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精华  糜丽珍  黄萍 《吉林医学》2011,(29):6094-6096
目的:探讨窒息后早产儿在早期微量喂养时血清胃泌素及体重、喂养不耐受率等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窒息史早产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并选取20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在生后4 h即进行微量喂养,用放射免疫法在刚出生时、3 d、7 d进行血清胃泌素检测,并记录体重、喂养不耐受率、恢复出生体重及全量肠内营养时间。结果:窒息后早产儿在出生时血清胃泌素值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但轻度窒息患儿血清胃泌素值在生后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患儿血清胃泌素值则在生后3 d、7 d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重度窒息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恢复出生体重和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窒息后早产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喂养方式,但喂养的耐受性与患儿的窒息程度相关,对有重症窒息史患儿需适当缓慢增加奶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5-78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4例,随机分为微量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每组各42例。常规喂养组早产儿予以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微量喂养组早产儿采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3周时生长发育情况(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早产儿血清MTL和GAS水平较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微量喂养组上升值较常规喂养组更显著(P0.05);微量喂养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于普通喂养组,3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较普通喂养组更明显(P0.05);同时微量喂养组早产儿临床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常规喂养组(80.95%)(χ~2=4.092,P0.05)。结论早期母乳微量喂养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疗效优于常规母乳喂养,能促进体重和头围的增长,加快其生长发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促进胃肠激素MTL和GAS的释放,使得血清MTL和GAS水平明显上升相关。  相似文献   

3.
钟丽琼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27-1628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重增长等因素的关系,为早产儿的早期胃肠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喂养组)41例和对照组(晚期喂养组)40例。比较两组在体重增长、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低血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增长快,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胃肠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和消化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顸后,减少喂养不耐受、低血糖等并发症,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普瑞博思在早产儿早期胃肠喂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 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早期胃肠喂养的基础上给予普瑞博思治疗,于喂奶前2 0 - 30分钟鼻饲普瑞博思混悬液0 .2ml (kg·次) ,1次 8小时,疗程3- 7天。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增长良好) ,拔除胃管的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疗效比较χ2 =6 .5 78,P <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普瑞博思在早产儿早期胃肠喂养中对喂养不耐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胃肠喂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早产儿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NICU室2001年8月-2004年8月住院的240例早产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结果47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19.6%,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胃内咖啡样物、胎粪排出延迟和奶量不能完成等。喂养耐受和不耐受两组的胎龄、体重、开奶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体重越轻,胎龄越小,越易喂养不耐受,有窒息史的早产儿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若早产儿生命征平稳,在出生后6天内应尽可能开始胃肠道喂养或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且能很好地耐受胃肠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早产儿空腹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合理营养方式。方法:根据对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情况将82例早产儿分为全静脉营养组(早产1组,23例)、全胃肠喂养组(早产2组,34例)及微量喂养组(早产3组,25例,部分静脉营养),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产1~3组生后第3 d及第7 d空腹血中胃动素、胃泌素浓度。结果:①早产1~3组生后开始耐受全胃肠喂养时间分别为(11.67±3.45)d,(1.53±0.95)d及(6.46±1.34)d;②早产2、3组生后第7 d空腹血中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较第3 d明显升高;③早产2、3组生后第3 d及第7 d空腹血中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高于1组(P<0.05);④早产2、3组之间第7 d胃泌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胃肠激素水平与其胃肠功能成熟度呈正相关。结论:经胃肠摄入营养物能刺激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促进其胃肠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产儿不同食物早期微量管饲时促胃液素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方法将3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糖水组、牛奶组,分别管饲5%葡萄糖和早产儿奶,每次喂养2 m l/kg,q3h,每12h增加1 m l/kg,同时予静脉营养。糖水组喂养3 d后逐渐添加早产儿奶。分别于喂养前、喂养后d 1、d 3、d 7测空腹血促胃液素(gastrin,Gas),比较血促胃液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血Gas:糖水组加奶前各时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牛奶组逐日增高,同时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增高(P<0.05)。喂养不耐受率: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降低(P<0.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牛奶组明显短于糖水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管饲时,奶汁能更好地促进Gas分泌,促进胃肠道成熟。  相似文献   

8.
