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用ABC免疫染色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lucose oxidase-DAB-Nickle,GDN)显色技术,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研究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在豚鼠胰腺内的定位和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免疫双标记,观察了它与胰岛素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在豚鼠胰腺内,外分泌部均有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在胰腺内分泌部(胰岛)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均匀,大部分胰岛细胞呈阳性5-HT样免疫反应,用相邻薄切片免疫双标记技术证明,胰岛内的5-HT免疫反应细胞主要是B细胞。在胰腺外分泌部,5-HT免疫反应细胞呈单个分散或聚集分布,主要位于腺泡和导管等处,偶见于结缔组织间隔中。本文对研究5-HT在胰腺的生理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鼠胰腺嗜铬颗粒素A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观察了啥铬颗粒素A在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双标记法,观察了它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大鼠胰腺嗜铬颗粒素A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的周边部,胰腺外分泌部的导管和腺泡等处均未见CgA祥物质存在。用相邻薄切片免疫显色技术证明,大鼠胰腺中CgA样物质与胰高血糖素共存。结果提示,CgA可能是胰腺内分泌细胞的一个新的标志物,在胰腺功能调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淀粉样多肽在豚鼠胰腺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或称Amylin)在豚鼠胰脏的分布,并用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观察了IAPP与胰岛素(Insulin,IN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共存关系。结果显示,豚鼠胰岛内绝大多数细胞都呈IAPP阳性免疫反应,在胰外分泌部的腺泡和导管内也散在分布有IAP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多数IAPP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都显示INS免疫反应阳性,胰岛内少数IAPP阳性细胞也呈SS免疫反应阳性。说明IAPP主要分布在豚鼠的胰岛内.但也少量存在于外分泌部。IAPP主要和INS共存于B细胞内。但也和SS共存于D细胞内,提示IAPP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调节INS和SS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IR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天的大鼠胰岛内即已存在IAPP-IR阳性细胞,双染法证实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胞质内。IAPP细胞免疫反应强度随生后发育而变化,28天以后趋于稳定。胰腺外分泌部也有散在的IAPP-IR细胞。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结果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的Ⅰ型受体(IL-1RI)蛋白在正常大鼠胰腺的表达。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胰腺组织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80 kD处,与IL-1RI分子量一致。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证实,胰岛素(胰岛β细胞的标志物)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均为IL-1RI阳性;胰腺外分泌部细胞呈胰岛素免疫反应阴性,但IL-1RI为阳性。结论大鼠胰腺胰岛的β细胞和外分泌部细胞均表达IL-1RI,提示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对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CD57是一种分子量为110 KD的糖蛋白,它是人类自然杀伤细胞(NK)和杀伤细胞(K)的特异性表面抗原。用它免疫小鼠产生的抗CD57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人的NK 和K 细胞表面抗原。本文应用ABC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显色技术研究了CD 57在人胰腺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发现,CD 57免疫反应(CD 57一IR)细胞主要分布在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偶见于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和导管上皮中。多数CD 57-IR 细胞呈典型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相邻切片法证明大多数Glu,SS,HPP 和PS 免疫反应细胞呈CD 57阳性。胰腺内神经纤维亦呈CD 57阳性。少数呈CD 57阳性的NK 和K 细胞散布在胰腺结缔组织中。本文对CD 57免疫反应性在人胰腺内分泌细胞中表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昆明小鼠发育过程中胰腺内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阳性(CCK—IR)细胞和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Ins—IR)细胞的发生、分布和形态。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小鼠胚胎11d至出生后45d胰腺内的CCK—IR细胞和Ins—IR细胞。结果小鼠胚胎第11d,早期分化的胰腺中即出现CCK—IR细胞和Ins—IR细胞。自胚胎期至生后发育成熟,小鼠胰腺中均可见到Ins—IR细胞。CCK—IR细胞的形态不规则,与Ins—IR细胞相邻分布。在胚胎期免疫反应较强,生后胰腺内依然可见到发弱荧光的CCK—IR细胞。胰岛内还可见CCK—Ins—IR细胞。CCK—IR细胞和Ins—IR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内,外分泌部的腺泡和导管处也偶可见到。