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江苏省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为制定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2019年在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和野粪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对溧阳市本地人群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测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7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和DDI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0.90%,粪检阳性率为0%;5年监测期间,仅2018年查到钉螺。该监测点2015—2019年均未捡获到野粪。结论 溧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尚未彻底消除。今后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螺情监测,采取精准血防措施,早日彻底消除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为下一阶段调整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方案》要求,结合《芜湖市“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对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部门血防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表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同时收集2016—2020年芜湖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纵向比较5年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到2020年底,芜湖市现有病人数432例,全部为临床诊断晚期病例,5年间无新发现粪检阳性病例报告。人群患病率、血检阳性率为0.027%、0.49%,分别较2016年下降了41.30%(χ2=74.001,P<0.01)和58.82%(χ2=618.351,P<0.01)。耕牛存栏数1 490头,较2016年下降了21.83%,5年间无粪检阳性病牛报告。现有钉螺面积4 320.51 hm2,较2016年(4 521.77 hm2)略有下降,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17.84%(χ2=620.392,P<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48.67%,5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十三五”末,全市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1个区新达血吸虫病消除,7个县(市、区)新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个县维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到“十三五”末全市范围内已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绵阳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的疫情,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6—2019年血吸虫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市有6个县市区、56个乡镇、359个村曾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 102.58 hm2、血吸虫病人96 078例、病牛28 701头,全市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16—2019年累计开展人群血检678 776人次,阳性11 919人次,各年度血检阳性率1.01%~2.29%;粪检11 919人次,无阳性发现。4年间全市无急血和新发晚血报告,现存晚血病人49例。累计血检耕牛25 068头次,阳性278头次,年度阳性率0.22%~2.23%;粪检825头次,无阳性发现。2016—2019年,共计查螺16 469.2 hm2,查出钉螺面积105.14~146.98 hm2,未查见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末,全市尚有437.76 hm2钉螺面积,分布于6个县市区、52个乡镇、240个村。结论 绵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疫情回升的风险。今后应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加强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长沙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查找薄弱环节,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2016年螺情监测、人群监测、家畜监测、防治措施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7—2016年长沙市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存栏耕牛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有螺环境、钉螺面积和存栏耕牛数分别较2007年相比下降93.07%、58.12%、43.70%,人群查病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药物灭螺6 113.07 hm2、环改灭螺2 519.44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641.03 hm2结论 为实现2025年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长沙市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大环改灭螺力度,强化巩固监测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人群查治病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及消除血吸虫病的措施,评价实施效果,为制订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9—2018年常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2004—2018年相关部门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评估防治措施效果。结果 1999—2018年,常州市累计查病474 978人次,人群血检总阳性率为0.25%(1 110/448 680),无粪检阳性者。1999—2018年,全市累计查出有螺面积153.98 hm2,解剖钉螺13 00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1 129.48 hm2,环改灭螺288.30 hm2。2004—2018年,全市共建造无害化厕所25.01万户,河流治理103.32 km 。2018年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9.73%,家畜圈养率达100%。1999—2018年累计1 000余万人次接受血防健康教育。结论 常州市已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评估,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仍然存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不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阳江市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阳江市2010—2015年2个国家级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毒人群以男性、低文化水平为主,平均年龄(36.98±7.45)岁,超过一半已婚或有固定性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2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88.02%吸毒者使用过海洛因,传统毒品所占比例为78.56%,呈下降趋势(P<0.05);新型毒品所占比例为11.67%,呈上升趋势(P<0.05)。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比例为35.01%,呈下降趋势(P<0.05);最近一个月共用注射器比例为10.61%,亦呈现下降趋势(P<0.05)。最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26.06%,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67.04%,安全套使用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 HIV抗体阳性率为6.75%,呈现下降趋势(P<0.05);HCV阳性率为70.97%,呈现上升趋势(P<0.05);梅毒阳性率为2.72%,呈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0—2015年阳江市吸毒人群HIV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丙肝阳性检出率高,需继续加强针对吸毒人群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登录“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哨点监测数据和聚集性/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度安庆市ILI%为3.47%,不同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64.78%。哨点监测病原学阳性率为12.11%,主要为季H3和新甲H1型,不同年度病原学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与病原学阳性率呈正相关(r=0.54,P<0.05)。共报告40起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由新甲H1和BV型引起;不同季节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乡村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活动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高峰,冬季为甲、乙型混合流行,夏季为单一的季H3亚型。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季,以小学为主。