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证实SMA狭窄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分析,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SMA进行显示。以手术及DSA为参考标准,统计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MIP、VR敏感度分别为75.00%、62.50%、43.75%,特异度分别为98.00%、92.22%、89.29%。MIP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诊断SMA狭窄各有优势,结合各种技术有助于准确诊断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颈动脉双源CTA中CT自动去骨去钙化斑块技术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颈动脉双源CTA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 采用标准MIP及自动去骨去钙化斑块MIP技术重建图像, 评估两种重建方法评价颈动脉狭窄与DSA结果的相关性, 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重建方法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DSA和CTA均发现53处颈动脉杈狭窄。去骨去钙化斑块MIP重建图像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间相关性(r2=0.96)高于标准MIP重建图像与DSA间相关性(r2=0.83)。去骨去钙化斑块和标准MIP重建图像诊断颈动脉闭塞敏感度均为100%(6/6), 特异度为100%(47/47)和89.36%(42/47), 诊断重度颈动脉狭窄敏感度为100%(15/15)和73.33%(11/15), 特异度为94.74%(36/38)和89.47%(34/38), 诊断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敏感度为90.63%(29/32)和81.25%(26/32), 特异度为100%(21/21)和95.24%(20/21)。结论 颈动脉双源CTA中, 采用去骨去钙化斑块技术可提高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 方法 对18只犬双侧髋关节行4排螺旋CTA和DSA检查,观察股骨头血供与血液循环(FHCP)显示情况,与DSA对照评价CTA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MCFA、LCFA)、支持带动脉(RA)、头凹动脉(L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犬股骨头血供主要来自MCFA、LCFA,尤其前者发出的RA。CTA准确显示了所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股深动脉、骶正中动脉及其分支,显示MCFA、LCFA、RA的敏感度分别为94.44%(34/36)、88.89%(32/6)、3.03%(5/165),特异度均为100%。CTA未能显示LTA和FHCP,其评价RA、LTA和FHCP的能力明显低于DSA(P<0.001)。 结论 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4.
双能量CT肺动脉造影中Lung Vessels软件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肺动脉造影(DE-CTPA)中采用Lung Vessels软件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DE-CTPA扫描的可疑PE患者49例,采用Lung Vessels软件处理图像,记录病变血管的位置及数目,以CTPA结合临床作为诊断PE的金标准,按患者、段动脉及亚段动脉为单位计算Lung Vessels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PA诊断PE患者29例,栓塞动脉共188支,包括段动脉138支,亚段动脉50支。分别以患者、段动脉及亚段动脉为单位,Lung Vessels诊断PE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6.55%(28/29)、45.00%(9/20)、71.79%(28/39)、90.00%(9/10),65.94%(91/138)、80.38%(598/744)、38.40%(91/237)、92.71%(598/645)和64.00%(32/50)、92.24%(1581/1714)、19.39%(32/165)、98.87%(1581/1599)。结论 DE-CTPA中采用Lung Vessels软件可直观显示肺血管,有助于提高对PE、尤其是段及亚段PE的诊断效能,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一站式扫描对急性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DSCT对56例临床疑诊急性PE患者先行肺动脉成像(CTPA),间隔120~180 s后再行深静脉成像(CTV)。利用MPR和MIP观察PE和DVT分布情况。56例中,12例于CTPA检查发现PE后接受DSA检查。以血管节段为单位,记录双源CT和DSA对PE和DVT的诊断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例PE患者中发现DVT 11例,CTPA对肺段及亚段动脉P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SA(χ2=8.34、92.65,P均<0.01),对肺叶动脉及以上级别血管PE的检出率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V对DVT的检出率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414)。以DSA为金标准,CTV评价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16%(47/51)、96.49%(55/57)、94.44%(102/108)。结论 双源CT一站式扫描可同时准确地诊断急性PE及DV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3例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肾动脉水平至踝关节,全长1000~1200mm,层厚2.5mm,螺距1.35~1.675,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总量100~120ml,注射速率3.0~3.5ml/s。图像重建方法包括MIP、VR和MPR,其中7例在MSCTA检查前后两周内进行了DSA检查;以DSA所显示的血管正常和狭窄闭塞程度为标准,比较7例130个节段DSA与MSCTA结果,分别数出MSCTA与DSA在各节段狭窄与闭塞的数目,计算出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43例被检查者图像显示清晰,下肢动脉MSCTA重建效果好;以DSA为标准,M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97.1%,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MSCTA及DSA两种独立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K=0.91。结论:MSCTA是一种微创、准确性很高的成像技术,其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并发症低,在下肢动脉性疾病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有望成为下肢动脉性疾病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RVES)的价值。 方法 收集接受二维超声和断层超声显像(TUI)检查的50例无痛性血尿、蛋白尿患者,其中30例接受CT检查;测量患者近肾端最宽处左肾静脉和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最窄处左肾静脉内径比值及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评价上述方法LRVES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LRVE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05%(32/41)和77.78%(7/9);通过测量左肾静脉扩张段与狭窄段内径比和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TUI诊断LRVES的敏感度分别为95.12%(39/41)和92.68%(38/41),特异度为88.89%(8/9)和88.89%(8/9),均高于二维超声;CT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0%(19/20)和90.00%(9/10),高于二维超声,与TUI相似。 结论 TUI无辐射,诊断LRVES敏感度及特异度高,较二维超声及CT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64排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一致性。方法 对3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MSCTA检查,由3名CT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图像,描述动脉瘤特征,测量瘤体和瘤颈最宽径,并与DSA和手术对照。结果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平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0%、85.71%;3 mm以下颅内动脉瘤平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85.71%。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检出动脉瘤的一致性平均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16、0.847。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测量动脉瘤体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913、0.942。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测量动脉瘤颈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770、0.808。同一观察者不同观察时间测量瘤体和瘤颈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943、0.872。结论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检出动脉瘤、测量瘤体及瘤颈的一致性较好,可明确SAH病因。  相似文献   

9.
