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钾水平辅助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5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为STEMI组,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为NSTEMI组,测定2组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钾水平,与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STEMI组发病≤6h、>6~12h、>12~18h、>18~24h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钾水平。结果 STEMI组中性粒细胞计数((9.65±0.43)×109)高于NSTEMI组((7.10±1.04)×109)和对照组((7.20±1.20)×109)(P均<0.05),血钾水平((3.37±1.11)mmol/L)低于NSTEMI组((4.22±1.09)mmol/L)和对照组((4.30±1.21)mmol/L)(P均<0.05);不同病程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水平((3.15±1.21)、(3.45±1.32)、(3.72±1.13)、(3.96±1.34)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STEMI患者相比,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钾水平降低,且血钾在发病6h内降低明显,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钾水平联合检测可作为辅助STEMI诊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84例老年AMI患者,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51例(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33例(NSTEMI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GRAC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等高危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危胸痛组病例116例,包括AD亚组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亚组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亚组34例,及最终排除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D、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高危胸痛可能的低危胸痛组病例50例。对比各组病例基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NLR等,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WBC、NEUT和NLR对高危胸痛的诊断作用。结果高危胸痛组及3个亚组在WBC、NEUT、NLR等方面均明显高于低危胸痛对照组(P<0.0001),WBC、NEUT、NLR对高危胸痛的诊断均有提示作用(P<0.0001),并且3个指标的AUC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WBC与NEUT比较:Z=-0.47,P=0.681;WBC与NLR比较:Z=-2.33,P=0.990;NEUT与NLR比较:Z=-1.63,P=0.948)。结论WBC、NEUT、NLR等指标可能是具备筛查包括AMI和AD等在内的高危胸痛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与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危险分层.方法 住院STEMI患者431例,依据发病时WBC计数分组,WBC计数正常(<10×10(9)/L,Ⅰ组)223例;WBC,计数(>10×10(9)/L,Ⅱ组)208例,取AMI后12内的WBC分析,并观察心梗部位、ST段抬高导联数及临床并发症.结果 Ⅱ组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ST段抬高导联数多及临床并发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AMI扩展、EF指数低、病死率等发生率高(P<0.05~P<0.01).结论 STEMI时WBC计数增高是临床预后险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2002—01/2008—11在丹东市中心医院及丹东市第一医院住院的心梗患者且资料完整的296例进行分析,其中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38例。结果:STEMI患者组的完全闭塞率明显高于NSTEMI组,而侧支循环比率明显低于NSTEMI组。NSTEMI患者的单支病变所占比率明显低于STEMI患者,多支病变及C型病变高于STEMI患者,NSTEMI组〉90%的狭窄比率明显高于STEMI组。结论:对两组病变进行分析发现:NSTEMI的多支病变,C型病变及〉90%的严重狭窄率均高于STEMI,解释了NSTEMI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STEMI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监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否相关、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是否相关。方法 选择我院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患者(AMI组)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将AMI组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组49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组31例,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做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的2小时内抽血监测血栓弹力图,比较两亚组血栓弹力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MACE的关系。结果 AMI组R值和K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STEMI组R值和K值低于NSTEMI(P<0.05)。AMI组Angle和M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TEMI 组Angle、MA值、Gensini评分和MACE发生率高于NSTEMI组(P<0.05)。结论 AMI患者的高凝状态预示着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更高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 AMI患者,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例(NSTE‐MI组),均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近期疗效。结果38例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6 d ,治愈或好转出院34例(NSTEMI组18例,STEMI组16例),死亡4例(NSTEMI组1例,STEMI组3例),两组近期疗效评价NSTEMI组优于STE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TEMI适宜采取非溶栓常规药物治疗,而对有溶栓指征的STEMI患者宜尽早实施溶栓治疗,以免耽误治疗黄金时间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该院2014年1~6月入院治疗的AMI患者50例(AMI组),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7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3例;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AMI组患者外周血中EOS含量和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的EOS含量、百分比与hs-CRP呈显著负相关(r=-0.254,P0.05;r=-0.239,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EOS含量明显减少且与hs-CRP呈负相关,其减少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并在血栓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有无溶栓指征分为溶栓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溶栓组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两组于用药前和用药后6 h、12 h、18 h、24 h、28 h各取外周静脉血检测WBC、PMN、CK-MB数值并比较。结果:溶栓组WBC、PMN于用药后12 h达高峰,对照组WBC、PMN于用药后24 h达高峰;溶栓组、对照组WBC、PMN的峰值与各自CK-MB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溶栓后WBC、PMN骤升,峰值提前,可作为STEMI溶栓再灌注成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患者进行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65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80例。胸痛6h内,12h,5d测定血清BNP与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和对照组50例(冠脉造影狭窄〈50%)比较分析。结果:STEMI组与NSTEMI组的BNP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BNP高于NSTEMI组(P〈0.05),且AMI患者BNP与肌钙蛋白相关。