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变化趋势,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4—2019年上海市92 17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中学生网络成瘾、孤独感、学习压力感和抑郁情绪。  结果  2004—2019年上海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呈稳定状态(t=1.8,P>0.05)。网络成瘾检出率男生(5.3%)高于女生(3.4%)(χ2=186.8,P < 0.01),中职校(7.7%)>普通高中(4.6%)>初中学生(2.8%)(χ2=746.5,P < 0.01)。女生、普通高中生、中职校学生、16~20岁学生、有孤独感和有学习压力感的学生网络成瘾率呈增长趋势,年均百分比变化率(APC)分别为6.62%,5.45%,2.13%,3.36%,4.09%,3.60%(P值均 < 0.05)。  结论  2004—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总体呈稳定状态,部分群体中呈增长趋势。应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但仍需综合有效的防控方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4—6月期间,在上海市开展多阶段整群抽样,共有17所小学的10 686名7~12岁学龄儿童被纳入调查。采用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研究(ISAAC)量表评估儿童过敏性疾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市学龄儿童中过敏性疾病的总体患病率为47.0%,男童(50.4%)患病率高于女童(43.3%)(χ2=54.44,P < 0.01)。常见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哮喘(13.9%)、过敏性鼻炎(18.2%)、特应性皮炎(34.3%)。部分儿童同时患有多种过敏性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3类过敏性疾病均呈正相关的因素为男童(OR值分别为1.52,1.44,1.22)、母亲学历本科及以上(OR值分别为1.26,1.77,1.84)、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OR值分别为2.87,4.24,2.57)、是独生子女(OR值分别为1.16,1.28,1.22)、窗帘清洗频率 < 1次/月(OR值分别为1.41,1.79,1.77)、没有每天打扫房间(OR值分别为1.14,1.18,1.20)、粉尘暴露频率≥1次/月(OR值分别为1.45,1.56,1.42)(P值均 < 0.05)。3类过敏性疾病另存在特有的社会-环境-行为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学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相关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环境和行为暴露的多个变量,值得后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内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情况,疾病谱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内迁的307名移民和外迁的676名移民,采用一般资料及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内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为51.8%,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腰腿疼、高血压、胃炎、心脏病和糖尿病;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5.1%,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腰腿疼、高血压、胃炎、心脏病和气管炎。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病率和两周就诊率均高于内迁移民(均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内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有:≥ 60岁(OR=59.928,P < 0.001)、家庭收入不满意(OR=0.377,P=0.002)和经济状况差(OR=0.519,P=0.028);影响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有:≥ 60岁(OR=26.190,P < 0.001)、吸烟(OR=1.856,P=0.004)、家庭收入不满意(OR=0.598,P=0.029)和经济状况差(OR=0.460,P < 0.001)。  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内外迁移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切实提高移民收入有利于提高移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脊柱侧弯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共8所中学2 121名中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8.20%,女生(9.50%)高于男生(7.00%),城区(10.45%)高于郊区(4.77%),高中生(10.08%)高于初中生(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21.76,9.54,P值均<0.05)。检出阳性的174名中学生中,胸段侧弯最多(65例),右凸略多于左凸,中度侧弯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OR=2.56,95%CI=1.71~3.82)、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3 h(OR=1.59,95%CI=1.12~2.27)、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OR=1.40,95%CI=1.00~1.9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1.82,95%CI=1.24~2.67)的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P值均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与地区、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有关,应加强脊柱健康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上海市50岁以上残疾人群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共病情况及风险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残疾人定点健康保健医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的6 195例50岁以上残疾人的健康体检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内容包含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残疾类型、残疾等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及血液生化检测指标。研究对象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人数分为三级,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研究对象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6 195例残疾人的年龄为(63.9±6.9)岁,男性3 313人,占比53.5%;肢体残疾3 735人,占比60.3%。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为48.0%,糖尿病标准化患病率为13.4%。高血压及糖尿病共病者565人,占比9.12%。按共病分类比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残疾类型、BMI、TG、胆固醇、尿酸及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肢体残疾、超重或肥胖、TG超标、尿酸及肌酐水平异常是残疾人高血压及糖尿病共病的风险因素。  结论  残疾人群高血压及糖尿病共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肢体残疾的患者。应关注体重、脂代谢、尿酸等指标的变化,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学生龋齿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9,12,14岁学生龋齿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龋齿检出率和有无龋齿组贫血检出率,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有无患龋学生的身高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龋齿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56.6%,男生(53.4%)低于女生(59.7%),城市学生(53.4%)低于乡村学生(59.8%)(χ2值分别为52.31,54.00,P值均 < 0.01)。