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双环戊二烯的应用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戊二烯(CPD)易于二聚成双环戊二烯(DCPD),而DCPD在高温情况下又可解聚成CPD.CPD和DCPD主要用于生产石油树脂、改性不饱和聚酯、乙丙橡胶(EPR)第三单体一乙叉降冰片烯和聚双环戊二烯(RIM)等.此外,DCPD还可用于生产农药、香料、环氧树脂固化剂、润滑油添加剂、阻燃剂、降冰片类衍生物、金刚烷、戊二醛、二茂铁、戊二醇、癸二酸、三环癸烯醇、脂环族环氧化物以及环戊烯等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1].  相似文献   

2.
夏君 《天津化工》2011,25(2):36-37
本文主要以双环戊二烯(DCPD)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高密度燃料-TCPD。利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DCPD与环戊二烯(CPD)双烯加成法,来合成CPD三聚体(TCPD)。  相似文献   

3.
双环戊二烯(DCPD),分子式为C_(10)H_(12), 分子量为132.21。该品是环戊二烯(CPD) 的二聚体,将CPD置于室温下容易二聚化作 用生成二聚体环戊二烯(DCPD),将本品 加热到140~160℃,能发生可逆反应,解聚 成CPD,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4.
釜式反应器中热二聚法分离C5混合物中的环戊二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釜式间歇反应器对石油裂解C5混合原料中的环戊二烯(CPD)进行热二聚,生成双环戊二烯(DCPD)后进行分离,研究了CPD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C6含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热二聚法分离C5混合物中的环戊二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管式连续反应器及釜式间歇反应器对石油裂解C5混合原料中的环戊二烯(CPD)进行热二聚,生成双环戊二烯(DCPD)后进行分离。深入研究了CPD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C6含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情况下选择使用的反应条件和反应器型。  相似文献   

6.
以环戊二烯(CPD)、金属钠和一氯甲烷为原料合成甲基环戊二烯,包括制备环戊二烯钠和环戊二烯钠甲基化两步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及环戊二烯与钠的摩尔比对甲基环戊二烯的收率影响显著。双环戊二烯的最佳解聚温度为250℃,对于CPD与钠的反应,反应初期温度应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以减少CPD二聚反应;反应后期可将温度升高至28℃,以加快CPD与钠的反应速率。最佳的CPD与钠摩尔比为2.2,此时甲基环戊二烯的收率达86%。  相似文献   

7.
釜式反应器中热二聚法分离C_5混合物中的环戊二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釜式间歇反应器对石油裂解C5混合原料中的环戊二烯 (CPD)进行热二聚 ,生成双环戊二烯(DCPD)后进行分离。研究了CPD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C6含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裂解C_5馏分中二烯烃热二聚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封管实验方法考察了二聚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和不同环戊二烯(CPD)含量对C5馏分热二聚过程中各二烯烃组分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在115~125℃、停留时间2~3h、CPD质量分数大于17%时,CPD的转化率不小于92%,异戊二烯(IP)、间戊二烯和1,3丁二烯的转化率分别在7%、1.5%和13%左右,双环戊二烯(DCPD)的收率接近80%,未知共二聚物的总生成量在2.6%左右。C5原料中CPD的含量高,其转化率和DCPD收率也高。C5原料存放一段时间,CPD含量降低后,IP的共二聚反应损失将略有减少。实验数据为工业上热二聚反应分离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
双环戊二烯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双环戊二烯(以下称DCPD)是由二个环戊二烯分子聚合而成的二烯烃化合物。最早在煤焦油的低沸点馆分中被发现,每1000t煤焦油中含有10~20kg。环戊二烯在常温下能自动二聚,所以通常环戊二烯以DCPD的稳定形式存在。裂解DCPD可以得到环戊二烯。 DCPD具有二种空间异构体的形式,即桥式和椅式  相似文献   

10.
以环戊二烯(CPD)、金属钠和一氯甲烷为原料合成甲基环戊二烯,包括制备环戊二烯钠和环戊二烯钠甲基化两步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及环戊二烯与钠的摩尔比对甲基环戊二烯的收率影响显著。双环戊二烯的最佳解聚温度为250℃,对于CPD与钠的反应,反应初期温度应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以减少CPD二聚反应;反应后期可将温度升高至28℃,以加快CPD与钠的反应速率。最佳的CPD与钠摩尔比为2.2,此时甲基环戊二烯的收率达86%。  相似文献   

