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Cp2ZrCl2以一定方式负载于BCH催化剂上制备出了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研究了BCH/Cp2ZrCl2对载锆量的影响以及负载温度对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了茂金属催化剂确已载到了BCH催化剂上.催化乙烯聚合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动力学曲线与BCH催化剂一样均属衰减型;由于双金属中心的存在,其动力学曲线出现了2个峰值.  相似文献   

2.
分子量宽峰分布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复合茂金属催化剂和双载体茂金属催化剂乙烯聚合、考察聚乙烯(PE)分子量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者都使PE分子量分布加宽,其中复合茂金属催化剂Cp2ZrCl2/YB3使分子量分布从2.37增至9.18。分子量分布增加幅度与不同复合茂经剂、催化剂配比、2载体量之比负载催化剂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金属茂均相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的性质对乙烯聚合的影响。以丁烯基取代的二茂二氯化锆(CpBu)2ZrCl2和丁烯基取代的二茂二氯化锆(CpBu)2HfCl2与甲基铝氧烷组成的均相催化剂体系,对乙烯聚合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章明  黄吉玲 《化学试剂》1998,20(6):334-338
综述了近年来钛族配合物有有机合成中应用的新进展,包括高立体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进行催化氢化,还用,开环,环化,酰胺化,催化下格氏试剂与不饱和七,八元杂环高立体选择性的加成反应,格氏试剂对环状烯丙醇进行选择性加氢,炔锆配合物高分化学选择性,立体选择与醛反应,Cp2Zr(H)Cl与烯,炔加成生成亲核试剂,Cp2ZrCl2/MAO(Al/Zr为1:1)催化烯烃齐聚等。  相似文献   

5.
王梅  陆世维 《化学试剂》1994,16(4):203-204,207
锆氢试剂Cp2Zr(H)Cl,Cp2ZrH2可在温和条件下使直链或支链硫醇发生脱硫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使硫脲发生脱硫反应,生成氨和氢氰酸,并分别得到两种锆的硫桥络合物(Cp2ZrCl)2S1和(Cp2ZrS)2 2。而锆氢试剂与硫醚不能发生此类脱硫反应。  相似文献   

6.
张玲  仲崇祺 《弹性体》1997,7(4):5-9
本文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ROH新型镍系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的聚合动力学,考察了该体系的动力学曲线、速度方程、聚合度,测定了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等动力学参数。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40.4kJ/mol,催化剂利用率约为10%。  相似文献   

7.
以V2O5 为原料、脂肪醇为萃取剂,在较为温和 的条件下制备了钒醇配合物(VOCl3 · nROH),用其为催 化剂、Al2 Et3 Cl3 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结果表明,该 催化剂体系聚合烯烃的活性及催化效率均高于VOCl3 / Al2 Et3Cl3催化剂体系;较低的温度对VOCl3· nROH/Al2Et3Cl3体系催化乙烯聚合有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NaBH4、H2、CH3OH-H2O为还原剂,在大孔强酸树脂上负载金属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考察了3种不同还原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成甲基叔丁基醚的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长生 《湖北化工》1997,14(4):16-17
介绍了用NaBH4、H2、CH3OH-H2O为还原剂,在大孔强酸树脂上负载金属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考察了3种不同还原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产IIR的新型催化剂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玉琴 《橡胶工业》2000,47(2):85-89
综述几种可以用于异丁烯-异戊二烯高温共聚的新型催化剂体系,即活性阳离子络合催化体系,如叔酯或叔醚/四氯化钛催化体系;茂金属催化剂,如Cp2ZrMe2/B(C6F5)3或(CPh3)(B(C6F5)4)催化剂体系;烷基氯化铝共催化剂体系;可以改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叔/醇/Lewis酸催化体系,如异丙基醇/三氯化铝催化剂体系;用Lewis酸活化了的卤代金刚烷体系。利用叔-醇/Lewis酸催化体系合成的  相似文献   