无龋齿组的身高高于有龋齿组,身高差值为0.5~1.6 cm; 随年龄增加,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χ趋势2=992.01,P < 0.01);有龋齿组的贫血检出率(16.7%)高于无龋齿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 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82)、性别(OR=1.27)、城乡(OR=1.26)、超重(OR=0.67)、肥胖(OR=0.67)均与龋齿存在相关性(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龋齿影响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应加强对中小学生龋齿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状况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1 224名塔吉克族中学生进行睡眠、NSSI、一般人口学状况等方面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NSSI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7.92%。有18.71%的学生存在失眠问题,14.62%的学生在过去1周有过至少1次做噩梦。中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自评身体状况、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等方面NSSI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9.12,13.83,12.39,8.32,11.45,17.31,9.7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学日睡眠时间≥9 h/d与NSSI存在负相关(OR=0.62);周末睡眠时间<5 h/d(OR=1.81)、5~<7 h/d(OR=1.45),失眠(OR=1.33)、做噩梦(OR=1.64~3.27)与NSSI呈正相关(P值均<0.05)。  方法  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失眠和做噩梦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的睡眠干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重庆市中学生在不同时段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变化,为后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与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 505名初高中学生,在学期初(3—4月)和学期末(6—7月)分别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SE-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状况。  结果  学期初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434例(27.6%), 焦虑症状检出601例(38.2%);学期末抑郁症状检出463例(30.8%),焦虑症状检出653例(43.4%)。学期末中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学期初(43.4%,38.2%,χ2=8.55,P < 0.05),女生在学期末焦虑症状检出率为52.8%,高于学期初的46.3%(χ2=6.19,P < 0.05);高中生学期末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4.9%,高于学期初的28.6%(χ2=43.33,P < 0.01)。学期初男生、初中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与学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4,0.71,P值均>0.05)。  结论  一学期中不同时间段中学女生焦虑症状、高中生抑郁与焦虑症状检出率具有较大的差异。调查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时,应考虑时间段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4个区县抽取8 449名初、高中生进行青少年健康素养问卷调查。  结果  重庆市中学生总健康素养、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67.96%(5 742名)、75.12%(6 347名)、50.24%(4 245名)和72.21%(6 101名)。12个因子素养中具备率较低的有健康决定能力、合理营养、沟通能力,具备率分别为41.52%(3 580名)、46.09%(3 894名)、62.18%(5 254名)。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地区(OR=1.20)、学段(OR=1.35)、与母亲关系(OR=1.52)、与老师关系(OR=2.20)、亲密朋友数量(OR=1.68)、健康教育课程(OR=1.52)是影响中学生总健康素养的因素(P值均<0.05)。  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重点提高互动性健康素养,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疆中学生腰围状况及其与心理亚健康的关联,为新疆中学生保持合理腰围和心理健康干预及促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伊宁、喀什地区对6 191名13~15岁中学生进行人口学因素、生活方式、腰围和心理亚健康的测试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腰围与心理亚健康的关联。  结果  新疆中学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21.4%。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适应困难方面的检出率分别为28.4%,28.1%,17.7%。不同腰围等级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情绪问题、社会适应困难、心理亚健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3,10.90,5.81,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腰围值组相比,高腰围值中学生发生社会适应困难(OR=1.45,95%CI=1.20~1.75)、心理亚健康问题(OR=1.46,95%CI=1.22~1.74)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新疆中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凸显,腰围与心理亚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学校应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合理饮食、睡眠和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1 906名中小学生,使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结果  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3%,其中小学(7.6%)>初中(4.1%)>职业高中(2.5%)>普通高中(1.9%)(χ2=23.49,P<0.01),男生(5.5%)高于女生(3.0%)(χ2=7.44,P=0.01),6.9%的非正常家庭学生和3.9%的正常家庭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χ2=4.24,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学段的学生(OR=2.13)、非正常家庭(OR=1.07)、有吸烟经历(OR=2.28)、有被父母打骂经历(OR=2.49)、有打架行为(OR=1.84)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行为(P值均<0.05)。  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存在校园欺凌行为,应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家校结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中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并探寻超重肥胖与近视之间的关联,为预防中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二七区、中牟县、荥阳县抽取8所中学3 297名中学生参加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差异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关联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近视检出率为80.5%,超重检出率为14.7%,肥胖检出率为10.1%。