11.
阻聚剂在C_5馏分热二聚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C5馏分环戊二烯(CPD)热二聚过程中异戊二烯(IP)的聚合损失,采用封管实验方法考察了添加阻聚剂二乙基羟胺(DEHA)、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邻硝基苯酚(ONP)对热二聚过程中各二烯烃组分聚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阻聚剂的加入不影响CPD的二聚,但减少了IP、间戊二烯(PD)的聚合损失。就阻聚效果而言,DEHA优于TBC和ONP。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热二聚温度、时间以及DEHA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双环戊二烯(DCPD)收率和IP聚合损失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是热二聚温度120℃,反应时间3 h,DEHA质量分数500×10-6。该条件下DCPD的收率达到80%左右,IP的聚合损失可控制在8%以内。  相似文献   

12.
环戌二烯的高反应活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以二聚体即双环戊二烯的形式存在的,同时也有少量的三聚体和四聚体。环戊二烯cyclopentadien(CPD)与二聚环戊二烯(dicyclopentadiene(DCPD)的分介和自聚是可逆的化学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13.
活性氯型丙烯酸酯橡胶的热可逆共价交联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环戊二烯在常温下自动二聚成双环戊二烯(DCPD)和在高温下DCPD又可解聚成环戊二烯的热可逆Diels—Alder反应,将双环戊二烯二甲酸钾[DCPD(COOK)2]引入活性氯型丙烯酸酯橡胶(ACM)中,使其与活性氯原子反应形成热可逆共价交联结构,制备了可高温热塑加工而低温下又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交联剂种类及用量、交联温度、交联时间、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加工次数等对活性氯型ACM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CPD(COOK):对活性氯型ACM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四丁基溴化铵的加入有利于DCPD(COOK):在活性氯型ACM中的分散,并显著提高胶料的力学性能;活性氯型ACM热可逆共价交联胶料可重复加工,且经过三次加工后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99-100
以环戊二烯(CPD)、氢氧化钠和一氯甲烷为原料,合成甲基环戊二烯,最佳反应温度为8℃,CPD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4.2,CPD加入速度为6.0 m L/min。此时甲基环戊二烯的收率达85.2%。  相似文献   

15.
以环戊二烯(CPD)、氢氧化钠和一氯甲烷为原料,合成甲基环戊二烯,最佳反应温度为8℃,CPD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4.2,CPD加入速度为6.0 m L/min。此时甲基环戊二烯的收率达85.2%。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环戊烷(CPA)的生产背景、市场前景、原料的分离方法以及合成环戊烷的两种工艺。分别讨论了以不同物料为原料生产环戊烷的可行性。其中,详细描述了从乙烯裂解碳五馏分中分离出环戊二烯(CPD)、双环戊二烯(DCPD)的工艺,以及由双环戊二烯加氢生产环戊烷的两种工艺。催化和分离单独进行的三塔工艺和催化蒸馏的单塔工艺。  相似文献   

17.
李彦霞  车立光  路广乾 《当代化工》2014,(12):2677-2679
随着国内碳五分离技术的日益成熟,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石油树脂行业的迅速发展。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CPD/DCPD)资源的利用日益引起工业界的重视,给DCPD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介绍了双环戊二烯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的生产现状和市场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AA)和环戊二烯(CPD)为起始原料,首先合成了丙烯酰氯(AC)和环戊二烯基乙醇(CPDE)两种中间体,通过酰氯与醇或活泼氢化合物之间典型的消除反应,合成了丙烯酸环戊二烯基乙酯(CEA)和环戊二烯—丙烯酸加合物(CPD—A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香料乙酸异戊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刘晓庚  尹一兵 《化学世界》1994,35(7):350-352
香料乙酸异戊酯的合成研究刘晓庚(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尹一兵(江西师范大学)史满昌(安义一中)邬超琼(南康中学)引言乙酸异戊酯为无色液体合成香料,具有强烈的果香香气,有“香蕉油”的美称[1],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1,3,5],也可用作...  相似文献   

20.
乙烯副产裂解碳五可得到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异戊二烯、环戊二烯、间戊二烯、异戊烯、1-戊烯、2-丁炔、3-甲基-1-丁烯、环戊烷、环戊烯、异戊烷、正戊烷等;其中异戊二烯、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这3种双烯烃含量约占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