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聚氧化乙烯(PEO)颗粒在水中易成团,溶解速度缓慢的问题,通过自制脂肪酸酯基聚氧乙烯改性剂,对PEO粉末进行表面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PEO在水中分散性显著提高,且改性过程不影响PEO主要物性。进一步探讨了改性剂种类、用量、改性时间及改性温度对PEO溶解时间的影响,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脂肪酸酯基聚氧乙烯(S60)为改性剂,改性温度25℃,改性剂用量为3%,搅拌速率为300 r/min,改性时间120 min。该改性条件下PEO水溶液(质量分数0.5%)的溶解时间缩短了40.0%。  相似文献   

2.
PBO纤维及其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详述了PBO纤维的改性研究进展。PBO纤维的改性主要是改善其抗压性能和表面粘结性能。提高微纤间相互作用或交联等方法可提高PBO纤维的压缩强度;通过酸处理、偶联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及电晕处理等方法可提高PBO纤维的表面粘结性能。指出表面改性仍将是PBO纤维改性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应用于Lyocell纤维的新型漂白工艺。分析了漂白液中的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漂白时间、pH值、漂白温度、稳定剂质量分数对Lyocell纤维的白度和干断裂强度的影响。在确定的漂白工艺四步骤中第一步为预漂白,加入了稳定剂DELINOL 9258,增加了漂白效果。漂白步骤最佳优化条件是:过氧化氢质量分数0.8 %,漂白时间50 min,漂白液pH值11,漂白温度80 ℃,稳定剂LAVATEX 9188质量分数0.3 %。  相似文献   

4.
PBO纤维表面改性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PBO纤维酸处理法、偶联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辐射处理等表面改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纳米碳酸钙浆料及粉料的表面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脂肪酸盐A、水溶性铁酸酯偶联剂B(B1)以及铁酸酯偶联剂C对新型超重力反应结晶法所得的纳米CaCO3浆料及粉料的湿法表面处理的配方与工艺,确定了A体系的最佳改性时间为30~40min、改性温度为40~50℃、改性剂用量(质量分数)为3%~5%;B(B1)体系搅拌强度必须很高,改性时间30~40min,改性温度80℃左右,改性剂用量(质量分数)3%~5%;C体系的最佳改性时间为30~40min,改性剂用量(质量分数)为3%~5%。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表明改性刑已连接至CaCO3表面。最后,用分散稳定模型简要分析了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氮吸附脱附法对改性活性炭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CTAB的质量浓度和初始pH值对CTAB活性炭改性的影响,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苯酚初始质量浓度、苯酚pH、CTAB改性活性炭投加量等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为:以质量浓度为2g/L的CTAB改性活性炭为吸附剂,CTAB改性活性炭投加量为7g/L、吸附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90min、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初始pH=6时,苯酚去除率达到94.76%,CTAB改性活性炭的吸附量为27.07mg/g。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CTAB改性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等温吸附过程,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吸附剂对苯酚的最大单位吸附量为72.62mg/g。CTAB改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稀土复合偶联剂对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细无机阻燃粉体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可大大改善其与有机高聚物的相容性和加工流动性.选择稀土偶联剂/螯合磷酸酯钛偶联剂作为氢氧化镁的复合改性剂,采用湿法改性处理氢氧化镁.通过表面分析技术测定改性氢氧化镁粉体表面性质;利用差热分析技术(DTA)测定其热起始分解温度;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S)证实了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层的存在.通过实验,得到稀土偶联剂/螯合磷酸酯钛偶联剂复合改性剂表面处理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浆料质量分数为30%,改性剂稀土偶联剂与螯合磷酸酯钛偶联剂质量比为1.9∶ 1,改性剂用量为2.5%,改性温度为80 ℃,搅拌速率为760 r/min,改性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改性氢氧化镁的吸油值从0.499 7 g/g降至0.336 5 g/g,活化指数从0上升到99.86%,热起始分解温度从341.1 ℃升至366.5 ℃.  相似文献   

