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肝炎可以分为急性(暴发性)、亚急性两型。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为暴发性肝衰竭,常为急起黄疸,早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国外以药物中毒引起者多见,国内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也可见于甲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亚急性肝衰竭,常有深度黄疽、出血、腹水,神经、精神症状出现较迟。Gimson报告英国以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者较为多见,我国仍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Ro-ger Williams认为亚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较急性者预后为差,存活率各为7.1%及31.1%。由于临床过程及预后均有所不同,发病机理可能也有所区别,但由于重症肝炎引起肝细胞广泛坏死的机理十分复杂,各  相似文献   

2.
重症肝炎包括暴发型肝炎(急性肝坏死)和亚急性肝坏死型肝炎。起病急、发病快,临床多见深度黄疸、腹水常合并大出血、感染、脑水肿、肝肾综合征、肝昏迷等,病死率较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及病死率的减低。因此如何加强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3.
您刊第四期倪闻同志提出的几个问题,确有开展讨论的必要,现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1.关于重症肝炎的分型:上海市肝炎协作组将重症病毒性肝炎分成五型,即:急性重度黄疸型、急性黄疸腹水型、慢性重度黄疸型、慢性黄疸腹水型和暴发型。这个分类纯属临床分类,没有与病理学改变结合起来。在临床应用中有几个问题:(1)急性重度黄疸型至少有部分病例,经过良好,临床上无明显肝细胞坏死,不致演变为肝功能衰竭。将这类病人亦称为重症肝炎是否妥当。(2)将黄疸(胆红素>10毫克%)及腹水作为第Ⅰ型重症肝炎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宜  张日昆 《安徽医学》2001,22(4):19-2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戊肝 )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老年人戊肝 47例进行全面的临床、生化指标分析。结果 :在戊肝中 ,老年患者占 34 % ,临床均具有肝炎的典型表现 ,黄疸多表现较重 ,淤胆型及重症型发病率较高 ,但是大多数病患经适当的保肝、支持疗法 ,其预后良好。结论 :戊肝是老年人肝炎中较常见类型 ,其发病率较高 ,易发生淤胆 ,黄疸程度重 ,持续时间长 ,重症型肝炎发生率高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渐增多 ,老年肝炎在肝炎的发病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亦日益增多 ,农村老年人口肝炎的防治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解农村老年重症肝炎的基本特征 ,给老年重症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本文对我院近期确诊的 2 8例农村老年重症肝炎病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8例重症肝炎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2例。年龄6 0~ 81岁 ,平均年龄 6 8岁。1.2 临床表现及检查依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2 8例病人中 ,亚急性重症肝炎 3例 ,慢性重症肝炎 2 5例。 2 8例病人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乏力、深度黄疸、…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深度黄疸误诊重症病毒性肝炎82例,其主要疾病有:胆道疾患、肿瘤、非重症之病毒性肝炎、并对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素平 《安庆医学》2000,21(2):81-81
<正> 重症肝炎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所以,作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对症处理并给予有效护理,可降低病死率。 1.观察 1.1 黄疸的上升幅度黄疸是血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其深浅及其上升幅度是肝细胞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要注意连续的对比,通常从巩膜、皮肤、尿的颜色改变,即可判断黄疸是在加深,还是在消退。重症肝炎来势凶猛,黄疸上升迅速,巩膜皮肤由桔黄色变成金黄色甚至黑黄色,尿色由淡黄色变深黄,发展为浓茶样甚至酱油样。其次要注意黄疸上升过程中与其他症状和临床检验结果的关系。如发热(普通黄疸型肝炎出现黄疸后体温下降至正常).ALT下降(疸酶分离),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精神异常,尿量减少,鼻衄等都是重症肝炎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8.
深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入院初期如何判断是否为重症肝炎,是目前临床医生非常关切的问题,如果按照重肝诊断标准,实属已达极期。为对深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在入院初期确认为重症肝炎,我们对深度黄疸型肝炎并有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病例做一分析,试图寻求早期诊断重症肝炎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5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显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42%;无效29例,其中死亡23例,无效率为58%,死亡率为46%。该法治疗具有明显的降黄疸、麝浊、锌浊和谷丙转氨酶作用(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指导重症肝炎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自拟方治疗高黄疸肝炎12例,以基本方为主,辨证加减用药。结果除1例慢性重症肝炎并发肝昏速死亡外,其余均获临床治愈。文中强调治疗重症肝炎时,宜早期使用本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2013年110例本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10例患者中,男性91例,女性19例,年龄分布<20岁1例,20~39岁12例,40~59岁54例,>=60岁43例;发病季节冬季24例,春季45例,夏季19例,秋季22例;其中无黄疸6例,轻中度黄疸16例,重度黄疸88例,重症肝炎患者12例,>60岁者重症肝炎占8例。结论:本地区戊型肝炎好发于中老年人,黄疸型多见,老年患者中重症肝炎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全年均有发病,但春季有发病小高峰。  相似文献   

