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运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最佳卧床时间。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4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各116例。观察1组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6h;观察2组术后穿刺肢体制动、卧床8h;对照组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12h。比较3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排尿困难及腰背酸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1组排尿困难及腰背酸痛与观察2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6h是安全的,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选择2007-01/2008-01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患者100例,按支架置入后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2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提示脑血管病支架置入后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明显缩短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也缓解了患者的身心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血管封堵器及血管缝合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890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3组:动脉压迫器组、血管封堵器组及血管缝合器止血组,观察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动脉压迫器组止血时间(20.96±2.47)min,血管缝合器止血时间(3.63±1.02)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血管缝合器创口处理时间(4.68±0.67)min,血管封堵器创口处理时间(5.85±0.97)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神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较少、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行DSA住院患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桡动脉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0±8.0)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股动脉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5±6.5)。比较2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两种血管穿刺闭合器在股动脉径路止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结果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对照。 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6-03/2007-08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36例,男246例,女 190例,年龄44~75岁,平均(62.4±12.5)岁。所有患者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160例,Boomerang封堵器组140例,Perclose缝合器组136例。②实验仪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由美国Cardiva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610070521A, 型号: B610),Perclose缝合装置由美国Abott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54145-6H, 型号: 12673)。③实验方法:a:压迫止血法: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送回病房,4 h后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65 s以下时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b:Boomerang封堵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置入血管封堵器,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依术中肝素量不同而不同。c:Perclose缝合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缝合穿刺点血管。④实验评估:记录止血时间,指从拔除动脉鞘管到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制动时间,指从手术结束到患者下地活动时间;观察有无血管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直径 > 5 cm)、穿刺口渗血、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动静脉瘘、血管迷走反射等;计算止血成功率。 结果:共纳入观察患者4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结果发现 Boomerang封堵器组止血成功率96.4%,Perclose缝合器组止血成功率90.5%;不论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还是介入治疗,两组患者与人工压迫法比较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 < 0.05,P < 0.01);介入治疗中,Perclose缝合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2%,Boomerang封堵器为5.7%,均较人工压迫组(14.7%)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erclose缝合器与Boomerang封堵器用于股动脉穿刺后止血迅速、有效、安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法止血,且不存在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资料信息~([1])。因股动脉粗直,容易定位,穿刺成功率高,易于介入手术操作,故该部位已成为脑血管造影术的经典路径。但是,由于股动脉解剖位置较深,术后止血困难,易导致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局部压迫力度过大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减慢、低血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优力舒、沙袋压迫及绷带加压包扎对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为股动脉穿刺点止血选择最好的局部压迫方法。方法 将207例行股动脉穿刺术患者分为3组:优力舒组(105例)、沙袋组(62例)及绷带组(40例)。三种不同方法对血管内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压迫,分别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优力舒组仅1例发生穿刺点渗血;而沙袋组及绷带组分别有4例及7例发生穿刺点渗血。3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相比,沙袋组明显低于绷带组(P<0.01),而优力舒组则明显低于另两组(P<0.01),且优力舒粘贴部位皮肤无过敏现象。结论 使用优力舒压迫股动脉穿刺点具有止血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7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均使用了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2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 5例患者早期进行了频繁活动; 向心性肥胖患者有1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止血器约2周左右治愈。结论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高血压病、早期活动、向心性肥胖可能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止血器治疗假性动脉瘤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穿刺途径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穿刺方法不同分为桡动脉组(经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检查,n=46)、股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检查,n=36),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X线辐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穿刺时间、Kolcaba舒适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较股动脉组明显降低(84.78%vs97.22%)(P<0.05); 桡动脉组下床活动时间较股动脉组明显缩短,但穿刺时间较股动脉组明显延长(P<0.05),桡动脉组造影完成后1、6、12 h的GCQ评分均较股动脉组明显升高(P<0.05); 桡动脉组股静脉及股神经损伤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 与股动脉穿刺比较,桡动脉穿刺应用于脑血管造影中的造影成功率相当,但后者所引起的股静脉及股神经损伤明显减少、舒适度更高且无需卧床制动观察,适用于择期造影以及老年造影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血管闭合器广泛应用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如何客观评价和合理应用这些闭合器值得关注。 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3种股动脉血管穿刺闭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6-03/2008-07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 对象和材料:选择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380例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38例的患者共918例,男562例,女356例,年龄24~83岁。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和Perclose缝合装置由美国Abott公司生产,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由美国Cardiva公司生产。 方法:918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4组。人工压迫止血组(n=271):采用压迫止血,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降至65 s以下时拔管压迫止血10~20 min。Boomerang封堵器组(n=178):封堵器送入动脉鞘管,展开止血伞后,调整封堵器方向后用固定夹固定,冠状动脉造影后20 min拔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依肝素量不同决定拔除时间,而后人工加压至出血停止。