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青蒿素哌喹片(ATQ)对昆明种小鼠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方法 按Bliss法设计试验,对小鼠单次灌胃ATQ,测定ATQ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和LD50的95 %可信限,观察14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对小鼠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TQ单次灌胃给药可使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包括自发活动减少、闭眼、俯卧、运动失调、震颤、惊跳、强制性-阵挛性抽搐、角弓反张。小鼠LD50为2802.38 mg·kg-1,LD50的95 %可信限为2343.51~3520.11 mg·kg-1,死亡小鼠肉眼观察未发现各脏器异常。结论 ATQ对小鼠单次灌胃给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涉及的毒性靶器官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水蛭提取物结肠迟释微丸(colon delayed-release pellets,CDP)和水蛭提取物普通微丸(regular pellets,RP)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采用毛细管法检测新西兰兔凝血时间,考察CDP和RP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狭窄法诱导的下腔静脉血栓和三氯化铁(FeCl_3)诱导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凝血时间测定实验为单次给药,设3个组:正常组,CDP组(64 mg·kg~(-1)·d~(-1))和RP组(43.7 mg·kg~(-1)·d~(-1));动-静脉旁路血栓实验为单次给药,设6个组:模型组,CDP低、高剂量组(87,174 mg·kg~(-1)·d~(-1)),RP低、高剂量组(59.4,118.8mg·kg~(-1)·d~(-1)),阿司匹林组(7.8 mg·kg~(-1)·d~(-1));狭窄法诱导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实验设8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DP低、高剂量组,RP低、高剂量组,阳性药华法林组(2.0 mg·kg~(-1)·d~(-1))和活血通脉胶囊组(312.5 mg·kg~(-1)·d~(-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FeCl_3诱导颈动脉血栓实验为单次给药,设8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DP低、高剂量组,RP低、高剂量组,阳性药氯吡格雷组(30 mg·kg~(-1)·d~(-1))和活血通脉胶囊组。称量动-静脉旁路血栓湿重和干重以及静脉血栓质量和长度,计算血栓形成抑制率;对动脉血栓进行半定量病理学分析,计算血栓形成百分比和血栓形成抑制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DP组和RP组分别在给药后4 h和0.5 h显著延长新西兰兔凝血时间(P0.05),抗凝作用分别维持4 h和1 h。CDP组和RP组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抑制动脉血栓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上,CDP强于RP。结论 CDP抗血栓形成作用显著优于RP,且CDP抗静脉血栓的作用比抗动脉血栓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大鼠的肾脏毒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栀子苷(50,100,300 mg·kg~(-1))组,每组8只。栀子苷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后收集大鼠尿液,分析肾脏损伤因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取血液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取肾脏组织进行肾脏病理学分析。结果:栀子苷300 mg·kg~(-1)组肾小管细胞轻度肿胀,呈现空泡样变性,显示栀子苷在该剂量下可造成肾脏毒性;50,100 mg·kg~(-1)组肾脏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栀子苷不同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BUN,CRE无明显变化。栀子苷(300 mg·kg~(-1))组5/6大鼠的尿液KIM-1水平显著增高,3/6大鼠的尿液NGAL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栀子苷在较高剂量(300 mg·kg~(-1))水平经口给药3 d可造成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在该剂量下,常规用于检测肾损伤的指标血液BUN,CRE尚未产生明显变化,在常规的肾脏功能指标基础上增加尿液KIM-1检测可能更好地预测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三种何首乌单体对SD大鼠潜在肝脏毒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8、280、1120 mg·kg~(-1)剂量组,单蒽酮6.5、65、650 mg·kg~(-1)剂量组,大黄素甲醚6.5、65、650 mg·kg~(-1)剂量组,连续14 d经口灌胃给药,观察动物临床症状,分析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指标变化,并检测IL-6、IL-10、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连续14 d给予SD大鼠3种何首乌单体对动物无明显整体毒性和肝脏毒性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单体给药组IL-10水平均降低(P0.05),大黄素甲醚给药组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5),单蒽酮给药组IFN-γ水平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可见大黄素甲醚存在潜在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研究Ento-Ⅰa涂膜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140只小鼠分为2批进行实验,每批70只。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Ento-Ⅰa涂膜剂组(37.50mg·kg~(-1)、18.75mg·kg-1、9.38mg·kg~(-1))、生理盐水模型组、基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8mg·kg~(-1),ig)。Ento-Ⅰa涂膜剂预防给药7 d后,测定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带迷走神经后的存活时间及其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EB含量。