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外周静脉置管,干预组应用鱼骨图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骨图能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延长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新生儿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72例新生儿实施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72例新生儿均一次成功完成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 26±1. 12) d,留置期间仅出现3例(4. 17%)液体外渗。未发生静脉炎、堵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及意外。结论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选择腋下静脉留置针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促进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并减轻患儿疼痛、临床护理工作量和降低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夏红梅  袁慧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71-372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静脉输液质量。方法:将2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5.
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外周静脉置管.干预组应用鱼骨图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骨图能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王正长詈管留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白血病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105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组,55例静脉留置针组,记录静脉炎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组留置时间60-240天,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2~10天。结论:PICC管置管组静脉炎发生3例(6%),疼痛等其他相关并发症6例(12%),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18例(32.7%),疼痛等其他相关并发症20例(36.3%)。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对血液病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输液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90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双重正压封管.结果273例(94.1%)一次穿刺成功,留置针保留(3.8±1.9)d,出现堵管5例,外渗15例,脱出8例,静脉炎6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保护静脉、给药及时、减少反复穿刺、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的成功率是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把好"六关",同时做好宣传,才能成功留置套管针使输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最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最低且耗时最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更好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选取2013-06—2013-09间86例行常规穿刺留置针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10—2014-01间82例采用改进方法穿刺行留置针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共进行留置针穿刺164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观察组共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155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以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和维护稳定的静脉输液。方法对106例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观察穿刺部位及输液情况。结果留置套管针输液3~9 d,未发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等症状。结论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置管时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关键环节;置管期间,精心护理病人及置管部位,对保证输液顺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 500 ml)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庆市静脉治疗护理联盟开展外周静脉留置针贯标宣标管理成效,为完善静脉治疗质量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静脉治疗护理联盟内27所三级医院和39所二级医院实施外周静脉留置针贯标宣标管理,包括“点线面”三维培训和静脉治疗护理联盟-区域-医院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前后分别调研13 984例和14 040例住院患者,比较管理前后联盟内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情况。结果 管理后,外周静脉留置针以上肢作为穿刺部位占比从管理前的86.63%提高至89.31%,固定不规范由26.07%降至13.80%,维护不规范由40.84%降至20.58%,留置针总并发症现患率由10.10%降至7.43%,安全型输液装置选择率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5)。结论 重庆市静脉治疗护理联盟搭建贯标宣标培训和质量控制平台进行管理,规范了联盟内留置针选择和使用,促进留置针固定和维护规范化,降低留置针并发症,推广了安全型输液装置应用。  相似文献   

14.
37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钢质针芯、柔软的外套和塑料针座组成,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仅将外套管留在血管内进行输液的一种工具,外套管柔软光滑,可随血管弯曲,不易刺激血管壁,不影响活动,留置时间长,可减少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是静脉输液针理想的换代产品。近几年已经在国内各大医院广泛应用,但由于对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操作、护理不当等原因,造成静脉炎、渗出、堵塞、脱管等静脉输液并发症时有发生。本文针对1年来静脉留置输液过程中出现37例静脉炎患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预防性措施。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为规范使用留置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14所医院1 594例成人患者进行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包括留置针类型、输液接头类型、穿刺部位、冲封管情况、置管侧肢体情况及结局。结果 90.96%的患者使用密闭式留置针,47.99%的患者使用肝素帽接头,45.92%穿刺部位为手背,冲封管液主要为生理盐水(80.93%),脉冲式冲封管占86.20%,输液结束后冲封管占94.98%,置管侧上肢下垂超过1h占40.84%,并发症或不良事件主要为堵管(19.39%)、外渗/渗出(12.67%)、静脉炎(7.28%)。结论临床护士使用留置针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穿刺部位选择、冲封管手法和时机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费用,寻找一种对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最有效的肝素封管液浓度.方法对12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糖尿病患者按输液时间的先后分为A、B组各60例(A组4例,B组1例中途退出试验).A组在第1次留置针时用1.50%肝素液封管;B组用2.50%肝素液封管;两组第2次留置针时封管肝素液对换.结果 2.50%肝素液封管堵塞率明显低于1.25%液(P<0.05),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均无封管不良反应、静脉炎及出血等发生.结论 2.50%肝素液是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最为有效的封管浓度.  相似文献   

17.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500m1)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小型号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3例患者以应用小号型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56例为观察组;以应用大号型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57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平均分别为16.1%、94.7%、3.95 d,对照组分别为:35.1%、82.5%、3.32 d,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应用小号型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比较30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输液工具.结果: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和抢救工作的效率.结论: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科学的输液工具,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减轻护士工作量,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和护理体会,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180例患者中172例(95.6%)一次穿刺成功。留置3~7 d,平均(5±1.5)d。发生堵管2例,静脉炎2例。无药物外渗及留置管道(针)脱出病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用药、静脉血管、治疗依从性等进行合理科学评估,规范操作,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堵管、静脉炎等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