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提高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某污水处理厂3年的运行实践,讨论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影响出水效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将DO控制在0.3—0.7mg/L范围内,能够使出水中的TN浓度低于20mg/L;在氧化沟中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对总氮的去除的贡献占总系统脱氮的66%;该系统剩余污泥的含磷率为3.0%,生物细胞中平均含磷量可达细胞干重的4.2%;总磷去除率与污泥龄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加大污泥排放量可以提高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解酸化-A~2O污泥减量工艺的运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多级串联接触曝气、连续流的除磷脱氮A2/O工艺,并辅以外排厌氧富磷污水侧流除磷,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具有强化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泥减量HA-A/A-MCO工艺。用该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发现,在SRT60 d、进水COD 316~407 mg/L、NH4+-N30~40 mg/L、TN35~53 mg/L、TP 8~12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18 mg/L、NH4+-N≤2.1 mg/L、TN≤10.3 mg/L、TP≤0.44 mg/L。研究还发现,水解酸化池处理产生的VFA能有效促进生物除磷脱氮,导致厌氧释磷量达57 mg/L,进入化学除磷池的侧流液量仅相当于进水量的13%;系统最主要的脱氮形式是SND和缺氧反硝化,SND脱氮占脱氮总量的50%,缺氧反硝化占26%;HA-A/A-MCO系统有效实现了生物相分离,并利用生物捕食作用获得较低的污泥产率,0.1 g MLSS/g COD。  相似文献   

3.
侧流除磷ERP-SBR新工艺在进水COD=338~527 mg/L、TN=40~60 mg/L、TP=8~11 mg/L的水质条件下,出水COD≤39 mg/L、NH3-N≤1.8 mg/L、TN≤5.8 mg/L、TP≤0.29 mg/L,且72%的总氮损失发生在好氧曝气阶段.在分析影响该工艺生物脱氮因素时发现:SBR反应器的DO时间分布是影响好氧生物脱氮和缺氧内碳源反硝化的重要因素;侧流除磷工艺特有的高浓度活性污泥、颗粒大且密实的污泥絮体有利于形成好氧生物脱氮过程所需要的微环境;控制较长的污泥龄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好氧脱氮能力,SRT与好氧脱氮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ηODN(%)=0.89×SRT-5.74.  相似文献   

4.
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多级串联接触曝气、连续流的除磷脱氮A2/O工艺,并辅以外排厌氧富磷污水侧流除磷,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具有强化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泥减量HA—A/A—MCO工艺。用该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发现,在SRT60d、进水COD316~407mg/L、NH4+-N30~40mg/L、TN35~53mg/L、TP8—12mg/L的条件下,出水COD≤18mg/L、NH4+-N≤2.1mg/L、TN≤10.3mg/L、TP≤0.44mg/L。研究还发现,水解酸化池处理产生的VFA能有效促进生物除磷脱氮,导致厌氧释磷量达57mg/L,进入化学除磷池的侧流液量仅相当于进水量的13%;系统最主要的脱氮形式是SND和缺氧反硝化,SND脱氮占脱氮总量的50%,缺氧反硝化占26%;HA-A/A—MCO系统有效实现了生物相分离,并利用生物捕食作用获得较低的污泥产率,0.1gMLSS/gCOD。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Pasveer氧化沟内缺氧段碳源难以被反硝化菌充分利用的问题,采用内置缺氧区的改良型Pasveer氧化沟工艺,并进行中试规模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内回流比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出水TN和TP的浓度分别降至12.7 mg/L和0.34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61.9%和89.2%。内置缺氧区的设置一方面能使有限的碳源充分用于反硝化,另一方面,促使了反硝化吸磷现象的发生,这使得系统在进水碳源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得上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但是,过高的内回流比会导致好氧区亚硝酸盐的积累,这对生物除磷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比研究传统A~2/O工艺和氧化沟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2种工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混合液回流比、不同污泥回流比、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典型工况下的污染物去除过程。结果表明,2种工艺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可实现良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出水COD、NH_4~+-N、TN和TP等各项水质指标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要求。在传统A~2/O工艺的缺氧段发生了反硝化除磷反应,在氧化沟型A~2/O工艺中则未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进入琵琶湖水体水质和有效恢复并保持琵琶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日本滋贺县10家下水道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脱氮除磷深度处理工艺。湖南中部净化中心目前规模为26.85万t/d,采用缺氧-好氧循环硝化/反硝化(AO)、厌氧-缺氧-好氧(AAO)和多段进水多级缺氧-好氧硝化/反硝化(SMAO)3种深度处理工艺。AAO工艺是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二级生化工艺,AO、SMAO工艺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实例。AO、AAO工艺采用内循环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SMAO工艺采用无内循环的多段进水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AO、SMAO工艺采用化学方式除磷,PAC添加浓度约50mg/L。AAO工艺采用化学和生物组合方式除磷,PAC添加浓度降低到约30 mg/L。AO、AAO工艺出水BOD、CODMn、SS、TN和TP均值分别约为0.9 mg/L、5.2 mg/L、1 mg/L、6.5 mg/L和0.06 mg/L,相应的去除率约为99.5%、94.2%、99.5%、78.0%和98.1%。SMAO工艺出水TN约为2.5 mg/L,TN去除率提高到91.6%,其他指标和AO、AAO工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涛  何怡  郎建  刘霞  白洁颖 《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489-1494
针对在低碳源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不佳,将倒置A2/O工艺的思想运用于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构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即改良型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实验考查了系统在低碳源条件下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当缺氧区进水分配比r=0.8,泥龄SRT=10 d,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RT=12 h时,该系统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70.8%、89.3%和72.1%,出水NOx--N为1.65 mg/L,同时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城市生活污水属于低碳源的污水,因此碳源已成为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瓶颈。北京紫石千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和北京排水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开发成功“超声波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该技术利用低频超声波处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开发内部碳源,在减少污泥排放的同时,提高了脱氮除磷的效果为20%-30%。该技术吨水投资仅需60元,是最经济、高效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物倍增工艺处理市政污水的沿程污染物降解规律的考察表明,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COD和BOD5出水分别为47.80 mg/L和19.80 mg/L;氨氮去除率可达100%。发现厌氧区提前发生反硝化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除磷效果;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低碳源的进水条件是影响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在进水口直接添加碳源以及分点进水的碳源分配+辅助化学除磷的方式可强化氮磷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Pasveer氧化沟内缺氧段碳源难以被反硝化菌充分利用的问题,采用内置缺氧区的改良型Pasveer氧化沟工艺,并进行中试规模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内回流比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出水TN和TP的浓度分别降至12.7mg/L和0.34mg/L,去除率分别达到61.9%和89.2%。内置缺氧区的设置一方面能使有限的碳源充分用于反硝化,另一方面,促使了反硝化吸磷现象的发生,这使得系统在进水碳源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得上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但是,过高的内回流比会导致好氧区亚硝酸盐的积累,这对生物除磷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厌氧+氧化沟"运行模式对低碳源污水除磷能力不佳的问题,采用耦合回流污泥预浓缩系统的新型氧化沟工艺对其强化除磷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通过采用回流污泥预浓缩系统,调试回流污泥浓缩比,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最佳回流污泥浓缩比为55%的情况下,出水TP浓度和去除率分别为0.92 mg/L和67.5%,相比于浓缩比为100%、70%、50%和30%的工况,其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4.3%、27.3%、8.2%和28.6%,强化了系统的除磷效果。另外,ORP可以预示预缺氧池内无效释磷和反硝化程度,以此作为自动调整最佳回流污泥浓缩比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3.
C/N对Carrousel 2000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就C/N对Carrousel 2000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N值在5~13之间时,进水C/N不影响氧化沟系统对NH3-N的去除效果。出水NH3-N浓度<1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7.40%。当C/N低于11时,TN、TP的去除率随C/N的升高而快速大幅提高,分别从5时的26.47%和14.99%升至11时的93.48%和97.03%。当C/N>11时,氧化沟TN去除率达到93.48%,TP去除率接近100%,氧化沟具有了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TP去除率与TN去除率相关系数R2=0.985。  相似文献   

