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义乌市学校周边现做饮料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为监管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2016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方法进行测定添加剂含量,卫生学评价标准为GB 2760-2014《国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结果 160份样品中甜味剂检出率43.13%,其中现榨果蔬汁60.29%,其它现做饮料为30.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榨果蔬汁中糖精钠(35.29%)、安赛蜜(19.11%)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现配饮料(19.56%和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糖精钠、安赛蜜和甜蜜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做饮料防腐剂检出率41.25%,其中现榨果蔬汁检出率39.70%,其它饮料为42.39%, 二者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榨果蔬汁共抽检68份,其中糖精钠超标24份,安赛蜜超标13份,甜蜜素超标4份,苯甲酸超标12份,山梨酸超标15份,合计超标33份(以一项以上超标计),超标率48.53%(33/68),其它现做饮料无超标;现榨果蔬汁和其它现做饮料复合添加率分别为30.88%、22.82%。 结论 2016年义乌市学校周边现榨果蔬汁类饮料甜味剂和防腐剂超标较严重,其它现做饮料检出率较高,复合添加现象普遍,必须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食品添加剂在外埠饮料中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于2002年对淄博市外埠饮料中部分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抽样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从淄博市各大商场、超市、商家驻淄办事处、食品批发单位抽检各类饮料86份。1.2检测项目 糖精钠、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苯甲酸和山梨酸。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是以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对其生产、经营、使用进行了科学的管理规定。近年来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不断增多。企业商户是否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质量和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糖精钠。通过对漯河市2 0 0 1年市售冷饮、饮料中糖精钠含量检测情况分析 ,滥用糖精钠现象严重。笔者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1 检验对象 漯河市冷饮厂、饮料厂生产…  相似文献   

4.
了解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与幼儿园周边食品店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为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青岛市农村学校周边食品商店的38份饮料、果冻、冷冻饮品,进行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等指标的测定,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进行评价.结果 38份饮品中,有15份食品添加剂含量超过了国家限量,超标率为39.5%.其中12份样品甜蜜素超标(5种为饮料,7种为冰糕类).结论 青岛市农村学校周边饮食群的食品合格率较低.应制定对策以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
蜜饯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卫生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蜜饯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数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卫生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我们在余杭区蜜饯生产企业中随机抽取部分蜜饯样品检测其添加剂含量和卫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看小企业样品合格率较大、中型企业低,x2=4.941,P<0.05;梅李类蜜饯糖精钠、甜蜜素、样品合格率较其它类蜜饯高,P<0.01;盐津系列蜜饯甜蜜素合格率较低,x2=27.682,P<0.01;四种食品添加剂中糖精钠合格率最低,为60.7%。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蜜饯中食品添加剂应用以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为主,引起蜜饯产品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糖精钠的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8年贵阳市市售冷饮食品中甜味剂和着色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按GB/T5009.28-2003、GB/T5009.97-2003和GB/T5009.35-2003方法,对糖精钠、甜蜜素及着色剂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41份样品中有39份样品各项指标均合格,合格率为95.12%.糖精钠的合格率为95.12%,甜蜜素的合格率为97.56%,着色剂的合格率为100%.结论 贵阳市市售冷饮食品中甜味剂和着色剂的使用情况较好,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7.
高慧    汪洋    王敏    王勤    尚萌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9,(20):3697-3699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市售现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添加情况进行监测,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方法 按照GB5009.28 - 2016和GB5009.97 - 2016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检测现制饮料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安赛蜜和甜蜜素。结果 抽检的170份现制饮料中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检出率分别为29.4%、19.6%、3.5%、24.1%、15.9%;苯甲酸合格率最高为100.0%,甜蜜素合格率最低为98.2%。结论 山东省市售现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添加情况基本符合要求,苯甲酸除外,但均有超限值添加的情况,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明市部分食品中添加剂使用情况,为监测三明市市售食品中的添加剂水平、指导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对市售食品中的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亚硝酸盐和铝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在市区范围内的超市、农贸市场、饭店及路边摊点采集样品386份,合格334份,总合格率为86.5%。其中检测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亚硝酸盐、铝的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5.8%、94.0%、92.1%、88.0%、87.9%、56.7%。结论三明市部分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发色剂、防腐剂和甜味剂的使用情况较为正常,含铝的蓬松剂超标率较高,有待于加强规范使用和监督检测,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休闲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状况。方法:对2009年-2010年3类休闲食品的9类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合格率最高为糖果类(100%),其次是膨化食品类(92.2%),最低为蜜饯凉果类(48.1%)。不合格原因主要存在防腐剂和甜味剂的使用上。其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是超标的最重要原因,其他分别是甜蜜素、苯甲酸、糖精钠、安赛蜜、胭脂红。结论: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休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过量、超范围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
2000~2002年岑溪市冷饮食品卫生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了解我市近3年冷饮食品卫生质量情况,为今后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市2000~2002年生产、销售冷饮食品卫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样品1007份,合格率78.94%;定型类和散装类合格率有显著差异;监测指标中,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其次是大肠菌群和糖精钠。结论 微生物污染仍是冷饮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尤以散装类冷饮食品严重,糖精钠超标也不容忽视;生产企业应消除污染隐患,强化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11.
