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探肝郁证的临床规律:附146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吉民  吴平 《中医杂志》1989,30(10):39-40
本文属于肝郁证的宏观临床研究,以整群抽样680份内科病历为对象,对照分析肝郁证146例与非肝郁证534例。分析结果认为,肝郁证具有三个临床特点:一是肝郁证以女性、中年为多见;二是肝郁证多见于多种中西医病证中;三是肝郁证以呈现复合病证者为多见。统计表明,肝郁证多见于内分泌、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病中;中医辨证以兼有脾虚、血瘀、化热为多见。作者建议将胸胁腹部胀闷/疼痛、病势波动性大、脉弦,列为肝郁证临床辨证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探究肝郁肾虚血瘀型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性,分析帕金森发病在中医理论中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高更多更广阔的思路。将帕金森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发病特点与中医肝郁肾虚血瘀进行相关性分析,说明肝郁肾虚是帕金森疾病的发病基础条件;气滞、血瘀、痰浊等是帕金森疾病的中医病理特征。肝郁和肾虚相互作用提高了帕金森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且与发病的机制、特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学麟教授认为肝郁证病位在肝,与脾肾等相关,肝郁证的成因绝非情志异常一端,其病机变化不同,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肝郁阳虚证、肝郁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血虚证、肝郁血热证5种证型,治以疏肝解郁为大法,兼以健脾、养血、清热、滋阴,灵活辨证加减,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孙凤霞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郁证患者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主张运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基础方为合欢花、合欢皮、柴胡、当归、白芍、郁金、丹参、茯神。临床兼见肝郁脾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热证,以解郁合欢汤加牡丹皮、栀子等清泄肝胃郁热药物治疗;肝郁血瘀证,以解郁合欢汤加桃仁、川芎等活血通络药物治疗;肝郁阴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肝郁阳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黄芪桂枝汤加减治疗;肝郁挟湿者,以解郁合欢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郁线可归属到舌诊的范畴。作者通过多年的临证观察,认为舌面两侧上出现的细长粘腻的唾沫线或竖条状浅痕,均可称作肝郁线,并且部分患者可于舌面一侧出现该线。文章从理论依据、临床证治、用药体会和验案举隅四个方面对肝郁线作了浅析。明清以后的医家大多认为舌面两边在脏腑从属上为肝胆所主,《内经》中亦明确了肝经与舌之间的联系;临床上舌诊"肝郁线"患者基本可分为肝郁气滞型和肝郁脾虚型两个证型。  相似文献   

7.
中医肝郁证动物模型评价指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丽  冯玛莉 《光明中医》2011,(10):1996-1999
目的本文综述了与肝郁证动物模型相关评价指标有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肝郁证实验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主要通过中医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病因病机和肝郁证的临床特点的简述,引出与肝郁有关的客观指标。结果从精神行为学观察测试、血液和生化学检测。结论对肝郁证的评价标准还处于模糊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系统全面地阐释肝郁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治疗前后抑郁症肝郁痰热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锂含量及锌/铜比值的变化与该证的关系。方法将诊断为抑郁症肝郁痰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药治疗组与中西药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抑郁症肝郁痰热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锂含量及锌/铜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铁、铜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锌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有显著差异;锌/铜比值两组治疗前均较治疗后有提高。组间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为抑郁症肝郁痰热证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微观依据,将为临床抑郁症肝郁痰热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752-175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发现其与"肝郁"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古代医书中的记载,表明针刺对本病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尤其在临床治疗中效果突出。文章依据"肝郁证"特点针对该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针刺治疗的规律,有助于提升针灸临床水平;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阐明肝郁型FD与代谢组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窄带成像内镜(NBI)技术下观察Barrett食管(BE)肝郁证各亚型的分布,及其与NBI技术下分型的关系。方法:将经过内镜及病理确诊入组,并符合临床诊断和纳入标准的230例BE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Barrett食管(BE)肝郁证各亚型的分布,采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与NBI技术下分型的关系。结果:NBI普通模式及放大模式分型中,岛型及pit-1、pit-2型多分布于肝郁证亚型中的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等亚型;而舌型、全周型及pit-3、pit-4、pit-5多分布于肝郁证亚型中的肝郁痰凝、肝郁血瘀、肝郁阴伤三个亚型。NBI普通模式及放大模式分型的分布规律与BE肝郁证及其各亚型症状轻重程度的排序相一致。结论:NBI内镜下BE分型与肝郁证及各亚型的关系:肝郁证以pit-1、pit-2型腺管开口为主,pit-1、pit-2型中以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三个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常见证型之一,常由肝气郁结证转化而来。目前,对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肝郁脾虚时,机体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脑肠轴异常、脑电生理功能紊乱。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治疗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关系密切。该文将近十年有关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标准化研究、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效应及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发病因素及中医证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患者,以探讨其中医证候,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门诊188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研究188例PCOS患者中,肾阴虚证49例,占26.06%;肾阳虚证4例,占2.13%;肝郁证60例,占31.91%;血瘀证46例,占24.47%;痰湿证29例,占15.43%。最常见的兼夹证为阴虚肝郁证,为10例,占5.32%。本病证型以肾阴虚、肝郁为主,标证以痰、瘀为多;肥胖型患者多痰湿证,受焦虑紧张情绪影响的患者多呈肝郁证。结论:PCOS的发生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有关,肾(阴)虚、肝郁为发病之本,痰、瘀为发病之标。  相似文献   

13.