8.
PBO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结合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分子结构特点和表面特性,综述了PBO纤维化学法、共聚改 性、偶联剂处理、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和辐射处理等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并设计正交实验和剥离实验,通过测试改性前后PBO纤维与聚四氟乙烯(PTFE)膜之间的剥离强力和剥离功来反映粘结牢度,并验证了改性后PBO纤维粘着性的改善。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改性后的PBO纤维与聚四氟乙烯膜之间的剥离强力和剥离功最大可提高58.7%和52.7%,粘结牢度增强,粘着性改善;并通过扫描电镜也观察到改性后PBO纤维粗糙程度增加,同时预测了表面粗糙程度与粘着性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研究较少的聚对苯撑苯并双恶唑(PBO)纤维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控制热处理气氛、热处理温度、热处理停留时间和预加应力4个参数,对初纺丝PBO(PBO–AS)纤维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拉伸性能大幅提高的PBO–HM纤维。利用电子织物强力仪对PBO–HM纤维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发现热处理氛围为N2时PBO–HM纤维的性能更为优异;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50℃以下时,热处理温度越高,热处理后得到的PBO–HM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越高,但热处理停留时间延长会使拉伸强度降低;预加应力有助于PBO–HM纤维拉伸弹性模量的增加。经分析得出,最优热处理温度为550℃,热处理停留时间为53.3 s,预加应力为5.48 c N/dtex,得到的PBO–HM的拉伸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1.
石刚  江大志  鞠苏  黄春芳 《合成纤维》2013,42(8):1-6,16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由于其特殊的表层结构,与聚合物树脂基体复合时存在严重的界面不相容性。简要介绍了PBO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综述了化学刻蚀、偶联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辐射处理、酶处理、热处理、化学涂层和超临界液体处理等PBO纤维表面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霍倩  谭艳君  李超  马佳丽 《粘接》2014,(5):76-79
介绍了聚对苯基苯并二噁唑(PBO)纤维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同时,综述了目前常见的对PBO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如以等离子体处理、辐射处理和电晕处理等为代表的物理方法,以酸处理、偶联剂改性、共聚改性和酶处理等为代表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硅偶联剂对聚磷酸铵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奚强  常亮  邝生鲁 《粘接》2005,26(6):19-20,23
用有机硅偶联剂(WD—X)对聚磷酸铵(Ⅰ型-APP)阻燃剂表面进行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惰性溶剂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质量分数1%,反应时间2.5~3.5h,反应温度120~130℃。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PP粒子表面呈疏水性,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对PBO纤维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对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处理时间、处理功率及气压对PBO纤维单丝强度、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π_(IFSS))、形态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和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为2.5 min,处理功率为30 W,处理气压为50 Pa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经氧气等离子处理后的PBO纤维与环氧树脂的π_(IFSS)比原丝提高60%,达9.38 MPa,与水的接触角也从105°下降到72°。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的性能与应用,重点阐述了低温等离子处理法、酸碱处理法、偶联剂处理法、辐射处理法和共聚改性法5种常用的PBO纤维改性方法的研究情况。综述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改性方法,都能相应有效改善纤维的表面性能,提高纤维与其它材质间的黏结性。同时,指出每种改性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籽瓜中提取果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成德 《应用化工》2005,34(1):59-60
采用萃取方法从籽瓜中提取果胶,通过温度、pH值、萃取时间、浸提比(籽瓜质量与水质量之比)4个工艺参数对果胶收率作正交实验,得到的较优的工艺操作条件为:温度为85℃,pH值2.5;萃取时间2h,浸提比1∶1,果胶产率14.1%。  相似文献   

17.
改性石墨矸石粉补强天然橡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改性石墨矸石粉补强天然橡胶(NR)的性能,并以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偶联剂用量为3个因子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石墨矸石粉的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与炭黑补强胶料相比,石墨矸石粉补强胶料具有相似的硫化特性,焦烧时间略长。改性石墨矸石粉对NR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SPSS软件分析的硫化胶物理性能结果显示,改性条件对补强性能影响主次顺序为偶联剂用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正交试验分析确定石墨矸石粉的最佳改性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5h,偶联剂用量(占石墨矸石粉质量的比例)2.2%。  相似文献   

18.
邱峻  潘婉莲 《合成纤维》2008,37(1):14-17
运用扫描电镜对自制的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表面进行观察,发现未经烘干的PBO纤维表面有许多的裂纹和沟槽,而烘干的纤维表面则较光滑。通过单丝拔出实验研究了偶联剂对不同表面形态纤维的表面处理情况,结果表明:用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得到提高,偶联剂对未经烘干纤维表面处理比对烘干纤维处理的效果要好,与原丝相比,提高率可达69.4%。对自制的PBO纤维进行了热处理,发现未烘干的PBO纤维比经烘干而干燥致密化的纤维的热处理效果要好,模量有很大提高,强度也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塑料》2016,(3)
以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对镁铝水滑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时间、钛酸酯偶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值的影响,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镁铝水滑石的最佳条件为:钛酸酯偶联剂用量(质量分数)为5%,改性时间为50 min。通过改性前后XRD结构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对比进行改性评价,并对改性前后的镁铝水滑石添加至PVC中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能改善PVC的力学性能,改性后镁铝水滑石/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未改性的镁铝水滑石/PVC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竹纤维/PCL复合材料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竹纤维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料制备竹纤维/PCL复合材料,研究了竹纤维的偶联预处理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优化条件,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防水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铝酸酯质量分数为1.5%、改性温度为95℃、搅拌速度为800 r/rain条件下,改性12 rain,效果最好;在模压工艺中·温度在115.9~144.1℃,成型时间7.6~9.1min、压力27.2~32.8 MP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最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