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性CD4+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LADA、16例T1DM、25例T2DM及2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CD3+CD8+T细胞。结果①LADA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低于而CD3+CD8+T细胞高于T1DM组、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②LADA患者CD3+CD8+T细胞比例与起病年龄、FC-P、2hC-P呈负相关。结论LADA患者免疫调节性CD4+CD25+T细胞减少,不能有效维持对胰岛自身抗原的耐受;细胞毒性CD3+CD8+T细胞增多从而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性CD4 CD25 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LADA、16例T1DM、25例T2DM及2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 CD25 、CD3 CD8 T细胞。结果①LADA组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低于而CD3 CD8 T细胞高于T1DM组、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②LADA患者CD3 CD8 T细胞比例与起病年龄、FC-P、2hC-P呈负相关。结论LADA患者免疫调节性CD4 CD25 T细胞减少,不能有效维持对胰岛自身抗原的耐受;细胞毒性CD3 CD8 T细胞增多从而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及胞浆内抗原CD79a、CD3、MPO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对2001-02~2003 -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3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病人,采用CD45 /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AL)CD117表达率为87. 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D117表达率为88%、cMPO表达率为70%,cCD79a及cCD3 在AML中未见表达。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2例B ALL,cCD79a均为阳性,CD117均为阴性; 3例T ALL,cCD3 均为阳性,其中1例CD117阳性; 1例T、B混合型ALL,cCD79a及cCD3 均为阳性,并伴有CD117阳性。结论 检测CD117、cMPO、cCD79a、cCD3 有助于鉴别AML、ALL、与BAL,且采用CD45 /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能排除骨髓中正常细胞的干扰,并可直接地证明双表型或双克隆型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CD_(11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CD1 1 6 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CD1 1 6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中无阳性表达 ,而在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AML )中阳性表达率为 42 .4% ;CD1 1 6 在 AML各亚型间出现的频率存在明显差异 ,阳性率 M5 为 83.3% ,M4为 40 .0 % ,M3和 M2 分别为 2 7.2 %和 15 .0 %。 2例 M5 患者出现染色体 8异常 ,伴 CD1 1 6 阳性表达。结论 :CD1 1 6 主要在髓性细胞白血病中表达 ,且与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白血病相关 ;CD1 1 6 联合 CD4有利于 M5 亚型白血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分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0例CLL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10例CLL患者CD19抗原阳性表达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CD5、CD19、CD20、HLA-DR、CD3、CD13均阳性,且CD34表达率大于10%;另有1例为CD5、CD19、CD20、HLA-DR阳性且伴CD7阳性。CD5、CD19、CD20、HLA-DR同时阳性的患者为50%。结论:CLL以B细胞慢淋为主,免疫分型对慢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免疫分型可存在伴系表达。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过氧化物酶超微结构定位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两种亚型即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M5)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M2 )的过氧化物酶 ( MPO)阳性差别用两种方法对比研究尚未有人报告。本研究就细胞在被处理过程中MPO活性是否受到影响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高 M5的 MPO检出率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采用根据 FAB诊断标准分类为 M57例和 M29例患者化疗之前的骨髓细胞。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法和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法检测 MPO阳性反应率和细胞内超微结构。2   结果7例 M5和 9例 M2 患者的 MPO活性结果见表 1 ,M5的 MPO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M2 的MPO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细胞杂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检测各种T 细胞抗原。作者采用一组市售的单克隆抗体(包括HLA-DR、Leu-1,OKT-3、Leu-2,OKT-8,Leu-3和 OKT-4等)对3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部分淋巴细胞系的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它们的膜表面球蛋白、胞浆免疫球蛋白、E 玫瑰花结形成(EFRC)和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抗原等。在此基础上对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了免疫学分型的尝试。结果 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可分3  相似文献   

8.