结论发育中小鼠胰腺内的CCK—IR细胞具有旁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双标法可见CCK与胰岛素共存于同一细胞内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游离锌离子和锌转运体-8(zinc transporter-8,ZNT-8)在小鼠胰腺定位,探讨游离锌离子和ZNT-8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方法应用金属自显影(AMG)染色技术显示小鼠胰腺中游离锌离子的定位,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ZNT-8在小鼠胰腺内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证明ZNT-8在小鼠胰岛β细胞内与胰岛素的共存。结果小鼠胰腺外分泌组织和胰岛均含有游离锌离子;在胰岛中,游离锌离子均匀分布在包括β细胞分布区在内的各个区域。胰腺组织表达ZNT-8 mRNA,ZNT-8主要表达于胰腺内分泌部胰岛中;在胰岛β细胞中,ZNT-8与胰岛素共存。结论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胰岛β细胞的存在及ZNT-8在小鼠胰岛β细胞中与胰岛素的共存提示ZNT-8可能通过参与胰岛β细胞内游离锌离子的转运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是儿茶酚胺类递质合成的限速梅,儿茶酚胺类递质对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拟探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在成年大鼠整个胰腺的具体定位和表达.方法:取雄性成年大鼠胰腺,冰冻组织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酪氨酸羟化酶在整个胰腺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并进一步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鉴定酪氨酸羟化酶是否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以及胰多肽分别共定位于β细胞;α细胞;δ细胞及PP细胞,进一步确定合成酪氨酸羟化酶确切的细胞类型.结果:①在胰腺腺泡细胞胞浆中存在酪氨酸羟化酶的阳性表达颗粒.②分布于胰腺外分泌腺的神经纤维和胰岛的神经纤维中都有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③酪氨酸羟化酶与胰岛的四种内分泌细胞所合成的肽之间均没有共定位关系.结论:在胰腺,酪氨酸羟化酶只存在于胰腺外分泌腺的腺泡细胞胞浆内以及胰腺中的神经纤维中,而胰岛四种内分泌细胞中没有酪氨酸羟化酶,说明胰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一方面由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细胞合成,另一方面来源于神经末梢的释放,而胰岛细胞不能合成儿茶酚胺类递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胰腺内、外分泌部之间的关系和儿茶酚胺对胰腺分泌功能的调节提供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在正常成年小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6~8周BALB/c小鼠胰腺为实验材料,制备冰冻切片,与地高辛标记的NRSF c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mRNA表达,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RSF和胰岛素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显示,NRSF mRNA仅表达于胰腺组织外分泌部腺泡腺细胞中,胞浆呈蓝紫色,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NRSF蛋白表达的部位一致,而胰岛细胞中无NRS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胰岛大部分细胞中表达胰岛素,胞浆染成黄棕色,而腺泡腺细胞则不表达胰岛素。结论:NRSF与胰岛素不存在共定位关系,即成年小鼠胰岛细胞不表达NRSF,而表达胰岛素。提示NRSF蛋白表达的消失可能是建立完全分化成熟、具有完好分泌反应的胰岛细胞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大鼠胰岛甲硫氨酸脑啡肽免疫细胞化学的阳性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和尚度敏感的免疫金银法,对大鼠胰腺石蜡切片,用相邻切片比较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发现在大鼠胰岛A细胞内,呈现出甲硫氨酸脑啡肽的阳性免疫反应。根据文献报道,胰岛内分泌细胞十还有几种其它的调节肽类的物质存在,可以推测,胰岛内分泌功能受较复杂的神经体液(包括旁分泌和自分泌)调节机制的影响。文中对甲硫氨酸脑啡肽与其它神经肽类物质在胰岛A细胞中共存的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地高辛标记前胰岛素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Wistar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实验用Wistar大鼠5只,胰腺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并在同一固定液中后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结果表明,经前胰岛素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的胰腺切片中,胰岛B细胞呈蓝色。杂交反应物位于B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核仁中,胞核无色。胰岛其它细胞及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细胞无杂交反应物。对照切片中均无阳性信号出现。结果表明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不仅具备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优点而且能精确检测特异性mRNA的表达。本研究方法操作便利,可靠精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A蛋白金银—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GS-PA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外分泌部含高血糖素的单个A细胞(单A细胞)及合胰岛素的单个B细胞(单B细胞)密度的变化.在一次大剂量腹腔注射STZ后第5天和第10天,大鼠胰腺外分泌部单A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大鼠增加,而单B细胞密度在注射STZ后第5天较对照组大鼠减少,但在第15天与对照组大鼠接近.在第15天,一些单B细胞分布在靠近胰岛的腺泡中,岛周腺泡含单B细胞的胰岛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单A、单B细胞在分布特征上与中间细胞相似,在糖尿病时其数量变化也与中间细胞一致,因此,本研究所观察到的单A、单B细胞与前人报道的中间细胞有密切关系.上述单A、单B细胞密度的变化提示,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中的B细胞被STZ破坏后,其外分泌部可能有某些细胞通过中间细胞向单A、单B细胞发生了转化或者单A、单B细胞即此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细胞.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胰腺体部胰多肽(PP)免疫反应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远强  苏慧慈 《动物学报》1991,37(2):198-202
