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及相关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沙某污水处理厂进行24 h水质、水量的监测,分析了其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污水的特点.从脱氮的原理出发,结合流速、溶解氧等运行参数的考察,发现造成脱氮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沟内缺少厌氧区段,提出改进措施,从宏观改善流体的流动人手,以达到调控溶解氧传递的目的,既而促进微观的硝化与反硝化反应,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倒伞形表面曝气机曝气的Carrousel小试氧化沟进行测试,得出了氧化沟内较系统的流动特性参数。比较了固液两相在氧化沟内流动的差别,发现固液两相流动速度差别较小,由于惯性的影响,固相的沉降速度略大于液相。考察了表曝机的转速、表曝机相对于液面的位置、氧化沟的深度等因素对氧化沟内流动的影响,随着表曝机转速的增大和表曝机浸入液面深度的增加,流动速度和沉降速度均会增大,而氧化沟深度增加时,距离液面同一深度处的速度则会减小。实验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形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际,为氧化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倒伞形表面曝气机曝气的Carrousel小试氧化沟进行测试,得出了氧化沟内较系统的流动特性参数.比较了固液两相在氧化沟内流动的差别,发现固液两相流动速度差别较小,由于惯性的影响,固相的沉降速度略大于液相.考察了表曝机的转速、表曝机相对于液面的位置、氧化沟的深度等因素对氧化沟内流动的影响,随着表曝机转速的增大和表曝机浸入液面深度的增加,流动速度和沉降速度均会增大,而氧化沟深度增加时,距离液面同一深度处的速度则会减小.实验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形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际,为氧化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是一种新型的氧化沟。本研究通过批式实验,测定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溶解氧抑制系数KO,依此计算不同DO浓度下的SND比率,并与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KO为0.7801 mg/L;当DO浓度分别为1.2、1.0和0.8 mg/L时,理论的SND比率分别为45.11%、47.57%和50.88%,而相同条件下氧化沟中实际SND比率分别为47.38%、52.75%和60.31%;同步硝化反硝化在微孔变速氧化沟中是一种重要的脱氮路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工况条件对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rrousel氧化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DO、TCOD/TN和污泥回流比对氧化沟单沟内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HRT、污泥回流比、TCOD/TN比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TP的去除率随着DO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HRT、污泥回流比、DO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TP的去除率随着TCOD/TN比的增加而提高;在相同HRT、DO和TCOD/TN比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的去除率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而提高,而对TP的去除率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卡鲁塞尔氧化沟流速与水质组分分布的现场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测卡鲁塞尔氧化沟不同位置处流速与水质组分,分析了流速对沟内污泥、溶解氧浓度的影响以及溶解性组分的微生物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流速呈正相关、污泥浓度(MLSS)与流速呈负相关;水质组分在沟中不同区段呈现出各自特点,反映了COD、氨和磷酸盐的生物转化历程;流速也是影响溶解性组分混合的重要因素,改善进水口附近混合液的流场,提高局部流速有利于缩短进水组分均布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提高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某污水处理厂3年的运行实践,讨论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影响出水效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将DO控制在0.3—0.7mg/L范围内,能够使出水中的TN浓度低于20mg/L;在氧化沟中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对总氮的去除的贡献占总系统脱氮的66%;该系统剩余污泥的含磷率为3.0%,生物细胞中平均含磷量可达细胞干重的4.2%;总磷去除率与污泥龄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加大污泥排放量可以提高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氨氮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研究了溶解氧浓度和进水碳氮比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降低实现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并提高了反应器脱氮效率.反应器运行经历了外部碳源的摄取、PHB储存、PHB有氧氧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PHB作为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的电子供体.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氨氧化细菌短程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采用固定化细胞增殖技术固定氨氧化细菌,研究温度、pH、碱度和溶解氧等因素对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温度、pH分别是30℃和8.5;当碱度/NH4 -N(质量比)=6.75时,亚硝化率为87.5%;溶解氧浓度影响氨氧化速率,但对亚硝化率影响不大,溶解氧的适宜质量浓度为403 m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某污水处理厂3年的运行实践,讨论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影响出水效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将DO控制在0.3~0.7 mg/L范围内,能够使出水中的TN浓度低于20 mg/L;在氧化沟中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对总氮的去除的贡献占总系统脱氮的66%;该系统剩余污泥的含磷率为3.0%,生物细胞中平均含磷量可达细胞干重的4.2%;总磷去除率与污泥龄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加大污泥排放量可以提高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污水处理的高能耗和新能源利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太阳光照强度的周期变化和农村污水昼夜排放量悬殊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利用无蓄电池太阳能光伏系统驱动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可有效降低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成本。