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Caveolin-1在63例BTCC、21例膀胱乳头状瘤和13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aveolin-1在BTCC、膀胱乳头状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6%、9.5%和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在低分级和高分级BT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2.4%和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在非肌层浸润(浅表性)BTCC(Tis、Ta、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4)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4.1%和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eolin-1在膀胱癌中高表达且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提示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aveolin-1及MMP-2蛋白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检测86例乳腺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aveolin-1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Caveolin-1的阳性率(52.3%)低于正常乳腺组织(95.0%)(P<0.05),而MMP-2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Caveolin-1在乳腺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MMP-2在乳腺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在乳腺癌中Caveolin-1和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2,P<0.05).结论 Caveolin-1低表达与MMP-2过表达可能是乳腺组织恶性转变以及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Caveolin-1和MMP-2对预测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p16、p53及c-erbB-2蛋白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75例膀胱癌中p16、p53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41.3%(31/75)、44%(33/75)和40%(30/75),p16、和c-erbB-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p53及c-erbB-2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P<0.01).773%(58/75)肿瘤有上述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其中53.3%(40/75)的肿瘤同时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结论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16、p53基因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p53及p16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16、c erbB 2和p5 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 3及c erbB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5例膀胱癌中p16、p5 3及c erbB 2的阳性率分别为 41.3% (31 75 )、44 .0 % (33 75 )和40 0 % (30 75 ) ,p16和c erbB 2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意义 (P<0 0 5 ) ,p5 3和c erbB 2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1)。 77.3% (5 8 75 )肿瘤有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 ,其中 5 3.3% (40 75 )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 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 ,癌基因c erbB 2和抑癌基因p5 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00707(long-chain non-coding RNA-00707, Linc00707)在乳腺癌组织中定性与定量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人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间接共培养体系,采用LncRNAs芯片技术获得Linc00707,应用RNAscope技术检测136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Linc00707的表达;观察mRNA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及按照mRNA表达量等级的判读结果,分析Linc00707表达与乳腺癌分子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136例乳腺癌组织中121例Linc00707阳性,呈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点簇状棕色颗粒分布,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Linc00707的阳性率分别为89%(121/136)、3.8%(3/78),Linc00707阳性定量评分1分占9.1%(11/121),2分占30.6%(37/121),3分占40.4%(49/121),4分占19.8%(24/121)。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型乳腺癌中Linc00707的阳性率分别为52.6%(10/19)、98.1%(51/52)、94.9%(37/39)、88.5%(23/26)。Linc0070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定量评分高评分(2、3、4分)组的阳性率高于低评分(1分)组,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的Linc00707阳性率高于Luminal A型乳腺癌。结论 Linc00707可以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对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及成为乳腺癌标志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aveolin-1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性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翼  罗红梅  杨罗艳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2):147-149,i004
目的探讨caveolin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以下简称为膀胱癌)生物学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63例膀胱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粘膜中caveolin1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粘膜中caveolin1无表达,膀胱癌组织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为34.92%。其中G1、G2、G3期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0%、2.86%、54.28%,病理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分期Ta~T4阳性率分别为0%、25%、52.94%、40%、50%,各期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aveolin1在膀胱癌的高表达与其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密切的关系,对膀胱癌生物学性状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76例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PTC组织中,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7/76)、80.26%(61/76)、76.32%(58/76),其中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1.82%(36/44),而GPR30、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44)、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P=0.005,P<0.001,P<0.001)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此外Caveolin-1与GPR30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28,P<0.001),Caveolin-1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72,P<0.001),GPR30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812,P<0.001)。