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平  王建六 《临床医学》1990,10(2):66-68
我院使用美国 COROMETRICS 公司115型胎儿监护仪,对高危妊娠及产程异常,胎心率异常的产妇进行产前及产时监护,以了解胎儿——胎盘储备能力,预测胎儿宫内状态,选择分娩方式。现将监护结果、新生儿APGAR 评分、羊水性状及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自1986年5月~1987年2月共监护114例,136次。使用间接监护法,即将宫缩探头置于产妇宫底部,胎心探头置于胎心最响亮处,以测得胎心率及宫缩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全惠英 《全科护理》2013,11(6):549-550
探讨电子胎心监护仪在产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培训产房助产士正确使用电子胎心监护仪及正确理解胎心监护图。培训前后相比,助产士胎心监护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时发现助产士在产时使用电子胎心监护仪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就能提高助产士的胎心监护技能。  相似文献   

3.
胎心监护仪能连续描记胎心率的变化,并了解胎心率与胎动及宫缩的关系,可以发现每一瞬间胎心的变化,及早提示胎儿窘迫。因此近几年来,胎心监护仪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条件所限,胎心监护不可能贯穿于每个产妇的整个产程。为了解胎儿监护仪在产程潜伏期的运用价值,笔者对210例宫口开至1~3cm而且未破膜的产妇进行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的外监护,对结果异常者,再酌情外监护1~2次。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1995年1月~1996年12月在  相似文献   

4.
正常胎心率基线是有变异的 (指摆动 ) ,它包括胎心率振幅和频率的变异。胎心率振幅变异是指胎心上一跳与下一跳之间有一定的波动 ,正常波动的幅度为 10~ 2 5bpm。胎心频率是指 1min内胎心波动的次数 ,正常≥ 6次。胎心率基线平直是指基线摆动的幅度 <5bpm或摆动的频率 <2次/min。胎心率基线平直对围产儿有何影响 ?临床有何参考价值 ?有关报道较少。为此 ,本文探讨了电子监护仪监护胎心率基线平直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胎心率基线平直组 (平直组 )的产妇 199例 ,年龄 2 4~ 32岁 ;胎心率正常 (正常组 )的产妇…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做胎心无激惹试验(NST)中发现67例与宫缩无关的一过性胎心率减速。它的标准为:减速幅度≥30每分钟心搏数(bmp),持续时间≥30秒,甚至可达数分钟。现根据其临床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4561例住院产妇。共做NST14203人次,使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8041A型监护仪和日本产MT-235型监护仪。孕妇取头高15°斜坡卧位,先常规做NST20分钟,如无胎动或加速不明显,即让孕妇翻身或经母体腹壁推动胎儿1分钟,诱发胎动,再观察20分钟,甚至2小时。在连续20分钟监护…  相似文献   