2014—2019年度,季H3、新甲H1和BY型交替或并列成为优势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保山市2005—201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为12.11/10万,以伤寒为主;各年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伤寒=314.907,P<0.05;χ2副伤寒=249.316,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2014年以后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下降,各发病率均以2015年最低;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9月为发病高峰;五县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施甸县、龙陵县、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χ2伤寒=1 375.149, P<0.05;χ2副伤寒=431.417,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发病居前三位的职业为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发病的53.95%、21.69%、12.60%;男∶女=1∶1.05;5~10岁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最高。结论 2014年后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对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以及高发县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绵阳市60岁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为老年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3—2019年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9年绵阳市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91.00/10万)高于全人群(68.7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71,P<0.0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29.74/10万)高于全人群(18.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61,P<0.01);七年间,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75.33,P<0.01);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病原学阳性患者的登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1.11,P<0.01);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全人群患者中占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6.94,P<0.01);老年肺结核患者数和登记发病率均以60~<65岁组最多和最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复治比例高于其他人群(χ2=44.39,P<0.01);老年肺结核人群重症比例高于其他人群重症比例(χ2=14.77,P<0.001)。结论 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老年肺结核病原学阳性登记率呈上升趋势,且在全人群患者中占比增加,老年肺结核疫情仍然严峻,应加强对老年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及早发现患者,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老年肺结核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结核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5年结核病网络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累计登记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 658例,年均登记率为47.75/10万,涂阳患者的年均登记率为27.5/10万,两者的登记率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39.48, P<0.01;χ2趋势=162.45,P<0.01)。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比例1.87:1;主要集中在15~44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5.00%。户籍类型分布上,以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为主,占全部患者的94.63%;流动人口的年均登记率为52.64/10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23.38/10万),两种户籍类型的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42.48, P <0.01;χ2趋势=162.67, P <0.01)。各职业类型中,以工人、家政人员和学生登记报告患者较多,分别占患者总数的42.8%、51.65%和1.17%。时间上以4—9月份报告患者较多,占患者总数的57.57%,1月和2月份报告患者数量最少。结论 宝安区肺结核登记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流动人口、工人和家政人员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勇  张世清  高岚  张戎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941-946
目的 分析2020年洪涝灾害对芜湖市钉螺分布的影响,为制定芜湖市“十四五”血防规划和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调查芜湖市历史有螺环境、现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环境钉螺分布情况,对捡获的钉螺压碎镜检,了解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统计活螺密度等指标。结果 芜湖市历史有螺面积为14 475.24 hm2,现有钉螺境面积为4 588.72 hm2,其中湖沼型及山丘型有螺面积分别为4 210.32 hm2和 378.40 hm2。全市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4.59%,平均活螺密度为 0.50只/0.1 m2。全市钉螺孳生环境 2 745处(块),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分别为491处(块)和2 254处(块),分别占17.89%和82.11%。现有钉螺面积主要分布于滩地和沟渠环境,分别占现有钉螺面积的92.51%和6.29%,还有部分钉螺分布于塘堰、水田等环境。在全部历史有螺环境中,以Ⅱ类、Ⅲ类环境(目前仍具备钉螺孳生基本条件)居多,共1 739处(块)(占63.35%)。全市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268.21 hm2结论 芜湖市钉螺分布点多面广,钉螺多分布于滩地,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本次调查在3个县(市、区)的30处(块)滩地环境出现钉螺扩散。要加强灾后螺情监测,并将Ⅱ类、Ⅲ类环境作为螺情监测的重点区域,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降低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防治进程的影响,促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  相似文献   

13.
王毓  杨佩才  袁琪  谢朝勇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97-1201
目的 评价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项目的防治效果,分析流行趋势的动态变化,为调整肠道线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9年南京市肠道线虫病监测数据、以及实施驱虫服药、健康教育、农村改厕等防治策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9 年,南京市共粪检191 172人次,检出肠道线虫阳性感染2 596人次,年平均感染率为1.36%,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趋势(P<0.01)。南京市肠道线虫感染以蛔虫、钩虫、蛲虫、鞭虫为主,且以轻度感染为主,共计2 345例(占96.98%),感染人数分别为1 724例、564例、179例和129例,感染率分别为0.90%、0.30%、0.09%和0.07%。以2001年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00%,2018年和2019年的感染率最低,均为0.01%,各年份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南京市儿童蛲虫病专项监测累计检查儿童 114 940人次,阳性感染者 500人次。儿童蛲虫感染率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1)。截至2019年12月,南京市已累计服药驱虫923 750万人次,人群肠道线虫病卫生知识知晓率大于9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99.99%。结论 南京市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防治项目取得显著效果,但仍需不断完善肠道线虫病的监测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有效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福州市学生肺结核发病流行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为完善福州市学校结核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2015—2019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查阅《福州市统计年鉴》,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福州市共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575例,各年登记发病数分别为63、105、128、157和122例, 各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分别为3.92/10万、6.46/10万、7.77/10万、9.36/10万和7.28/10万,年均登记发病率为6.98/10万,2015—2019年学生活动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各县(市)区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数比较,闽侯115例(占20.0%)、仓山106例(占18.4%)、鼓楼60例(占10.4%)和 福清59 例(占10.3%)登记数为多。学生肺结核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大中专学生的比例最大,每年占当年学生病例的5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肺结核患者复治比例低于非学生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复治学生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均高于非学生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市学生肺结核登记发病率逐年上升,大中专学生的比例最大,学生仍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要加强主动监测,及时做好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