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瓣膜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房颤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病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我国尚无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欧美的资料,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0.4%,随年龄递增。男性在年龄校正后发病率较高。随慢性心力衰竭或瓣膜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增加,房颤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栓塞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随年龄的增加,栓塞并发症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老年患者的年发病率可高达5%,为无房颤者的6倍[1]。非瓣膜病房颤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增加50%[2]。因此针对非瓣膜病房颤栓塞并发症的抗凝治疗,近...  相似文献   

3.
Neuberger  HR  Mewis  C  van  Veldhuisen  DJ  陈蜀岚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2):333-334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中日渐突出的两大问题,估计在一般人群中所占比例〉1%,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和心衰常常并存且相互促进,在轻、中度心衰患者中,房颤发生率10%~15%,在重度心衰时,房颤随时可能发生。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都将增加房颤的风险,将导致房颤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增加、心房扩张、心房传导失常、加速心房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随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高血压已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并使合并房颤病人中风的危险性增加。本文对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发病机制、预测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Ximelagatran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在大于8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率约为10%。房颤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等危险外,还可以引起脑卒中及其它血栓栓塞事件,可使总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增加2倍。据统计,房颤相关的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大约l5%的脑卒中直接与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的复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基本异位心律和持续性心律。人群房颤的发生率在50~59岁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发生率为3%~4%,随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增加,80岁以上约为9%。房颤危害严重,房颤是非房颤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2倍;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7倍,房颤合并瓣膜病时脑卒中的比例比窦性心律高17倍。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卡维地洛对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最近研究表明卡维地洛可减少心胸外科手术后房颤的发生并可防止电复律后房颤的复发,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对兔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心律失常效应的离子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我国13省份14个自然人群的29079人进行抽样调查,房颤发生率在0.7%,而且随年龄的增长显著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增加房颤的发生Ⅲ。现将我科应用胺碘酮加辛伐他汀治疗房颤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Bachmann束对犬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加,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占3%-11%。目前,多数学认为治疗的关键点是房颤发生与维持中起关键作用的局部区域,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国内外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大多采用环状电极标测指导下电隔离肺静脉,但技术较复杂,并发症也较高。我们已在犬的心脏模型上证实Bachmann束(Bachmann’s bundle,BB)也是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为目前心律失常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胡大一等在我国13个省份进行了房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患病率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住院的心衰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心衰住院患者房颤发生率为4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①房颤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40岁组相比,40~50,50~60,60~70,70~80和≥80岁组房颤HR(95%CI)分别为1.452,2.167,2.457,2.805和3.157;P均<0.05或0.01②房颤发生风险随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而显著增加:与LVEF 0.41~0.50组相比,LVEF 0.31~0.40,0.21~0.30和≤0.20组房颤HR分别为1.565,1.640和2.104;P均<0.05。结论慢性心衰住院患者房颤常见;慢性心衰患者房颤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和LVEF减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普通人群中,房颤患病率约为0.4%~1.0%,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房颤的超过7%。脑卒中是房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91%房颤栓塞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至少有15%~20%缺血性脑卒中由房颤所致。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而合理有效的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得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einberg等[1]对全球4个主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国一项来源于29 079例30~85岁患者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标准化率为0.61%,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房颤的患病率必将不断攀升.然而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机制方面入手,寻找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新方法、新手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5%,65岁以后明显增加,大约为6%.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者与非房颤者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纤颤(房颤)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房颤及房颤相关卒中/血栓风险随增龄而显著增加。中国房颤发病率波动于0.5~1.4/1000患者-年,西方房颤发病率为1.7~3.7/1000患者-年;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2%~7.9%,西方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5%~7.5%。中国人群房颤生命风险略低于西方人群,每5个中国成人有一个可能发生房颤。过去十年,中国房颤患病风险增加20倍,房颤相关卒中风险增加13  相似文献   

17.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脑卒中的关系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 ,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房颤不但发生率高 ,持续时间长 ,也可引起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房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约在 4 0岁房颤的发生率开始增加 ,6 1岁以上增加更明显[1]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原因除左房血栓外 ,还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颅内出血和其它病因引起的心源性栓塞 (如主动脉碎屑、左室血栓等 )。非瓣膜性房颤的存在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5~ 6倍 ,年发病率约为 4 5 % [2 ] ,并且随年龄的…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1].我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2].因此,对房颤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消融最佳适应证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约为0.5%,并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6%。但是,长期以来房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且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还会增加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自1997年法国Halssaguerre小组率先尝试采用局灶性消融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以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的发病率随器质性心脏病的出现升高,也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65岁以上老人中可选5%左右[1]。房颤后,许多患者感到心悸、乏力、气短、眩晕。由于血液动力学受到影响,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衰).低血压。长期心动过速可引起心肌病变。它可以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