6.
中央型胎心监护仪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胎心监护仪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2例产妇及胎儿为观察组,利用中央型胎心监护仪系统进行持续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253例采用常规的方法(多普勒)听胎心观察产程。分别计算两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中央型胎心电子监护仪的使用可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是判断胎儿早期缺氧的敏感指标之一,能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婴安全,大大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季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909-910
[目的]探讨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异常曲线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对产前、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的950例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测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0例孕妇中,胎心监护异常曲线者87例,占9.16%(87/950).87例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68例,占78.16%(68/87).新生儿窒息17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占20.69%(18/87).[结论]产前胎心监护异常曲线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对应护理方法。方法 42名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胎心率监测,观察组实施产时胎心监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临床监护效果。结果对照组宫内窘迫发现率9.5%(2/21),观察组为14.2%(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7%(1/21),低于对照组的9.5%(2/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分娩产妇实施产时胎心监护与护理,有利于及早的发现宫内窘迫现象,对于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志毅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879-880
目的:探讨产时用胎心率监护筛查胎儿缺氮的可行性。方法:对182例产妇行产时连续胎心率监护。结果:连续胎心率宫缩图(CTG)图型正常68例,产时胎儿预后良好,CTG图型异常114例,不同产程胎心率图型异常表现不同,CTG异常组的羊水粪染、脐带异常、手术产和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并分析了羊水粪染、脐带异常和新生儿窒息的图型。结论:产时胎心率监护可作为筛查胎儿缺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量化综合判断在高危妊娠胎心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量化综合判断对胎心监护诊断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3月住院分娩的76例高危产妇作为实验组,2004年11月~12月住院分娩的52例高危产妇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产妇胎心监护时对可能影响胎心监护图形的因素进行最化综合判断评分和处理,对照组则是按照常规方法评分和处理。结果实验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量化综合判断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胎心监护在产前,产时已广泛的应用,但内监护经阴道操作,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而且对胎儿头皮也是一个损伤.故提高对胎心基线变异的认识很有必要。现将244例高厄妊娠的胎心监护基线变异情况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和方法笔者对1992年9月至1994年12月在本院分娩(总人次为129O)中孕34-~42周的高危妊娠初产妇798人进行了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应用8O41A型胎心监护仪)。以分娩前7天内最后一次试验为准,监护前6小时均未用镇静药物。试验方法和判断标准均按凌萝达教授所论述的村准.并有专人对因形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数据均经卡方检验。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熟练地识别胎心监护图,正确地指导产程中的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产程中采用电子胎心监护130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异常图形353例,其中基线率异常85例,各类减速268例,其中新生儿轻度窒息63例,重度窒息8例,产程中出现晚期减速、可变减速及基线率异常均为胎儿缺氧或潜在缺氧的表现。早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较安全的图形,若频繁出现也应引起重视。结论产妇临产后及第二产程常规进行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的胎心率变化,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刘双  张平 《护理学报》2020,27(22):77-78
目的 介绍一款便于产时定位胎心监护仪探头的待产裙裤,为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 本待产裙裤由裙体、裤体及弹性网格带3部分组成。裙体、裤体部分均通过魔术贴的粘合形成裙体和裤腿遮盖产妇腹部及腿部,弹性网格带通过魔术粘合围绕产妇腹部以固定胎心监护仪监测探头。结果 2019年3—7月临床应用待产裙裤420例,无1例发生下肢皮肤长时间暴露、胎心监护探头脱落等事件,得到了临床医师、助产士以及产妇的认可。结论 此待产裙裤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穿着舒适,在保护产妇隐私、固定监测探头以及改善护理工作效率方面具有创新实践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产时胎心率监护,对高低危产妇都是必须的,旨在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本报道对765例临产孕妇进行了胎心监护及振动声音刺激试验。现将监护结果及其与胎儿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颐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胎心监护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缺氧并发生一系列代谢改变 ,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我院近年来 ,对每一位待产妇及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常规作胎心监护 ,能较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挽救胎儿生命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入院待产妇及有高危因素孕妇常规作胎心监护。NST2216例次 ,OCT125例次。监护时间至少20分钟。NST评分为五项10分评分法见表1[1]。在连续20分钟记录中胎心率120次~160次/分 ,基线摆动振幅5~30次 ,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胎动 ,及伴随胎心率增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剖宫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及2001年5月~2006年5月在本院行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的待产妇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产妇分别采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及传统方法对胎儿进行产前和产时监测.结果 对照组剖宫产率39.45%,新生儿轻度和重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17%和0.73%,因胎儿窘迫与胎心异常剖宫产率分别为20.24%、18.16%,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可达60.91%,而新生儿轻度和重度窒息比率明显下降,仅为0.88%和0.15%,且因胎儿窘迫和胎心异常行剖宫产的比率明显提高,可达35.42%和29.07%,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1642例因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NSTJ无反应324例,新生儿窒息35例,占2.13%,196例羊水粪染或羊水过少,占11.93%.658例胎心率过速或过缓,羊水粪染302例,占18.39%,但围生儿结局较好,仅15例即0.91%重度心率过速或过缓,出现新生儿窒息.OCT/CST阳性及可疑660例产妇中,羊水粪染545例,占33.19%,新生儿窒息46例,占2.80%.结论 综合胎心监护仪和产妇临床指征等多方面因素,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同时,应尽量避免过早的产程干预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病理产科     
“。20198,应盯炎产妇的产祖砚.句护./刘德劳I中华护理杂志。一1985,2。(3)一筋2~1“ 作者根据重症肝炎产妇的特殊性,具体护理如下.一、第一产程的观察与护理。在掌握惠者的产科情况及全身情况的墓础上,严密观寮消化系统和精神症状。普惕发生肝昏迷。有出、凝血时间和报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出血倾向者,给予止血药物,并查血型、备血。便用产程图进行监护,注愈产祖进展。鼓励进食,必要时给予文持疗法。宫月乏力者,设法调整产力。使用胎心监护仪,观察胎心。二、第二产程的观察与护理.尽快幼短产祖,碑之自然分娩为原则.注意无菌操作及保护会叩,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儿中心监护系统在产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1月1960例孕妇作为实验组,产时进行连续胎心监护,包括胎心率、宫缩曲线、宫口开大程度、先露下降情况以及羊水变化等,并与对照组2008年2月~2009年1月1820例孕妇未进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比较。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剖宫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胎儿中心监护系统进行产时连续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讨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随机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根据其产程中胎心监护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持续电子胎心监护(研究组),另40例接受间断性胎心听诊监护(对照组),比较新生儿和产妇状况。结果:研究组阴道助产率50.00%、剖宫产率42.50%高于对照组17.50%、20.00%,顺产率7.50%、顺产非阴道助产率5.00%低于对照组62.50%、20.00%,数据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2.50%低于对照组30.00%(P<0.05),新生儿脑瘫率5%、围生儿死亡率2.50%比对照组30.00%、5.00%(P>0.05)。结论:产妇分娩中接受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缺氧有预测作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产妇第二产程实施电子胎心率观察监护,以期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死亡死产率。方法 对1609例阴道分娩产妇于第二产程进行持续性胎心监护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发现有227例产妇第二产程有不同类型的胎心率变化。结论 胎心率与第二产程的变化及诸多因素有关,产科护士严密观察、实施监护并配合医师及早治疗处理,异常胎心率可随产程进展而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不能改善,需及时采取措施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