Perclose缝合器组(n=183):术后立即送入Perclose操纵杆,打结缝合穿刺点。Starclose闭合器组(n=286):冠脉造影或介入术后直接利用一个环形可弯曲的小镍钛合金闭合夹从血管外对穿刺口周围进行闭合。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每例的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总时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失败病例数量。 结果:9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Starclose闭合器组和Perclose缝合器组在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oomerang封堵器组和人工压迫止血组(P < 0.01);其中Boomerang封堵器组亦较人工压迫止血组有明显缩短(P < 0.01)。②采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法相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 < 0.05)。③人工压迫止血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有2例渗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12例止血失败;Boomerang封堵器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例失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5例失败;Perclose缝合器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例失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例失败;Starclose闭合器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例渗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例失败。 结论:3种血管闭合器包括Starclose、Perclose和Boomeran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止血,且不存在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Starclose闭合器的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CD压力抗血栓泵在预防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300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穿刺处沙袋加压6h,术肢制动24h;实验组患者术后去除沙袋时给予SCD压力抗血栓泵应用,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67%vs5.3%,P〈0.05)。结论SCD压力抗血栓泵能有效降低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30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有13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5.65%,2例患者过早活动,7例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2例多次穿刺,1例过早活动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过度肥胖,4例患者经局部压迫治愈,9例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治愈.结论 过早活动、过度肥胖、多次穿刺、高血压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局部压迫疗法和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器止血法和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法压迫股动脉穿刺点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经皮穿刺股动脉术干预的2 03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31例共2 068个穿刺点,其中1 055个穿刺点采用压迫器压迫止血(压迫器组),1 013个穿刺点采用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指压组)。压迫器组1055个穿刺点中,5个(0.5%)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2个(0.2%)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11个(1.0%)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指压组1 013个穿刺点中,12个(1.2%)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6个(0.6%)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38个(3.8%)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压迫器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明显低于指压组(5.4%;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采用压迫器压迫穿刺点止血优于传统手指压迫穿刺点止血。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 ,通过插入的导丝 ,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 ,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至颅内动脉或椎动脉 ,注射造影剂后拍片 ,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 ,以协助诊断疾病 ,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我科自2 0 0 2 0 3~ 2 0 0 4 0 4行脑血管造影术 5 8例 ,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护理1 1 心理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 ,采用局部麻醉 ,患者在完全清醒状态下手术 ,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 ,加上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 ,故多有精神紧张 ,烦躁 ,恐惧和悲观等心理反应 ,护士应沉…  相似文献   

15.
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安全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上肢动脉脑血管造影156例与同期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278例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比较,同时介绍二例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失败而改为经肱动脉穿刺颅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的经过。结果经上肢动脉穿刺成功率100%。以选择双侧颈总动脉及单侧椎动脉造影获得足够诊断的影像为成功标准,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96.8%(151/156),低于经股动脉成功率99.2%(276/278),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造影5例导管成袢失败,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经上肢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5.8%(9/156)低于经股动脉入路11.1%(31/27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上肢动脉造影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95例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有5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均为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例患者过早下床活动;1例穿刺误入股浅动脉;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1例患者术后血压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5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4例治愈,1例无效后改用在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结论 肝素化、过早活动、高血压病、不规范的穿刺技术是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DSA脑血管疾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依从性、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血管造影术依从性80.82%(5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68%(37/73),但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55%(15/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79%(4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血管造影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脑血管病患者均采用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 18例脑血管造影均顺利完成,穿刺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方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无需卧床制动、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一次治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21例均因脑血管病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均需长时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阿司匹林肠溶片(1年)。随访3个月,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治愈率为100%,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新型止血材料AristaTM控制神经外科手术中活动性出血及局部渗血的效果,并探讨其在神经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选择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术中使用AristaTM止血,对照组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及效果.结果 48例患者出血部位的止血均获成功,试验组止血时间为(1.88±0.74)min,对照组为(3.38±0.9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11,P=0.001).结论 新型止血材料AxistaTM可以强效迅速的控制神经外科手术中出现的活动性出血及局部渗血,且优于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和常规手术操作技术,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