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徐州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徐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病例信息,并对部分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48例,其中25~4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6.81%);6—9月为发病高峰;肉与肉制品(20.72%)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0.49%);农民(26.75%)和散居儿童(24.95%)病例构成比较高。共采集1 835份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69%)。结论 徐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6—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家庭,肉与肉制品为主要暴露食品,感染患者集中在>25~45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了解该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4—2018年上海市该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18年上海市该区共监测食源性疾病7 767例,7—8月病例最多(30.56%)。60~6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大(24.30%),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45.68%)和干部职员(30.48%)为主。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是家庭(58.84%),可疑食品占比最大的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39.09%),其次是多种食品(20.92%)、肉与肉制品(11.82%)。食源性疾病病原监测1 904例,其中473例检出病原体(阳性率24.84%),检出诺如病毒133株(19.91%)、致泻大肠埃希菌211株(11.08%)、副溶血性弧菌83株(4.36%)、沙门菌59株(3.10%)、弯曲菌4株(0.60%)、志贺菌2株(0.11%)。【结论】夏季是上海市某区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60~69岁离退人员发病最多,进食场所以家庭、饭店为主,可疑食品主要是水产及其制品、多种食品、肉与肉制品,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全区2016年各哨点医院全年监测符合病例定义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结果 2016年全区共采集2 769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其中1 029例进行病原学检验,总检出率为7.58%,以致泻大肠埃希菌属和诺如病毒最为严重。8月为发病高峰;1岁以下年龄组、25~34岁年龄组及45~5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可疑食品中蔬菜类及其制品所占比例最大;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占首位。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仍需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同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点,需要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尽快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7年—2021年温州市0岁~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该人群的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2017年—2021年温州市0岁~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分析其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病原体检测情况、临床症状及可疑暴露食物。结果 2017年—2021年温州市共报告2 332例0岁~6岁儿童病例,其中1岁~2岁组病例最多。病例报告月份集中在5月—10月;5月、7月、10月是3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检出病原体是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检出时间集中在5月—8月和10月—次年2月;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诺如病毒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所有病例均有腹泻症状,其中24.70%的病例伴有呕吐症状。2 331份可疑暴露食物中占前3位的分别是婴幼儿食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结论 温州市0岁~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群体以0岁~2岁组为主,5月—10月是疾病高发期,感染病原体以沙门菌和诺如病毒为主,主要可疑暴露食品为婴幼儿食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型分布,为精准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18家哨点医院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特定病原体检测,不同特征病原体检出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12 579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1.26%;其中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为8.68%,诺如病毒8.52%、致泻大肠埃希菌4.35%、副溶血性弧菌0.66%、志贺菌0.06%。从季节分布看,除志贺菌外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P<0.001),诺如病毒在一季度的检出率最高(χ2=250.915, P<0.001)。沙门菌中以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大,为63.34%,感染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在5~17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感染型别以诺如病毒Ⅱ型为主,占68.53%。病原体阳性病例的常见可疑暴露食品是粮食类及其制品(占15.77%)、肉与肉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占14.91%);家庭自制(占34.35%)和散装(占24.52%)是可疑食品的主要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 收集济南市2013—2021年两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系统中的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21年济南市两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5 417例,主要以0~5岁组儿童为主(48.57%);5~8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53.7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例数最多(13.89%),暴露场所以家庭自制为主(45.83%);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8.4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4.22%),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7.76%,创卫前后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2,P<0.001)。结论 济南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危人群是0~5岁儿童,夏秋季是高发季节,以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大高发季节和婴幼儿的监测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加监测哨点医院,扩大覆盖面,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时间、发病人群、可疑食物暴露史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结果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82例,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0.05/10万、90.41/10万和110.66/10万,呈上升趋势(P0.05)。25~35岁报告病例数最多,1 346例占17.75%;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主,4 769例占62.90%。夏季(5—8月)和秋季(9—10月)高发,4 728例占62.36%。有可疑食物暴露史6 078例,占80.16%,以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为主,2 283例占37.56%。明确可疑食物暴露来源场所6 054例,占79.85%,以家庭、餐饮服务场所和集体食堂为主,5 138例占84.87%。共送检粪便标本6 682份,检出致病病原体858株,检出率为12.84%。检出诺如病毒319株,检出率为4.77%,以GⅡ型为主要血清型,225株占70.53%;检出沙门菌261株,检出率为3.91%,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90株占34.4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75株,检出率为2.62%,以O3∶K6为主要血清型,63株占36.00%;检出志贺菌2株,检出率为0.03%;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夏秋季高发,25~35岁为重点监测人群,家庭为重点监测场所,肉与肉制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宜兴市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 474例,女性占53.46%,20~29岁年龄组病例数较多,占20.7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9月,占37.58%;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63.70%,可疑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占26.53%。