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龄(≥70岁)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近1年高龄(≥70岁)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下行CABG20例,包括介入治疗术后3例(心内支架术后急诊搭桥1例),体外循环中运用冷血停搏液顺灌-冷血持续逆灌-开升主动脉前温血顺灌的心肌保护方法。结果全组20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16例,占80%;电击复律4例,占20%。术后胸骨感染1例,围术期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高龄(≥70岁)患者体外循环下行CABG,体外循环中运用冷血停搏液顺灌-冷血持续逆灌-开升主动脉前温血顺灌为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自动复跳率高。  相似文献   

2.
郭海涛  鲁传龙 《医学综述》2014,20(18):3452-3453
目的探讨并总结体外循环下行重症心瓣膜病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流转期间灌注压维持6070 mm Hg,中心静脉压070 mm Hg,中心静脉压05 cm H2O,对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用顺灌+逆灌相结合的灌注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超滤技术,记录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心脏复跳比例及手术结局。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89.5±44.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5.4±28.5)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8.6%,除颤复跳率为11.4%;体外循环中患者均成功脱机;术后2例(5.7%)死于合并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选择合适的灌注方法、进行心肌和肾脏保护、适时采用超滤技术、准确掌握脱机指征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我院重症瓣膜置换术中应用顺灌加逆灌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重症瓣膜置换患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后首先从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脉开口顺行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停跳效果不满意,加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结果心脏跳动停止后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90%,术后均无低心排发生。结论经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顺行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不好时,可加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5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CABG术。ECC中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搏灌注液,每间隔20~30 min以冷血半钾停搏液重复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5 min。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顺灌、逆灌、直视灌、桥灌等多种方法结合。常规应用超滤。25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CABG术12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术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术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术3例。结果 ECC时间124~348(182.6±45.9)min,阻断主动脉时间87~256(136.3±38.7)min。心脏自动复跳20例(80%),术后死亡1例(4.0%),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手术方式,选择联合应用多种心肌保护灌注方法和超滤技术,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体重64kg,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8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6例。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动脉无死亡,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结论精细、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彦隆  房瑞芹 《当代医学》2011,17(17):98-9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心内科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过程当中应用膜式氧合器,以1:4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完成而鼻咽温度未恢复至35℃患者,行主动脉开放;升主动脉开放前加利多卡因100mg;依照患者的电解质检测情况合理补充血清钠、钾、镁离子;严重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合理增加辅助时间。结果在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当中,有39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约为72.22%;15例患者心脏通过电击除颤而复跳,约为27.78%。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77~279min,平均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6~189min,平均65min。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当中,选取膜式氧合器,可以确保充分的转流时间1:4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能够较好地促使心脏自动复跳;在心脏瓣膜置换术过程中联合多种辅助方法,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巨大左心室(LVEDD≥70mm)瓣膜替换术43例心肌保护方法。其中冷晶体心肌保护液顺灌组自动复跳率37.9%,含氧冷血心肌保护液逆灌组自动复跳率92.9%,均脱机。逆灌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手术死亡。含氧冷血心肌保护液持续逆灌在高危心脏瓣膜替换中心肌保护效果满意。本文重点就其逆灌方法与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巨大左心室瓣膜替换术心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巨大左心室(LVEDD≥70mm)瓣膜替换术43例心肌保护方法。其中冷晶体心肌保护液顺灌组自动复跳率37.9%,含氧冷血心肌保护液逆灌组自动复跳率92.9%,均脱机。逆灌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手术死亡。含氧冷务心肌保护液持续逆灌在高危心脏瓣膜替换中心保护效果满意。本文重点就其逆灌方法与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复跳前行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筛选96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心瓣膜置换术。试验组48例患者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对照组48例患者按照常规处理,不使用硝酸甘油灌注。观察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多巴胺药物使用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7.91%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肾上腺素使用量、多巴胺使用量、心脏复跳后CPB(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在心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并且配合心肌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促进术后恢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ECC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跳液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56-2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73min,心脏停跳时间48-179min,术中灌注压50—80mmHg,心脏自动复跳22例,电击复跳6例,死亡3例,死亡率10.7%。结论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综合性的心肌保护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1.
