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合并宫内妊娠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红玲 《微创医学》2011,6(4):371-373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种植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肌层的异位妊娠,是一种极少见的异位妊娠,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子宫破裂、大出血等进而危及生命,最终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1]。出现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妊娠合并宫  相似文献   

2.
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是一种异位妊娠的情况,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的子宫瘢痕处,也是剖宫手术后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1],由于这种异位妊娠是胚胎着床于子宫原手术后形成的疤痕位置,随孕卵的不断增长,胎盘绒毛可能会植入子宫肌层,导致植入性胎盘,因此随孕周增加可有子宫穿孔和破裂出血的风险.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新生儿的期望增高,为了免于自然分娩时新生儿的痛苦过程,致使剖宫产率逐渐升高,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情况也随之呈迅速上升趋势.为了探索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发展及诊治情况,本研究收集了近3年来我院就诊的该类患者共20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小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094-1095
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部早期妊娠,我们一般简称为切口妊娠,它是指剖宫产后,再发生妊娠时,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属于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约为0.45‰。  相似文献   

4.
朱小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094-1095
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部早期妊娠,我们一般简称为切口妊娠,它是指剖宫产后,再发生妊娠时,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属于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约为0.45‰.  相似文献   

5.
韦瑜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92-229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指胚胎种植于既往子宫瘢痕处,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肌层,严重者可引起子宫破裂及难以控制的阴道大出血,是剖宫产的远期严重并发症,危险性大。现将我院2013年1月收治的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  相似文献   

6.
受精卵着床于原来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切口的瘢痕处称之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妊娠物可完全位于子宫腔外,周围被子宫肌层及纤维瘢痕组织所包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1])。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尤其中国剖宫产率更占全球剖宫产率首位,故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CSP)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CSP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诊治复杂,并发症多凶险易危及患者生命、影响患者生育能力,所以早诊断、早期治疗表现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并逐渐侵入子宫肌层及瘢痕纤维组织的一种异位妊娠,处理不当会致使患者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甚至切除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目前提倡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但无统一治疗指南。本文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梅海炳  何忠威  金涛 《浙江医学》2009,31(6):832-833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是指孕囊或胚胎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处。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攀升,其发生率也日趋增多。由于胚囊种植于疤痕处,此处子宫肌层菲薄,常引起阴道出血与子宫破裂。因此,CSP一旦确诊,需立即终止妊娠。我院对CSP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指妊娠囊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着床,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Seow等[1]报道,其发生率0.045%,在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占6.1%。  相似文献   

10.
子宫峡部瘢痕部位妊娠的误诊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环  崔英  管睿  惠宁  徐明娟  古航 《上海医学》2006,29(7):493-495,I0002
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 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也是剖宫产的一个远期并发症。由于该病实属少见,往往难以早期诊断,而孕卵着床于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肌层菲薄,多伴有绒毛或胎盘植入,肌层收缩功能差,又处于子宫动脉分支入口处,血运极其丰富,在终止妊娠时常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为挽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且胚胎着床于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较为罕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阴道流血,但随孕周的增加,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及子宫破裂,甚至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患者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蕊  巩传红  张欣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06-1707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切口瘢痕处。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近年来CSP的发生率的也呈上趋势。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异位妊娠,在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上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流行病学1978年Larsen等报道了首例剖宫产瘢痕妊娠,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升高,该病的报道也在不断增加。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异位妊娠,是一种仅限于早孕期的限时定义,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1]。由于该处肌层较为薄弱且瘢痕处收缩能力较差,往往伴有滋养细胞植入,血管丰富,刮宫术易出现大出血,临床上不推荐直接手术[2]。  相似文献   

14.
伍桂芬  卿荣珍 《中外医疗》2010,29(26):61-62,64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简称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妊娠物位于既往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周围完全被肌层和纤维组织所包围的一种极其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本文对其病因、诊断及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妊娠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胚胎着床于剖宫产子宫的瘢痕处,因此处无正常肌层和内膜,绒毛直接侵蚀局部血管,局部血流异常丰富,随着妊娠发展,绒毛可以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穿透以至子宫破裂和腹腔大出血。行宫腔操作时极易造成子宫大出血,危及生命。1978年由LARSON首次报道本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技术普及以及剖宫产率的上升,国内文献屡见报道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总结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在早孕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剖宫产率的上升,CSP的发生率较前增加。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切口瘢痕处,发病早期不易发现,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王晓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03-1205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剧增,子宫剖宫产术切口部妊娠,一种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是一种少而危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是指妊娠着床于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切口妊娠也不断增加,其产生的并发症也在升高[1].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孕囊、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一种特殊类型异位妊娠,是子宫内异位妊娠,较为罕见,可导致胎盘置入、子宫破裂、大出血、切除子宫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严重的并发症[1]。Seow等估计其发生率1/1800~1/2216,在有剖宫产史的妇女中发生率占0.15%,有2次及以上剖宫产史的妇女中  相似文献   

20.
陈诚 《重庆医学》2013,42(12):1419-1421
子宫体部手术是妇产科常见手术,主要包括: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再生能力弱,子宫体部手术后,手术切口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替代,最终瘢痕愈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影响子宫瘢痕的稳定性,尤其是妊娠后子宫肌层组织发生系列变化,将明显影响子宫瘢痕稳定性。如果胚胎着床于子宫瘢痕部位,子宫破裂风险明显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