结果:Ento-Ⅰa涂膜剂在剂量为18.75 mg·kg~(-1)时,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带迷走神经后的存活时间(P0.05),延长率为39.55%;在剂量为37.50mg·kg~(-1)时效果最佳(P0.01),小鼠存活时间的延长率为45.15%,与阳性药尼莫地平(18 mg·kg~(-1),延长率43.96%)相当。与基质模型组比较,Ento-Ia涂膜剂18.75、37.50 mg·kg~(-1)剂量组均可提高脑组织内SOD活性并能减少MDA含量(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P0.01);同时,Ento-Ia涂膜剂能显著降低小鼠急性不全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EB含量(P0.05)。结论:Ento-Ia涂膜剂经皮给药可对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诱发的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干预脑缺血后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及其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栀子苷单次给药肾毒性在正常大鼠体内与黄疸型大鼠体内量毒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40只大鼠分为14组,即空白组、黄疸模型组、正常大鼠+栀子苷组(A1-A6)、黄疸模型+栀子苷组(B1-B6),每组雌雄各半。黄疸模型组、黄疸模型+栀子苷组给予α-萘异硫氰酸酯(ANIT)60mg·kg~(-1)ig一次造模。24 h后各给药组分别依次灌胃给药不同剂量栀子苷(0.2、0.4、0.6、0.8、1.0、1.2 g·kg~(-1))。空白组、模型组以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24 h后眼眶静脉丛取血5 mL,室温放置30 min,3000 r·min~(-1)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清-20℃冷冻。测定BUN(血尿素氮)、CREA(肌酐)。结果:黄疸模型组大鼠BUN、CREA无显著性变化;正常大鼠栀子苷给药组剂量超过0.8 g·kg~(-1)、黄疸大鼠栀子苷给药组在超过0.2 g·kg~(-1)剂量时BUN、CREA开始显著升高并与剂量呈正相关(P0.05)。相同剂量下黄疸大鼠给药组BUN、CREA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给药组(P0.05)。结论:栀子苷对正常大鼠及黄疸模型大鼠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肾毒性,并存在明显的量—毒关系,且栀子苷引起黄疸模型大鼠肾功能异常的剂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7.
朱砂对大鼠的肝肾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朱砂的肝、肾毒性特点,提出朱砂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建议,为朱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测定最大耐受量.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朱砂0.025,0.05,0.1,0.4,0.8 g·kg-1·d~(-1)(相当于《中国药典》剂量高限的1/2,1,2,8,16倍)剂量组.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个月,于给药后1,2,3个月和停药1个月,测定尿液定性、血常规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并观察肝、肾、心、脑等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确定无明显不良作用水平(NOAEL).结果:朱砂在HgS为98%、可溶性汞为21.5μg·g~(-1)情况下,给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达到24g·kg~(-1)(等于摄入可溶性汞516μg·kg~(-1)),相当于人日用量约3 000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朱砂超过一定剂量用药达到1个月以上,肾脏和肝脏均可见与朱砂毒性有关的病理改变,其中,肾脏对朱砂更为敏感.大鼠灌胃朱砂1个月和3个月的无明显毒性剂量分别为0.1,0.05 g·kg~(-1)·d~(-1)(累积摄入可溶性汞64.5,96μg·kg~(-1)).按照安全系数为60计算出人服用朱砂的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约为0.000 9~0.001 7 g·kg~(-1)·d~(-1),相当于60 kg人日用剂量为0.05~0.1 g.结论:反复使用朱砂时,建议在可溶性汞含量≤21 μg·g~(-1)的条件下,朱砂的用药剂量不宜超过0.05~0.1 g,用药时间不宜超过2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小鼠灌胃芪精升白颗粒可能出现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资料。方法急性毒性实验:设置溶剂对照组和给药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4天内的毒性反应、死亡情况、体重和摄食量。对死亡动物及观察期结束后仍存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观察主要脏器变化。长期毒性实验:设置芪精升白颗粒低、中、高(6.6,13.1,26.3g·kg~(-1))3个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给药26周,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体重、摄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血液凝固、尿十项、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脏器重量及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急毒实验:小鼠芪精升白颗粒单次灌胃140g·kg~(-1),未见明显毒性。长毒实验:给药中期及给药结束,26.3 g·kg~(-1)组动物出现肝脏重量可逆性增加及尿比重、p H值等尿液指标的轻微可逆性改变;恢复期结束后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鼠芪精升白颗粒单次灌胃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40g·kg~(-1),大鼠灌胃26周无毒反应剂量为13.1 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403倍和37.8倍。提示临床拟用剂量安全,具有进一步开发新型升白药物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颗粒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IL-23、IL-21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5-Fu组、新加良附中剂量+5-FU组(联合给药组)及新加良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新加良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g·d~(-1)·kg~(-1)、5g·d~(-1)·kg~(-1)、2.5g·d~(-1)·kg~(-1);5-FU组给药剂量为17mg·d~(-1)·kg~(-1);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联合给药组剂量为新加良附颗粒中剂量(5g·d~(-1)·kg~(-1))联合应用5-FU(17mg·d~(-1)·kg~(-1))。