增城市蜜饯食品中添加剂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增城市市售蜜饯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情况,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增城市辖区内超市、糖果批发店及糖果零售摊档抽检不同品种的蜜饯食品,样品均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糖精钠、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苯甲酸及山梨酸含量等指标,并进行结果评价。结果共检测259份样品,添加剂总超标率为25.48%,其中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及山梨酸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1.62%、8.11%、15.44%、3.86%。不同品种蜜饯食品添加剂的总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果批发和零售摊档所销售的蜜饯食品添加剂的超标率较超市高(P<0.01)。结论增城市蜜饯食品中添加剂使用以糖精钠、苯甲酸及甜蜜素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类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4年兰州市市售冷冻饮品中甜味剂添加情况。方法根据GB/T 2009.28—2003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糖精钠、安赛蜜进行检测,根据GB/T 2009.97—2003中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甜蜜素进行检测,同时根据GB 2760—2014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抽检的42份自制饮料中糖精钠的检出率为57.14%,安赛蜜的检出率为50.00%,甜蜜素的检出率为47.62%,总体甜味剂的合格率为78.57%。同时连锁店和街边店中甜味剂残留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精钠(χ2=0.66,P0.05),安赛蜜(χ2=1.56,P0.05),甜蜜素(χ2=2.58,P0.05)。结论市售冷冻饮品中甜蜜素有过量添加的情况,不同冷饮零售点冷冻饮品甜味剂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街边冷饮零售点的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人群凉果添加剂暴露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广式凉果添加剂残留的人群暴露风险,为凉果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食物频率问卷法收集大学生人群凉果摄入量数据,依国标方法检测凉果中糖精钠、甜蜜素、二氧化硫、苯甲酸、山梨酸5种添加剂残留量,采用点评估和简单分布模型评价广式凉果添加剂的暴露风险.结果 点评估(按平均值估计)显示,5种添加剂摄入量占ADI值的百分比分别为18.29%(二氧化硫)、27.72%(山梨酸)、60.24%(苯甲酸)、68.14%(糖精钠)和94.25%(甜蜜素).简单分布模型则显示,摄入量95%上下限占ADI的百分比分别为:1.24%~1.57%(二氧化硫)、1.73%~2.20%(苯甲酸和山梨酸)、12.61%~15.99%(甜蜜素)、17.33%~21.99%(糖精钠).结论 甜味剂的暴露风险相对高于防腐剂和漂白剂,在凉果消费的安全风险管理中须重视对甜味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糖精钠是目前较有代表性的一类常用食品添加剂,为掌握《食品卫生法》施行十年来我市冷饮食品中糖精钠的使用状况,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我们对1983~1992年上虞市998份冷饮食品的糖精钠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998份。冷饮食品糖精钠监测资料来自1983~1992年上虞市食品理化检验记录。 2.样品采集及检测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于每年3~10月在全市冷饮食品生产、批发、零售网点标准采取各类样品送实验室统一检测;1989年始,依照规定增设试产监测,由生产厂家按要求自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5—2007年石家庄地区市售主要食品的食品添加剂含量状况,定量分析苯甲酸、山梨酸、二氧化硫残留、甲醛、色素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危害。方法结合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达的污染物检测任务,采用GB/T5009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卫生部下发的卫监发文件对相关食品进行污染物检测。结果3年共采集7种食品,获得1987个检验数据,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评价,酱腌菜类苯甲酸钠超标23.40%,糖精钠超标15.38%,甜蜜素超标6.82%,二氧化硫超标15.15%。检出违禁染料苏丹红,硝酸盐的含量阳性均值高达579.8mg/kg;蜜饯类食品二氧化硫残留超标9.38%;豆制品中甲醛阳性率47.8%,二氧化硫阳性检出率10.5%,苯甲酸超标23.5%;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超标率为9.52%。结论石家庄地区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突出,应对酱腌菜、蜜饯类、豆制品加工食品加强卫生管理和监测。另外该地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和苯甲酸污染有较大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了解我市近 3年冷饮食品卫生质量情况,为今后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市 2000~ 2004年生产、销售冷饮食品卫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样品 1007份,合格率 78.94%;定型类和散装类合格率有显著差异;监测指标中,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其次是大肠菌群和糖精钠. 结论微生物污染仍是冷饮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尤以散装类冷饮食品严重,糖精钠超标也不容忽视;生产企业应消除污染隐患,强化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明市2011—2013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指导合理使用。方法以12个县(市、区)的超市、农贸市场、批发或零售商店、小型餐饮店或街边摊点为采样点,随机抽取熟肉制品、酱腌菜、油饼油条、馒头包子、凉皮凉粉、蜜饯、果冻、饮料等8类食品样品,对6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976份样品的食品添加剂,合格率为86.5%(844/976),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梨酸(97.5%)、苯甲酸(96.4%)、糖精钠(92.2%)、甜蜜素(89.8%)、亚硝酸盐(87.8%)和铝(56.7%)。超标主要集中在油炸食品中的铝、蜜饯和果冻类中的甜味剂以及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而铝超标最严重的油条油饼等油炸面制品均来自小吃店或流动摊点,超标蜜饯和果冻大多来自中小学校附近的商店或小型超市。结论三明市部分食品中使用添加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有待于加强规范使用和监督检测,加强食品监管力度,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甜蜜素(C_6H_(10)NH_2SO_3N_a,又名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糖精钠(C_6H_4CONNaSO_2.2H_2O)和苯甲酸是目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三者在食品生产中往往同时被混合用作甜味剂和防腐剂。由于甜蜜素是我国近年批准扩大使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因此目前有关其检测报导尚较少  相似文献   

19.
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现有国家标准方法是气相色谱法,其检测依据是GB/T5009.97-2003《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也有文献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本文以2011年度扬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市4年来冷饮食品卫生质量状况,为今后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我市冷饮食品卫生质量.方法对本市2000~2003年生产销售冷饮食品卫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检测样品1209份,合格率79.56%,定型类和散装合格率有显著差异.监测指标中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其次是大肠菌群和糖精钠.结论微生物污染仍是冷饮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尤以散装冷饮食品严重,糖精钠超标也不容忽视;生产单位应消除污染隐患,强化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监督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