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经阻滞疗法作为疼痛治疗的主要诊疗措施之一,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神经阻滞疗法不仅限于疼痛性疾病的诊治,也广泛用于许多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在腹部癌痛是体壁侵犯,还是局限于内脏等疼痛病因的鉴别与  相似文献   

2.
神经阻滞疗法是麻醉科疼痛门诊最主要的操作技术。众多的疼痛性疾病(包括无疼痛症状的部分疾病),非某一学科能单独全部治疗,理应由多学科共同处理。麻醉科医师以其特长—神经阻滞,从麻醉学的角度对此类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措施,神经阻滞疗法不同于为手术麻醉目的而施行的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近10年,疼痛诊治业务蓬勃发展起来。无论各级大小医院,还是基层卫生所或诊所都已认识到这项业务的重要,纷纷开设疼痛门诊,有的还设有病房,主治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采用神经阻滞等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由于疼痛性疾病是多学科病症,各科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例如内科采用药物,外科采用手术,康复科采用物理方法,中医科采用中药与针灸按摩等。麻醉科开设的疼痛门诊与病房则是以神经阻滞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这  相似文献   

4.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正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疼痛诊疗室自1988年11月至1992年1月,治疗各类疼痛性疾病200例计546人次,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6次,平均每例治疗2.73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各种疼痛与非疼痛性疾病,具有疗效高、适应症广的特点,在日本疼痛治疗中其使用率占全部神经阻滞治疗的60%~80%,我国近年来亦有增多趋势。现将我院疼痛门诊从2004年1月至今采用该法治疗病人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利自1999年第3期全文译载日本(Pain Clinic)杂志1999年增刊,很受读者欢迎。其内容有二部分,先是神经阻滞技术,特别是其透视下神经阻滞的经验介绍十分难得,对我国疼痛诊疗工作者很有帮助,值得借鉴。第二部分为常见疼痛性疾病,包括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的诊疗大纲,反映了国际上的最新动态,也很有价值。本刊将继续逐期刊出,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将我们的神经阻滞技术与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循环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已广泛用于临床进行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神经阻滞主要是用于临床麻醉,是在没有发生疼痛之前采取的预防手术疼痛的措施,而神经阻滞疗法是在疼痛发生以后,为了治疗疼痛性疾病而采用的方法。所以,在穿刺神经的准确性不同;神经阻滞要求穿刺神经的准确性较高,要有触及神经的异感,或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疗法可用包围的方式在神经的周围注射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就可,穿刺神经的准确性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9.
肘及前臂部疼痛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及前臂部疼痛性疾病临床并不少见,其中尤以肱骨外上髁炎常见。此类疾病常以肘或前臂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常有明显压痛,临床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又以痛点阻滞及注射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将对其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尤其是痛点阻滞及注射治疗予以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神经阻滞治疗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广泛开展,局部用药种类的增多,神经阻滞引起的神经损伤有增高趋势。我科自1989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各种神经损伤16例,兹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及正中神经、桡神经损伤均以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为主。所用药物为:地塞米松2mg,VitB_(12) 500μg,2%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1.
由张立生、徐红萌、刘小立、贾慧群编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疼痛诊疗手册》已出版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全书约30万字,图文并茂,定价22元。该书上篇为药物治疗与神经阻滞,前者包括常用于疼痛治疗的各种药物,尤以最近投入市场的新药为主;后者介绍各种神经阻滞技术及其适应证。下篇为各种疼痛性疾病的诊治要点及其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络效灵丹治疗以瘀血阻滞为病机的各类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方法!以活络效灵丹为主方加减内服或为丸散治疗以疼痛为主症的各类疾病。结果:疗效较佳。结论:活络效灵丹临床上适用于以瘀血阻滞为病机的各类疼痛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亚甲蓝痛点阻滞治疗腰部疼痛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亚甲蓝加镇痛液与单纯镇痛液进行痛点阻滞治疗腰部疼痛性疾病的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选择120例腰部疼痛性疾病患者,用随机、单盲方法分成两组。Ⅰ组为试验组,60例,用亚甲蓝加镇痛液阻滞;Ⅱ组为对照组,60例,单用镇痛液阻滞。每组根据患者自诉和术者按压选1~3个压痛点,每点注射2~3ml。镇痛液由局麻药、维生素、激素组成。结果两组注射点数和注射镇痛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次阻滞后试验组治愈55例占91.7%,对照组治愈50例占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加镇痛液行痛点阻滞用于治疗疼痛性腰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疼痛门诊是近几年麻醉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它以神经阻滞为主要手段配合药物等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我院疼痛门诊开诊5年来,我们体会在疼痛诊疗工作中,探讨患者的心理活动并给予心理治疗,对增强疗效,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常见的患者心理状态 疼痛门诊是诊断与治疗同时进行,多种疾病患者都可前来就诊,病种繁多病情各异。因  相似文献   

15.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对50例患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患者57处患肢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1次/d,每次阻滞一侧,双侧交替或按病情需要进行单侧治疗,观察上肢肿胀、青紫、渍疡、皮温、疼痛、感觉麻木及血液循环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均一次性阻滞成功.所有患者经4~14次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好转;50例患者57处患肢经治疗全部有效,未发现不良反应.50例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6.7次,57肢平均治疗次数为5.9次.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改善上肢血液循环,能有效治疗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6,2(4):232-232
1.你刊欢迎哪方面的文章?哪方面的文稿一般不刊登?答:本刊欢迎下列各方面的论著、经验总结等文章:(1)疼痛性疾病的诊治,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舌咽神经痛、头部疼痛、面肌痉挛或麻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雷诺病、癌痛以及某些内脏性疼痛,如顽固性心绞痛、胰腺炎疼痛及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用疼痛治疗方法有良好疗效者;(2)各种神经阻滞疗法的操作技术、用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与合并症的论著和临床总结;(3)疼痛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镇痛药的临床应用的文章;(4)手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及各种无痛诊疗技术;(5)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6)疼痛诊疗方面的基础与临  相似文献   

17.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性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失眠、难治性眩晕、神经源性头痛、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颈源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各种疼痛与非疼痛性疾病 ,具有疗效高、适应症广的特点 ,在日本疼痛治疗中其使用率占全部神经阻滞治疗的 60 %~80 % [1 ] ,我国近年来亦有增多趋势。现将我院疼痛门诊从 1 999年 9月至今采用该法治疗病人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治疗人数 44例 ,其中男 1 9例 ,女2 5例 ,年龄 1 9~ 78岁。阻滞次数 2 5 2次 ,每 1~ 3d阻滞 1次。1 2 入路 前方入路法 :仰卧位 ,肩后垫枕 ,口微张 ,于环状软骨水平、正中线外侧 1 5cm处 ,相当于胸锁关节头侧 2 5cm处垂直皮肤进针 ,针尖触及横突 ,回吸无血…  相似文献   

19.
苏新挺  王琦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93-1894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的"疾病状态",属难治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报告了1例臂丛神经损伤合并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病例,提示早期诊断并应用神经阻滞及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5):I0001-I0001
本刊自今年开始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页码由64页增至80页。版面增加后容纳文章将更多,故吁请各地作者踊跃投稿。我们欢迎:(1)疼痛性疾病诊治方面的文章;(2)神经阻滞疗法操作技术、适应证方面的临床总结;(3)疼痛的药物治疗;(4)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实验研究;(5)疼痛临床方面的文献综述;(6)疼痛科介绍;(7)述评,对疼痛性疾病诊治工作的建议、意见或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