连续给药10天,进行眼球取血并处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3、IL-21的含量。结果:联合给药组、5-FU组、新加良附高、中、低剂量组裸鼠血清中IL-23、IL-21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与新加良附大剂量组、5-FU组比较,联合给药组血清IL-2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加良附大剂量组、5-FU组比较,联合给药组血清IL-21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加良附颗粒联合5-FU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1、IL-23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硬皮病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蒿甲醚及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硬皮病模型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溶媒组,阳性药组(青霉胺200mg·kg~(-1)),蒿甲醚低,高剂量组(5,20mg·kg~(-1)),双氢青蒿素低,高剂量组(5,25 mg·kg~(-1)).以0.1 mL 200 mg·L~(-1)博莱霉素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持续3周,制备硬皮病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药物4周.给药完成后次日取皮肤和肺进行分析.观察HE染色后小鼠皮肤厚度和真皮纤维化程度,对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胶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高剂量组皮肤厚度,胶原含量显著减少,其他各治疗组小鼠皮肤硬化程度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对预防性治疗硬皮病小鼠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糖消脂片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降脂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个月,建立IR大鼠模型。7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吡格咧酮组5 mg·kg-1、阳性药辛伐他汀组4 mg·kg-1、降糖消脂片剂量分别为生药8,4,2 g·kg-1,10只/组,连续灌胃给药(ig) 2个月,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饲料组为正常对照组。分批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正糖钳实验)。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取肝和胰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正常组,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IR;降糖消脂片高、中剂量组的GIR比模型组明显增加,IR明显改善;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TG下降极其明显;高剂量组TC比模型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LDL-C明显降低;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高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肝脏、胰腺的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降糖消脂片具有明显的改善IR及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枸杞多糖(LBP)含片,并考察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含片的外观、口感、硬度、崩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LBP提取物用量、填充剂、润湿剂、矫味剂、香精、崩解剂、润滑剂对LBP含片质量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LBP含片的处方。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LBP含片低(100 mg·kg~(-1)·d~(-1)),中(200 mg·kg~(-1)·d~(-1)),高(300 mg·kg~(-1)·d~(-1))剂量组,正常组(0. 9%生理盐水,300 mg·kg~(-1)·d~(-1))和阳性药组(赐能素组,300 mg·kg~(-1)·d~(-1)),计算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及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足趾厚度差,探讨LBP含片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LBP含片最优处方为LBP提取物用量80%,糊精-甘露醇(1. 2∶1)用量11. 5%,甜蜜素-苹果酸(1∶1)用量1%,奶油香精用量0. 5%,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用量6. 5%,硬质酸镁用量0. 5%,80%乙醇适量;在该最优条件下,LBP含片硬度11. 83 kg,崩解时限13. 21 min,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且制得的含片外观、口感均较好。与正常组比较,LBP含片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吞噬指数(P 0. 05,P 0. 01),LBP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P 0. 05,P 0. 01),LBP含片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DTH程度(P 0. 05)。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所得的LBP含片处方工艺稳定可行,LBP含片可改善正常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为枸杞及LBP的开发利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云南野生地木耳粉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SD大鼠4周,按35 mg·kg-1腹腔注射给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地木耳粉低(25 mg·kg-1)、中(50 mg·kg-1)、高(100 mg·kg-1)剂量组,阳性组(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1),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和一直用普通饲料喂养的正常组,连续给药6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摄水量、排尿便量及空腹血糖。