采用SPA-GDN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人、大鼠、小鼠、豚鼠、猪、狗和猫等七种哺乳动物胰腺体部胰多肽(PP)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和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七种动物PP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人、大鼠和小鼠PP细胞主要位于胰岛周边部,形成环形结构,少量PP细胞散布在外分泌部的腺泡和导管;而豚鼠、猪和猫的PP细胞则主要分布在外分泌部腺泡和导管上皮间;狗的PP细胞在内、外分泌部均有分布。PP细胞的形态在上述动物间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该细胞在不同动物的作用途径及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胎儿胰腺发育中CgA和NSE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胎儿胰腺中CgA和NSE的表达特征,初步探讨胎儿胰腺发育过程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形成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嗜铬素A(chromograin 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不同胎龄胎儿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gA在16-38周的胰腺中均有表达,随胎儿发育,CgA阳性细胞分布状态和反应程度均有差异变化;NSE在22-38周胎儿胰腺中表达,集中定位于胰腺的内分泌部细胞.结论CgA和NSE在人胎儿胰腺中的阳性表达,反映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胎儿胰腺中的形成过程;表明胎儿胰岛的形成及其DNES细胞的分泌,有调节胰腺外分泌部发育分化的作用,也提示胰岛DNES细胞通过调节血糖可能对胎儿个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到在大鼠和家兔背根神经节内存在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阳性反应细胞.用相邻镜像邻片免疫双标记技术,证实胰岛淀粉样多肽存在于背根神经节内那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中,说明胰岛淀粉样多肽在大鼠和家兔背根神经节内与生长抑素共存.实验结果为胰岛淀粉样多肽的胰腺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背根神经节内生物活性物质间的关系及生理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Leu-7(HNK-1)是一种分子量为110KD的糖蛋白,它是人类NK和K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抗原。Leu-7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NK和K细胞表面抗原。本文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Leu-7在人胃肠道的定位和分布。结果发现,Leu-7免疫反应(Leu-7-IR)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腺和肠腺的底部。偶见于肠绒毛上皮中,呈典型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相邻切片法免疫双标记证明多数胆囊收缩素(CCK-8),生长抑素(SS),胃泌素(G34)或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Leu-7阳性。我们的发现支持了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存在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的假说。  相似文献   

18.
亚东鲑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东鲑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等。食道粘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相似文献   

19.
GABA能神经元在鸽峡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r-氨基丁酸(GABA)阳性神经元在家鸽(Columba livia)峡核中的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GABA阳性神经元在峡核大细胞部(Imc)呈均匀分布.约占细胞总数的41%,而在峡核小细胞部(Ipc)GABA阳性神经元仅位于核嘴内侧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Ghrel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成年中国黄羽鹌鹑(Coturnix japonica)消化道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成年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各段Ghrelin阳性细胞进行定位和形态学研究;利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Dunnett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Ghrelin阳性细胞在成年中国黄羽鹌鹑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均有分布,其中在腺胃分布密度最高,为30.70±6.50,盲肠最低,为1.70±1.56,分布密度从腺胃至盲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Ghrel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胃腺叶细胞、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肠腺上皮细胞和肠固有层之间,细胞形态多为球形、长柱状和三角形。上述结果说明,Ghrelin阳性细胞在成年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分布广泛,根据其细胞形态推测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Ghrelin阳性细胞可能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