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母婴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大多数产妇感到恐惧和忧虑,以致造成宫缩不协调,从而发展成难产、滞产,甚至危及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于2003年1~10月,对住我院的280例孕产妇在住院期间的需求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孕产妇健康需求特点,制定合理的对策,帮助产妇正常分娩、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不同阻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母婴传播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至关重要。我院肝病产科自1985年起致力于HBV母婴传播和阻断方法的研究,对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分别进行5种免疫治疗,并完成血清HBV标志物(HBVM)1年的随访,以确定HBV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母婴同室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庞惠娥(浙江省乐清市妇幼保健院)为探讨母婴同室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我们对母婴同室1435例和非母婴同室1127例的母乳量进行了对照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992年1月至1994年3月在我院分娩2562例...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母婴安全的几个问题张振钧(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200011)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目前孕产妇死亡多发生在第三世界的国家,因此,采取措施保障母婴安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上海市1981至1990年的资料,在此期间分娩总数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25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顺产67例(53.6%),难产58例(46.4%),难产中阴道助产6例(4.8%)。结论胎膜早破者难产发生率较高,与常见的母婴并发症关系密切。因此,应积极处理胎膜早破,以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分娩的认知也发生改变,产妇对分娩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出现各种先进的分娩镇痛方式和镇痛药物。硬膜外分娩镇痛作为一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分娩疼痛。然而,对母婴健康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寻找更合适的镇痛时机、浓度和给药模式,以提高分娩镇痛的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本文就硬膜外分娩镇痛浓度及时机对母婴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丙型肝炎及其对婴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为妊娠期较少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行感染,多数病人孕期转氨酶正常。仅少数孕前已患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孕期转氨酶异常升高。妊娠不会使丙型肝炎恶化,丙型肝炎也不影响妊娠和分娩的预后。丙型肝炎可发生母婴传播,感染婴儿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虽然能解决一些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如果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故盲目认为剖宫产术是解决产科困难分娩的最好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且剖宫产术后有诸多并发症,对母婴均有一定危害。现就剖宫产并发症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孕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进行阴道试产,成功19例,再次剖宫产71例,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可适当采取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也随之增加,而瘢痕子宫易发生破裂,进而危及母婴安全[1]。因此,足月妊娠后分娩方式的选择已成为妇产科临床的关注热点[2-3]。本研究对122例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211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85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主被动联合免疫接种,检测孕妇及婴儿出生24h内、7个月、12个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水平,比较两组婴儿HBV母婴阻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24h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低于阴道分娩组(10.59%vs 21.43%,P0.05)。婴儿7个月龄、12个月龄时,两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阴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阳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3.45%vs 23.81%,5.25%vs 33.33%,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阻断有关,当孕妇HBe Ag阳性或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几率。  相似文献   

12.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产妇一方面要忍受从未经过的宫缩疼痛,另一方面又要担心腹中的胎儿是否良好,自己能否顺利分娩。由于产妇对分娩过程认识不足,对分娩产生恐惧:紧张、焦虑,使得较多孕妇不愿承受分娩痛苦及长时间等待,一旦出现产兆即要求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而临床医师也多因为不愿面临试产失败及顾及母婴安全而选择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妇女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但有50%的HCV感染者无明显受血史,表明HCV有其他传播途径。我们于1993年3月至1995年6月对8046例孕妇及其所分娩的4287例婴儿进行了HCV母婴传播的研究,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  相似文献   

15.
肩难产属于产科急诊,必须迅速及时作出处理,否则影响母婴健康。肩难产的定义是娩出胎头至娩出胎体的间隔时间超过60秒或胎头娩出后需用辅助方法完成分娩者。2002年6月至11月我科发生了3例肩难产,因处理及时迅速,母婴均不造成不良后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丙型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CV、HGV)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第三代ELISA法检测HCV—Ab、HGV—Ab,FQ—PCR方法检测HCV—RNA、HGV—RNA。结果 2052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CV阳性22例,阳性率1.07%,其中16例HCVRNA阳性母亲所生16例婴儿有3例HCVRNA阳性,母婴传播率为18.75%。318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GV阳性8例,阳性率2.52%,其中4例HGVRNA阳性母亲所生4例婴儿1例HGVRNA阳性。结论 阴道分娩过程感染可能是HCV、HGV母婴传播主要途径,孕妇临产时创旧升高是孕妇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丙型肝炎研究进展迅速。丙肝特异性检测方法建立之后,回顾性分析、前瞻性研究均提示丙肝病毒(HCV)母婴传播的可能。有研究提示官内感染、分娩过程及产后均可能为 HCV母婴传播的途径,但因资料太少尚无法得出肯定结论。孕期感染的发生时间、孕妇病毒血症存在与否与母婴传播发生有关,艾滋病毒和 HCV 在母婴传播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围产期感染易发展为病毒携带状态。在目前尚无疫苗的情况下,孕妇使用 IFN 抑制 HCV 复制有降低母婴传播危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第3代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506例孕妇血清HCV抗体(抗HCV),其中878例检测HGV抗体(抗HGV),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孕妇血清HCV RNA、HGV RNA。结果 HCV RNA和HGV RNA均阳性孕妇10例,其所分娩的11例新生儿中,HCV RNA阳性2例、HGV RNA阳性2例;阴道分娩3例、急诊剖宫产分娩1例。母乳喂养4例,孕妇临产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例。结论 孕妇HCV和HGV混合感染并不增加母婴传播率。阴道分娩、孕妇临产前ALT升高及母乳喂养是HCV、HGV混合感染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胎膜早破在足月前发生称为早产胎膜早破,是威胁母婴健康的常见并发症。及时而恰当地处理早产胎膜早破,对母婴预后有重要影响。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我院分娩总数为1484例,其中早产215例,早产率14.5%,发生胎膜早破90例,占早产总数41.9%。年龄17~40岁,初产妇52例,占57.8%。基层地区因医疗设施、诊治条件及育儿水平、人员意识与全国水平有一定差距,治疗处理有其特异性,现将笔者治疗体会与大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胎膜早破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占分娩总数的2.0%~10%[1],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难产、感染及胎儿窘迫等,从而增加剖宫产率、早产率及母婴感染率。本文对本院289例胎膜早破初产妇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胎膜早破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及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