生物反应器是一个双沟式一体化氧化沟。按照启动的用电设备的数量,一体化氧化沟具有5种运行方式。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一体化氧化沟的内沟和外沟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运行方式3到运行方式5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最高。采用阶梯型电量输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并保障一体化氧化沟的高效运行时间。在160 d的连续运行实验中,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98.4%、68.7%和80.3%。证明无蓄电池太阳能光伏系统驱动污水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分散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A/A/O微曝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日处理量为80000m^3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设计思路及参数选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可信度高,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某日处理量为80 000 m3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设计思路及参数选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可信度高,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基础上,以某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系统为对象,采用带有末位淘汰机制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建立了基于变异CPSO算法的LS-SVM的氧化沟出水水质COD软测量模型,并与PSO-LSSVM,LSSVM模型比较,研究表明,ICPSO-LSSVM模型预测准确,泛化性能好,且该模型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10%的样本达到90%,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2.5%,均方差MSE为0.0106,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本可以实现出水COD浓度的在线预估。  相似文献   

15.
白云飞 《污染防治技术》2010,23(2):13-15,37
由于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值有偏差,造成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的邯郸市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困难且费用较高。针对该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探讨了曝气系统的DO、MLSS、泥龄等运行参数的控制问题,并对各参数进行分析、优化调整,最终使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区108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工艺、投资和运行成本统计表明,广西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小型污水处理厂为主,处理工艺多采用氧化沟、A2/O、SBR及其变种工艺;5~10万m3/d规模污水处理单位建设投资以氧化沟、A2/O、SBR及其变种工艺较省,2~5万m3/d规模以氧化沟、MSBR工艺较省,2 m3/d以下规模以硅藻土、人工湿地和人工快渗工艺较为经济;2~10万m3/d规模污水处理厂各工艺运行成本多介于0.3~0.4元/m3,2万m3/d以下规模人工快渗和人工湿地工艺的运行费用介于0.2~0.3元/m3。不同规模、不同工艺、不同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运行成本和出水水质各异,因此,污水处理厂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工艺技术、规模及排放标准,有效提高设施运行负荷率和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涛  何怡  郎建  刘霞  白洁颖 《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489-1494
针对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不佳,将倒置A2/O工艺的思想运用于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构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即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实验考查了系统在低碳源条件下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当缺氧区进水分配比r=0.8,泥龄SRT=10 d,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RT=12 h时,该系统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70.8%、89.3%和72.1%,出水NOx--N为1.65 mg/L,同时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gradation of nitrogen-heterocyclic compounds (NHCs) by anodic oxidation and electro-Fenton. Using indole as a model nitrogen-heterocyclic compound, the removal of indole reached 68% and 97% by anodic oxidation and electro-Fenton, respectively, while the decay of TOC was 15% and 38% correspondingly. By the analysis of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indole by electro-Fenton was proposed as hydroxyl oxidation and anodic oxidation. The degradation of other NHCs including quinoline, isoquinoline and pyridine by anodic oxidation and electro-Fenton revealed the same sequence: quinoline approximately equal isoquinoline > indole > pyridin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n k (natural logarithm of rate constants) and E(LUMO) (the energy of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 was obtained by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alysis. Degradation of coking plant wastewater showed the removal of COD and TOC were 42% and 22% respectively after 180 min treatment by electro-Fen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