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自制的液滴体积为0.01-0.02 mL的聚乙烯毛细滴管对水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数滴分析,其主要仪器外形小巧、便于携带,滴定快速、准确,试剂消耗量约为常量法的5%,滴定剂用量约为20~100滴,氯离子含量不确定度Urel(C)为3.03%,比常量法略小,相对标准偏差与常量法的相当.该法克服了常量法中滴定管、移液管、铁架台和蝴蝶夹等仪器携带不方便的不足.适用于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自制的液滴体积为0.01~0.02mL的聚乙烯毛细滴管同时测定水中硫酸根和总硬度,仪器外形小巧、便于携带,滴定快速、准确,试剂消耗量约为常量法的5%,滴定剂用量约为50~200滴,硫酸根含量不确定度为0.94%,与重量法相当,相对标准偏差比重量法的略小;水中总硬度不确定度为0.82%,效果也优于常量法.该法克服了常量法中滴定管、移液管、铁架台和蝴蝶夹等仪器携带不方便的不足,适用于工业用水现场和野外水质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3.
蔡成翔 《工业水处理》2006,26(12):70-73
毛细滴管-吸量管数滴微型滴定法以自制的液滴体积为0.01~0.02 mL的聚乙烯毛细滴管和5~10 mL吸量管为量器进行滴定,具有仪器简单,滴定快速、准确,试剂消耗量少的特点.不确定度理论证明,用该法测定水的总硬度,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C)约为0.86%;试验结果表明,当滴定剂用量为80~110滴时,回收率为98.8%~101%,RSD为0.36%~0.79%.该法克服了常量法中滴定管、移液管、铁架台和蝴蝶夹等仪器携带不方便的不足,适用于工业用水现场和野外水质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4.
聞克勒(Winkler)氏測氧法,向被認为是測定水中溶氧最簡单而精确的方法之一。但此法是一常量容量法,对于野外工作来說,携带相当多的試剂及器皿,頗感不便。哈潘(Harper)氏曾将此法加以修改,应用微量滴定管,并减少試剂用量使成一半微量法,但仍不够簡便。本文将哈氏法再加修改,簡化所用器皿,用滴瓶代替滴定管,以水样管代替水样瓶,并将水样瓶与滴定时所用器皿合而为一,使成为一便于携带的半微量快速測氧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测定水处理剂、循环冷却水中磷含量的专用测定仪器。研究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测定准确、快速、操作方便、易于携带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含氯离子废水是印染、石油、化工等生产中最常见的废水,若处理不彻底而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造成土壤盐碱化,破坏生态平衡;沿海及盐碱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很高,若直接使用将会对生产成不良影响;同时水中过高的氯离子也影响着科学试验的准确性。因此,如何高效、快速、低成本地进行水中氯离子的去除至关重要。目前报道的去除氯离子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吸附法、分离法、氧化法等,文章简要介绍了水中除氯的几种方法及其机理,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常见含氯离子水体适合的除氯方法与组合技术,为水中氯离子去除方法的深入研究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氯离子选择电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测定氯离子。在工业锅炉水、循环水中,高量氯离子将造成锅炉与管道的腐蚀。本文继方法准确度较高的“电位滴定法水质中氯离子的分析”一文之后,采用氯离子选择电极于水质中氯离子测定,并推荐已知加入法,结合我们制成的函数表,方法简便快速,每次分析仅需3—5分钟,适于工厂的水质例行分析。仪器及试剂 DD—2型电极电位仪。 GSP—76—01型氯离子选择电极。  相似文献   

8.
酸性镀铜液中氯离子简易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酸性镀铜液中氯离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光亮剂。但测定氯离子的方法很多:比色测定法、选择性电极法、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钾回滴法等。但有些比较麻烦,有些终点极不明显很难测出准确值。作者在生产实践中用硝酸银滴定对比法很容易快速了解氯离子大概含量的范?..  相似文献   

9.
采用简便的硝酸银滴定法测定了湖泊水体中氯离子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湖泊河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为20.08 mg/L。相同条件下,对比测试实验表明,自来水、饮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分别为15.00 mg/L、1.132 mg/L,加标回收率在94.68%~100.03%。相对于湖泊水,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去除率为25.30%;相对于自来水,饮用水中氯离子的去除率为92.45%。说明湖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氯污染  相似文献   

