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脂多糖 (LPS)与肝组织Kuppfer细胞自杀因子配体 (FasL)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 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 ,同步观察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sFasL的水平 ,并与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组LPS水平、sFasL、FasL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结论 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 ,血中肠源性LPS增高 ,并促使肝组织FasL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L(sFasL)、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及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2例CHC患者及40例无偿献血者,测定血清sFass、FasL、AST及m-AST水平。结果 CHC患者sFass、FasLs、Fas/sFasL、m-AST及m-AST/AS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CHC患者血清sFas、sFasL及m-AST/AST值与病情呈正相关(=0.724、0.687、0.631,均〈0.05)s,Fas/sFasL值及m-AST/AST值与病情呈负相关(=-0.527、-0.6308,〈0.05)。结论检测并动态观察肝脏疾病患者的sFass、FasL及m-AST活性,对于鉴别CHC轻重,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肝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的Fas/FasL、HbcAg。结果 :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强度与HBcAg在肝组织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0 1) ,与慢性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即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 (P <0 0 0 1) ,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HBV持续感染及复制可诱导肝细胞表达Fas/FasL ,其表达程度随着慢性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即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强。Fas -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 ,确实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且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组织FasL表达与病程演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陈奕慧  李文胜 《海南医学》2006,17(12):115-116,146
目的 通过研究凋亡相关分子FasL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活检组织单核细胞、肝细胞以及肝窦细胞FasL表达情况.结果 FasL在浸润的单核细胞以及病变肝细胞的胞浆内高表达,其表达程度和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正相关.结论 通过FasL-Fas机制介导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凋亡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及炎症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FasL阳性肝细胞可能发挥细胞毒效应,发生自杀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肝脏局部浸润淋巴细胞是否存在AICD现象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S-P法检测10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Fas和FasL表达。结果 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内浸润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皆有不同程度的Fas和FasL的表达,Fas和FasL在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皆以膜浆型表达为主。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肝组织内细胞损伤的效靶关系十分复杂,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存在激活诱导细胞死亡现象,浸润的淋巴细胞可能通过Fas/FasL介导的凋亡途径而下调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和FasL(sFasL)的水平,探讨Fas/FasL系统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27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15例健康对照取自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结果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分别为106.4±49.2 ng/ml和2694±774.8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Fas/FasL系统参与了尘肺病的发生。为尘肺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变化及其监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 检测和比较分析4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sFas、sFasL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Fas、sFasL含量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as、sFasL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栓形成与否无关(P>0.05).结论:Fas/FasL系统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归扮演重要角色,外周循环血液sFas、sFasL水平可作为肝细胞癌病理分级、癌细胞转移的辅助衡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重型肝炎血浆置换前后可溶性Fas与FasL水平变化进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方法:对135例2000年11月至2005年1日住院的病毒性肝炎乙型重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血浆置换等方面的治疗并通过标本采集与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E术前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sFas、sFasL和sFas/sFas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随PE治疗次数增多,A组的血清FasL、sFasL水平显著性下降,而B组血清FasL、sFasL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适当增加血浆置换量、延长PE治疗时间,如持续缓慢地进行PE治疗,或缩短治疗间歇期,能下调血清sFas、sFasL水平,保持sFas/sFasL合理比值,可有效提高重肝PE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往认为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关,新的研究表明与Fas/FasL介导的凋亡关系亦密切。机体可以通过凋亡方式清除感染、变异及衰老细胞而维持自身生理状态。Fas/FasL被认为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跨膜蛋白,FasL被称为死亡因子,Fas是它的受体,Fas与FasL结合时可引起表达Fas细胞凋亡。本实验旨在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与肝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探讨Fas、FasL介导的凋亡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疾组织化学方法显示Fas抗原与Fas配体(FasL)在丙型肝炎肝组织的分布,并同时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结果Fas抗原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Fas抗原表达阳性细胞在肝小叶中多呈散在或灶状分布,汇管区周围和碎屑样坏死区内阳性表达较强。FasL大多位于肝内浸润的淋巴细胞,某些病例肝细胞胞浆也可呈弥漫强阳性。Fas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结论在丙型肝炎患者,Fas抗原表达水平与炎症活动度有关,未发现(HCV)RNA原位杂交阳性细胞与表达Fas抗原的肝细胞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Fas/FasL系统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青明  张徽 《医学综述》2006,12(23):1433-1435