我们检测1例伴CD56高表达的巨核细胞白血病(M7)患儿,其免疫表型为CD41 (37.1%),CD56 (88.2%);细胞遗传学显示亚二倍体增多;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髓性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特异性脂酶染色(-),非特异性脂酶(-)且不被FNa抑制,糖原染色弱阳性;骨髓中的幼稚细胞在体外有较高的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此细胞经倍体分析发现,85.8%为二倍体细胞,证明它们属于不分化或分化很差的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45例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CLPD)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征象、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标记等进行分析。结果:45例CLPD患者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幼淋细胞白血病8例,带有绒毛样淋巴细胞原发性淋巴瘤及毛细胞白血病各1例。35例CLL均为B细胞,其中CD5和CD19均阳性,而CD10均阴性,临床首发表现以血淋巴细胞增高为多见。8例PLL,6例为B细胞型,骨髓中以幼淋细胞为主,免疫表现CD5均阴性,CD19均阳性。结论:依据临床征象、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可诊断CLPD的各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MICM分型诊断在鉴别M2和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诊断在鉴别M2、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意义。方法:对10例按FAB方案难以区分M2、M3型的AML及2例在基层医院诊断为M3b,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未获缓解的患者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进行核型分析;以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对2例在基层医院诊断为M3b而用ATRA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用间期双色FISH技术检测AML1/ETO融和基因。结果:12例患者中,4例有t(8;21).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确诊为M2;2例有t(15;17),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确诊为M3;其他6例患者为正常核型,其中,3例AML1/ETO阳性,确诊为M2;1例PML/RARa阳性,确诊为M3;2例PML/RARa及AML1/ETO均为阴性.1例免疫表型为CD13、CD33^ 、CD34^ 、CD19^ ,最后诊断为M2,另1例免疫表型为CD13^ 、CD33^ 、CD34^ 、CD19^ .最后诊断为M3。2例行FISH检测的患者AML1/ETO融和基因均为阳性。结论:对形态学无法鉴别M2、M3的AML进一步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检测,可提高确诊率,并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样处理前后的存放时间,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_4^+、CD_8^+T淋巴细胞(简称CD4、CD8细胞)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新确证的HIV/AIDS病人119例,其抗凝全血室温放置6、24、48、72小时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CD8细胞绝对数,在样品处理后4℃放置0、24、48、72小时再上机检测CD4、CD8细胞绝对数;结果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凝全血存放24、48、72小时,与存放6小时相比,CD4、CD8细胞绝对数变化均无差异(P〉0.05);血样处理后存放24、48、72小时,其CD4细胞数与存放0小时相比变化无差异(P〉0.05),而血样处理后存放48小时,其CD8细胞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全血在室温放置72小时,检测CD4、CD8细胞结果是可靠的,所以血样采集后放置时间可延长至72小时,处理过的血样在4℃放置72小时,虽然CD4细胞结果是可靠的,但CD8细胞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二者比例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故处理后的样品应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丁慧芳 《山东医药》2003,43(17):7-9
为探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意义,对初诊为AL的39例患者分别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染色体检测。并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分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活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CD)进行免疫学分型;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带显示法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39例患者经形态学检查确诊为AL,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9例,2例难以分型;免疫学诊断为ALL8例(其中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ANLL29例(其中4例伴淋巴细胞抗原表达),2例形态学难以分型者,诊断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免疫学与形态学分型符合率94.9%(37/39)。39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8例。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临床治疗后染色体复杂畸形者缓解率低,正常核型及某些染色体核型[如t(15;17)]者缓解率较高。认为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可提高AL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FLT3基因及其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76例不同免疫分型ALL患者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76例ALL患者经PCR扩增发现46例(60.5%)FLT3基因检测阳性,其中前前B细胞ALL、前B细胞ALL、成熟B细胞ALL及T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2%(15/17),73.9%(17/23),40.0%(6/15)和23.5%(4/17);前前B细胞ALL和前B细胞患者ALL 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80.0%,显著高于成熟B细胞ALL(40.0%)(P<0.01);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为69.1%,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患者(23.5%)(P<0.01)。76例ALL患者中仅有2例(2.6%)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此2例均为伴有2种髓系抗原表达,免疫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高白细胞数、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比例及预后较差。