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快通道麻醉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房缺、室缺修补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15例。两组患儿顺序给予咪达唑仑0.08 mg/kg、芬太尼4μ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诱导气管插管;R组诱导后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8~1.2μg/(kg·min),手术结束后改为0.05~0.2μg/(kg·min),拔管前10 min停药;F组分别于劈胸骨前、开始复温、关胸即刻分别注射芬太尼5μg/kg、5μg/kg和1.0μg/kg。诱导前( T0)、劈胸骨3 min (T1)、复温5 min (T2)、缝合胸骨3 min (T3)和拔除气管插管1 min (T4)时记录血压(MAP)和心率(HR),同时测定肾上腺素(E)和血糖(BG)浓度。结果与T0时点比较,F组T1、T2、T3和T4时点的MAP明显升高(P<0.05),F组T1、T3和T4时点的HR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R组T4时点MAP、H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0时点比较,F组T1、T2、T3和T4时点E水平均升高(P<0.05),F组T2、T3和T4时点BG水平均升高(P<0.05),R组T4时点E、BG水平升高(P<0.05);与F组比较,R组血浆E和BG在T2、T3和T4时点明显低(P<0.05)。结论小儿先心病快通道手术,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1 μg/kg和芬太尼2 μg/kg用于小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小儿外科手术的患儿,根据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辅以镇痛药的不同,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在气管插管不同时点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糖.结果:气管插管期间R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F组平稳(P<0.05);两组气管插管后血糖均升高,但插管后各时点F组均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皮质醇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各时点皮质醇无明显改变.结论:瑞芬太尼1 μg/kg较芬太尼2 μg/kg更能有效抑制小儿全麻诱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应激引起的内分泌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3岁,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2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全麻,R组、F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观察术前(T0)、气管插管后 1 min(T1)、5 min(T2)、切皮(T3)和术后5 min(T4)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中皮质醇水平,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及患者的认知能力恢复情况.结果:F组在T1点血压升高,在T2点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组术后7 min全部拔出气管导管,认知能力恢复完全;F组中6名患者在术后25 min后拔出气管导管,3位患者认知能力1 h后完全恢复.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术后患者较早恢复认知能力,是老年患者麻醉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R组咪唑安定、异丙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F组诱导同R组把瑞芬太尼改为芬太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异丙酚,F组芬太尼,异丙酚.两组均间断追加静注罗库溴铵.结果 R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R组术后拔管即刻(T5)HR、BP下降幅度幅度明显小于F组(p<0.05),两组SP O2无改变(p>0.05).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维持血动学稳定,全麻诱导平稳,麻醉深度满意,术毕苏醒迅速,适合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与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对血压、心率变化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R和F组).R组基础麻醉静注异丙酚0.5~1mg/kg,诱导:瑞芬太尼2u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2mg/kg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35~45mmH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20ug/kg/h,异丙酚5~10mg/kg/h.F组基础麻醉肌注氯胺酮5mg/kg,诱导:芬太尼2ug/kg, 余同R组.观察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T4)、拔管时(T5)血压心率变化及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R组入室后心率、血压较F组高,两组均未有呼吸抑制.诱导后R组心率较F组降低明显(P<0.01),插管后R组心率、血压较F组低(P<0.05),其余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麻醉药至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R组早于F组(P<0.01).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较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麻醉平稳,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后呼吸、意识恢复迅速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以及单纯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三种麻醉方案在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年龄2.5~6岁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5mg/kg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再静注芬太尼2μg/kg,术中吸入七氟烷2~3%维持麻醉;R组和FR组静注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5μg/kg、罗库溴铵0.5mg/kg诱导插管,R组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同时吸入七氟烷2~3%,FR组插管后静注芬太尼3μ g/kg,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 g/(kg·min),同时吸入七氟烷2~3%维持麻醉.监测诱导前(T1)、插管后1分钟(T2)、腺样体切除时(T3)、腺样体切除后5分钟(T4)、拔管时(T5)及拔管后10分钟(T6)各时点HR、MAP.记录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 R组拔管后躁动评分高于F组和FR组(P<0.05).F组T2~T5各时点的MAP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F组T2~T6各时点的HR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R组T5、T6时的HR、MAP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FR组各时点的HR、MAP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选用瑞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既能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不延长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效果差别.方法 选择收住的全麻择期手术患者62例,患者根据治 疗方法不同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观察组)及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充气后30s(T4)4 个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以及苏醒后30min疼痛VAS评分.结果 对照组T2、T3时的HR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T2、T3、T4时 的MAP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 8±4)min]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 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联合瑞芬 太尼与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均取得良好效果,而在抑制插管后心血管反应以及麻醉后苏醒时间方面瑞芬太尼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应激反应.方法 收集2009-10~2010-06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4例患者资料,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n=33)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n=31).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皮质醇、血清白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 ①两组间HR和MAP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MAP水平插管前比诱导前低(P<0.0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MAP水平气腹建立后1 min高于诱导前(P<0.05).②两组间血糖、皮质醇、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IL 6水平手术结束时比麻醉诱导前明显增高(P<0.05).两组血糖和皮质醇在手术结束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苏醒延迟发生率差异高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的麻醉方法对患者有相似的应激反应,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术后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HRV)、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每组中根据麻醉诱导时给药剂量的不同又分为3个亚组,每组10例。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剂量分别是R1(F1)1μg/kg、R2(F2)1.5μg/kg、R3(F3)2.0μg/kg;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电图(ECG)、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双频谱指数(BIS)。记录麻醉前(T0),诱导时(T1),插管即刻(T2)及气管插管后1min(T3),5min(T4),10min(T5)各时间点、HR、HRV、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①F1、2、3组心率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R1、2、3组于麻醉前比较心律变化平稳(P>0.05)。