Caveolin-1联合GPR30或Vimentin表达的条件下:Caveolin-1阴性表达伴随GPR30或Vimentin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P<0.05);GPR30与Vimentin联合阳性表达较只有一种蛋白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P=0.005);Caveolin-1阴性表达伴随GPR30和Vimentin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最强(P<0.001)。结论: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三者的表达密切相关,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检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蛋白1(forkhead box protein 1,FOXP1)在低分化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OXP1在正常前列腺、低分化前列腺癌、正常膀胱黏膜、低分化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OXP1在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3/40)和95%(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P1在低分化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36/40)和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P1在低分化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FOXP1对低分化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2020年存档的乳腺组织标本149例,包括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导管内癌33例,乳腺浸润性癌86例,行免疫组化检测不同乳腺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β-catenin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正常乳腺组织细胞胞膜,而在乳腺浸润性癌细胞胞膜表达减少,主要在胞质及胞核中异常表达。86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66.2%,高于正常乳腺组织(6.7%)、乳腺导管内癌(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癌病理分级Ⅰ级组β-catenin的阳性率低于病理分级Ⅱ、Ⅲ级组(P<0.05);在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E-cadherin有无异常表达及HER-2有无扩增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及Ki-67增殖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高,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E-cadherin有无异常表达及HER-2扩增方面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中miR-124-3p通过调控Caveolin-1的表达对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野生型N2a(N2a/WT)和N2a/APPswe细胞,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24-3p、APP和Caveolin-1的表达;N2a/APPswe细胞分别转染miR-124-3p模拟物、Caveolin-1过表达载体及干扰RNA后,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aveolin-1、Tau和Tau-Ser404表达。结果与野生型N2a细胞比较,N2a/APPswe细胞中miR-124-3p表达降低(P0.01),APP表达升高(P0.01),Caveolin-1表达升高(P0.01)。N2a/APPswe细胞转染miR-124-3p模拟物后,Caveolin-1表达降低(P0.01),Tau-Ser404/Tau降低(P0.01)。N2a/APPswe细胞转染Caveolin-1过表达载体后,Tau-Ser404/Tau升高(P0.01)。转染干扰RNA后TauSer404/Tau降低(P0.01)。结论 miR-124-3p可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Caveolin-1的表达而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Wnt信号通路的关键组分β-catenin蛋白在管腔A、管腔B、HER-2过表达、基底细胞样及未分类型(基底细胞样及未分类型统称为三阴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on两步法检测58例乳腺癌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结果 (1)管腔A、管腔B、HER-2过表达、基底细胞样及未分类型乳腺癌中β-catenin胞质异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1%、50%、60%、100%及60%(三阴型84.6%),差异有显著性(P<0.01)。β-catenin高胞质表达与基底细胞样及三阴型乳腺癌相关(P<0.05)。(2)β-catenin胞质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与E-cadherin膜表达缺失、Ki-67及CK5/6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ER及PR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中Wnt信号通路的异常与组织学分级、Ki-67及CK5/6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基底细胞样及三阴型分子亚型有更高频率的Wnt信号异常。β-catenin有可能成为基底细胞样及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nm23-H1、神经型钙粘附蛋白(N-cadherin,N-ca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18例卵巢癌患者,根据卵巢癌病理分期分为I级(n=49)、Ⅱ级(n=40)、Ⅲ级(n=29),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m23-H1蛋白和N-cad的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nm23-H1蛋白、N-cad表达阳性率与卵巢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N-cad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中病理分期I级的患者卵巢癌组织中nm23-H1表达总阳性率最高(P<0.05),N-cad表达总阳性率最低(P<0.05);转移者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更低(P<0.05),N-cad表达阳性率更高(P<0.05);nm23-H1蛋白低表达组浆液型腺癌比例高(P<0.05),nm23-H1蛋白低表达组和N-cad高表达组病理分级Ⅲ级比例高(P<0.05)、FIGO分期中Ⅲ~Ⅳ比例高(P<0.05)、3年生存率更低(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nm23-H1及N-cad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癌症类型、癌症病情进展及转移均密切相关,可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林叶  武凤鸣 《解剖学研究》2013,(2):97-99,148
目的研究雌性激素受体(E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9例肝癌患者肝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59例肝癌患者ER表达阳性率为72.9%。22~36岁的肝癌患者ER表达阳性率为72.22%(13/18),37~52岁的患者表达阳性率为75.01%(15/20),53~67岁的患者的阳性率为71.42%(15/21);直径≤5 cm的肝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33.33%(6/18),直径大于5 cm的癌组织阳性率为90.24%(37/41);分化程度为EdmondsonⅠ级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6.97%(32/33),Ⅱ级的阳性率为55.56%(10/18),Ⅲ级阳性率为12.5%(1/8)。年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大小肿瘤和不同分化程度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雌激素依赖性,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肝癌组织中E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iR-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miR-1在膀胱癌发病的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60例配对的新鲜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的表达,统计分析miR-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应用CCK8法检测miR-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在膀胱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4)患者组织中的miR-1表达显著低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Ta-T1)。