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术式,但对于三角区和膀胱颈部的多发或浸润性肿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一个难题.多数学者主张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大部分暂无病变的膀胱也不能保留,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2.
张涛  陈如  马锋 《山东医药》2013,(40):88-90
膀胱癌是临床上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8年全世界新发膀胱癌386 300例,有150200例死于膀胱癌[1].在男性肿瘤中,膀胱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于第7位和第9位.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转移性膀胱癌,其中20% ~ 30%的新发病例是MIBC[2].MIBC的治疗以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为主,术后复发率高达30%~45%,5年生存率为45%~66%[3].其中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肺疾患,以及有些患者因畏惧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生活质量下降,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MIBC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往往会辅以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现就MIBC的主要化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要求保留膀胱的69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3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PC组),两组术后均常规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随访远期生存情况(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TURBt预后的因素,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TURBt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随访1260个月,中位随访25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2013年2月),47例仍存活,术后52例复发,共失访6例,随访率为77.2%;TURBt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期(33.7个月vs.22.9个月)和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均高于PC组(P<0.05),但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分期、分化水平和肿瘤数量是影响TURBt手术预后的因素,且TURBt术后的心理相关生活质量分、躯体相关生活质量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效果与PC相当,但前者的无瘤生存情况优于后者,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年龄较高、病理分期较高、分化水平较低及肿瘤数目较少的患者建议术后采取预防复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往临床治疗肌层性浸润膀胱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但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相对于失去膀胱和肿瘤治疗不彻底及复发,更多患者情愿选择保留膀胱及排尿功能的微刨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70岁和(或)合并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高危膀胱肿瘤患者[2-4].本文拟回顾分析老年高危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膀胱部分切除的微创手术治疗疗效,以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浅表性膀胱癌96例患者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化疗灌注2年。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较对照(P<0. 05)。结论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赵庆利  李青 《山东医药》2009,49(22):112-113
10%~20%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最终会进展成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和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33例,B组为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38例.对两组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明显缩短(P<0.05).A组14例(42.4%)、B组8例(22.9%)出现肿瘤复发,两组比较P<0.05.B组Gleason评分4~8(4.8±1.6)分,PT1期11例(28.9%),pT2期24例(63.2%),pT3期3例(7.9%),22例(57.8%)无相关临床症状.共随访10~78(48±19)个月,因膀胱癌进展死亡11例,生化复发2例.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通常无相关临床症状,分化良好,预后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1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分别行HCPT(HCPT组,41例)、THP(THP组,49例)和THP、HCPT序贯(序贯组,31例)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三组膀胱癌复发、进展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个月,序贯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HCPT组和THP组(P均〈0.05),HCPT组与THP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各组膀胱癌进展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PT组、THP组、序贯组分别有2、8、6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THP、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中度危险性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降低2 a内的复发率,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子宫切除条件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UAU)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A组)和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B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有关指标及手术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大小便等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患者恢复情况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血清FSH、E2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血清FSH、E2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术后性生活情况两组相似。A组UAU及卵巢支血流检出率为100%。结论保留UAU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术后近期卵巢功能影响小,性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提高,术后UAU及子宫动脉卵巢支的血流基本不受影响。其远期效果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入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运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对照组运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情况、术后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前瞻性随机队列研究.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行经尿道电切肿瘤(TURBT),肿瘤部位膀胱壁必须全层切除,术后立即采用吡蹂比星30 mg生理盐水30ml灌注;对照组行膀胱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对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复发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比63.6%,x2=5.3008,P=0.021).观察组3年复发率(25.0%)与对照组(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00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是95.8%、79.2%和90.9%、72.7%,两组3年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2,P=0.609). 结论 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结合膀胱热灌注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治疗老年膀胱癌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老年膀胱癌患者100例,采用LRC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LRC组,将采用开放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RC)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ORC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R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ORC组(P0.05),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ORC组(P0.05);LR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1.67%,显著低于ORC组的47.50%(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阳性率、手术切缘、术后2年总生存率、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RC治疗老年膀胱癌与ORC具有相似的疗效,但LRC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应用介入方法行中-晚期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动脉栓塞及化疗已屡见报告,但作为开放手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临床报告不多。我们对拒绝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 动脉导管化疗方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探讨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阮同德  林毅  李黎明 《山东医药》2009,49(10):83-84
44例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用表阿霉素(EPI)(1g/L)行膀胱灌注,保留1h,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随访12~24个月,有8例复发,1a复发率为15.9%(7/44),2a复发率为18.2%(8/44);高级别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87.5%(7/8),未复发组为33.3%(12/36),两者相比,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75.O%(6/8),未复发组为19.4%(7/36),两者相比,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5/44)。认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EPI对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33.5±10.1)min,术中膀胱穿孔0例,术后留置导尿管(3.3±0.5)d,复发2例,原位复发0例;对照组手术时间(34.1 ±9.8)min,术中膀胱穿孔1例(未影响手术),术后留置尿管(4.9±0.7)d,术后复发9例,原位复发0例.两组在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腹泻、口腔炎、脱发、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TUR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较好,且较单纯采用TURBt具有导尿管留置时间短、肿瘤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阴式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亚林 《山东医药》2009,49(42):99-100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TVH患者93例(TVH组)、LAVH患者64例(LAVH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直肠膀胱功能状况、有无腰腹痛。结果TVH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LAVH组短(P〈0.05);LAVH组并发阴道残端出血及膀胱损伤各1例,TVH组并发阴道残端出血1例。结论TVH、LAVH临床效果相近,与LAVH相比,TVH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LAVH适用于盆腔粘连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加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3D—CRT加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2a,评价远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2a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CRT、同步化疗加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稍有增加,但患者能耐受,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对预防患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关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治疗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同质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426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患者757例,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患者669例。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有效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31,95%CI为1.02~1.6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复发率低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0.76,95%CI为0.59~0.9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54,95%CI为1.13~2.12,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血尿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2.46,95%CI为1.24~4.88,P<0.05)。结论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较灌注羟基喜树碱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在老年人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保留膀胱,同时髂内动脉置化疗泵,术后定期注射化疗药物顺铂(PDD)50 mg及氨甲喋呤(MTX)40 mg,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1个月1次至1年,每3个月1次至3年。结果52例获得6~60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无复发者36例,有效率69.2%。术后1、2、3、4、5年内分别有4、3、3、2、1例发生局部复发,3例于术后2、3、4年远处转移而死亡。化疗副作用较静脉用药及膀胱腔内灌注明显减轻。结论动脉化疗可以作为老年人浸润性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且能保留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膀胱癌可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大多起源于尿路上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总数的70%80%。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与抽烟、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180%。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与抽烟、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14〕。目前对膀胱癌治疗方法较多,但由于高龄高危膀胱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弱,且合并其他的严重疾病,身体的耐受力不能承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PKRBT)是集全数字高清内窥镜和等离子电切技术于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