②心率变异性R 3个剂量组T2、T3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于各时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组病人BIS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2、T3、T5时间点F1、2、3组与同剂量瑞芬太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平稳,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效应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择期行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于不同时间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采集静脉血标本测量应激激素浓度,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与F组相比,R组在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应激激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拔管时间及术后在ICU逗留时间R组较F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后能早期拔管,适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茜  赵泽宇 《四川医学》2007,28(8):913-91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6例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诱导用药:力月西0.1mg/kg,阿曲库铵0.7mg/kg,异丙酚1.5mg/kg,R组用瑞芬太尼0.7μg/kg,F组用芬太尼3μg/kg。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R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F组不再追加芬太尼。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后5min(T2)、15min(T3)、30min(T4)患儿的血压及心率;记录术毕至患儿苏醒拔管的时间、苏醒质量及吸入异氟醚的浓度。结果两组患儿T0、T1、T2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其血压及心率R组低于F组,吸入异氟醚的浓度低于F组,苏醒时间R组短于F组,苏醒质量R组高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其循环稳定,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机体应激反应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用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舒芬太尼(S)组、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分别于诱导前(T,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min(T1)、3?min(T2)、5?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T0时三组的MAP、HR和T时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R组下降幅度高于F、S组。F组:T1时的MAP、HR明显高于T时,亦高于相同时点的R、S组(P<0.01),于T2、T3时刻恢复至基础水平。R组:T1时的MAP、HR与T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T1 到T3 MAP、HR呈持续下降趋势,至T2、T3时已明显低于T时,有2例HR达55次/分。S组MAP、HR在T、T1、T2、T3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和E浓度除F组在T1、T2时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其余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同时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组(RF)、瑞芬太尼(R)三组,各20例.分别记录在诱导前5min(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观察有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呛咳、肌强直等并发症.结果:T2、T3时间点,RF组患者的SBP、DBP、MAP均明显低于F组和R组(P<0.05).T1时间点,R组患者有2例记录到HR<45次/min,需静推阿托品提高心率;1例患者出现SBP<90mmHg,通过静推麻黄碱纠正.F组有2例患者发生呛咳.结论:全麻诱导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 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6 岁,AS A Ⅰ~Ⅲ级,随机等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R 组)、对照组芬太尼组(F 组)2 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全麻,R 组、F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拔管时间等.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气末CO2 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手术1h 、拔除气管导管后等各时点的BP 、HR,SpO2 值,观察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 组患者SBP 、DBP 、HR 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 P<0.05),SpO2 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插管后所有患者的BP 、HR 均升高,F 组升高幅度大于R 组( P<0.05),切皮时F 组血压高于R 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术后患者较早恢复认知能力,是老年患者麻醉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需行腹腔镜手术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并维持的P/R组和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的I/F组),每组30例,用喉罩通气道维持呼吸机通气,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气腹后即刻、气腹后20 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末梢血糖(Glu)。结果气腹后即刻和气腹后20 minP/R组MAP、HR显著低于I/F组(P〈001)。P/R组Glu气腹后20 min、术毕显著低于I/F组(P〈001)。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以异氟醚和芬太尼为主的传统平衡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的抑制二氧化碳气腹和高碳酸血症引发的血压增高及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安全性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病人18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s·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之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 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的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 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R组大于F组(P<0.05),肢动发生R组较F组少,呼吸暂停发生率R组较F组高(P<0.05),但是低氧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P<0.05).结论 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较多见,特别要重视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可能引起的低氧血症.应加强监护与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3~5 ug/L和3~5 mg/L;F组持续泵入芬太尼2~3ug/(kg·h),丙泊酚靶控浓度同R组,术中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观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R组呼吸恢复后至拔管时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加快(P<0.01),F组上头架后至手术结束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减慢(P<0.01),停药后恢复.两组间血压、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R组患者呼之睁眼的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榆注全静脉麻醉均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苏醒更迅速,但疼痛评分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18.
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接受胸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手术后分别接受舒芬太尼镇痛(S组)和芬太尼(F组)镇痛.手术结束前25min静脉给予(S组)舒芬太尼0.2μg/kg,(F组)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两组一样.记录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2、4、12、24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48h的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25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结果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舒芬太尼组胸部和腹部手术后发生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P<0.05),而且舒芬太尼组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少于芬太尼组(P<0.05),后者约有30%的患者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结论 :手术结束前25min静脉用舒芬太尼(0.2μg/kg)能够防治胸部、腹部手术停用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不影响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两组间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芬太尼组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升高,48h药物需要量较大(P<0.05)舒芬太尼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减少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R组以瑞芬太尼0.1μg/kg·min泵注5 min、F组静脉推注芬太尼1.0μg/kg后两组均继以静脉推注丙泊酚1.5~2.0 mg/kg至患者意识消失,术中泵注丙泊酚4~5 mg/kg·h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T1)、扩张宫颈时(T2)、术毕(T3)各时点的MAP、HR、SpO2及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中患者体动反应情况。结果:与T0比较,R组T1时、F组T1、T2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1);与R组比较,T2时F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1)。R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小于F组(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体动反应明显小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术的麻醉效果好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9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病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组(FR组)、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诱导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症和术后恢复及疼痛等情况。结果FR组和R组插管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比F组平稳,术后恢复快,清醒质量高(P<0.05),FR组比R组诱导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诱导并用瑞芬太尼微泵维持兼有两者的优点,减弱了两者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