采集肛拭样本431份,88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18.56%,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81.25%,沙门菌占18.75%;261份肛拭样进行病毒检测,46份检出病毒,病毒检出率为17.62%,其中单诺如病毒占73.91%,单轮状病毒占10.87%,诺如病毒合并轮状病毒感染占15.22%。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是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应加强监测覆盖面和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安全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常熟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和溯源能力。方法对2012—2015年常熟市5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患者进行病例信息收集,并采集病例肛拭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2—2015年共对2 462份肛拭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检出肠道致病菌256株,检出率为10.40%,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92株、沙门氏菌39株、志贺氏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对2 234份肛拭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检出肠道病毒265株,检出率为11.86%,其中诺如病毒232株、星状病毒20株、札如病毒13株。在年龄分布上20~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26.56%;在时间分布上第3季度发病率最高,占40.50%;在明确的可疑原因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为8.33%;可疑进食场所主要是在家庭,占38.22%。结论常熟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金华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在金华市29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共报告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1 363例,以高中组最多,占40.65%;其次为初中组,占22.16%.前3位的可疑食物为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分别占22.16%,12.33%,9.83%.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可疑进食场所是家庭,占38.52%;其次为餐饮服务业,占22.67%.共检出病原体127份,阳性检出率为9.32%.病原体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诺如病毒5.87%、沙门菌3.15%、副溶血性弧菌0.15%、志贺菌0.15%.小学低年级组病原体检出率为12.74%,高于其他学段组(x2=16.73,P<0.01).结论 金华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主要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需加强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1.
张莉  周亚娟  朱姝  田继贵  李军  郭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93-1896
  目的  对2011—2021年贵州省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为儿童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支撑依据。  方法  对监测系统中2011—2021年0~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发病率为因变量,以致病因素、居住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  2011—2021年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618起,占报告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21.29%。发病1 169人,住院833人,死亡18人,病死率为1.54%;上报事件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为报告高峰,共报告159起;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遵义、铜仁,分别报告169,98起;主要是农村家庭误食误用引起食源性疾病;毒蘑菇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和不明原因是主要致病因素;发病率在不同年份、居住地、致病因素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 444.44,577.82,1 935.15,P值均<0.05)。  结论  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在贵州省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占比较大,病死率较高。要加强对儿童食源性疾病的防控,且农村家庭是重点防控宣教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11—2020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  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2011—2020年河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河南省10年间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7起,累计发病人数1 258人,住院人数701人,死亡1人。河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起数前4位的城市为郑州市、驻马店市、信阳市,新乡市。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峰期是6和9月。中学食堂和小学食堂导致的事件数最多(均为12起)。粮食制品引起的学校食源性疾病上报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14起,371人)。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病原因子,占查明原因事件数的78.26%。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多的致病菌是蜡样芽孢杆菌,引起发病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是致泻大肠埃希菌,引发死亡病例的致病因素是毒蘑菇。除原因不明的事件外,加工不当是导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  结论  中小学生是学校食源性疾病高发群体,应加强夏秋季学校食堂的监督和管理,预防粮食类食品加工储存不当导致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孙华闽    黄建萍  安娜  谭维维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66-1769
目的 分析南通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南通市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运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学段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分布。结果 共监测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 432例。不同可疑暴露食品的分类和进食场所的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 73.421;χ2 = 66.857,P均<0.001),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8.21%)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7.86%),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57.60%)和学校食堂(12.69%)。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共采集标本214份,检出病原体22份,总体检出率为10.28%,阳性病原体以诺如病毒(3.74%)和副溶血性弧菌(3.27%)为主。结论 需面向家庭、学校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加强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和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和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辽宁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辽宁省2011—2021年上报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1—2021年辽宁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暴发事件29起,累计病例1 003例,住院218例,无死亡病例。2020年暴发事件数和病例数均最多(7起,320例)。全年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3和12月,其中3月学校暴发事件数最多(8起,27.59%)。中小学上报事件数、病例数、住院数均最多(12起,555人,97人)。专科院校暴发报告时间间隔均值最长(32.01 h),大学暴发持续时间均值最长(52.33 h)。病例呕吐症状人数最多(536人,53.44%)。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毒素和诺如病毒引发事件较多(各3起)。除引发原因不明的事件外,加工不当与交叉污染为主要引发原因(各6起)。头痛指标与学校暴发规模呈正相关(OR=9.78),临床症状发热和暴露持续事件指标与学校暴发事件报告时间间隔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7.08,22.40)(P值均 < 0.05)。  结论  应加强冬春季学校餐饮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点面防控,优化上报流程,有效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规模。  相似文献   

15.