10.
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是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通过离子选择电极在常温下快速测定混凝土、砂石子、水泥等无机材料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仪器,在建筑行业广泛使用,对其校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载铁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中余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001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Fe2+,获得了具有还原性能的载铁改性树脂,用于去除水中微量余氯。实验结果表明,在含余氯10~30 mg/L左右的水中,改性树脂在实验条件下平衡除氯率可达95%以上,而未改性的树脂基本无除氯效果;树脂对氯的去除量可达20 mg/g-Resin以上;水中常见共存离子不影响氯的去除效果;用0.5%的VC溶液可将树脂还原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可循环使用,且除氯效果稳定,全过程无其他离子引入水中。获得了一种新的从饮用水中去除有害余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干式灰化法将亚麻布样品高温分辩,利用氢氧化钙吸收样品分辩产物氯化氢和氯气,用水溶辩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氯离子,计算出样品中氯含量。色谱峰面积与氯离子浓度标准曲线方程为:A=0.0915c-0.0290,线性相关系数R2=0.9988;加标回收率为95.2%~106%;相对标准偏差为3.4%;离子色谱检出限为0.5430mg/L。  相似文献   

13.
氯化银比浊法测定炉水中的微量氯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小乐  张慧然 《广东化工》2011,38(1):193-194,198
用硝酸调节炉水的酸度,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用氯化银分光光度法,测定炉水中的微量氯离子。测定波长为410nm,线性范围15~2200μg/L。结果表明:其吸光值的大小与氯离子生成沉淀的多少成正比,符合朗伯一比尔定律。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安全,其它的常见离子无干扰。  相似文献   

14.
李宇亮  刘建  李敏  高贤克 《应用化工》2010,39(8):1123-1126
用D401氨基羧酸螯合树脂吸附Fe2+,获得了具有还原性能的载铁改性树脂,利用水中余氯与Fe2+的氧化还原作用,实现了对水中微量余氯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余氯去除的最佳条件为:载铁量为39.648 mg/g的改性树脂平衡振荡3 h,pH控制在5~8,此时除氯率为98.56%。水中常见共存离子不影响氯的去除效果。用0.5%的VC溶液可将树脂还原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可循环使用且除氯效果稳定,全过程无其他离子引入水中。获得了一种新的从饮用水中去除有害余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宇亮  刘建  李敏  高贤克 《陕西化工》2010,(8):1123-1126
用D401氨基羧酸螯合树脂吸附Fe^2+,获得了具有还原性能的载铁改性树脂,利用水中余氯与Fe^2+的氧化还原作用,实现了对水中微量余氯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余氯去除的最佳条件为:载铁量为39.648mg/g的改性树脂平衡振荡3h,pH控制在5~8,此时除氯率为98.56%。水中常见共存离子不影响氯的去除效果。用0.5%的VC溶液可将树脂还原再生,再生后的树脂可循环使用且除氯效果稳定,全过程元其他离子引入水中。获得了一种新的从饮用水中去除有害余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D401氨基羧酸螯合树脂吸附Fe^2+,获得了具有还原性能的载铁改性树脂,利用水中余氯与Fe^2+的氧化还原作用,实现了对水中微量余氯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树脂改性的最佳条件为:Fe^2+溶液浓度4045.44mg/L,pH在3-5,改性时间2h。可得到载铁量为39.648mg/g。当树脂交换铁量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除氯率可高达98%以上,溶液中余氯残留量低于0.5mg/L。全过程无其他离子引入水中。获得了一种新的从饮用水中去除有害余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石泥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汞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对电石泥中氯离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测试数据准确度都较高,都可以作为氯离子含量的分析方法,但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简单,对环境无污染,在环保方面优于汞量法。  相似文献   

18.
工艺条件对丙酮高选择性一氯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填料塔作为氯化反应器,在塔内全回流的丙酮与氯气进行反应,实现了丙酮的高选择性一氯化。研究了水量及气速对一氯化选择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与丙酮体积比为1∶150时,产物中一氯丙酮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尽量低的通氯速率对避免重复氯化反应有利,在17g/hCl2的条件下,所得产品中一氯丙酮的质量分数高达93.85%。另外,反应速度随氯气气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烧碱分厂氯气处理工艺。分析氯含水超标原因,认为是泡罩塔内出现故障,导致硫酸与氯气接触不充分。提出用颗粒稍大的无水高氯酸镁代替五氧化二磷分析氯中含水量,减少分析误差。检修泡罩塔内两层问题严重的塔板并用CPVC专用胶封堵,处理后氯中含水量有所下降。指出彻底解决氯含水高的办法是对泡罩塔进行全面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