12.
沈华江 《浙江医学》2005,27(2):152-153
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晚期临床上常表现为深度黄疸,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3月应用思美泰(腺苷蛋氨酸,意大利knoll farmaceutici S.P.A.公司生产,批号:粉针剂,94S608E02)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晚期合并深度黄疸患者,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一月至2013年一月五年期间来我院就诊并最终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275例患者(研究组)和在此期间未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275例新生儿(对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两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在出生年龄、出生体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酸中毒、先天性疾病、母乳性黄疸等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肝炎和围生期病变是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多种样,较为常见的是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围产期及感染性病变,把握本病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利于早期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同时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肝炎是肝炎的严重临床类型,是一类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肝脏疾病。临床多见于病毒性肝炎,也偶见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凶险而复杂,黄疸急剧加深,肝脏迅速缩小,并发症多;本病各类肝炎病毒均可致病,但在我国,各型重症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我科2002年3月~2007年11月收住院的重症肝炎病例57例,  相似文献   

15.
重症黄疸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类型,文献报道此型肝炎病死率高达70~80%。现将我院1972年1月~1978年6月收治的134例重症黄疸肝炎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ALSS疗效的因素。方法:系统回顾212例重症肝炎患者,在综合性内科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加用ALSS治疗临床疗效,并观察性别、年龄、黄疸、并发症及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12例患者作ALSS治疗866次,有效出院的患者125例(58.96%),无效出院者87例(41.04%),黄疸越高,疗效越差,黄疸在200~300umol/L,有效者达66.42%,年龄在20~40岁之间有效者达64.43%,治疗次数在2~6次有效者达66.85%。结论:ALSS是抢救重症肝炎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对治疗、预防多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作ALSS治疗要选择对象,则ALSS疗效大大地提高,也可作为判断重症的愈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肝炎易致低血钾,而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合并高钾尚未见临床报道。本文报告5例,供同道们参考。一般资科病例选择:按照1984年南宁会议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且血K~+>5.5mmol/L(排除检验误差),肾功能无明显受损,屎量≥1500ml,尿素氮≤7.1mmol/L者。5例均系男性,其中急性重症肝炎1例,慢性重症肝炎4例,年龄21~38岁。从发病至出现肝昏迷前期症状时间5天~1年不等。Ⅲ°黄疸4例,Ⅱ°黄疸1例,体温高于38℃4例。白细胞>20×10~9/L3例,血小板90  相似文献   

18.
詹雨林  李国航  骆欢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75-476,47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0例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球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仅9.38%发展成重症肝炎,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且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9.
廖常彬  余洪烈  王莉 《四川医学》2011,32(3):387-388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使用金宝PRASMA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机,对2006年1月~2010年3月的32例重症肝炎使用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2500~3000ml,每例治疗2~3次,观察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黄疸指数、肝功酶学、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中治愈14例(43.75%),好转10例(31.25%),治愈好转率75%,无效8例(25%),治疗前后比较黄疸指数、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显著差异,15例次发生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很快消失。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疗效确切,是重症肝炎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并发症轻、少,治疗重症肝炎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发现PE治疗对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效果优于慢性重症肝炎,建议确诊重症肝炎后及早实施,有条件实施的医院应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缺乏特殊设备的情况下,临床上正确判断肝内与肝外阻塞性黄疸非常重要但又甚为困难。本文试用统计学逐步判别分析法和最大似然法,组成判别式及计量表,其特点是把临床化验数值及部分临床特点结合起来,成为科学依据。经组内外回代验证,对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外阻塞性黄疸的符合率诊断表法均为100%,判别式法前二种为100%,后一种是90.20%。故此法在鉴别重度肝内与肝外阻塞性黄疸上是一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