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现察杜—氟合剂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中拮抗阑尾系膜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大学望江医院1996年1月~2001年5月期间,阑尾切除术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于切皮前15分钟肌肉注射杜—氟合剂2ml(含杜冷丁50mg,氟哌啶5mg)或于切皮后由莫非氏管静脉滴入杜—氟合剂1ml(含杜冷丁25mg,氟哌啶2.5mg),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牵拉反应发生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为63.3%(P<0.05)。结论杜—氟合剂在阑尾切除术中拮抗阑尾系膜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杜一氟合剂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中拮抗阑尾系膜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望江医院1996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 ,阑尾切除术 2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2 0例 ,观察组于切皮前 15分钟肌肉注射杜一氟合剂 2ml(含杜冷丁 5 0mg ,氟哌啶 5mg)或于切皮后由莫非氏管静脉滴入杜一氟合剂 1ml(含杜冷丁 2 5mg ,氟哌啶2 5mg) ,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 结果 :观察组牵拉反应发生率为 10 8% ,明显低于对照组为 6 3 3% (P <0 0 5 )。结论 :杜一氟合剂在阑尾切除术中拮抗阑尾系膜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1 995年起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和安定防治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时的牵拉反应。并与氟哌啶和哌替啶 (简称氟杜合剂 )、异丙嗪和哌替啶 (简称杜非合剂 )进行对比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全组 1 2 0例 ,男 58例 ,女 62例 ,年龄 1 5~ 79岁 ,体重 3 9~ 82 kg,ASA ~ 级。手术种类包括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等。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氯安组 (氯胺酮安定 ) ,40例 ;B组为氟杜组 ,40例 ;C组为杜非组 ,40例。3组间年龄、体重和手术种类无明显差异。2 麻醉方法 术前 3 0 min…  相似文献   

4.
曹艳  杨红飞 《黑龙江医学》2010,34(9):684-685
目的比较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运用昂丹司琼复合布托啡诺和氟芬合剂对阑尾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40)、氟芬合剂组(n=40)。两组均在切皮时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阑尾牵拉时的不良反应及镇静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昂丹司琼复合布托啡诺组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性明显优于氟芬合剂组(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中运用昂丹司琼复合布托啡诺,可以明显减轻手术中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剂量咪唑安定及联合杜氟合剂辅助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静注小剂量咪唑安定,B组肌注杜氟合剂,C组静注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肌注杜氟合剂。持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SPO_2的变化。用Ramsay方式定时评价镇静效果。对比各组数据及引起下颌松弛和需要闭式面罩给氧的例数。结果 静注小剂量咪唑安定即可迅速加深镇静水平,在5~20min内BIS下降明显,SPO_2无显著变化,杜氟合剂肌注20min后起效,BIS缓慢下降,镇静起效慢而持久,SPO_2无显著变化。杜氟肌注后辅以小剂量咪唑安定静注,BIS值在5min内下降显著,持续较久,约60min,镇静水平较深,达5~6级水平。且在小流量吸氧条件下,SPO_2下降显著(P<0.05),需托下颌和闭式面罩给氧例次明显升高。结论 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杜氟合剂辅助硬膜外麻醉,起效迅速可靠,镇静水平深,持续时间长。但可引起低氧饱和度血症和下颌松弛、舌根后坠。须避免发生上呼吸道梗阻。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辅用曲氟合剂的临床观察李淑华,赵圣钧(青岛市人民医院,265000)60例阑尾切除手术,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在切皮前辅用曲马多100mg与氟哌啶2.5mg合剂或哌替啶50mg与氟哌啶2.5mg合剂,观察阑尾牵拉反应及术后镇...  相似文献   

7.
冯秋萍 《海南医学》2006,17(12):72-72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泊酚、氯胺酮预防硬膜外阻滞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阑尾切除术病人,T11-12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随机分2组,A组在切皮后开腹前静脉滴注(莫非氏管处)丙泊酚0.8-1.2mg·kg-1,和氯胺酮0.6-1.0mg·kg-1,B组在切皮前给芬太尼0.05mg加氟哌啶醇2.5mg.观察记录阑尾牵拉反应,以及HR、SP02与MAP的变化.结果 两组抑制牵拉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3.3%、50.0%.两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两组的HR、SP02及MAP变化不大.结论 小剂量丙泊酚、氯胺酮能够较好地预防硬膜外阻滞阑尾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杜冷丁加氟哌啶(杜氟合剂)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女性,年龄20~40岁,体重50~70 kg乳腺肿物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氯胺酮加杜氟合剂组)30例;对照组(氯胺酮组)30例。观察两组药物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氯胺酮加杜氟合剂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氯胺酮加杜氟合剂组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运用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对阑尾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1)、咪达唑仑组(n=23)和氟芬合剂组(n=24).三组均在切皮时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阑尾牵拉反应、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手术中HR、MAP和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变化.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组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5.2%、65.2%和50.0%.统计学分析表明,布托啡诺组的镇静评分和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结论 阑尾切除术中运用布托啡诺可以明显减轻手术中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患者阑尾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术前3~5min A组静注氯胺酮,B组静注杜冷丁、非那根,C组给予氟哌啶、芬太尼,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评价术中镇静与术后遗忘等麻醉效果。结果 B、C组术中MAP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HR、SPO2术中均值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镇静与术后遗忘及抑制牵拉反射均优于B、C组(P均<0.05);B、C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患者MAP、HR、SPO2等影响小,且能有效的抑制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射。  相似文献   