miR-1异常低表达与膀胱癌复发或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miR-1能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miR-1在膀胱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及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及nm23-H1的表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nm2 3 H1的表达并探讨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 sion两步法检测 6 9例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和nm2 3 H1表达的分布情况 ,观察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uPA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细胞胞质 ;uPAR和nm2 3 H1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细胞胞膜及胞质 ,多数癌旁乳腺上皮细胞呈nm2 3 H1阳性表达 ;高分化乳腺癌 (Ⅰ级 )uPA和uPAR表达阳性率 (30 0 %和 2 5 0 %)低于中低分化乳腺癌 (Ⅱ、Ⅲ级 ) (分别为 6 8 1%、72 7%和 70 0 %、74 1%) (P <0 0 5 ) ;nm2 3 H1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uPA和uPAR的表达阳性率 (73 2 %和 75 6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5 7%和35 7%) (P <0 0 5 )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nm2 3 H1的表达阳性率 (2 4 4 %)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5 0 0 %) (P <0 0 5 ) ;uPA、uPAR和nm2 3 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均无关 ;(3)uPA阳性表达的癌组织其nm2 3 H1表达阳性率 (15 0 %)低于uPA阴性表达的癌组织 (6 2 1%) (P <0 0 5 )。结论 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uPA、uPAR和nm2 3 H1可以作为乳腺癌侵袭与淋巴结转移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Notch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早中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12月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40例早中期ESCC和8例正常食管组织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tch1和VEGF-C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Notch1和VEGF-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早中期ESCC组织Notch1表达阳性率下降[47.5%(19/40)比100.0%(8/8),P=0.006)],而VEGF-C表达升高[67.5%(27/40)比0.0%(0/8),P=0.000].高、中、低分化ESCC组织中Notc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10)、50.0%(7/14)、25.0%(4/16),Notch1表达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23),但在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中、低分化ESCC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3/10)、71.4%(10/14)、81.3%(13/16),VEGF-C表达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24).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0.0%(16/16)比45.8%(11/24),P=0.000].与T2分期组比较,T3~T4分期组ESCC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升高[82.1%(23/28)比33.3%(4/12),P=0.000].Notch1与VEGF-C表达呈负相关(r=-0.486,P=0.003).结论 Notch1在早中期ESCC中表现为抑癌基因,其异常低表达可能是引起VEGF-C异常高表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别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情况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0 %(21/60),低于正常膀胱组织(86.7 %,13/15,P<0.01).膀胱癌组织中MGMT甲基化阳性率为45.0 %(27/6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0.0 %,0/15,P<0.01);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453,P<0.01);并且高级别膀胱癌中MGMT甲基化阳性率(70.6 %,12/17)要比低级别膀胱癌高(34.9 %,15/43),(P<0.05),而MGMT甲基化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 MGMT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肿瘤分化,MGMT启动子甲基化有望成为预判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表达。结果80例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阳性率分别为64%(51/80)、79%(63/80)、85%(68/80),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阳性率分别为15%(3/20)、10%(2/20)、20%(4/20),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Nek2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 Plk1、Cdk1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显著相关性( 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P>0.05)。 Nek2与Plk1、Plk1与Cdk1、Nek2与Cdk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Nek2、Plk1和Cdk1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hibby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β-catenin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NSCLC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hibby和β-cateni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5例新鲜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hibby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SCLC中Chibby蛋白表达水平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ibby在NSCLC组织中的细胞核阳性率为43.0%(43/100),其在正常肺组织中的细胞核阳性率为82.0%(82/100),差异显著(<0.05);肺腺癌中Chibby细胞核阳性率57.9%(33/57)显著高于其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23.3%(10/43,<0.05);无淋巴结转移组中Chibby的细胞膜阳性率38.9%(21/54)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19.6%(9/46,<0.05)。β-catenin在细胞浆中的异常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NSCLC中Chibby在细胞膜/浆中的定位分别与β-catenin在细胞膜/浆的定位具有相关性(<0.05)。结论 Chibby在NSCLC组织中的细胞核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Chibby可能作为β-catenin的分子伴侣并调控β-catenin在细胞内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配对相关同源框1(paired related homoeobox 1,PRRX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67例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86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91例,均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观察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PRRX1表达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PRRX1的关系。结果PRRX1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细胞核中,9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RRX1阳性率为79.1%,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按FIGO分级分类,FIGO1级的PRRX1阳性率低于FIGO 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PRRX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PRRX1表达量高,且与FIGO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