14.
重点考察了-种改良型膜生物反应器(A2/O—MBR)的脱氮除磷性能。该工艺主要特点在于对膜池硝化回流液进行了固液分离,并将上清液和浓缩污泥分别回流至缺氧池和厌氧池,这种改进提高了系统对氮、磷的同步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h,污泥龄(SRT)为30d,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运行条件下,进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25±38)、(24.8±3.9)、(26.7±2.9)和(2.90±0.53)mg/L时,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前后,系统对COD和NH4+-N的去除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出水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由(14.9±3.3)mg/L和(1.95±0.72)mg/L下降到(9.4±1.9)mg/L和(0.91±0.38)mg/L,表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显著改善了A2/O-MB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反硝化除磷活性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改进后系统中反硝化除磷活性占总除磷活性的比例由51.5%上升至61.7%,说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强化了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厌氧 缺氧SBR反应器对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反硝化聚磷菌完全可以在厌氧 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得到富集。稳定运行的厌氧 缺氧SBR反应器的反硝化除磷效率 >90 % ,出水磷浓度 <1mg L。进水COD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效率影响很大 ,在COD浓度 <180mg L时 ,进水COD浓度越高 ,除磷效率也就越高。较高浓度的进水COD浓度将导致有剩余的COD进入缺氧段 ,对反硝化吸磷构成不利影响。污泥龄为 16d时 ,厌氧 缺氧SBR反应器取得稳定和理想的反硝化除磷效果。污泥龄减少到 8d ,由于反硝化聚磷菌的流失导致反硝化除磷效率的下降。当污泥龄恢复到 16d时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反硝化聚磷菌重新得到富集 ,除磷效率恢复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改良型A2/O-MBR工艺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考察了一种改良型膜生物反应器(A2/O-MBR)的脱氮除磷性能。该工艺主要特点在于对膜池硝化回流液进行了固液分离,并将上清液和浓缩污泥分别回流至缺氧池和厌氧池,这种改进提高了系统对氮、磷的同步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污泥龄(SRT)为30 d,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运行条件下,进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25±38)、(24.8±3.9)、(26.7±2.9)和(2.90±0.53)mg/L时,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前后,系统对COD和NH4+-N的去除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出水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由(14.9±3.3)mg/L和(1.95±0.72)mg/L下降到(9.4± 1.9)mg/L和(0.91±0.38)mg/L,表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显著改善了A2/O-MB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反硝化除磷活性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改进后系统中反硝化除磷活性占总除磷活性的比例由51.5%上升至61.7%,说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强化了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CAST反应器中引入自制悬浮填料,构成了CAS-BT复合反应器,采用人工配制废水,对其同步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TN为178.05 mg/L、TP为28.32 mg/L时,CAS-BT工艺取得了很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55%和98.10%.进行同步脱氮除磷时,CAS-BT比其他的水处理工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