银赟 《河南中医》2011,31(5):468-469
欧之洋教授认为乳腺增生病与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肾的藏精功能等关系最大,同样其发生发展过程也与肝、肾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临床将其分为7型:肝气郁滞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肝郁化火型,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之;肝郁脾虚型,予逍遥散加减治之;肝郁痰凝型,予清肝解郁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治之;肾气(阳)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安慰剂为对照,评价疏经防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肝郁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纳入肝郁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4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结果:治疗组(疏经防痛胶囊)对痛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安慰剂),临床显愈率达73.69%,总有效率达100%。治疗组对肝郁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经防痛胶囊能明显缓解肝郁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患者肝郁血瘀中医症状,对肝郁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及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方法,对3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卵巢低反应患者主要证型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年龄、盆腔手术等的分布情况。结果:其主要中医症状为:性急易怒、腰膝酸软、经血夹块、健忘、神疲力乏、畏寒肢冷、脱发、胸胁胀痛不舒、经前乳房胀痛等;最多的中医证型是肾虚肝郁血瘀证型(占32.7%);单证型中以肾虚证最多(占94.3%);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出现的几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结论:IVF-ET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为:肾虚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肾虚肝郁证;初步显示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肝虚郁血瘀证出现的机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0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总结发作期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调查发作期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发作诱因、肺功能检查、分级、分期、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型等内容。结果显示:1)在哮喘患者中女性罹患高于男性,占64.3%;2)中医辨证分型巾:肝郁〉燥邪伤肺〉热哮〉风痰哮〉寒哮;3)在哮喘急性发作诱发因素构成显示:外感〉过敏等环境因素〉情志刺激〉劳累。4)哮喘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肝郁〉燥邪伤肺〉风痰哮〉热哮〉寒哮。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女性患病率高;哮喘发作的诱因主要与外感有关;在中医辨证分型中肝郁、燥邪伤肺、热哮为主要证型;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的发生与肝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报道,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客观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肝郁脾虚证与疾病临床分度、肝组织病理、血清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病毒指标、免疫指标、细胞因子等的关系,总结出与肝郁脾虚证相关的微观指标群,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辨病治疗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宁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25例服用肝宁汤,对照组39例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20 mg~40 mg,1次/d。治疗4 W后,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不同证型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证型之间的比较以肝郁气滞、肝郁痰阻、肝郁血瘀疗效为好,和其他证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宁汤治疗抑郁症肝郁气滞、肝郁痰阻、肝郁血瘀等证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水平雄激素状态下及不同HA表型的肾虚肝郁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探索出肾虚肝郁证PCOS伴/不伴HA及不同HA表型的肾虚肝郁证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和远期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68例肾虚肝郁证PCOS患者,分为A组(肾虚肝郁证PCOS+HA)151例及B组(肾虚肝郁证PCOS+non-HA)117例;根据T及AND的值将肾虚肝郁证PCOS+HA组分为3组:Ⅰ组(单纯高T)、Ⅱ组(单纯高AND)及Ⅲ组(高T+AND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及生化特征。结果:(1)A组的臀围及FINS值小于B组, WHR、LH、LH/FSH、T、E_2、P、PRL、DHEAS、AND、TG、FT_4、痤疮及溢脂发生率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的AND值小于Ⅱ组及Ⅲ组,TG值大于Ⅲ组;Ⅱ组的多毛发生率高于Ⅰ组,HDL值大于Ⅲ组,FT_4值大于Ⅰ组及Ⅲ组;Ⅰ组及Ⅱ组的LH/FSH、T值大于Ⅲ组,痤疮发生率低于Ⅲ组。结论:(1)肾虚肝郁证PCOS合并HA患者性激素及糖脂代谢紊乱较重;(2)不同HA表型的肾虚肝郁证PCOS患者的代谢特征存在差异:肾虚肝郁证PCOS伴高T患者脂代谢紊乱较重;肾虚肝郁证PCOS伴高AND患者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较重;肾虚肝郁证PCOS伴高T+AND患者其性激素代谢紊乱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