观提升状况较好,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满足工作岗位要求;课程有效性和教学评价较高;社团活动尚有改进空间。[结论]应进一步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强化工学交替、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性”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方面提升社团活动的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革传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实用护理人才。[方法]随机抽取2010级护理专业1个班为试验组,1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重组教学内容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章节内容教学法。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价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法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内容重组后的教学效果认同率均在90%以上。[结论]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及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为依据,对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探讨校内昼夜实训的方法.[方法]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仿真医院,对2007级60名高职学生于第4学期在仿真医院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护理技能昼夜实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昼夜实训方法,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能调动护生训练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结论]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昼夜实训方法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培养高职护理学生护理核心能力的途径和教学方法。[方法]以2007级三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分别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比较分析实验后病例分析成绩、学生核心能力问卷得分。[结果]实验前3组学生核心能力测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后病例分析成绩、学生核心能力问卷得分实验A组和实验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校结合是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应从学校教育开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133"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的实践效果。[方法]针对护生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技能缺乏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我校护理系自2012年开始在3年制专科护生中实施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结合"133"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实训条件与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以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整合课程护理操作技能,对护生进行护理综合技能实训。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全部结束后2011级(782名)、2012级(842名)护生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分别为83.28分±8.68分、88.01分±6.79分和85.34分±8.23分、89.40分±7.43分,均达到了良好水平,并得到了护生充分认可。[结论]在"133"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护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护理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时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徐益荣  王辉  夏立平 《护理研究》2013,(18):1913-191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护护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1]。我院在遵循卫生护理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在2008级、2009级及2010级全日制护理专科班建立院校结合的工学结合教育""培养模式临床试验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