结果: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血糖、饮水量及排尿便量明显降低;3个剂量组的体重、摄水量、排尿便量及血糖有显著差异。与阳性组比较,3个剂量组的体重、摄水量、排尿便量及血糖无显著差异。结论:地木耳能缓解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症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且效果与地木耳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口服液的抗心肌缺血活性作用。 方法: 取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50 mg ·kg-1),复方丹参滴丸组(135 mg ·kg-1),丹参片组(300 mg ·kg-1),丹参口服液高、低剂量组(5,2.5 g ·kg-1),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7 d,末次给药1 h后,其中正常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 ·kg-1,其余各组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苷(5 mL ·kg-1)造成血瘀大鼠模型;另取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单硝酸异山梨酯(4 mg ·kg-1),复方丹参滴丸组(135 mg ·kg-1),丹参片组(300 mg ·kg-1),丹参口服液高、低剂量组(生药5,2.5 g ·kg-1),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末次给药1 h后正常组舌下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舌下静脉快速推注垂体后叶素0.5 U ·kg-1(1 U ·mL-1)造成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采用血液黏度计测定血瘀模型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记录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ECG)观察T波变化,并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离子(Ca2+)和MDA。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心肌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T波明显升高(P<0.05,P<0.01),心律明显升高,大鼠血浆MDA及CK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MDA及Ca2+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P<0.01),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的T波和心率(P<0.01),明显降低血浆MDA及CK水平(P<0.05,P<0.01);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组织MDA及Ca2+含量(P<0.05,P<0.01),显著升高SOD水平(P<0.05)。 结论: 丹参口服液对血瘀模型大鼠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具有活血化瘀及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WKY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差异,研究丹七片对SHR血压及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将SHR分为丹七片组(0.38 g·kg-1),阿司匹林组(10 mg·kg-1)和丹七片+阿司匹林组(0.38 g·kg-1+10 mg·kg-1)。给药前后每周连续监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每周收集大鼠24 h尿液。尿液样本进行1H-NMR检测,通过模式识别分析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丹七片与阿司匹林对SHR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各给药组大鼠血压均明显降低;SHR与WKY大鼠比较尿液中有21种主要差异性代谢物(丙氨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二甲胺,三甲胺,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肌酸,胆碱,肌酸酐,氧化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β-葡萄糖,苯乙酰甘氨酸,胍基乙酸,苯丙氨酸,马尿酸,1-甲基烟酰胺,尿囊素)。丹七片、阿司匹林、丹七片+阿司匹林均可使SHR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分布状态回归正常。结论:丹七片、丹七片+阿司匹林均可降低SHR血压,且可通过干预SHR尿液中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分布状态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皮醇提物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秦皮醇提物(EEFC)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100 mg·kg-1),模型组(D-半乳糖100 mg·kg-1),阳性药维生素E组(D-半乳糖100 mg·kg-1+维生素E30 mg·kg-1),EEFC低剂量组(D-半乳糖100 mg·kg-1+秦皮醇提物37.5 mg·kg-1)、中剂量组(D-半乳糖100 mg·kg-1+秦皮醇提物75 mg·kg-1)和高剂量组(D-半乳糖100 mg·kg-1+秦皮醇提物150 mg·kg-1),每组10只。连续ig给药60 d,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之后取脑、胸腺、脾脏、肝、皮肤,测定脑、胸腺、脾脏的脏器指数;测定血清、脑、肝、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模型组的脑、胸腺、脾脏指数比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P<0.01),小鼠血清、肝脏、皮肤、脑模型组T-AOC,SOD,CAT的值与空白组明显降低,MDA升高。秦皮醇提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的脑、胸腺、脾脏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P<0.01)。