穆春 《吉林医学》2013,34(18):3553-355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法:选择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即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同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于3~7 d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于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密切监测体重及实验室指标,对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迅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消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早产儿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采取新生儿抚触辅助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排空时间、建立吸吮吞咽功能时间及直接喂母乳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9%(P〈0.01),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14d时体重增长及头围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抚触辅助微量喂养可促进晚期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和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对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情况及疗效。方法 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组(EMF)和传统喂养(CF)组。EMF组生后12h内给予微量喂养,每天小于(10~20)mL/Kg新生儿奶粉,平均分成6~8次,经口管饲喂养,有吸吮、吞咽反射后改经口喂养,能耐受逐渐加量,至完全肠道营养。CF组生后禁食,72h后给予微量喂养,喂养方法同EMF组。结果观察EMF组同CF组在胃泌素水平、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头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胃肠营养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泌素水平,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促进胎便排净,缩短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加快生长发育,是对VLBW儿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胃动素(MOT)与胃泌素(GAS)浓度变化及其不同喂养方式对MOT及GAS的影响。方法:80例早产儿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自吸吮组、胃管饲养组、胃管饲养加静脉营养组3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生后12h内开奶前及第7天空腹MOT与GAS的浓度,并以2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所有新生儿生后12h的血中MOT、GAS浓度均明显低于生后第7天(P<0.01);早产儿组生后12h内及第7天空腹血中MOT、GAS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胎龄增加其血中MOT、GAS浓度亦升高(P<0.05~0.01);(2)生后第7天自吸吮组早产儿血中MOT、GAS浓度明显高于胃管饲养组、胃管饲养加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内分泌细胞功能随胎龄增加逐渐发育成熟,MOT及GAS对未成熟儿胃肠结构和功能完善有促进作用,自吸吮奶汁较胃管饲养有利于胃肠道激素浓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成功的方法。方法 4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试验组23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对照组20例给予非早期、非微量胃肠喂养,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接近,但试验组临床表现轻,再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早期达到足量胃肠喂考,篓置静多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即使出现喂养不耐受程度也较轻,可较快恢复进食。仅以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来评价胃肠喂养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血胃动素和胃泌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合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早产儿胃肠激素水平;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治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其中包括合并HIBD的早产儿23例,此为合并HIBD早产儿组;排除HIBD的早产儿27例,为排除HIBD早产儿组,其中存在喂养不耐受者18例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组;9例喂养耐受的早产儿为喂养耐受早产儿组。以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munoassay,RIA)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喂养前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和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的含量。对1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12例予以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进行干预治疗。结果:①HIBD合并早产者血中GAS和MTL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儿和排除HIBD的早产儿(P<0.01);②排除HIBD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均低于正常足月儿(P<0.05);其中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喂养耐受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红霉素干预治疗组与其对照组比较,患儿的喂养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MTL和GAS分泌异常,血中MTL和GAS水平与喂养不耐受有关,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68例小于胎龄儿(其中早产36例;足月32例)生后喂奶前及第7日空腹血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动素(motilin,MOT)、胃泌素(gastrin,Gas)浓度进行测定,并以3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小于胎龄儿组生后喂奶前及第7日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长抑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胎龄、开始喂养时间及当日进奶等因素相关。结果提示:小于胎龄儿消化道机能适应胃肠道营养,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合理的喂养方式早日开始胃肠道营养,将能促进小于胎龄儿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断鼻饲喂养(intermittent bolus gavage,IBG)和持续鼻饲喂养(continuous nasogastric gavage,CNG)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喂养耐受性和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0例VLBWI行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IBG组(35例)和CNG组(35例),观察2组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所需时间,比较2组患儿喂养第1天和第10天血液中胃泌素水平,并分析2种喂养方式对VLBWI喂养耐受性的影响。结果:IBG组喂养不耐受性发生率较CNG组低(P0.05),达到完全胃肠内营养时间较CNG组明显缩短(P0.01);喂养第1天2组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10天IBG组较CNG组血液中胃泌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IBG喂养方式对VLBWI喂养耐受性好,且能提高胃泌素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辅助肠内、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相关细胞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VLBWI共60例,依据营养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外营养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ln辅助干预.分别测定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浆胃动素(MOT)、血清胃泌素(GAS)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记录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及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测量体质量,并计算28 d平均日增长情况.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MOT、GAS、IL-10、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01);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平均日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Gln辅助肠内、外营养可有效调节VLBWI胃肠激素水平,改善喂养不耐受,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有喂养不耐受)22例与对照组(无喂养不耐受)20例,观察组患儿予微量喂养;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喂养。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24h内及7日龄后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测定,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临床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入院时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治疗7d后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P〈0.01),而在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峰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一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喂养并发症。结论早产儿血清GAS水平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关系密切,微量喂养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