结论:通过不同时间BNP浓度与cTnI浓度的比较,二者可用于AMI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6例,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35例,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心肌cTn-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cTn-Ⅰ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cTn-Ⅰ的含量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心肌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6例,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35例,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心肌cTn-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cTn-I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cTn-I的含量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心肌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EMI(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诊断有无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于入院后急诊行冠脉血管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个组,其中STEMI组250例,NSTEMI组59例。使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系统对c Tn I进行快速检测,并比较两组间cTnⅠ的差异。结果STEMI和NSTEMI中cTnⅠ的统计情况分别为(10.7±16.5)μg/L、(9.3±14.4)μg/L,经秩和检验得P=0.54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胸痛就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不能仅以cTnⅠ数值大小对STEMI和NSTEMI早期判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壁运动特点,探讨其评价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5例初发确诊AMI患者(AMI组)及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其中AMI组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非ST段抬高型(NSTEMI)亚组和ST段抬高型(STEMI)亚组(包括左室前壁、下壁及右室心肌梗死),比较各组常规超声参数及STI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STEMI亚组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射血分数(R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壁心肌梗死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比较未见明显差异;STEMI亚组LVEF低于NSTEMI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PSS)、峰值径向应变(RPSS)、峰值环向应变(CP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STEMI亚组心外膜LPSS及CPSS均高于STEMI亚组,心内膜LPSS及CP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TEMI亚组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室LPSS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均显示,整体LPSS与LVEF相关性最好。结论 STI技术可准确评价不同类型AMI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特点,准确检测AMI的受累范围及程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钾血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92例AMI患者:(1)按血钾水平分为低钾血症组和正常血钾组;(2)按入院距AMI发病时间分为<3h组与3 ~24 h组;(3)按AMI类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结果 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低血钾症组为83.33%,在正常血钾组为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在距离AMI发病时间<3h组患者为43.75%,在3~24 h组为14.47%,前者高于后者(P<0.01);在STEMI组为20.25%,在NSTEMI组为15.38%,二者相近(P>0.05).结论 AMI早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其发生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提示低钾血症是AMI常见致死原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的临床预后问题一直受到心血管医生的普遍关注。AMI 分为 ST 段抬高型心梗(STEMI)、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NSTEMI)。肾功能的评价指标临床上多采用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STEMI与52例NSTEMI患者行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梗死后的心功能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NSTEMI组心绞痛史多见(P<0.05);(2)STEMI组肌钙蛋白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高(P<0.05),但两组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3)NSTEMI组三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P<0.05),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比例较低(P<0.05)。结论: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多见,其发病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18.
王贤  张葵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5):835-83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网织血小板(RP)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27例为STEMI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5例为NSTE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31例为UA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检测。用CD61-PE单抗标记血小板,噻唑橙(TO)为染料,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检测RP;用COULTERJT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STEMI、NSTEMI、UA组3组RP%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STEMI、NSTEMI组的RP%显著高于UA组(P<0.05);STEMI、NSTEMI组的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P可能成为评估ASC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新指标,它和MPV的检测可能对ACS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11例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1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病史和症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危险因素较多,梗死后心绞痛常见,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和三支病变多见,对心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结论 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梗死后心肌缺血常见,应重视对其治疗.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检测并比较75例体检健康者及1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D-D水平,用ROC曲线评价D-D的诊断性能。 结果:健康人对照组及UAP组、NSTEMI组、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329(126,537)、634(200,1 333)、771(299,1 400)和1 160(388,2 418) μg/L;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817(200,1 751)、1 002(262,2 418)和1 276(322,2 341) μg/L。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高于UAP组和NSTEMI组(U分别为198.1、96.5,P均<0.01);≥3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U=459.9,P<0.01)。D-D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793~0.939),当cut off值为793 μg/L时,D-D诊断STEMI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69.3%。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浆D-D水平增高是ACS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 结论:ACS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增高,特别是在辅助诊断STEMI时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具有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