连续1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无早期死亡的体外循环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连续 1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无早期死亡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6月 ,连续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198例 ,术中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中度稀释 ,灌注流量 6 0~ 80ml/kg·min ,维持灌注压 6 0~ 90mmHg ,心肌保护采用 4∶1含氧晶血灌注 ,以低压顺灌为主 ,主动脉瓣置换和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置换采用冠状动脉持续灌注 ,部分采用温一冷一温灌注和逆灌。鼻咽温复至 37℃ ,生命体征平稳停机。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 4 2~ 16 7min ,平均 93min ,辅助 /阻主时间比平均为 0 .3,开放升主动脉自动复跳率90 % ,无 1例早期死亡 ,均顺利出院。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降低与体外循环管理密不可分 ,术中体外循环应注意转流平稳 ,组织灌注良好 ,尽量缩短转流时间 ,并严密监测电解质 ,由其是对心肌的认识和保护与处理要有正确、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对73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另外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然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主动脉瓣或联合瓣膜替换,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有8例患者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前辅助呼吸、IABP OPCABG者死亡.结论: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损伤轻、并发症少;同时行心瓣膜置换避免心脏停跳,极大程度地减少缺血缺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王喆妍  骆璇  姚昊  刘畅  王东进 《现代医学》2011,39(4):446-44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合并瓣膜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185例CABG合并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经验进行总结。185例患者中,CABG+单纯二尖瓣成形(MVP)19例,CABG+二尖瓣置换(MVR)68例,CABG+主动脉瓣置换(AVR)43例,CABG+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55例。根据病情采用顺灌、逆灌、直视灌等多种方法。体外转流过程中常规应用乌司他丁、门冬氨酸钾镁(PMA);常规实施超滤;对于心功能Ⅲ级及以上,或明显心脏肥大者,常规在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里尔统)。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为118~320 m 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75~231 m in;心脏自动复跳129例(69.7%)。术后24 h内发生心律失常41例(22%)。入住ICU时间为30~62 h。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2.7%,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CABG术同时行瓣膜手术的患者,选择多种灌注方法,同时应用乌司他丁、PMA、里尔统等多种药物以及超滤技术,可以较好地保护心肌,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白1989年12月至1994年10月,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将心肌保护方法分成二种,即复杂病例采用氧合沮血经冠状静脉窭连续逆行灌注组(下称逆灌组)和一般病例采用冷停搏液经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组(下称顺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分别为92.30%和76.90%;术后低心排发生率为7.70%和23.08%。心肌保护效果复杂病例逆灌组明显优于一般病例间断顺灌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冠状动脉外科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43例常规体外循环搭桥手术及32例不停跳手术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采用2周期阻断前降支2min,然后开放3min.对比常规手术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心功能及心肌酶改变.[结果]术后右室射血分数和心指数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明显优于常规体外循环搭桥手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心脏肌钙蛋白释放也显著性降低.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缺血预处理显著性降低术后心脏肌钙蛋白释放.[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缺血预处理有效保护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采用稀释氧合血心麻液经冠状窦连续逆灌保护心肌,选择1993年1月至1994年1月间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两组50例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及术前心脏功能分级基本相似。其中以晶体液间断顺灌病例(Ⅰ组,n=25)为对照组,观察氧合血连续逆灌病例(Ⅱ组,n=25)的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指数和低排等情况,结果证实Ⅱ组明显优于Ⅰ组。作者认为,氧合血连续逆灌保护心肌是一种简单易做,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发生病变需要进行置换术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麻醉方案和仪器监测,但是在进行体外循环时.试验组患者接受氧合血停跳液,对照组接受常规停跳液。通过两组患者心率、有创动脉压和心脏自动复跳率的对比来观察麻醉和体外循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两组在诱导及切皮时率和有创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开放升为主动脉时,实验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主动脉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方案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36例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龄(58.44±7.29)岁,体重(63.64±8.95)kg,平均CPB时间(135.28±38.74)min,平均阻断时间(79.36±26.04)min,术前均合并中、重度高血压。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加(CABG)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MVR)加(CABG)术。采用中度低温CPB,中度血液稀释,冷、温血停搏液顺灌、逆灌、桥灌,取得较好心肌保护效果。结果33例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无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合理的CPB管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变温含血停跳液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连续观察20例瓣膜置换手术,并随机分为晶体组10例和含血组10例,晶体停跳液的温度为4-8℃,含血停跳液的温度为8-35℃不等。分别间断顺灌冠状动脉,达到心电图呈直线。从临床效果、心肌生化(CK、CK-MB)评价两种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含血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的情况下,两组术后自动复跳率、起博心律出现率、CK、CK-MB峰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用不同温度含血停跳液较单纯的冷晶体停跳液具有更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