杨月  叶盛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35-1838
  目的  分析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和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收集并整理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学年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率,症状和病因构成以及时间分布。  结果  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总体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25%,0.39%和0.73%(χ2=392 611.44,P < 0.01);各学年小学因病缺课率均高于其他学段(χ2值分别为47 783.45,20 935.07,13 459.63,P值均 < 0.01)。各学年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排名前2位是发热和咳嗽,病因构成是感冒和胃肠道疾病。2021学年因意外伤害缺课排位有所上升,居缺课疾病排位第4。2019和2021学年因病缺课高峰均在11—12和3—4月,2020学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2高峰延至6月。  结论  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逐年上升,小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是校内常见病预防重点,冬春季是流行高发期。加强因病缺课监测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校内常见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5—2019年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  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资料,对其核实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贵州省0~19岁人群共发生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590起,中毒1 441人,死亡5人;中毒事件高峰在5月和9月,家庭和集体食堂是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总事件的90.68%(535/590);中毒原因食品最多的是毒蘑菇及马桑果,占71.69%(423/590),其中5起中毒死亡病例全部由毒蘑菇中毒引起。  结论  贵州省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中,乡镇及农村地区散居儿童、中小学生是中毒高发群体。应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有毒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防控的宣传教育,减少相关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成都市儿童经常消费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现状,为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西南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队列2021—2022年成都调查点6~12岁队列儿童的3 d 24 h膳食调查数据,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收集预包装食品营养信息,对全部食品逐级分类,统计每100 g或100 mL食品的营养素含量,并对营养素含量进行分级判断。结果 共调查了十大类23个亚类1 902种儿童预包装食品。坚果种子类、休闲食品类、方便速食类和其他乳制品类总能量较高(2 476,2 027,1 728,1 816 kJ/100 g),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均超过20%。鱼禽肉蛋及其制品类蛋白质含量(22.8 g/100 g)最高,NRV%为38%;坚果种子类脂肪含量(47.5 g/100 g)最高,NRV%为79%;糖果果冻类碳水化合物含量(82.1 g/100 g)最高,NRV%为27%;调味面制品类钠含量(2 352 mg/100 g)最高,NRV%高达118%。调味面制品类、方便速食类食品大多属于高钠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烘焙膨化类食品几乎均为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食品,鱼禽肉蛋及其...  相似文献   

18.
丁子尧  韩迪  海波  沈蕙  胡佳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796-1800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苏州市中小学生用眼行为变化趋势,为该群体近视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2021年每年9—11月以苏州市四至十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收集学生一般资料、用眼行为、户外活动及睡眠状况等,比较学生用眼行为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8—2021年,平均每天看电视≥1 h、用电脑≥1 h学生检出率降低(χ趋势2值分别为192.25,95.39,P值均<0.05),2021年平均每天看电视≥1 h、用电脑≥1 h的男生比例分别为26.4%,19.2%,女生为21.1%,12.8%。2018—2021年每天用移动电子设备≥1 h的学生比例降低(χ趋势2=314.85,P<0.05),2021年男生低于女生,分别为29.2%,30.3%,且除职高外其他学段均有下降。平均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间≥2 h的学生比例除职高外均下降,2021年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分别为22.1%,47.7%,65.1%和11.6%。天黑后看书使用台灯和屋顶灯、看电脑屏幕及看电视保持安全距离、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等良好用眼习惯比例增加(χ趋势2值分别为34.19,62.21,47.25,457.50,P值均<0.05),2021年分别达72.2%,72.3%,78.6%和67.8%。每天户外活动≥2 h比例增加(2018年为27.1%,2021年为30.7%,χ趋势2=5.17,P<0.05),小学提升明显,其他学段无明显变化;男生高于女生。睡眠不足情况无明显改善,女生睡眠不足比例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  结论   2018—2021年中小学生用眼行为有所改善,但睡眠不足、户外活动较少等问题仍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改善用眼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六省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小学生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3月使用自编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国六省/直辖市(北京、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南、四川)72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2 499对经匹配的学生、家长被纳入分析,分别收集学生、家长的人口学特征,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及家长选择盐、糖、脂肪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的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相关的主要因素。结果 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率为78.2%(1 953/2 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读中学、居住在城市、家长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可能知晓营养成分表[OR值分别为1.54,1.32,1.60(家长年龄为41~45岁),1.45(家长年龄为>45岁),P值均<0.05];且学生家长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与其孩子的知晓水平存在正相关(OR=1.28,P<0.05)。结论 中国六省/直辖市80%中小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且家长知晓水平与学生知晓水平密切相关,家长是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于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3 586名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开展脊柱侧弯检查。结果 脊柱弯曲异常检出538人,检出率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点、学段、过去1个月内背部出现过持续酸痛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33,1.74,1.28,1.51,P值均<0.05)。结论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不容忽视。应积极控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