11.
冷恩滨  陈翔 《弹性体》1995,5(1):1-5
考察了在以MoO2Br2为主催化剂,Al(i-Bu)2OPhCH3为助催化剂的体系中添加第三组分氯硅烷系列组成的Al-Mo-Cl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的聚合。结果表明在适量氯硅烷范围内,随Cl/Mo上升,催化活性有所提高,聚合物分子量显著下降,但分子量分布以及1,2-链节含量变化较小。讨论了氯硅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给制了Si-C-O-N系统平衡状态下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O2分压以及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SiO分压的关系图;以此为指导,将原位复合引入到反应烧结锆莫来石(ZAS)材料中,制备了含原位(in-situ)SiC(p)的ZrO2SiC(p)、ZrO2-3Al2O3·ZSiO2-SiC(p)-SiC(p)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碳添加量、成型压力等工艺因素对烧结ZrSiO4-C体系中原位SiC生成量的影响,并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3.
茂稀土/甲基甲氧基铝催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5H9Cp)2NdCl(I),(C5H9Cp)2SmCl(Ⅱ),(MeCp)2SmOAr'(Ⅲ,OAr'为对甲基-2,6-二特丁基苯氧基),(Ind)2NdCl(Ⅳ,Ind为茚基),Me2Si(Ind)2NdCl(Ⅴ)和(Flu)2NdCl(Ⅵ,Flu为芴基)分别与甲基甲氧基铝(MAO)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丁二烯、异戊二烯和苯乙烯的聚合。结果表明,由(I) ̄(Ⅲ)与MAO组成的催化体系,可  相似文献   

14.
以二乙胺为例研究了胺对Ni(naph)2-Al(-Bu)3-BF3·OEt2+n—C8H17OH(简称Ni-Al-B+ROH)和Ni(naph)2-Al(i-Bu)3-BF3·OEt2+CH3COOC4H9(简称Ni—Al—B+BA)两体系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对比.考察了通常条件下肢的允许含量,讨论了有胺存在时Ni/Bd、Al/Ni、Al/B摩尔比的变化对聚合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的含量高于20ppm时将使聚合活性和分子量降低,提高催化剂用量可以抑制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和丙烷反应制取低碳烯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NH_3-TPD.H_2-TPR等手段对 Cr_2O_3/γ-Al_2O_3.Cr_2O_3/SiO_2,Cr_2O_3/ZrO_2和Cr_2O_3/硅藻土等催化剂的酸性和还原性进行了表征;以C~0_3+CO_2做探针反应研究了该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NH_3-TPD结果表明.NH_3 在催化剂 Cr_2O_3/γ-Al_2O_3上的脱附量最多.而在Cr_2O_3/SiO_2上的脱附强度最大.H_2-TPR结果指出活性中心 Cr~(3-)在各催化剂上存在明显不同.C_3+CO_2反应结果表明,丙烷在 Cr_2O_3/γ-Al_2O_3上的转化率最大为 44.17%。而 C~-_2~C~_3在 Cr_2O_3/SiO_2上的选择性最大为82.84%.  相似文献   

16.
乙酸异丁酯合成中无机盐催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CuSO4.5H2O2、CuSO4、FeSO4、7H2O、FeCl3、6H2O、CuCl2.2H2O等5种盐对异丁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Cl3.6H2O和CuCl2.2H2O是较好的催化剂,酯转化率达86-9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Nd(naph)3-Al(i-Bu)2H-Al(i-Bu)2Cl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动力学,得到了聚合速度方程式-d[M]/dt=kpα[c]0[M]。发现聚合物的Mn在聚合过程中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下降。测得了该催化体系的活性中心浓度和有关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Cu-Zn-Al和γ-Al2O3构成的复合催化剂上CO+H2合成甲醇、二甲醚的本征动力学行为,在此复杂体系中,同时存在着CO+H2合成甲醇、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和水气变换三个反应。文中给出了表达这三个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并通过数据拟合求出了力学参数。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较好。  相似文献   

19.
国外期刊陶瓷文摘ZrO2-Y2O3-Al2O3系陶瓷粉体超分散状态的形成特点(俄)/BH等//Oru.leynoPu·-1994,(11).-12~14研究了热激光处理对ZrO2-Y2O2-Al2O3系复合粉体超分散结构形成的影响。测定了热激光处理过...  相似文献   

20.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以FeCl3.6H2O为固体催化剂,由既作反应物又作淀粉上醇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对羟莽本甲酸丁醌 ,并讨论了催化酯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固体FeCl2.6H2O是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良好催化剂,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醇酸mol比为2:1、催化剂与酸的mol比为0.12:1、反应时间为3h上述条件下,其收率高于95%, 含量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