Fas(CD9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超家族成员,它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Fas与其天然配体结合可引起表达Fas的细胞凋亡。在多种肿瘤细胞出现Fas表达下调和Fas配体(FasL)表达上调的现象,这与清除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而且,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也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通过各种药物或基因转染的方法可恢复Fas-FasL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FasL嵌合蛋白修饰的供者脾脏细胞输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ProtExTM外源蛋白修饰技术,以FasL嵌合蛋白修饰供者WF大鼠的脾脏细胞,于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多次输注给受者ACI大鼠,按注射细胞的不同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1)SA-FasL修饰的供者脾脏细胞组(SA-FasL组,n=23);(2)链霉亲和素蛋白(streptavidine,SA)修饰的供者脾脏细胞组(SA组,n=20);(3)未修饰的供者脾脏细胞对照组(Spl组,n=8)。围手术期未作任何治疗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n=10)。进行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将第三方F344大鼠心脏移植给耐受大鼠,观察排斥反应。检测受者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并将其选出用于进行过继免疫研究。结果 SA-FasL组移植心脏长期存活率为7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与对第三方心脏的排斥反应表明已建立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耐受大鼠体内Treg细胞明显增多(P<0.05),输注这群细胞能够过继免疫耐受。结论 FasL嵌合蛋白修饰的供者脾脏细胞输注能够诱导供者特异的免疫耐受,Treg细胞在免疫耐受状态的建立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FasL/Fas途径参与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诱导细胞凋亡及其FasL/Fas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感染小鼠单核一巨噬细胞J774A.1模型。采用DAPI染色法观察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感染细胞的凋亡率及FasL中和抗体对细胞凋亡的阻断作用。PE标记抗小鼠FasL或Fas单克隆抗体染色法,观察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细胞FasL/Fas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感染细胞的FasL/Fas表达水平。结果: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J774A.1细胞4h时,部分细胞出现染色质浓缩及边缘化现象;感染24h时上述病变现象更加明显且有部分细胞核裂解。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J774A.1细胞4h和24h的凋亡率分别为53.6%和64.31%。FasL中和抗体预处理细胞后,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细胞4h或24h的凋亡率分别为10.27%和15.90%。J774A.1细胞被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后4和24h,FasL表达率分别从感染前的4.19%上升至21.69%和65.70%,Fas表达率分别从感染前的12.88%上升至91.96%和88.01%。结论:诱导细胞凋亡是问号钩体56601株损伤J774A.1细胞的重要机制。问号钩体可上调靶细胞FasI。/Fas表达水平;并通过FasL/Fas途径诱导J774A.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富马毒素(FB1)诱导肝癌细胞产生凋亡时FasL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荧光定量RT-PCR测定细胞FasL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5—40μmol/LFB1实验组均诱导肝癌细胞出现凋亡,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FasLmRNA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FB1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各实验组FasLmRNA均无表达的增加并且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as、FasL在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甲亢性心脏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50μg/kg/d×28天)建立甲亢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第0、7、14、21、28天测定兔心率、体重、体温,耳缘静脉采血,用放免法测TT3、TT4。实验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LV)、左室后壁(LVPW)、室间隔(IVS)厚度、左房(LA)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光镜下观察心房、心室肌形态结构,测定心肌细胞直径,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Fas、FasL在左、右心房及心室的表达。结果:实验组LA、LV、LVPW、IVS厚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CVF以及左房、左室Fas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Levothyroxine L-Thy)可诱导心肌肥厚、心肌细胞结构改变、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Fas/FasL系统可能与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研究显示 ,与凋亡相关的Fas(factorofas sociatedsuicide ) /FasL(FasLigand)系统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证实在许多肿瘤组织内均有高水平的FasL表达 ,而表达Fas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后不仅未能杀伤肿瘤细胞 ,反被诱导凋亡。这一发现 ,不仅为认识肿瘤免疫逃逸提供了新途径 ,而且能部分解释伴随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本世纪五六十年代 ,Burnet和Thomas提出免疫监视 (immunosurvellance)学说 ,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免疫机制杀灭肿瘤细胞。此后 ,许多学者支持并丰富了这一学说。目前认为 ,T细胞、B细胞、…  相似文献   

17.
Fas/FasL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 RSA)患者绒毛滋养细胞 FasL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 Fas表达与正常者有无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的绒毛滋养细胞 FasL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 Fas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均有 FasL表达, FasL在两组的定位无差异,但正常组滋养细胞 FasL表达( PU=18.03± 4.69)强于 RSA组( PU=13.59± 3.73), P<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 CD4 T淋巴细胞的 Fas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RSA组 CD8 T淋巴细胞的 Fas表达为 12.32% ± 2.78%,较正常组( 7.78%± 2.17%)高,( P< 0.01). RSA组 NK细胞 Fas表达为 14.23%± 3.67%,较正常组( 8.87%± 2.95%)高,( P< 0.01).[结论]不明原因 RSA患者的绒毛滋养细胞 FasL表达弱于正常者,并且其表达 Fas的 CD8 T淋巴细胞和 NK细胞均较正常妇女增多,表明 RSA患者存在 CD8 T淋巴细胞和 NK细胞的异常激活. Fas/FasL在 RSA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胸腺细胞凋亡与Fas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FasL在MG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胸腺组织中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与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检测Fas/FasL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重症肌无力胸腺中细胞凋亡数与Fas、Fas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胸腺.Fas阳性表达与重症肌无力胸腺组织中细胞凋亡数呈负相关.胸腺切除术后有效组的胸腺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无效组.结论胸腺细胞凋亡减少及相关基因Fas表达异常可能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有关,胸腺细胞凋亡水平可作为反映术后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大鼠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包装细胞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真核细胞表达的大鼠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包装细胞系统,为进一步研究转FasL基因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保护移植物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完整的重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转移质粒(pL0134-FasL),包装质粒(ΔNRF)及包膜蛋白质粒(VsV-G)。脂质体法将三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72h后收集病毒上清,Western-blot法检测293T细胞的FasL蛋白表达。结果 转染后的293T细胞表达FasL蛋白。结论 成功建立重组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包装细胞系统。  相似文献   

20.
Fas及FasL基因在大鼠实验肝癌形成中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动态观察Fas/FasL在大鼠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黄曲霉毒素B1(AFB1)共32周。对照组大鼠不给AFB1。定期给大鼠肝活检,直至肝癌发生。用RT—PCR方法,检测24只用黄曲霉毒素B.诱发的大鼠肝癌组织、6只未诱发出肝癌大鼠及11只对照大鼠不同时期活检肝组织中的FasmRNA及FasLmRNA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及不同时期肝活检肝组织均有FasmRNA及FasLmRNA的表达。实验组出癌大鼠58周肝癌组织中的Fas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FasL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FasL/FasmRNA比值〉1;而发生肝癌前各时期、无癌大鼠和对照大鼠各时期活检肝组织中这两种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FasL/FasmRNA比值〈1。结论Fas的低表达、FasL高表达在大鼠肝癌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asL/FasmRNA比值可作为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