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 ,分别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比组 ,而护理满意度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结论:关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发生率 ,进而增强护理质量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心内科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1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护理投诉、护理差错、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的降低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5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目盲选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接受急诊护理的2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前的113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的113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急救不到位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急救不到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肿瘤内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6例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两组护理人员护理书写、护理态度、操作技能及综合评估评分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利于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75-177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病区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既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016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22例住院治疗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病例。将其按照研究目的,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内科护理中危机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减少投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2月前,我院急诊科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选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3年2月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急诊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总结血液病患者使用PICC导管的经验教训,分析引发其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地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20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未实行PICC导管风险管理护理模式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实行PICC导管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后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不同。结果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干预模式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2%、2.04%、96.93%、9.1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4%、10.78%、79.41%、48.04%,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病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干预,能够极大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相关风险因素的影响,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还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研究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5月开始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相关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安全隐患评估、护理技术和道德教育培训、改进措施讨论、提高和完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制度。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实施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后的280例作为观察组,并和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随机选取的2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患者投诉情况、护理人员操作合格率、理论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6%明显高于对照组79.64%(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合格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患者的满意度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控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控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控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86%、患者投诉率为0、护理满意度97.14%;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29%、患者投诉率8.57%、护理满意度82.86%。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到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对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的降低,及医院信誉与形象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操作、消毒隔离与病区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12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4R危机理论的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24.1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理论的风险管理可降低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不给与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进而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10年8月前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将风险管理应用在护理管理中,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对照组明显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科风险事件与投诉,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你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配合使用护理风险及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治疗效果良好,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鲁婕 《包头医学》2016,40(4):251-252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患者共138例,其中2014年1月至12月68例,设为对照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2015年1月至12月70例,设为观察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后);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的4.3%和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和13.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的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结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具有明显作用,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危机管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7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4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总结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及患者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及患者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投诉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重症病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14例心内科重症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01%,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87.72%,(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重症病患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9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将其分为2组,每组9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细节管理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受试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1%,观察组为2.0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受试者护理满意度为79.59%,观察组为97.9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心内科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护理法,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规避部分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