不同学段间、父母近视情况组间比较,男生、女生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23.55;8.98,26.53;27.46,47.28,P值均<0.01);放学后不同作业时长间比较,男生以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0,15.25,P值均<0.01);体质量指数(BMI)分类仅在男生人群中近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不同性别间的近视程度比较仅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MI分类的近视程度比较仅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天津市62所中学(初中35所,高中27所)21 679名中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并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结果 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4.00%,女生(5.13%)高于男生(2.94%),职业高中(5.96%)高于普通高中(4.98%)和初中学生(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56,71.4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片区、学段、每周体育课节数、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长、过去1周≥60 min中高强度运动天数与脊柱侧弯的检出率有关(OR=0.12~1.95,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在性别、片区、学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多关注女生、高中生和经济中等片区学校学生;脊柱侧弯的预防应考虑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秦宇  尹星  郑亚捷  李雪  梁刚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60-1863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中小学生视力与屈光不正现状,为当地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2021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76所中小学38 534名学生开展调查,对纳入对象开展远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及城乡之间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差异。  结果  中小学生近视率为40.0%,远视率为17.7%,散光率为21.2%,视力不良率为50.7%,戴镜率为17.2%。女生近视率(45.7%)高于男生(34.5%)(χ2=520.68),城区学生近视率(50.1%)高于农村地区(28.4%)(χ2=1 882.13),一至九年级学生近视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χ趋势2=7 151.41),不同民族间近视、远视及散光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299.26,164.13,1 091.37,P值均 < 0.01)。  结论  开远市中小学生近视及散光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各民族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视防控要重视城乡、性别差异,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7所学校1 884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7.2%,随着学段的升高,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升高,普通高中(15.7%)>职业高中(8.1%)>初中(3.4%)>小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4,P < 0.01);男生脊柱弯曲异常率为5.9%,女生为8.6%,女生高于男生(χ2=5.27,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的因素有学段、营养状况、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值均<0.05)。  结论  脊柱弯曲异常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加强筛查、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初中生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延庆区抽取4所初中的2 493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空腹毛细血管血糖筛查。  结果  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5%、11.4%、13.9%。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地区、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的初中生糖代谢异常患病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城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与中学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呈正相关;每天吃早餐与中学生患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呈负相关。  结论  北京市延庆区初中生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城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和每天吃早饭是该地初中生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有效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9—2018年700 588人北京市高三学生体检数据,描述其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布特征,分析在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Z=3.58,P < 0.01),在2016年之后上升趋势较为平稳(定基比发展速度为130%),2018年首次下降。男生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6 681.34,15 663.08,P值均 < 0.01)。城区学生总超重肥胖检出率(29.55%)高于郊区(27.95%)(χ2=211.43,P < 0.01);2009—2013年城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郊区学生;2014—2018年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城区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区县均为石景山区(超重:19.06%,肥胖:13.99%),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低的区县均为延庆区(超重:13.48%,肥胖:7.18%)。  结论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趋于平稳;郊区肥胖检出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台州市2013—202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特征,为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台州市9个县(市、区)中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对在校学生开展连续监测,收集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检出率、定基比、环比、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20年,台州市中小学生总体超重率为14.5%(36 592/252 583),肥胖率为11.2%(28 256/252 583),均处于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5.5%,肥胖率上升速度更快。分性别看,男生肥胖率(13.2%)高于女生(9.0%)(χ2=1 119.57,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高于男生,分别为6.1%,5.2%;男生超重率(17.6%)高于女生(10.9%)(χ2=2 307.35,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快于男生,分别为2.3%,1.7%。分学段看,小学生肥胖率(17.5%)高于初中生(9.7%),均高于高中生(4.9%)(χ2=7 291.33,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6.5%,3.9%,2.6%;小学生超重率(15.8%)高于初中生(15.3%),均高于高中生(12.2%)(χ2=521.06,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2.4%,2.2%,0.6%。  结论  台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偏高且增长迅速,防控形势严峻;防控的重点人群为男生和小学生。预防控制策略应分别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