秦皮醇提物组血清、脑组织、肝和皮肤中的SOD,CAT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P<0.01),MDA含量降低(P<0.05,P<0.01),T-AOC显著增强(P<0.05,P<0.01),血清和皮肤中的GSH-Px活性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秦皮醇提物具有延缓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芪桑降糖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ip 4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芪桑降糖方低剂量组(ig 180 mg·kg-1·d-1)、中剂量组(ig 360 mg·kg-1·d-1)、高剂量组(ig 540 mg·kg-1·d-1)及罗格列酮治疗组(ig 4 mg·kg-1·d-1)。持续ig给药60 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bAlc含量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TCH)、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下降(P<0.05)。芪桑降糖方可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TCH、TG、LDL水平,提高HDL和In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芪桑降糖方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芪桑降糖方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促进Ins分泌,纠正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金化毒栓在体内外对病毒、细菌、苯酚致宫颈炎的药效作用,为评价其治疗宫颈炎的药效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妇宁栓组(0.15 g·kg~(-1)·d~(-1)),聚甲酚磺醛栓组(8.4 mg·kg~(-1)·d~(-1))及紫金化毒栓高、中、低剂量组(1.2,0.6,0.3 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针头刮擦3次,造成子宫表面损伤,每隔2日注入1次,共3次,造成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阴道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12 d,采用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宫颈炎病变,采用ELISA检测宫颈组织中病毒的表达。体外实验观察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和CPE法观察紫金化毒栓对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比浊法观察抑菌作用。结果:在HPV16感染的大鼠宫颈炎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0.6,0.3 g·kg~(-1)·d~(-1)剂量组对大鼠宫颈组织中HPV16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0.6 g·kg~(-1)·d~(-1)剂量组对宫颈组织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大肠埃希菌、淋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大鼠宫颈炎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0.6 g·kg~(-1)·d~(-1)剂量组对大鼠宫颈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化学物质致大鼠宫颈炎的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 g·kg~(-1)·d~(-1)剂量组对大鼠阴道、宫颈病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金化毒栓在体外对疱疹病毒2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淋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紫金化毒栓在体外对病毒、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苯酚致宫颈炎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2只为基础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其余大鼠饲以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和注射低、中、高(10,20,40 mg·kg-1·d-1)剂量丹参素溶液(溶解于生理盐水)的试验组,2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腹腔注射1次,连续30 d。检测血清TG,TC,HDL-C及LDL-C含量及肝脏ACC1,FAS,HMGR,CPT-I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注射丹参素后,大鼠血清中TG,TC,LDL-C含量降低,肝脏FAS和HMG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丹参素通过降低TC含量,抑制LDL-C水平,及时清扫多余的胆固醇,有效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通过降低FAS mRNA表达减少脂肪酸的合成,抑制HMGR mRNA表达来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慢性脑缺血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a+-K+-ATP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制作SD种大鼠慢性脑缺血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组(0.7 mg·kg-1)、通络醒脑泡腾片高、中、低剂量组(7.56,3.78,1.59 g·kg-1),另取10只假手术动物作为对照组。10 mL·kg-1·d-1连续灌胃90 d。给药第86天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第90天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脑组织用10%甲醛固定,常规制片、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海马区Na+-K+-ATP酶的表达。 结果:通络醒脑泡腾片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缩短训练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第一象限进入次数、经过逃逸平台次数和进入有效区域次数(P<0.05);病理形态学检测表明,模型组病理积分极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剂量组较模型组病理积分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组Na+-K+-ATP酶平均吸光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的平均吸光度较模型组极显著增高(P<0.01)。 结论:通络醒脑泡腾片具有改善慢性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组织病变,促进海马区Na+-K+-ATP酶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