探讨64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64排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一致性。方法 对3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MSCTA检查,由3名CT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图像,描述动脉瘤特征,测量瘤体和瘤颈最宽径,并与DSA和手术对照。结果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平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0%、85.71%;3 mm以下颅内动脉瘤平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85.71%。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检出动脉瘤的一致性平均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16、0.847。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测量动脉瘤体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913、0.942。不同观察者、不同检查技术间MSCTA测量动脉瘤颈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770、0.808。同一观察者不同观察时间测量瘤体和瘤颈的一致性平均ICC分别为0.943、0.872。结论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检出动脉瘤、测量瘤体及瘤颈的一致性较好,可明确SAH病因。  相似文献   

10.
双能量颅脑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脑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双能量颅脑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得到MIP、MPR和VR等重组图像,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能量颅脑CTA与DSA测得的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的大小。结果 CTA诊断32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均经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另有一枚后交通动脉瘤漏诊,诊断符合率达97.50%。双能量颅脑CTA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20±1.69)mm、(4.12±1.68)mm、(3.21±1.60)mm,DSA检测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33±1.73)mm、(4.30±1.70)mm、(3.25±1.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能量颅脑CTA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 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 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 脾静脉11例, 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MSCTA与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数宁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8例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资料,对两者肝动脉显影质量进行分级比对;分析评估MSC-TA和DSA显示肝动脉起源、分支走行情况,并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 MSCTA和DSA两种检查手段对肝叶、肝段动脉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段以下的肝动脉分支显示,DSA优于MSCTA;综合对比分析,MSCTA和DSA检出正常肝动脉86例,占62.3%;变异肝动脉52例,变异率为37.7%,其中非Micheles分型的少见变异7例,占5.1%.两者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DSA对比研究,MSCTA能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正确评估,可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和肝脏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MSCTA采用GE 16排螺旋CT,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对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瘤颈、管壁钙化及瘤内血栓等方面进行显示,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对比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 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100%,显示动脉瘤的平均直径为8 mm,最小动脉瘤直径为3.41 mm;清晰显示瘤颈43例,瘤壁钙化26例,瘤内血栓13例;DSA显示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 mm,清晰显示瘤颈33例,瘤壁钙化6例,瘤内血栓5例.MSCTA对于动脉瘤周边邻近骨质结构及瘤内血栓、管壁钙化及瘤颈的显示与DSA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 M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较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valuate hemodynamics by arteriographic examinations with and without CT in the stomach wall and liver after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to redistribute blood flow to the stomach and liver, which is unified to be supplied from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before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en bloc celiac axis resection (DP-CAR). Material and methods: In six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ancer of the pancreatic body in whom DP-CAR was planned, the left gastric artery and common hepatic artery were embolized with coils. Celiac arteriography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ography with and without CT were performed after embolization. Results: In all six patients, intrahepatic arteries and the left gastric artery were not visualized on celiac arteriography. On both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ography and CT obtained while contrast medium was infused via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which was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embolization procedures, the right gastric artery, gastroepiploic artery, gastroduodenal artery, and all hepatic arterial branches were clearly detected. Also the distal part of the left gastric artery close to the embolized point was detected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imaging modalities. Conclusion: It was clarified radiologically that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results in increased blood supply to the stomach wall and liver through the pancreatic arcad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肝癌供血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173例肝癌患者,男131例,女42例,年龄33~82岁,采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图像数据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等模式对血管进行显示分析。同时应用曲面重组和曲面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进行处理。结果发现肝动脉变异41例,其中迷走肝右动脉直接起源于腹腔动脉12例,迷走肝右动脉或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9例,迷走肝右动脉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迷走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5例,肝右动脉起源于右肾动脉2例。肿瘤血管畸形或破坏131例。病灶内滋生血管61例,病灶内肿瘤染色142例。在发现肝动脉变异方面,VRT与M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与MIP均优于MPR(P〈0.05);在发现肿瘤血管的畸形与破坏、病灶内滋生血管、病灶肿瘤染色等方面,MIP优于VRT和MPR(P〈0.001);在发现肿瘤血管的畸形与破坏方面,VRT优于MPR(P〈0.05);但在肿瘤病灶染色及病灶内滋生血管方面,MPR优于VRT(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评价肝癌供血动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MIP为评价肝脏血管的最佳模式,有助于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多层CT血管造影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在活体肾供体术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5例供体术前进行了MSCT三期增强扫描,均进行MPR、VR、MIP及CTVE,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情况。对所有55例资料进行随访追踪,实施了肾移植的使用术中结果作为对照的金标准。结果:55例110个肾脏中有19例见29支副肾动脉、肾动脉过早分支2例、单侧双肾静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肾静脉1例、多发肾囊肿3例、肾结石5例、肾错构瘤1例。合乎临床要求的供肾46例。结论:MSCTA作为术前活体肾供体的一站式检查技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