11.
颈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辅助用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杜氟合剂、异丙酚、瑞芬太尼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脉输注杜氟合剂,Ⅱ组异丙酚靶控输注,Ⅲ组小剂量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观察三种辅助用药抑制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MAP、HR、SpO2变化及镇静效果。结果Ⅱ组、Ⅲ组效果明显优于Ⅰ组,术中MAP、HR、SpO2维持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适合作为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辅助用药,抑制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静注杜氟合剂。  相似文献   

12.
刘飞 《中外医疗》2011,30(28):115-1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防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进行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2组间各项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对观察组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观察2组患者在进行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时的不同牵拉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阑尾切除手术过程中运用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对阑尾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n=21)、咪达唑仑组(n=23)和氟芬合剂组(n=24)。三组均在切皮时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阑尾牵拉反应、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手术中HR、MAP和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变化。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和氟芬合剂组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5.2%、65.2%和50.0%。统计学分析表明,布托啡诺组的镇静评分和抑制阑尾牵拉反应的有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结论阑尾切除术中运用布托啡诺可以明显减轻手术中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是一种苯环乙呱啶的衍生物。我院试用小剂量氯胺酮与氟哌啶 (氯氟合剂 )来防治阑尾手术时的牵拉反应 ,并与中哌潜啶和氟哌啶 (哌氟合剂 )进行了对比观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将 170例ASAⅠ Ⅱ级急慢性阑尾炎患者 ,年龄 16~ 5 8岁 ,随机分为氯氟组 85例、哌氟组 85例。术前所有患者肌注安定10mg。选T11 12 间隙硬膜外头面置管 ,麻醉平面满意后 ,所有患者常规吸氧 ,氯氟组缓慢静注氯胺酮 30mg,氟哌啶 5mg ,哌氟组缓慢静注哌潜啶 5 0mg,氟哌啶 5mg ,两组病人用药后 5分钟测BP、HR、SpO2 …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近年应用哌替啶、氟哌啶、麻黄素合剂(简称杜氟麻合剂)辅助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上腹部手术241例,取得满意效果,初步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Ⅰ组,杜氟麻合剂组,共241例,男135例,女106例,年龄17~68岁,术前ASA分级Ⅰ~Ⅱ级217例,肝胆手术126例,胃手术84例,脾切除手术31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硬膜外下行阑尾切除术时的阑尾牵拉反应 ,我们采用了硬膜外阻滞预防内脏牵拉反应效果较好的哌氟合剂(哌 口替啶加氟哌啶 ) [1] 静注与阑尾系膜封闭进行了对比观察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阑尾手术 6 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年龄 16~ 6 5岁 ,分两组 ,应用哌氟合剂 30例 ,为合剂组 ;采用阑尾系膜封闭的30例 ,为封闭组。术前用药均为阿托品 0 .5mg ,安定 10mg ,术前 30min肌注。选T12 ~L1间隙穿刺 ,向头置管 ,试验量为2 %利多卡因 4ml,观察 5min ,无异征 ,注入 2 %利多卡因 8~10ml,阻滞平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两点法小剂量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CEA).评价麻醉时效及效果,观察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麻醉时效与效果均明显好于B组(P<0.01),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两组的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剂量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麻醉效果确切、补救措施充分、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施行阑尾切除术时,由于手术牵拉常出现胃区疼痛、恶心、呕吐等反应。这不仅造成病人的痛苦,而且也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1988年1~5月,我们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结合小剂量安定内关穴注射,用以预防阑尾切除术的牵拉反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将62例阑尾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安定注射组(简称“安注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阑尾切除术病人150例,年龄15—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氟杜组、氟芬组各50例,3组心肺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自1990年5月至1991年8月对53例阑尾切除术患者,在硬膜外阻滞下静滴小剂量氯胺酮、氟哌啶,减轻术中牵拉反应,获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