结论:B细胞系ALL和T细胞系ALL患者均可检测出FLT3基因,但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B细胞系ALL中细胞分化越成熟则FLT3基因检测率阳性越低。ALL患者一般不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急性白血病基因分型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急性白血病 (AL)P170和CD3 4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总结了P170和CD3 4抗原表达情况 ,分析、归纳其与临床疗效关系的规律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病例来源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6月中国中医血液专病医疗中心住院AL病人 ,根据FAB诊断标准分型 ,且大多数经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证实。有 2 6 3例AL患者检测了P170表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81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186例 ;2 0 0例患者检测了CD3 4表达 ,其中ALL5 9例 ,AML 141例。2 标本 :取肝素抗凝骨髓液 3~ 5ml,标本采集后 2h内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 CD34抗原在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不同病期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临床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ML患者外周血和 (或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 CD34抗原及 P1 70 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外周血 MNC CD34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随着治疗的有效 CD34阳性率下降 ;P1 70 阴性组与 P1 70 阳性组 CD34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CML慢性期患者 CD34抗原表达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 ,对预测患者进入急变期有一定临床意义 ;CML病期演变时 CD34阳性白血病细胞 P1 70 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其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MAE方案联合化疗治疗CD_7~+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 +足叶乙甙 (MAE)方案治疗 CD7+急性髓性白血病 (CD7+ AML)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 MAE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为 CD7+ AML 1 2例 ,并监测化疗后骨髓像变化及化疗相关毒性反应。结果 :1 2例中 , 7例达完全缓解 , 1例达部分缓解 ,总 有效率为 66. 7%,持续缓解时间 6~ 3 6个月。化疗相关毒性略大于 HA和 DA方案 ,主要特征为骨髓抑制期延长。 结论 :MAE方案可提高 CD7+AML的缓解率 ,尽管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延长 ,但能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 ) P1 70 和 CD34 抗原共同表达与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 A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分别用抗 P1 70 单克隆抗体 UIC2 和抗 CD34 单克隆抗体标记后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后分成 4组 ,观察其与 AL 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P1 70 和 CD34 抗原共同高表达组的 AL 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差 ;P1 70 和 CD34 比较 ,P1 70 表达增高预后更差。结论 :P1 70 和 CD34 同时高表达临床缓解率更低 ,更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5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取患者肘静脉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对B细胞和T细胞进行免疫分型,评价不同免疫分型特征。结果 5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35例(63.64%)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16.36%)T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20.00%)B/T混合型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B型比例高于T型。B型淋巴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异常患者中有33例(71.74%)CD19阳性,18例(39.13%)CD79a阳性,2例(4.35%)CD20阳性和3例(6.52%)CD10阳性。T型淋巴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异常患者中有5例(25.00%)Cy CD3阳性,19例(95.00%)CD2阳性,18例(90.00%)CD4阳性,2例(10.00%)CD7阳性,2例(10.00%)CD5阳性。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以B淋巴细胞类型为主,且主要以CD19和CD79a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及其靶抗原在肾炎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 (IIF)法检测 10 0例肾炎综合征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对其阳性的 2 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蛋白酶 3(PR3 )。结果 IIF检测肾炎综合征ANCA阳性率为 2 9% ,其中胞浆型 10 %、核周型 19%。急进型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阳性率分别为 5 6%、2 0 %和 15 %。ELISA急进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大多数识别靶抗原MPO ,狼疮性肾炎ANCA不识别MPO或PR3。结论 ANCA在急进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中阳性率较高 ,检测ANCA对判断狼疮性肾炎活动及疗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CV-NS3和NS5在体外感染的人肝痛细胞系Hep3B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定量的HCV RNA阳性血清感染Hep3B细胞,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HCV-NS3和HCV-NS5抗原在其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感染后的72小时,第1、2、3和4用的Hep3B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上发现HCV-NS3和HCV-NS5抗原的阳性信号。结论:HCV能够在Hep3B细胞系中表达NS3和NS5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